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字数有限制。。 剧情平庸,三观存疑,片中父子档表演有惊艳之处,音乐满分。 剧情的核心"转变"不太有说服力:前情"恶"的铺垫太多,后期转变仓促突兀比较生硬,让人有点不知所以然。 男主女朋友扣分,怒刷存在感却几乎从未推动剧情。 片中对于家暴的唯二解决方式一是暴力二是信仰?!!(出门左转反家暴法不谢) 感觉像一个父亲抖S,长期家暴,逼走母亲,儿子抖M,努力奋斗,渴望认同,两人相爱相杀,最后父亲绝症,良心觉醒,临终道歉的俗套故事中强行加入上帝救赎的元素。 综合下来两星😑影片太长了,腰痛。
很真实的呈现了一个蒙恩得救的人的心路历程。最真实的地方在于男主从巡回回到家再次面对父亲时,他发现父亲竟然重生得救时的愤怒。当我们得救之后可能很多年都在为一个深深伤害过我们的家人祷告。但是当他真的得救时,我们可能就像先知约拿一样愤怒,因为约拿认为尼尼微人罪大恶极,为什么他们可以得救?!
原谅和宽恕是Bible上一直教导我们的,我们在理论知识上知道了,接受了。但是面对深深伤害过我们的家人/伴侣/人时,我们发现我们还是无法原谅。只有祂进入到我们的生命中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原谅。
给到的标签是家庭和音乐,对于一个音乐上的半盲流,影片带来的冲击还是家庭里的那些事。
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父子两人归好之后的一次交流,父亲说终于理解为什么儿子喜欢摆弄垃圾(junk)了,总是喜欢修理东西,总是可以无中生有;儿子回答说:有一个词,叫做“救赎”(redemption);可其实,父亲在这么说的时候,他已经在这么做了。
或许生活的改变需要一些冲击,但改变的理由一定不是冲击,而是自己的选择,从开始父亲选择放弃自己,选择打压儿子,到后半部分,父亲选择打开收音机去尝试,选择去相信自己一直弄不明白意思的圣经,我相信他想救赎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粗糙抚育,从小刻薄对待的儿子。
而主题曲的名字正是源自于父亲的刻薄语言,回到片头,Amy说:这首歌不是你用10分钟写出来,这首歌是你用你一生经历写出来的。
看到哭。很多事实我们都无法看到,经历着糟糕的事情就把一切事情想的很糟,蒙蔽了双眼。当死亡来临时,对人的改变真的很大。巴特自己气在头,对胰腺癌的父亲的示好表示不原谅。巴特两次回家,由于小时候的偏见,对父亲的各种好都解读成不好。
第二次回来,当年老的父亲晚上听到他回来,一大早就给他做早餐,跟他说家里有几个工程,修好车库里的吉普车,知道他很忙,没事的时候一起开出去(这里似乎是祈求渴望,儿子的顶嘴,他不想第一次那样生气打,这时候更多的是希望了却最后的心愿)。他知道以前的不对,想改变父子的关系,一直有看基督的书,很困惑没有人解答。这里就就不自觉的哭起来。
当巴特说上帝会原谅,但他不会,他会永远记得小时候的事(其实这里我看来,真的是小事,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子,小事都能计较很久,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才了然)。回到车上,看到父亲胰腺癌的诊断,回去看到父亲在砸车,(渴望被破碎的感觉),身体不舒服倒地。他开始选择原谅,陪伴父亲人身最后一段,做想做的事。(大哭,结局是美好的)。
人生很短暂,我们什么时候长大了,就是在突然发现父母老了离去了,那一刻,我们很多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会改变。小时候有认为玩具,总跟所谓的朋友到处浪,做着各种乱七八糟的事躲避着无聊的城市生活,就是不愿意回家。也许只有长大了,才觉得陪伴自己的重要的人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吧。
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父爱和bart一起吃早饭,父亲早起准备了早餐,bart唱歌的照片为报纸头版,父亲很开心,说It's a good joke。但是bart觉得是在嘲笑他,父子间的矛盾升级。
