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明,我对见义勇为的英雄一向尊敬,我也不否认他们的伟大。我只是针对电影中这个“特定”的背景——当他有一个患有重病的女儿,和一个深爱女儿的妻子时,这种做法,我真的无法赞颂。
这部电影也许感动了你,感动了无数人,但我想说,你会感动,可能只是因为有一个“英雄爸爸“且患有心脏病的小女孩,不是你。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美丽的童话。
我想说,如果我是他的女儿,如果我懂事了,我一定非常难过。
《中国飞侠》有一个欢喜大结局,这其中有一个类似“梦幻”的前提,就是他的“善良勇敢”刚好被媒体曝光了,获得了捐款。但现实是,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没有被曝光,反而是那么多的家人默默承受着各自的苦。获得赞美的只有“飞侠”一人,而随时承受着丧命之苦的,是他吗?不,是他的女儿。那个害怕随时失去女儿的拼命捏脚赚钱的妈妈,有人赞美她吗?没有,人们眼里只有“飞侠”一人。
这时候,ta们的“英雄”爸爸去哪了?
《百度百科》说: 牺牲与自己“不相干”的人的利益来拯救别人的人,慷他人之慨,来实现自己的道德优越感或目的的角色,称之为“圣母”。
所谓飞侠,在他的女儿和妻子眼里,不过如此。
而他的女儿和妻子,不过是一个英雄童话里的阴影,永远不会被人看见。
片子其实还可以,很真实地表现了北漂的困境。生活真的是不容易,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压力太大了。
大多数人没有主角那么不幸,也没有主角那么幸运。电影固然是戏剧性、夸张化的,但是很多人也能从片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我有点被电影触动到。
另外,主角的设定是热心肠见义勇为,但是莽撞不过脑子,还有大男子主义,可以说是缺陷很多了。不知道是不是电影故意表现出主角见义勇为的后果,提醒观众见义勇为也是要有分寸的。其实从设定上,我感觉还是挺真实的,主角就应该是这么个性格,有优点有缺点。不是这个性格他早发达了,也不会也电影的情节了。
最后说一下电影的缺点,有些情节拍的不太行,比如大爷和主角咋这么熟了,明明之前还不认识。
不从电影的角度看,我给四星,的确强过很多院线电影。我看到了我初中的时候我爸在郑州跑三轮的影子。寒假暑假我跟我妈就会去郑州找我爸,他在郑州跑三轮,那时候没有外卖没有滴滴,三轮可以拉人可以拉货,但警察不让拉人,看到会罚款甚至收车。我爸就是早上六点多起,晚上十点十一点还没回去的工作,住在战马屯租的小屋子里,说来也巧,现在我在战马屯上学。那时候我跟我爸,他没拉货的时候就在路上拉人,让我叫三轮三轮,还在车上收钱,有一次有一个阿姨,我给她收钱,她很和蔼的笑着说我这么小就跟着爸爸当售票员,然后把钱给我,我只知道那时候我很腼腆,脸甚至都红了。还有一次是拉的人比较多,应该是高中生吧,我问他们要钱他们还不给我,也是不知道我为什么收钱,后来我爸在那个小窗口里喊把钱给我就行,他们才给了。还有很多不太愉快的事,说了多少钱到地方了有没给的,还有直接不搭理的,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那时候我上初中,还在车棚里写数学公式,想着营造一个智慧车厢的。