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喜欢看热闹的觉得不够热闹,喜欢看恶搞的觉得也没搞到哪里去,处处的黑社会小桥段用起来也就那么一回事,早就见怪不怪了……似乎这是一部让人very失望的电影。没有了彭浩翔,连大丈夫也不那么丈夫了……搞出什么老婆集体出去耍,最后挽救家庭和爱情这样猥琐的主题中心,简直是荒唐弱智外加惨不忍睹……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以为不全是。
这是藏在伪劣向日葵主题下的一株毒草~呵呵,貌似粗制滥造的主旋律,实则另有洞天。就好像《征服》看得不是人民警察怎样降魔卫道,看的是孙红雷如何演绎那一句:不冲动叫年轻人吗……
其实这部片子的细节不是给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们准备的,这个片子里有些东西有些对白在对他们是没有共鸣的。就好像很精彩的浑笑话,小学生听完了完全不知所云,倒不是说小学生们能力和智力有什么问题,只是年龄或是经历不够,听不出来,不能感同身受。
对像我这样年轻人来说,喝点浓汤就得上房挠墙,吃点生猛就要蹦达半宿……天天腻乎蜜里调油还嫌不够,只嫌家里老有人只恨独处机会还不够多……是不能领会独孤九剑的精髓的。
非等媳妇熬成婆,一不留神结了婚生了娃,人到中年,要么而立要么不惑,再加上那些个一早就已然同居许多年,只等着分房子买房子,赶紧结婚,准备迅速过完下半生的……这样的老炮们看完了一定悄悄的把手心拍红,俺挑大拇指,tnnd,剧本谁写的,个别段落太tmd精辟写实了吧~
注意,还得是悄悄的,表面上一定要装。装得就好像吃了免费的晚餐一肚子满足擦擦嘴还得挤兑挤兑,拍的什么玩意啊,满脸的横挑鼻子竖挑嘴……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装,呵呵,那就得是听得懂浑笑话的成年观众心知肚明了。
我认为最出彩的有2段,一段是开头九哥家里庆祝九嫂生日,7男8女你来我往,纷纷暴料……镜头切来换去,个个精彩到位~强烈建议所有大龄男女青年&中年观之,共勉~
说到这里我还想插一句,在聚会或party上扎堆讨论房事这事有点悬,就算是哥们姐们也没有聚很多众一起开聊这个的。呵呵,想了想,够深的。
另一段是在澳门的酒吧,詹瑞文的出场就是满堂彩,一如既往,海豚妆的男妈咪,演啥是啥,再夸张的表演他也是手到擒来,严重到位。
顺便再赞一下何超仪和她的TBACK,性感,好看。看过《蝴蝶》里的她,再看到她不知咋回事容易想到刘若英。
很有教育意义的一部杰作。生活在于调节。如何调节?混于不混?公婆 和 老公之间 有一些问题还真奇妙。人生有就是这样抽象的。自我调节吧。心态与原则之间的尺度。不管怎么说 这部作品中心思想还是很明确的。什么混是为了家庭只是个借口。人都有两面性。道德上来说。混是不对的。内心生出的欲望来说。如果不混。这种欲望有这么调节?好比天才和傻瓜只有一线之差。往往很多事情都在这一条线上下的徘徊。及时天才,也是杀怪。一个抽象的相对论。
这是一出原味港产喜剧,集恶搞和寓意于一体。续集的导演虽然由彭浩翔换成了钟真,可“大丈夫”的精髓还是得以保存,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地发扬。婚姻是一场战争,签了字就得准备打这场战。离婚?只能说明你已经低头认输!
曾志伟、陈小春和张达明等几个春潮暗涌的已婚男人耐不住双人床上的经年之痒,决意开展新一轮的偷食行动。谁知家中那些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上得床的“撕扒打女战士”们早就瞅出了端倪,为了“男女平等”的大同思想,为了维护“家庭主妇”的尊严,家中红杏决意出墙,准备实行“滚出去”计划,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
这次轮到“大丈夫”们开始拯救危机,角色的倒置加上啼笑皆非的小黄段,再穿插《黑社会》系列的经典桥段,假正经的港产喜剧新鲜出炉!
