2020年2月份上映的《真雄起》是宝莱坞第一部在印度大规模公映的主流同性题材电影。该电影对社会进步的意义和贡献无疑是重大的。
印度《刑法》377条的规定,任何人与男、女、动物发生违反自然定律的性行为将被判终身监禁,或最高至10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18年9月6日,印度最高法院作出判决,推翻实施已久的《刑法》377条,在印度同性恋性行为不再被认为是犯罪行为。
故事就发生在印度高等法院判决前夕。
同性恋人哈曼带着卡迪克回乡参加堂姐的婚礼。浪漫不羁的卡迪克希望哈曼向家人正式出柜,结果在迎亲列车上两人热吻时无意间被哈曼的父亲撞见。从此,哈曼的父亲便把卡迪克视为眼中钉,想尽办法要纠正自己的儿子,拆散这对恋人。
对于爱情锲而不舍的卡迪克,鼓励着内心百般胶着的哈曼,应该勇敢而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真爱。几乎在同一时间,印度最高法院正在就同性恋是否为犯罪进行着一场世纪辩论。。。
每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在上演着不同版本的出柜。尽管各地文化有所不同,但不难发现,出柜所要面临的挑战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甚至连表现形式都是一样的:父亲的斥责打骂、母亲的哭哭啼啼、强迫结婚、强制治疗,甚至还搞一些迷信。
电影《真雄起》继承了宝莱坞一如既往的喜剧和歌舞风格,以一种诙谐的方式讲述了这段艰辛历程。真的很印度,真的很欢乐。
在同性恋这条道路上,影片中的卡迪克坚持走直线,即出柜,然后公开在一起。而哈曼因为受到家族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做妥协,想选择走曲线,即形婚。
虽然卡迪克劝说哈曼的话没有错:“这不是一场游戏,也不是拍电影。从新婚夜起你就会感到难受,你能够确保假装一辈子吗?你能演好忠诚的丈夫吗?……我们没有多少机会能当一次英雄,现在你来决定要成为谁?在这个故事里,当英雄还是路人?”
但每个人面对的压力和遭遇到的境况都是不同的。即便是情侣之间,我们最好也不要强加任何自己的意志给对方。我们可以告诉对方我们的想法,然后给对方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去作出决定。
当然,为了我们的爱情,我们一定要一直奔跑!
也可以读一读:
Ayushmann - The Zyada Super Hero!(关于电影幕后、访谈及花絮等)
这个标题是来自影片出品公司T-Series Film放出宣传片标题
影片上映后,AyushmannK夫妇出演一个舞蹈节目,在放出的花絮中,女舞蹈教练提问:AyushmannK出演这么多不同寻常的角色,捐精者、盲人、秃子,以及男性功能障碍者,现在还出演了男同,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AyushmannK夫人Tahira很是霸气直爽的回答:(这使)我拥有了精彩万分的性生活,AyushmannK满足了我所有的幻想,我不会为此遗憾! (Tahira,请收下我的膝盖)
这是我一张很喜欢的宣传照片,可以用来当桌面
关于选角
这是一部双男主影片,AyushmannK在第一次读到剧本时,很是惊讶,因为剧中双男主设定,是同等强弱同样角色鲜明,正如阴阳两面。制片方允许AyushmannK自已挑选想要出演的角色,最终AyushmannK选择了Karthik这个有女性化一面 – “带着鼻环,会倚在恋人背后撒娇”,但同时又是两人中坚强的一个 - “为自己是同志而骄傲,为了爱情跟恋人而勇于面对一切”,导演后来也讲,他最初就是期望AyushmannK出演这个角色,并且在宝莱坞也找不到别的A-list的男演员敢于出演这个角色,AyushmannK是这部影片的天选之子。