拉货的时候货都堆满了小车厢,我爸就会给我留一点位置趴上面或者站角落里,对了还有坐他前面,但冬天冷,坐前面的时候很少。晚上也会改善一下生活,吃啤酒鸭大盘鸡什么的,我写到这的时候泪水也止不住了,那时候跟家人在一起现在回想好难过,还有跟妈妈一起在出租房下的辣条店包辣条也能挣一点,现在自己这么拼可能也有这些方面的原因吧,穷怕了。也感谢这个电影能让我回想起曾经在郑州的日子,现在我爸在工地了,我也能挣钱了,我想拼命多挣点,但这一行我也真的累了,或许公务员也是个选择吧。
看到好多人拿本片和《当幸福来敲门》来对比,不能否认在人设上确实有雷同之处,但是比起《幸福》传达的“坚持就是胜利”的理念,本篇多了一个“多管闲事”的矛盾点,这就更符合我国想当一部分“男子汉”的性格了。
没有几个中国的男人不想又几分“侠气”,“侠义”文化曾经在我国有着肥沃的土壤,当然也有很多悲怆的故事。故事里的李安全是一个让人恨大于爱的人物:当第一次为了打抱不平而赔了一万块,又知道是孩子的救命钱的时候,只会觉得这就是个莽夫。连自己女儿的事儿都操不上心,还帮个白眼狼…长点心吧…谁知道又惹上代驾赔钱那事,搞得里外不是人,让孩子的救命钱又少了好几万…这是谁嫁给这么个男人都会感叹倒霉…但是,等等,生活中这样的男人少吗?跳水救人的、托举哥、当街捉贼的、勇斗歹徒的…这种新闻好像也不少,并且这些人也有相当一部分负了伤甚至牺牲了性命。甚至你我再看到不平事的时候也忍不住要出手……我们难道就没有扮演过莽夫的角色吗?退一万步来说,假如中国的男人都不“莽”了,真的好吗?PS:想到托举哥在救人的时候是不是在工作时间,如果是的话,那么是不是也是像某些人说的:“不好干好本职工作多管闲事”?还有,为了准时送达跑步上高层,把送餐时间精确到秒,同时打两份高强度的工,是不是那些嘴上叫嚷着“干不好本职工作”的人能做到的?
想反驳一下有的影评说“找到孩子之后不应该那么凶…”对待拆邮政屋的人不应该无理取闹“云云呵呵只能说您一定是玛利亚转世,可以无限慈爱…或许您已经达到了无色无我完全没有情绪的地步,就算天塌下来也不会让您的心起半点波澜,当然电影中代驾赔钱那件事在您看来就是小事一桩,甚至孩子无家可归在您看来也可以泰然处之。当然您更不可能体会到以为孩子走丢的崩溃。
我觉得本片最大的槽点就在于大团圆式的结局,也是最多人诟病的地方。现实当中我们会因为一则悲惨的新闻而慷慨解囊,为什么在电影中不能为了一个英雄捐款?也有人说为什么这些事情都这么巧发生在他的身上?其实我告诉你,因为这电影的原罪就在于它是“中国电影”而且是“非大牌”电影,所以,既不符合您的“好莱坞或者你更喜欢叫荷里活”情节,也不配您“大腕齐聚”的欲望,因为在您的概念里,只有好莱坞的片子才有资格“无巧不成书”。
最后,我恨这种千篇一律的大团圆,但看到可爱的孩子最终手术成功,还是让我一直揪着的心感到一些安慰。没办法,这就是中国人希望看到的结局,因为影片需要迎合中国人的善良,但至少没有像某些人为了迎合外国人的价值观把自己故意弄成眯眯眼,就够了。
只能给5分吧。
题材其实选得挺不错,外卖小哥神通广大做好人好事的报道屡见不鲜,这自然增加了故事的说服力。加之外卖小哥作为数以亿计打工人的缩影和代表,讲述他们的遭遇、困境挺容易引起观众共情。我想很多给好评的观众也是因为剧中李安全一家人的境况和他所面临的那种在城市讨生活的努力、挣扎与无奈刻画地贴近现实吧,这确实可以算本剧的一大亮点。
先列几个我觉得比较触动人心的桥段:
好几个人选择离开北京;