写于2007年5月5日
彭浩翔的《大丈夫》是拖到了今年才看的,当时感觉还是真是不错,至少整个的布局是非常精到,而且一个个的小细节上把握得很到位,不经意的时候,已经影响了整个电影的动向。今年推出了《大丈夫2》,当时一看导演不是怪鸡,我就已经在心里打了个折扣,看导演的名字,非常陌生,专门去查了下,发现还是为比较有名的电视导演,导过《一号法庭》、《笑看风云》等,至少应该不会太失水准。
看完了。比不上第一集是肯定的,不过这样的比较也没意思。至少这一部也很有趣,虽然这样的有趣和第一部差了个档次。比如戏仿。第一部戏仿的是《无间道》,但这不是情节上和某些场景上的追风,它有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剧情,但在大相径庭的情节推进中,却设置出了和《无间道》类似的语境,它的煞有介事让本来的阴郁和压抑瞬间得到消解。即便是一些具体场景的相似,比如开头,同样是曾志伟的“路怎么走”,用在这里,也一样恰到好处——即使观众没有看过《无间道》,也会为之莞尔。而那段水枪打相机的段落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再看第二部,虽然跟王晶同学的很多电影比,戏仿得还是比较聪明的,但问题在于,这只是为了商业考虑,每个类似的场景出现的时候,几乎就明白的告诉你,我是在学谁谁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情节,还常常游走于主线之外,完全为了玩。第二部主要沿袭对象是《黑社会》、《以和为贵》、《杀破狼》,如果说模仿《黑社会》的开头字幕还是很有点意思,那么第一个场景就太没意思了,喝茶选话事人这个著名的桥段完全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戏仿,跟后面的整个故事几乎没有关系,虽然这里面的麻将、视频电话都做得有趣,但也只是增加叙事中间的奇观。虽然前面说到的水枪打相机也有这样的味道,但和叙事还是结合得比较紧。好在观众也不会要求太多,开头乐呵一下,也就过去了。但后面模仿《杀破狼》的砸瓶子段落,就像一个人要说笑话,还没开口自己先笑了,刚刚渲染出来一点气氛——虽然大家都知道是为下一步的情绪高潮做准备,但气氛还没上去,就已经落入搞笑的窠臼,哪怕为了“笑”果,也应该再憋一会儿。
从上面这点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2跟1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它的结构太松散了。1里面那群男人的计划,严密、高效,当煞有介事到了一定高度,就成了风格。而2呢,只是相把1的事儿颠倒个位置说一下,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路子该怎么走,看的时候,感觉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情节的堆砌,而不是整一,不过它比平庸作品好一点的地方就是,无论什么情节,单个提出来,它都能做得尚可自圆其说,并且多少会闪出一些亮点,比如原子蕙的转变过程,用一个车门袋中的破碎的安全套包装纸作为转砺点,非常自然,只是可惜,这样能够有铺垫的设计,实在太少了。
如果要给2找优点,有没有呢?当然是有的。虽然2的结尾说是曾志伟作品,但其实从毛舜君参与了影片的表演、编剧和监制工作来看,恐怕她才对影片的监控权更大,或许因为如此,影片中有不少有点意思的台词——传着女权外衣的男性话语(这个下面再说)。像开始聚餐时候,不断在扎堆的男人们和女人们之间转换的镜头,虽然显得有点冗长,但将很多男女在相同看法上的性别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片中最好的一段台词。至于作为全片片眼的那句“女人不滚,男人不紧”(滚大概是粤语鬼混的意思,用粤语说这句话非常压韵),也算勉强的精到。