AyushmannK是这样解释,因为AyushmannK在从影的大部分影片中都扮演了是类似弱者或受害者的形象(除了Article 15,AyushmannK第一次扮演真正的男人,而不是男孩子气的角色),所以这次他想选一个主动型的角色,而Karthik的热情奔放也是他想挑战尝试的。AyushmannK确实做到了,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如此奔放不羁的一个全新的AyushmannK。
对于Aman这个角色选角,就比较艰难了,根据访谈中导演跟AyushmannK透露出来的信息:
第一无可避免的是因为同志角色,尽管导演跟AyushmannK一再强调他们邀请的演员是因为其它种种不合适而没有出演,不是因为同志角色而拒绝,但很明显,目前的宝莱坞对于LGTBQ角色还是很谨慎的。否则2016年《卡普尔家的儿子们》这部影片中,对于哥哥一角只是隐隐透露出的深柜角色,在宝莱坞都找不到男演员敢于出演,最后是巴基斯坦演员Fawad Khan出演(印巴冲突加剧后,他被宝莱坞无情驱逐,这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第二是因为这是一个双男主剧本,据AyushmannK讲宝莱坞的男演员普遍拒绝这种双男主影片,不知是否都只想做独一无二的Alpha Male。
第三根据各种评论区的观点,因为这是一部AyushmannK出演的影片,大家都清楚他的演技与活力,都清楚AyushmannK出演过的影片最后都会深深打上了他的烙印,已经有名气男演员不想被AyushmannK盖过风头,所以最终制片方只能大胆启用Jeetu这个新人出演。
关于配角
出演Jeetu父母的Gajraj Rao跟Neena Gupta在AyushmannK 2018年票房黑马《喜得千金》中就分别扮演AyushmannK的父母
出演Jeetu婶婶的Sunita Rajwar在AyushmannK 2019的票房大热《Bala》中出演AyushmannK的母亲
出演AyushmannK协助逃婚的女孩Bhumi Pednekar更是多次跟AyushmannK合作出演妻子等角色
关于Jeetu
Jeetu这个名字来自于扮演者在网剧《Kota Factory》中饰演角色,因为角色深受观众喜爱,Jitendra的名字就经常被Jeetu替代
早在2009年,AyushmannK还是电台主播时,因参加一次大学现场电台活动,就与Jeetu见过面,但之后并无联系,直到Jeetu参加本片试镜,AyushmannK开始只是觉得面熟,接着很欣赏Jeetu的表演,也是在AyushmannK坚持游说之下,制片方最终才选择Jeetu出演本片
作为进入宝莱坞的第一部电影debut,Jeetu勇于选择本片中男同这个角色,也是有相当勇气与担当。
Jeetu在印度粉丝眼中可是非常受欢迎,在油管的宣传片或剧组访谈下方的留言中,留下很多诸如“Jeetu演得太棒了”,“Jeetu太可爱了”,“Jeetu凝望AyushmannK的眼神都是心型”,有时称赞Jeetu的评论会大幅超过称赞AyushmannK的评论
关于AyushmannK
AyushmannK在访谈中说过,正是随着<调音师>、<喜得千金>、<我的梦中情人>、<巴拉>这几部背靠背票房大卖的热门影片,才给了他敢于选择<第十五条><真雄起>这种禁忌话题影片的自信和勇气。
AyushmannK提及,有天晚上1、2点钟,在完成<我的梦中情人>的商场戏份拍摄后,他路过附近公园,目睹到2个男生在接吻,那时AyushmannK就在想,是时候拍摄一部LGTBQ相关的电影了。所以AyushmannK一直在关心<雄起>编剧这部同志相关的剧本进度,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当得知他要出演一个同志主角,而且还有吻戏,AyushmannK就接到很多电影行业人士的电话,劝他放弃,但AyushmannK还是坚持出演,我们最终才能看到本片。
