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3D技术的进步使得画面的转变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部电影无疑也利用的很好。 遗憾的是画面的表述力不够,很多时候画面只是起到对话的辅助作用而已,使得语言描述的东西更加清晰的展现给观众。画面自身的表述很多时候更像是炫技而没有太多的深度。 再回到对话。剧情是通过大量的对话来推动的,言语也太过繁琐,这就对观众的要求极高。例如影片中高频度的提到卡夫卡,但要是对卡夫卡不了解的观众就没有办法通过影片中的其他渠道(如音乐,画面)来理解所谓“卡夫卡”代表的是什么,不懂就是不懂。单是这一点就筛选掉相当一部分的观众。电影和书终究还是不一样,只是单纯的把画面当成文字的辅助的话就落了下乘。 接下来谈内涵。电影的要点大概可以总结为三点: 1. 电车问题。 2. 语言对思想的影响。 3. 自由。 当然,这是非常粗暴的概括,其中蕴含的东西要复杂得多。 电车问题 原来的电车问题是让人在一个分叉轨道上选择是要让电车碾过一个人还是五个人。而这部影片稍微改变了一下问题,变成碾过“自己人”还是“其他人”。从主角所在的特种部队为了遏止更多的杀戮而去刺杀高层(原来的电车问题),慢慢的把镜头拉后到全球的角度,变成了牺牲落后国家从而保证发达国家的富裕生活(变形的电车问题)。黑暗超级英雄电影《守望者》的结局和这个也有些类似,为了整体的团结而牺牲一小部分人。 影片里的表现方式看着非常荒谬,但实际上就是现代的发达国家所在实践的事。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便宜原材料,加工之后再反手高价卖回去。这种方式确保了高额的利润,同时也保证了自己国家的环境不会因为对原材料的过度采集而被破坏(祥见《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同时为了确保这个程序的顺利也会采取武力行动,其中具代表性的就是伊拉克战争,当然同样还有美国为了确保自身利益而对其他国家发起的经济制裁等。 瑞典虽然有一百多年没有参加任何战争,但是每年的武器出口一直是国家收入的重要一部分。日本为了保证自己的森林不被破坏而长期从其他国家进口便宜的原木。 就如影片里所说的,这种事只要随便上网查查就知道的事,只是大众不想知道而已。 语言对思想的影响 虽然不知道影片中的“杀戮器官”在现实中到底存在不存在,但语言对思想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要是无效的话就不用广告行业了。只不过人的思想要复杂得多,人类的社会性和快速发展的科技导致缓慢的生物进化跟不上节奏是已经被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证实的。 “用语言影响思想”这种事实践上最为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心理学家们了。影片中也有短暂的表现,主角在心态失衡之后被安排了心理咨询,咨询以咨询师的“现在觉得自己能杀小孩子了吗?”结束,也就代表了主角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诱导和洗脑,使得他不是变成一个更加健全的个体,而是变成一个更加合格的杀戮机器。 自由 敏感话题就不细说了。两个极端就是《1984》和完全崩溃的社会。说到底就是一个平衡,平衡点到底在哪里,人类一无所知,我们只能一步步摸索前进。 是部有深度的好片,就是画面表达力太差,有些可惜。
明明很深刻的电影,某些人可能看多了一些特效华丽的商业科幻片,就开始评头论足,自己看不太懂就觉得故事平平,跟电影里讲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成不变,视而不见的人不是一样的吗。虽然很想说脏话,但这种人还是继续看那些单纯刺激感官的商业科幻“作品”吧,,,,,,,,,,,,,,,,,,,,,,,,,,,,,,,,,,,,,,,,,,,,,,,,,,,,,,,,,,,,,,,,,,,,,,,,,,,,,,,,,,,,,,,,,,,,,,,,,,,,,,,,,,,,,,,,,,,,,,,,,,,,,,,,,,,,,,,,,,,,,,,,,,,,,,,,,,,,,,,,,,,,,,,,,,,,,,,,,,,,,,,,,,,,
首先,我要说一下关于原著小说和电影中部分细节的差别
首先是电影中在格鲁吉亚被暗杀的前准将是由精神失常的艾利克斯打死的,然后主角杀了艾利克斯。在原著中那个前准将是由主角为了执行任务而打死的,而艾利克斯回国后因为自己的宗教信念以及自身的悲观心理而自杀的并不是由主角杀的,而且在执行任务时艾利克斯也没有失常。
还有一点原著中主角母亲因为车祸而昏迷,通过纳米机器人维持生命,但是出于植物人状态不会清醒也没有思想,所以主角选择了让医生停止母亲的生命供给机器人,结束了母亲的生命,这一点在电影中虽然没有出现,但是这个事件对于主角的心理有很大影响,让主角不断思考究竟活着与死亡的界限是什么,陷入昏迷的母亲已经没有了思想,她是算活着还是已经死了?自己让医生关闭了母亲的生命供给系统,这么做是对还是错,是那个肇事司机杀了母亲还是自己杀了母亲?