李安全救完小孩慌忙赶着送外卖,记者试图拦住他,他急不过吼了句再不送我就要失业了;
同事把一沓钱(看厚度大概3-5000)递给李安全,同时终于鼓起勇气承认那份外卖是自己偷的,李安全原谅了他,打趣地说“你小子结婚我就不随份子了”;
手术前女儿对李安全说“我爱你”,李安全的反应和情绪较为动人;
接下来说说我对这个片感到遗憾的地方吧。
1、剧本问题比较大。
谁要是拉这个片,想分个三幕出来都不知道从哪划。甚至也没个明确点的动机事件。假使动机事件是为了给女儿治病,后面应该表现出人物为此而付出的努力,而后再谈其他情节变奏。但是这部剧只交代了李安全兼职了一个代驾,别的就没什么了,故事发展没有明确的紧凑的推动力。而且正常来说电影的节奏都是抑和扬交替,逐渐推向幕的高潮和最终的高潮。这部片子除了最后的反转之外,竟然生生放了80分钟主角的凄惨遭遇,说真的这种只抑不扬的剧情让人看得浑身难受。哪怕是打悲情牌,你好歹也得给主角一点小成功小甜头,就像《当幸福来敲门》里的克里斯,最难的时候你得安排他卖出一台机器,把濒死之人最后的那口气给续上是吧。
2、片名和演员不妥当。
我看片名和主演以为这是个喜剧,没想到看了80分钟的憋屈卖惨。观众看到某些演员和片名,以为能看到自己期望的内容,如果和期望南辕北辙的话自然会感到失望。而且让许君聪动不动用小品里的语言风格演这个角色,常常令我出戏。什么“你这么的……”、“我吧……”等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北方的习惯口头语,但是作为一个南方观众,他这么一开口我就找到了看他那些小品和喜剧的味道了,但是和剧中情节的氛围又完全对不上,总之味道不对劲。
3、李安全这个人物并不讨喜
自己家日子没法过了,女儿的命都快没了,还硬要做所谓的好事,外面的啥事都非做不可,你老婆的幸福和女儿的命直接不顾了,这种家人谁摊上谁倒霉啊!做好事起码也得量力而为,你这就跟D瘾犯了一点分寸都没有了。
退一步说你做就做吧,你也得看是什么样的好事,人小男孩挂楼上命在旦夕你冲上去没毛病,人出了点交通小事故你也冲上去,随便打个交警来不就解决了。而且你做这些事也得讲究点方法注意点安全吧,你一个天天和各种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人,同事出了交通小事故,对方装几句你就直接上手了,这和你的人物设定对不上啊。你看到路边男女打架,啥也不顾直接开车压黄线过马路?这是把自己也把别的司机的命不当回事啊!
还有你嘴上说钱的事别担心你想办法,你除了多了一份2小时的兼职也没别的办法啊,也没别的改变啊,挣的钱还不够你做好事赔出去的呢。像你老婆这么好的女人真的是少有了,结果你在她面前讲话倍儿硬气,动不动胳膊一抬手一指,指着别人的脸说话让你这个明明没啥本事却浑身大男子主义的人物很惹人嫌啊。当你在演喜剧的时候,人物一本正经地“大男子主义”会有笑果,可是你演这种严肃小人物时能不能让他可爱点。主角一旦不讨喜整个剧的观感自然好不到哪去。
4、价值导向有问题。
“好人有好报”——影片传递的价值导向比较明显。可是一个让无数人感同身受的底层角色,最后的反转竟然是通过媒体报道然后给他捐款,你这让包括我在内的广大打工仔怎么想啊?努力是没用的,做好事只能吃亏,想逆袭只能靠上电视成名,可是咱能有那个盼头和运气吗?
甚至好些没结婚没孩子的人看了会不会畏而却步,咱这种没什么本事的人还敢结婚吗,还敢生孩子让妻儿都跟着没个人样地受苦吗??