AyushmannK说他出演同志角色,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赞扬。而AyushmannK的夫人Tahira,从最初不能接受AyushmannK在影片中亲吻别的女人,经过这么几年的沟通协商,到现在可以愉快地欣赏丈夫在银幕上亲吻一个男人。
关于吻戏
AyushmannK在拿到完整剧本前,就一再追问编剧,是否有吻戏,AyushmannK认为这部LGTBQ的电影,一定要有吻戏,用来打破一直以来存在的禁忌与隔阂。要知道这可是宝莱坞,一个在10年前男女吻戏都很少存在的电影国度(至今沙鲁克汗都不拍吻戏,No Kiss可是直接写在他的电影合约里),湿身纱丽都已经是情欲表达的极致。而一个主流商业电影中出现男男之吻,真正是对LGBTQ做出了最正面的支持。
第一场火车上的吻戏,是在清场后才开拍的。
第二场Aman当众激吻Karthik的吻戏,真正是在大庭广众下拍摄,剧组的其他成员都对二人表示出极大的支持,因为这不是一个常人习惯上可以做到的事情。尽管现场还有一些未成年的小演员,但导演说大家都非常配合,大概拍摄了3次,就已经完成拍摄。
AyushmannK表示,自己是一个演员,为了表演会作任何事,他也做好准备去做任何事(包括男男之吻)。
关于影片
豆瓣评论中有不少质疑影片的深刻性与艺术性,从访谈看,AyushmannK跟编剧兼导演都公开表示,他们想要制作的就是一部合家欢的爆米花商业电影,是为了尽量让同志形像更正常化(接近普通人),他们希望用喜剧做为手段来打开恐同者的心防,让他们认识到,LGTBQ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天性。所以他们交出的是一个漂亮的Masala电影,有父母对包办婚姻在吐槽,也有为追求婚姻自由而私奔的青年男女,还有向往婚姻生活认为婚姻就是生活终极目标的堂妹,当然最重要的同志向传统家庭出柜而引发的的种种矛盾和闹剧。影片努力想做到,不管是谁,都可以在影片中看到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是电影的初衷,也确实做到了!
这部影片投资接近5亿卢比,这样一个禁忌话题,在印度国内卖到近6亿卢比,全球接近8亿卢比,影片后期已经受到疫情影响,拿到周冠军后,排片就已经开始大幅减少,目前还高挂在2020年印度票房排行前10位,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关于火车追逐场景
本片有一副宣传图片,是有关火车场景
在片中出现过2次真实的火车追逐场景,第一次是Aman在火车上迎接Karthik
第二次是结尾Karthik在火车上迎接Aman
这其实是复刻Dilwale Dulhania Le Jayenge <勇夺芳心>的火车场景,这是该片问世15年以来,这个经典场景第5次被复刻,也是第1次男男复刻。
(沙鲁克汗主演的爱情电影,影片讲述了男主如何冲破未来岳父和情敌的阻挠娶得美人归的故事)
关于歌舞
说实话,第一次在AyushmannK的电影中出现如此多的歌舞场景,简直像是过年般的喜庆,因为AyushmannK的电影历来很少或干脆没有歌舞场景,简直一反印度电影动不动就尬舞的传统。<喜得千金>、<我的梦中情人>、<巴拉>这三影片结尾放出的歌舞,都已经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了。
这部电影的5段歌舞,直接通过歌舞蒙太奇的手法,交待细节并快速推动了剧情发展,让人不觉得累赘,甚至可以反复欣赏。
第一段双主角摩托车上那场戏的背景音乐是AyushmannK主唱的〈Mere Liye Tum Kaafi Ho〉(you are enough to me),可以到油管上看官方完整版,印度疫情封国期间,还有AyushmannK线上自弹自唱unplugged版本,对于多才多艺的AyushmannK,不能赞赏更多!