看起来,1是2的反拨,但实际上,两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相差非常远。有位朋友说怪鸡喜欢在电影中表达一种怀旧的意味,我想这样的总结是很有道理的,《买凶拍人》是萧条时代的怀旧,《AV》是对青春热情的怀旧,《伊莎贝拉》是对澳门这个地方夹杂着父性情怀的怀旧(看俄罗斯电影《小偷》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而《大丈夫》,诸位还记得那段大家开着车如数家珍地介绍旁边的娱乐场所,以及梁家辉扮演的九叔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为某个夜总会的关门而伤感的段落吗?还有结尾那个360度的拥吻,呵呵,其实,还是在怀旧的。至于主题,彭其实是用种非常戏谑的语调来说的,语调戏谑不等于说的话就戏谑,其实,很严肃,而且很现实,从安排其中的那场曼联和阿森纳踢平的比赛,就可以看出点彭的意思,实际上,这个是一个过程,无法摆脱的过程,彭只是冷眼看着,将这些事实夸张出来,他无意去讽刺挖苦任何人,甚至还带着同情,无论是同情苦恼的丈夫还是伤心的妻子,夸张是为了“笑”果,笑完之后,他还能让这些沉淀下来,让你品尝到点苦涩和他的温情。可以这么说吧,这其实是一部复调的电影,搀杂着他自己的怀旧情感和一贯的戏谑说事,如果谁有心,可以细细分析。
如果说1还能从类型片中超脱那么一点,2就完全是一部类型片了。几乎明显的一部分搞笑一部分说教,大家任务分明。等玩累了,就开始讲讲道理,苦口婆心,遇到神经不那么大条的,刺激出眼泪也未为可知。从这个角度讲,1的味道是很香港的,而且是很长时间没有遇到过的那种港片的味道,而2怎么都让我觉得很韩片,特别是后来的煽情,呕吐是直接学习《色即是空》以及某个张娜拉演的情景喜剧。有点让我不舒服的,是2的伪女性话语。1反正就是男性话语,不做任何遮掩,但他的话语表现到了最后,还能体现出一种对女性的尊重和欣赏——当然,也是男性角度的。但2,看主题仿佛是女性话语了,可看看这片眼“女人不滚,男人不紧”,导演同学(或者说制片方,反正是影片意识形态的主导者)的良苦用心才体现出来。他(看名字我不知道导演的性别)是反对男人的出去鬼混,但并不代表他认可女性的自由,他所认可的价值观是主流的,家庭和睦型的,而这一套价值观本身就是建立在男权社会的基础上的,所以,所谓的中立,其实只是不那么偏斜而已。当然,就类型片来说,它的目的,应该是达到,反正没有哪个花心男人看完这部电影会真的收手。所以,我本来觉得拍到曾志伟的车回来,就足够了,因为那样的结尾已经很抒情了,但最后还是没忘记加上那样的戏谑,看起来,和怪鸡的结尾有点像,但实际上,少了应有的气质,只是沦为搞笑了。
这次不会再有续集了吧?
原来看过
滚滚滚...
女版的 没1好看
香港也有天下第二。。。恶搞了好多《黑社会》的情节啊
完全悖论~明显不如1好玩
中国香港
离开彭浩翔,味道都变晒。
看第二部就感觉没有第一部逗。。
虽然不是彭浩翔作品,但是还是挺好看的。
这部续集明显看得出编剧和导演对一部电影是多么重要,在彭浩翔没有参与的情况下,所有电影元素全部大打折扣,成了部很普通的喜剧片,故事弱了许多,笑点也尬,恶搞黑帮片的桥段也完全流露于表面,第一部里看了让人会心一笑,这部里看了反而觉得做作。客串阵容也不够强大,四个“渣男”这次也没能贡献太多笑点,最坑爹的是把九叔这么经典的角色,用一条狗来取代了。不过毛舜筠和原子鏸还是挺不错的,吴君如客串也很有意思。这部狗尾续貂的续集也算是给了前作影迷们一个交代,结尾本来还是说明点东西的,但又被彩蛋毁了。其实很希望有第三集,希望彭浩翔能回归指导。
最后还很动人 毛毛发飙那段
虽不是彭浩翔电影,还多是他的演员班底,但剧本创作上少了第一部的灵气。女人偷欢以暴制暴无可厚非,但玩鸭店等情节表现得俗不可耐,视角上也停留在小女人层面,"女人不滚男人不紧",成了一种被迫的无奈,片尾的重归于好冗长无趣。恶搞《黑社会》、《杀破狼》、巴士阿叔、成龙、菲鹏恋,MJ的面具搞笑。
难看。
毫无忌惮的抄袭杜琪峰的《黑社会》,站在女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但是依然带着男子主义。是够二的
香港应该多拍点这类喜剧。
钟情拍拍电视剧是不错的。
好笑是好笑可惜没有了肥彭的戏剧张力
跟第一部一样好看
很搞,却不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