把一个半小时只有一次的反转逆袭寄托于偶然事件,实在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你哪怕安排被帮助的那些人站出来给他证明他送餐迟到都是因为做了好事,然后得到了顾客的谅解把投诉改为好评(在这种时候给个50块打赏就合理多了,莫名其妙看你带个孩子送外卖而给打赏和同情叫花子有啥子区别啊…………),从而帮助他得到站长这个位置,是不是“好人有好报”就自然多了,让他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班更有价值,也更符合做好事的人的心理期待呢?从头到尾哪怕是李安全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也没见到当事人感谢他,这难道不让人寒心吗?而且投诉和给差评的人无形中被推向了反派一点的形象,如果他们知道真相没几个会再投诉他了吧?你不给这些点外卖的人一个包容他人的机会吗?说到底这一点还是剧本的问题吧,没能好好的把甩出去的线串起来,使得最后的结局完全不能令人信服。
以上。
现在20出头的人,有的只做过高铁和飞机,没有做过绿皮火车,看的多是偶像剧,家庭伦理也是小资那种。
我以前也曾经感慨过,很多男人对妻子的态度不好,后来发现这是世间的常态,妻子对老公的态度同意也是很差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就算有钱家庭,争吵的时候一样什么狠话都能说出来。还有人用《当幸福来敲门》来比拟这个剧,生在中国,没有中国的社会生活经历就算了,还用国外的那一套来比拟,豆瓣的评分多位知识分子,很可惜的是现在的知识分子,缺乏的就是对底层现实的理解,思想全都跑理论上了。
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遇到这么多意外,就很不现实。故事整体不够可信,我能从中获得的感动并不多。许君聪的表演也并不好,他对老婆的那股狠劲儿也太混蛋了。这个世界真的不欠咱们的,谁生下来也不就是白领,谁也不是命中注定的外卖员,有果必有因,认清自己比什么都强。
最近在看公安知识,这里面警察执法片段从头错到尾。。。
中国的电影总是这样,先确定一个主旋律立意,再为了这个立意拼凑细节。但是拼凑出来的东西,总是那么牵强。
如果男主没有因为救小孩子上新闻成为英雄 他公司还会找他当站长吗?
作为一部网大,拍到这样也是很棒了,虽然男主的人设前半段不讨喜。作为一个妈妈,看到父女亲情,也不禁泪目。
贫贱夫妻百事哀。为千千万万外卖小哥加颗星
良心网剧,结尾小哥们的采访加分。
网剧界良心,
3.5
这题材用小品式的煽情和常规套路就是晚会呈现了,如果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拍出来搞不好可以是《药神》骑手版。过度集中于渲染角色的底层的艰难,在立意上可以理解,但效果显得臃肿且失真。6.1
我是很不认同这部影片男主这个角色的三观,也不符合现实。男主这人不咋地轴的一比,应歌颂成平凡英雄大可不必
关注底层小人物-送外卖的!但是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有点问题!
网大来说,片子的质感和立意比以前强大多,但是叙事和片子的逻辑。。让人真的摸不到头脑。。。一个人能一天到晚做那么多好事的人,对自己老婆凶起来 那么混蛋,自己女儿马上就没命了,还影响不到心态(至少管 家暴 那一段得挣扎一下吧?) 接二连三的各种背让人觉得反感,像是疯狂强调博同情。。立意是好的,但是表达的起到了反作用,希望未来网大能继续优化吧。
现实中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事,希望好人都有好报
求一双没看过的眼睛,看了半个小时真的看不下去了,真的历史观感最差
拍的特别现实,而且很正能量
真就挺尴尬的,本意是想传播正能量,但好像拍的都是各种负面,包括许君聪演的男主,就挺脸谱化的,以一种自以为是的莽劲在拼搏,却是遇到矛盾就打架,遇到事情就无能狂怒,最后的转折是靠救人完成的,这个就真的太生硬了。至于派出所那段和稀泥,也是挺真实的,斗殴居然判了一方赔偿另一方,笑。从本质上来讲,这部电影不是在表达一个父女情深,又或者是普通人的奋斗改变生活,而是活生生在展示一个很多人不情愿承认的现实:北京并不能容得下一个劳动人民,除非他变成一个“英雄”。
挺扎实的,起码没有辱没开头两个广字头指导单位。情节上的刻意和做作对我而言没什么大谓,毕竟类型片里祸从不单行,何况片子对生活窘迫的展现可以看出是下过功夫的。李琦仗义出演可圈可点,期待吉林老乡大葱哥可以走出网大向更高的平台进步。
生活不容易,没有那么多巧合,也没有结局那么幸运,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出生在罗马
太太高外卖员的情操了,都是赚工资的,谁也不比谁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