花絮:
AyushmannK跟Jeetu
AyushmannK深受女性喜爱,在电视脱口秀上,有女粉丝直言要找AyushmannK结婚,在片场也一样,下面看看群舞女演员大庭广众下对AyushmannK做了什么
AyushmannK在2020年的filmfare颁奖礼上给了兰维尔辛格(一个观众最喜爱男演员,一个评论家最喜爱男演员)一个深情凝视
颁奖礼后的采访环节,兰维尔据说是为了表达对AyushmannK将要上映的<真雄起>支持,给了AyushmannK一个偷袭之吻,但谁知道呢…
最后,致本片的真英雄-Ayushmann
第一次看印度的LGBT电影,宝莱坞的电影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宝莱坞一贯的歌舞竟然觉得很洋气,结婚的交通工具竟然是火车,喜欢在火车上跳舞的画面,也揭开了整个故事发展的序幕。一部电影探讨了许多问题,同性相爱是不是犯罪,同妻,出柜等。不过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是在快乐的氛围里开始,又在愉悦的心情里结束。虽然过程有些坎坷,不过结局是happy ending就很完美了。
Aman的父亲自称是科学家,开篇就拿他研发的黑菜花来搞事情,可他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研发有问题,他的身份是科学家,有知识有文化,不过在后面讲到同性恋结婚也好,相爱也好,都用科学的方法讲述了,也符合了aman父亲的身份与他对儿子身份不认同的执着心态,也是一个讽刺吧,尤其是他想通过一场法事让儿子重生。科学与封建的对立。
还有同妻的话题。女生已经有了爱人只因父母的不同意,就想和aman结婚,明面上说是为aman好,其实都是想着自己的利益了。
卡迪克是一个积极浪漫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感情体现出来,他爱aman,他永远直面问题,才得到最后圆满的结局。
看了一些观点,有些观点认为这部电影缺乏深刻性,过于肤浅流于形式,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未免有些委曲求全。 这部电影显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其中的“喊口号“之嫌等,但是我认为作为宝莱坞第一部主流的商业同志片,它的优点绝对是大于它的不足的。 首先它融合了宝莱坞的叙事风格。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敏感话题,它融入了印度电影独有的歌舞和喜剧效果,将这同性恋这件事以较为幽默轻松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使得观众不至于产生排斥心理,没有对两位男主进行冗长的介绍恰恰是凸显了两位男主所代表的平凡普通的身份,同性恋者也很普通很常见。 其次它讲述了印度特色化的故事,导演和编剧的设置别有用心,有一个情节我特别清楚,就是男主爸妈的单独场面,他们回忆起自己的婚姻和爱情。这就将印度的包办婚姻的无奈和对两位男主对爱情的追求结合了起来。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上自己的生活,这也显示出了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爱。利用了这样的一个情节设置为全体服务,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巧妙地一个点,同时这也显示出影片制作者在认真的思考问题,而不是片面的喊口号。在传统观念如此盛行的一个国家这样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最后是它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应印度去年同行去罪化而生,恰巧两天前就是这部影片的诞生一周年。其实电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透过这部影片也能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印度这样的一个国家,起到文化交流的意义,印度社会也具有包容的一面。毕竟考虑到电影和去罪化的时间间隔和印度宗教国家的基本国情。这样的大胆尝试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结语:主演阿鱼在ins上纪念这一周年说,我们可以通过影院屏幕使得一些禁忌的话题不断被提出和解决以从来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我们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让一些禁忌的话题正常化,并且为社会带来建设性的改变。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妨更多的注视着这样一种进步的力量,共同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发展。
·《真雄起》影评
(全文约1000字,多图分析)
用爱,对抗世界的荒谬
——你的荷尔蒙是爱,我的就是病?