在原著中还有很大的篇幅在描写主角的梦境,在梦里主角看到了所有被自己所杀的人,其中自己的母亲也在内,这也让主角一直感觉是自己杀了母亲。
最后有一点,是我自己的推测,在原著中,约翰说明了屠杀文法对于单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流通是没有作用的,只有在一个庞大的群体之间反复使用这个文法才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力。但是在电影中,艾克利斯在执行任务时被屠杀文法影响而出现了失常的状态,而艾利克斯并不属于格鲁吉亚这个群体,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屠杀文法对于个体也是有影响力的呢。而主角在后期所做的一些决定,是不是也是受了屠杀文法的影响呢,主角的行动或许已经被约翰安排好了
原著结尾主角通过学习约翰留下来的关于屠杀文法的笔记,在接受军事法庭审判时在美国境内传播了这种文法,美国开始陷入了种种内战。
主角曾经质问约翰,为何要散布屠杀,约翰说是为了保护美国,那么有没有可能约翰也是为了复仇呢,约翰的妻女死于恐怖分子所投掷的核弹下,那么他对于恐怖分子肯定有很深的怨恨,而在周边动乱国家散布屠杀气氛,引起内战,是不是也是约翰对于恐怖分子的复仇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美国应该也是约翰的复仇目标,因为小说中提到了,美国在禁止暗杀条约颁布后各发达国家就开始采取国家强制介入和国家公然以正义的角色发布战争这种手法来参与别国内政了,而正是因为这种强硬的手段才招的恐怖分子的不满而在萨拉热窝投下核弹的,那么美国应该也是约翰的复仇目标,但是约翰的屠杀文法就是在美国研究的,美国高层对于他的研究很了解,而且他也是美国的通缉犯所以很难在美国肆意传播这种文法,所以他在和主角的交往中暗地影响了主角
他每次在和主角对峙时都没有立马杀了他,而是和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而且在电影中主角受屠杀文法的影响更为明显,就像之前说的在电影中这种文法对于个体之间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主角和艾利克斯一样被屠杀文法干扰了判断力,而且主角作为暗杀者每次行动前都会进行心理辅导和人工用纳米机器人覆盖脑中同情和良心的部分,长期以来使主角的心智也变得冷漠,使约翰更加有机可乘。在最后威廉斯杀了露西亚后,主角更是失控的说你才应该死在这里,而威廉斯一直是主角的朋友和战友,但主角最后不假思索的和他刀剑相向弃他于不顾这种做法不正是和开头艾利克斯的做法一样吗,不然我是很难理解主角这种突然变成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女人插朋友两刀的做法的
所以主角接下来的行动表面上是为了那些受战争文法迫害的国家鸣不平,让美国也自食其果,但实际上完全是按照约翰的安排进行的,受屠杀文法的影响主角成为了第二个约翰,在继承了文法的使用程序后开始了对美国的屠杀,而约翰,也完成了对美国的复仇。
还有就是在电影最后,约翰像是和主角约定好什么一样,然后自愿被主角枪毙了。在小说里则是主角带着约翰逃走后和来接应的特遣队会和,然后其中一名特遣队队员还没等主角开口说话就把约翰杀了,并不是主角杀得,而这也让主角对美国的这种毁尸灭迹一手遮天掩盖真相的做法更加感到不满。所以在小说里主角最后的散布屠杀更像是一种出于自我意识所做的决定,而电影中则更倾向于是被约翰影响后才做的决定
当然这些部分是我的主观推测,希望大家有所指正
预言家刀了
这个John Paul不就是精英主义么 eliteだ。世界范围 国家层级上的精英主义。站在精英的角度所以有些事情看不到?以及装看不到?老修奈泽尔了。像怕被后浪推倒的前浪,像为保大而放小的福利,逃避更应该做的事。
况且单一的视点引发的一言堂本身就是暴力。语言很难有效反抗,语言暴力和舆论战一样,碾压性的舆论不就是语言霸权主义吗。认同一种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人也是某种文化的“国力”的象征。似乎辩论时只有正反两方,非己即异。说着平等,却还是将人分为自己和他者而已。卷入一场无谓的游戏,是这个世界陷入悲剧性的根本原因。
最近一直在想意识是主观的,所以很容易被影响(甚至看之前我刚说过“需求是主观的,既然可以随个人的意志改变就很容易被引导。。”),又不容易被影响(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想到泽连斯基近期在东洋大学那个讲话里说的“希望只将语言作为武器”。那当然,语言是多强大的武器,尤其在会用的人手里。