(本文并不是一篇正常的评论,仅仅在电影的立意基础上筛选出精华进行描述)(多图警告⚠️)
商业电影的模式,善于用欢快的方式将先进的意识潜移默化的表达出来。明暗线交织的印度电影【真雄起】,将卡迪克和哈曼的故事,和婚姻平权,以及印度最高法院裁决同性恋的过程详细地普及给观众,以达到科普的目的。
如何让观众接受?答案是:于喜剧中见深刻,这是这部电影中最突出的特点。尽管没有过于深刻的立意,但是能够让印度官方一路开绿灯,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啦。
卡迪克和哈曼生活在大城市,作为推销员为生。
平日喜欢帮助其他人摆脱包办婚姻的束缚——即私奔。
哈曼的姐姐护目镜要结婚了,于是他们准备回哈曼家中。但是护目镜的左眼视力有障碍,好不容易有人愿意娶她。所以她非常看重这次婚姻。
趁此大好机会,卡迪克希望哈曼向家人出柜,并一并举办属于自己的婚礼。
哈曼的父亲特里巴蒂是科学家,但是因为强制推广容易长虫的黑花菜而受到当地农民的厌恶。
特里巴蒂和他的妻子已经为哈曼物色了一个妻子,准备大搞包办婚姻。
卡迪克和哈曼在婚姻列车上,热吻的时候被父亲撞上。
由此开始了第一轮矛盾对抗。哈曼和特里巴蒂之间的父子对抗。
开始举办婚礼的时候,开始了卡迪克和特里巴蒂之间的对抗。
卡迪克被驱逐。
强制送走卡迪克时,查曼逐渐被感化。(忘记截图了)
卡迪克在铁路口遇见了结婚被迫取消,想要自杀的护目镜。
哈曼与父母的争论,这也是本电影中文戏的精华,基本赘述了核心观点。
在哈曼一家回家的时候。
在汽车上,库苏表达了自己也是假结婚。但是她的对象父母不能接受。
哈曼的父母希望做一场法事,令哈曼重生为人。
在重生法事的时候,卡迪克归来。
特里巴蒂打卡迪克。
为了挽救卡迪克,哈曼决定假结婚。
“结婚”的那个晚上,特里巴蒂和妻子的争论。以及库苏的潜逃。当然还有妻子的觉醒。
卡迪克抓住机会,在护目镜的帮助下假扮库苏为妻。
再次与特里巴蒂的对抗。
库苏被警察抓到,并且发现了卡迪克和哈曼的非法关系。叔父查曼作为一个法学院准律师,开始现场辩护。
最后,父子和解。Happy ending
最后补充一些没有用到的狗粮图片
全文完。
2月21日,宝莱坞第一部主流同志商业片《真雄起》(Shubh Mangal Zyada Saavdhan)在印度大规模公映,并且以3.27亿卢比(约合3180万人民币)的票房登顶周末票房总冠军。
电影讲述一对同性恋人卡迪克和哈曼回乡参加堂姐的婚礼,浪漫不羁的卡迪克希望男友向家人正式介绍自己,结果在迎亲列车上两人天雷勾动地火的热吻被老父提前发现,差点引发一场心脏病。老父从此把卡迪克视为眼中钉,想尽办法要棒打鸳鸳,甚至给哈曼安排了一桩包办婚姻。但想顺顺利利的结婚似乎也没那么容易——几乎在同一时间,印度最高法院正在就同性恋是否是犯罪进行着一场世纪辩论…
无论从何种意义来看,《真雄起》在印度都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同志电影:
- 印度此前已经有过《阿里格尔》、《孟买之恋》等反映LGBT生活的剧情片,但这些电影全部是小成本、小卡司的独立制作,只能在海外电影节上映,无法进入有着庞大观影群体的印度主流院线。
- 《真雄起》是印度第三大电影公司T-Series开发制作、面向普通大众的主流商业片。它拥有宝莱坞电影所有的商业要素,用大量歌舞和喜剧内容来平衡争议较大的平权主题。
- 电影立项在2018年9月后,当时印度最高法院做出历史性判决,废除了实施157年之久的同性恋犯罪法律(即刑法“第377条”),同性性行为在印度正式合法化。
- 敏感题材并没有给《真雄起》带来额外的阻力:2019年9月确定卡司,12月完成拍摄,今年1月发布预告,2月在印度电影审查机构过审,包括男男接吻镜头全部绿灯放行。
- 电影在澳、美、英、法等全球11个国家同步上映,仅部分穆斯林国家对它做出了禁映决定。它的流媒体发行方是亚马逊影业,这意味着未来数月更多地区观众可以合法的观看它。
“合法看见”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一部同志电影能否盈利,以及业界是否愿意投入更多资金来拍摄同类作品。为了加强卖座性,宝莱坞这次找来了一线明星、有“印度彭于晏”之称的阿尤斯曼·库拉纳担纲主角(中国影迷更多是通过高分悬疑片《调音师》认识他的)。而库拉纳也没有辜负人们对他的期待,在《真雄起》中他演活了一个身披彩虹旗、举手投足高喊“我是同性恋我傲娇——啊不、是骄傲”的活动家。“每块腹肌都散发着骚气”是对他演技的最好评价。
在接受采访时,库拉纳说很高兴能出演这部电影。他说跟另一位男主吉滕德拉·库马尔的吻戏反复拍了三次:“我没有感到尴尬,只是觉得不同。作为演员应该做好各种准备,跟一个男人接吻显然是不同的体验。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传达一个信息,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同性之间的接吻是正常的。这就是我所做的事情,这个吻是必须的,否则就是同性恋在大银幕上的倒退。”
无须讳言的是,为了取得平权诉求与家庭娱乐之间的平衡,《真雄起》牺牲了很多可以深度展开的艺术创作。比如每当发生激烈冲突时,会突然从天而降一些搞笑配乐或段子来调解气氛;在争论什么是爱时哈曼用父母并不美满的包办婚姻来举例,一下又把话题带到了父母各自的情史身上,回避了讨论性取向的初衷;全家总动员式的吵架撕逼和一秒切歌舞更是宝莱坞电影的日常操作...
但恰恰是这些庸俗的桥段和套路对平权主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洗脑”效果。电影仿佛每隔几分钟就不忘提醒观众:嘿,我们和一般宝莱坞商业片没什么区别,所以你能接受我们两位男主在一起了吗?什么,还不能接受吗?来人啊,给我继续放歌、继续跳舞、继续播段子…嗯嗯,现在你们肯接受了吗?
《真雄起》的商业化模式也许无法放之四海,但它开启了世界同志电影的崭新一页。在此之前,只有两个国家对同志电影进行了持续的商业化发掘:美国和韩国。美国的《鸟笼》、《断背山》、《爱你,西蒙》、《波西米亚狂想曲》,韩国的《王的男人》、《霜花店》、《小姐》,都在商业性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说到商业票房时,人口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具备一定的人口基数,才能保证小众题材也能收获可观票房,才会有主流片商进行持续性的尝试。而拥有14亿人口的印度一旦加入同志电影商业化的队伍,蕴含的潜能可以说是无限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另一个人口大国。
至于为什么同志电影需要商业化——因为只有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LGBT群体才能活在阳光下,我们才能获得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包容,群体权益才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和尊重,各种污名化才会越发无所遁形!
中国的院线快引进吧,让中国的观众都开一下眼界,印度已经开始拍同志题材的商业爆米花喜剧片!因为印度修改了平权的法案,就有了这样一部平权主题的欢乐喜剧,闹腾的宝莱坞拍法,太闹腾了,落点在家人之间的理解和爱上,而且男主角帅的让人合不拢腿。
还是挺好玩的,虽然有不少我没有get到但影院里印度人疯狂鼓掌的段子,Ayu也真的是很iconic,我觉得美国影坛现在也没像他那么iconic的男星,anyway希望印度越来越好!
神TM欢乐的印度基佬片,两位男主的CP感还是很强的,不过剧情和配乐果然就像印度的公共交通...是不一样的烟火哈哈哈。真是想不到烙印都已经在电影院公映同性题材电影(此处省略一亿字。
我们这一生中每一天都在做着斗争,与家人作斗争是最困难、最危险的一件事情。我不是什么时候去决定做一个gay的,I was born this way。他们最后能在一起,我真的好开心啊!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上一次看同类型的印影还是索娜姆的女同片《遇见女孩的感觉》对比之下还是喜欢《遇》男主父母对真爱一直念念不忘也是悲哀女主还挺鸡贼的 哈哈哈哈哈哈假意结婚 实则婚礼当天夹带私逃总之 别放弃真爱 无论对方是谁
印度的主流同性题材,在印度本土票房大卖,非常有象征意义
宝莱坞独特商业模式下的里程碑之作!纪念第一次在大荧幕看到印度男男接吻!放眼世界同影史,远有《鸟笼》,近有《爱你西蒙》,韩国也有《王的男人》《小姐》,它们不断在主流市场取得巨大成功,打破认知屏障,推动平权的发展。PS:印度没有同性婚姻,依然可以做到尊重同性婚姻,此处@《合法伴侣》
说实话,这片真论电影本身三星都勉强,笑点都捡到预告片里了,正片感觉看了一场超长的配乐编舞ted演讲。卡迪克一笑的时候腿直接软了,但盯着看一会就退烧;阿曼感觉从大街上拉来的,但有几个镜头感觉完全配得上卡迪克这个颜值。考虑这片的现实意义,打五星一点都不过分。法律怎么有尊严?当它守护人的价值和尊严时自然有尊严。2020以后中州不行了,天花板已经到顶了,接下来是天竺的时代。