即使没有用片里具体的文法操作系统,语言一经说出口也不知道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JP对男主说的那个暗示也许就是让他对环境/军队和“自我”产生怀疑和反对情绪,因为感性增强(机器苦痛,抑郁飞升),价值观引导到感性层面,根据男主后面的表现也就是证明起作用了【试着解释一下也许是用了带有美感和情绪色彩的词,音乐/qj/诅咒,飘渺的比喻手法,贵族。(和后面心理医生引导时用的逻辑分析对比区别看看,像坚定确定自己的选择,哲学逻辑推导。同样是引导,看怎样往不同的方向)】
最后的文法,其实John的思考方式就已经是文法了,公之于众后作为人们记忆表层也好深层也好地留存下来了。就像你曾经看过读过听过的东西一样,以及你对它们产生的认知和其元认知,都有可能造成影响,VR宇宙也是真实的宇宙,克莱因壶也是真实地投射到你的脑中留下痕迹,还可能对你之后的选择产生影响。
所以说要谨慎选择自己的经历啊。
包括看到我刚才的话。
"Once you know what you are capable of doing, it becomes impossible to escape from your own potential." ——来自片中结尾板子上的便利贴
任何语言都可以有所谓“诅咒”/即心理暗示 的力量的。
(正好最近看了咒这个片,瞎起个名
以及呜呜太好看了为什么我不早点看(算了早点还不一定能懂看了白看(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以及及还没有看 和谐,看了再改也许)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至此,人类永远遁入不可覆身的阿鼻地狱。(复习了一下乔姆斯基和萨丕尔)
完全丧失隐私的未来,指日可待。虐杀的文法,Monster的约翰妥妥大师级w (樱井这几年是把脑洞大过天的反人类boss都承包了么w
好奇怪,说是比爱死机好看。最起码有科幻精神。码了码了。
科幻感,剧情线,主旨,美术,各方面都中庸吧
POV士兵视角 血腥战斗画面 又一部论文电影 乔姆斯基对阵萨丕尔-沃 基于语言生成原理之人类的虐杀器官 其实没什么道理对乔姆斯基也有误解 主旨很简单某种意义上的后殖民冷饭 如何借助他人的地狱来塑造自己的天堂 将人的虐杀本性-进化需求本质化显然就在哲学上输给了人狼更为复杂的伦理观 但设定很不错
本来还是有深度的原作到这里变得说教了,角色都死于话多。文科生就不要搞高科技大新闻了,这不是科幻是魔幻。引用卡夫卡逼格一下飙升但可不可以把概念玩到最后?之所以想要发动种族清洗仅仅是为了用内战分离两个世界,excuse me? 这个理由不太行。战斗场面倒是真的很棒。
有好的创意点,但整体缺乏冲击力,如果是部真人电影可能效果会更好吧
现实主义佳作。有诸多对人性、对二战日本和今日强国恶劣行径的影射。
总体平平。战斗的场面描绘得很露骨,对未来军事技术的描写也很有趣,尤其是鲸豚肌肉作成的单人潜艇在水下和真海豚共游的一段有点神来之笔。相对地,对话就显得冗长,其中逻辑又并非十分深刻,语言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解和电影Arrival一样太单纯;不过‘分离两个世界’确实是个残忍但可能有效的手段
只是来看长兄松洗脑Kara的,结果两个都好正经……
应该算是神作了,制作相当精良,故事整体也不错,比较血腥,在日本影院是15岁限制级的。(2017年2月3日观影于日本锦系町)
人们被生活磨圆,失去惊艳的想象。科幻没中二,就像肠粉没酱油。
高水准的作品不可能对所有观众都十分友好 对于某些以看懂和没看懂来评判这部作品的人 应该多一点谦卑
整个三部曲其实都挺中二的,没错就是那种“牛逼哄哄的我一人就能改变世界”的中二,所以行为逻辑不能深究。反战内核上的虐杀器官预见性最强也最惨烈,几次杀戮枪战场面突破感官,十年前已经把很多东西都写入现实,未来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无趣,程序化,没有自由。
虽然因为manglobe破产导制延期,但脚本人分镜设原画作画亲力亲为的村濑修功也真是厉害了,明明是个很闷的故事,却让人看的很投入,就像人狼一样。
画面精致的话唠片,深度有限而冲击感不足。节奏冗闷的编导同一人系列。
看了首映。电影真的真的真的很棒!要很用心的去看不然就跟不上节奏了w 唯一不满意的是买了官方图册 封面和送的海报都是john 我是シェパード派啊啊怨念!准备去二刷了
选片错误。一脸懵逼的看完,同场其他人竟然鼓掌,尴尬。立意和内涵都不算新,电影动画语言运用的也不算好,场景血腥程度完全低于预期,对看点理解不到。唯一的记忆点就是作为第一部看的4K电影,画面果然不一样。片尾曲好听。
勉强及格。拆开了看的话,那些战斗场面血腥度尚可,战斗器械的设计(鲸鱼状和战斗体多形态的投放仓)精致,和平与动乱的两个世界的人为创建具现实感,南奥塞梯跟印度等背景也抓了热点,这些设计的意图起码在立意上比《人狼》之流纯粹人道立场的傻逼片子高了不少。但具体落实的缀连上稍显啰嗦
语言学家……不要老想搞个大新闻!……樱13你也是!不要老想步子安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