印度LGBT里程碑式电影,真的很勇敢的讨论了同性恋在印度家庭、社会中的矛盾冲突,最后看到电视里正式宣布同性恋在印度不再违法后,我都不禁小小的感动了一下,歌舞编排的无比用心,我都想二刷。阿尤斯曼库拉纳也太帅了吧啊啊啊啊啊。
印度的民风民俗和电影土味操作,还是有很多神奇的东西。虽然电影本身仍旧处在LGBT口号化的阶段、以及跳不脱的主流商业片框架,腐朽是腐朽,但新鲜感还真是蛮强烈的。优势在于发挥了宝莱坞五彩斑斓的浓艳语法来包装这个bug奇多的故事,冲突和解决方式都浮夸风骚,一锅乱炖到撒开来欢脱闹腾的地步,反而是很可爱的。而这也与亚洲其他地区的LGBT电影在表达方式上拉开距离。
印度第一部主流同志商业片,个人感觉会载入史册。——与艺术性无关,而在于它真的敢把宝莱坞的各种套路、歌舞和节奏像踩点一样精准的嵌入同志平权这个大主题,用浮夸笑点和密集配乐堆出一部堪称同志贺岁片的神奇物种,中间还夹杂着对印度废除刑法第377条(同性恋罪)的历史回顾。异性恋印度观众看这片不会感到任何违和,反而会潜移默化的接受它的诉求。“调音师”男主太厉害了,演直则直演弯则弯,每块腹肌都散发着骚气,像一只极品骄傲的火烈鸟,我可以说我合不拢腿了吗~~~~~~
对比去年公映的Ek Ladki Ko Dekha Toh Aisa Laga,商业娱乐片,加之是宝莱坞电影的原因(它有非现实和次要角色填充故事的特点),更多关于家庭关系的启示,因此不可能太过于集中关于同性恋的故事,这也是在看片中就不禁思考的问题:同性之恋是否要考虑家庭种姓地位问题?是否还要遵守男女之间非婚前性行为的约定?只有火车一闪而过的吻戏已经是这个噱头的答案
想知道印度人怎么看待
连印度都有如此幽默又包容的电影,中国呢?今年的同性婚姻法案又没搞头了吧!说个笑话,《寻找罗麦》是中国大陆第一部进院线的同志电影!
同志电影需要商业化——因为只有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LGBT群体才能活在阳光下,我们才能获得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包容,群体权益才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污名化才会越发无所遁形。
宝莱坞请多拍一些同志喜剧吧,很好笑啊!我倒是觉得塑造最成功的就是老爸这个角色了,“我们不是坏人,但也不是好人,只是普通人”,这句台词意味深长,一帮配角也很出彩!
因为电影题材,所以即便冒着疫情还是拉着男朋友去看了电影,很惊讶影院里竟然座无虚席。虽然我们两个一个中国人一个孟加拉人都不懂印地语所以很难get到电影的一些笑点,并且感觉剧情有点拖沓,但还是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只有这种荒诞搞笑的情节才能把这个在印度仍然很有争议性的话题拍得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光是这种敢于把同性平权带入主流院线的精神的也值得给四星了。
印度都可以这么“明目张胆”地拍同性电影了,中国…
虽然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很像流于表面的一次宣言,台词也浅显甚至有些过于直白。但考虑到这部电影出自印度,一个曾经把同性恋视为违法的国家,似乎瞬间让整部电影光芒万丈。那些搞笑的、夸张的、载歌载舞的宝莱坞特色,顺理成章的成就电影那个意义非凡且令人开心的内核。男一号的颜和身材,还有他可攻可受的模样,实在帅到让人无话可说。
与blued合作的印度第一部同志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