父亲说 I want to make thing right between you and me, I don't know what to say andI don't know how to do it. I'm trying。父亲在读圣经和书,但是很难理解,找不到人解答。父亲请求原谅,bart说God can forgive you, but I can't。bart受到父亲的暴打,伤害,原谅之前的父亲很难。但是此刻的父亲有巨大的改变,from a man I hated into a man i want to become, into my best friend。
父亲有自己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去感受去理解,幸福美满的家庭是我的渴望的,那不要逃避矛盾,去有效沟通,感受彼此。
一部很平凡现实题材的电影,发生在一对父子之间关于信仰和梦想的故事,两代人的冲突到相互的理解。
在青春的十字路口,彷徨迷茫的少年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当他受到挫折时,是音乐让他有勇气面对一切,成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在黑暗里追逐光的勇敢,始终相信自己,坚持执着的信念,让努力的少年直面生活成功站上自己梦想的音乐舞台。
影片为观众奉献了一部深情又励志的电影,有梦想就里希望就是成功的种子。
又是一部很好的追梦剧,影片中间我还落泪了~ 也许音乐片永远都能感动我吧,而且梦想看起来也那么真实。
信教的朋友邀请,盛情难却。全程觉得表演差劲剧情老套,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声。
感动
不信宗教,但觉得这电影还可以
泪在哪里落
遇到宗教信仰题材的音乐片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成品的质量毫无疑问能够打动绝大多数基督教徒的心,但也会一定程度对该音乐片造成一定的扩散影响;Dennis Quaid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使得整个感情线的内核非常容易打动人心,父子关系的亲情是非常好的入手点,但是如果再加上宗教信仰的描述反而有点多余,两者结合的火花对无神论者并没有太大的感情冲击力,但福音歌曲故事的拍摄也真不能随心所欲的改编,所以还是有点矛盾吧。
因为Sohyang姐姐给电影宣传的翻唱戳开下载。它将很容易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的信仰和宗教电影,让成片的目的由“教化”“辩论”,变为单纯的能量传达---所以有些犯规的感人,但却十分行之有效。PS 其实更感兴趣的是最后饰演Amy Grant的那个女演员,所以什么时候会有这位CCM女王的传记电影。
mum, what did i do
放在复活节前上映的福音电影,讲述一首动听的传奇福音歌曲的背后故事。父亲的转变当初“只能想象”;最终,梦想变成现实,到底是信仰的力量还是什么?其实说不清。只是一切刚刚好,那扇窗那扇门那一刻被敲开。最后要说,过了那么多年,Trace大叔还是那么帅!想想那季名人学徒时还觉着床破略靠谱。
旋律一般般,可能渲染的太过了但最后的实际听感并没有共呜
sucks beyond my imagination
i can only imagine
全美最热销福音歌曲背后的神奇故事。人性在罪的深渊里惟有神的光照才能解救,透过艺术创作和与识才之人的相遇散射出最有力的光辉。拍摄手法略老套,但音乐表演皆惊艳。
很工整典型的美国励志片(或者说宗教?),各方面都挺好,喜欢看的不是一个人如何成功,而是看一个人可以过得多糟糕。
整体挺好的,最终原谅已经在人生最后阶段的父亲的时候感动得不行,但是说实话原谅的理由有点牵强,但换做真实的情况应该大多数人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吧
剧情什么的一般吧。只是我有类似的父亲,可怜的人;对逝世的人容易原谅,解开疙瘩吧
音乐好评
人心的改变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神迹,愿我们每个蒙恩的人都能行出见证,活的与蒙召的恩相称。
和“永远是我的女孩”男主一对比,女孩的男主还是挺帅的😑原来原型的男主就是这样胖胖的,所以才找他演巴特…演男主小时候的好可爱🤗女主一直爱着巴特,真好!有点无聊有点感动有点长气…歌还是挺好听的!
圣父在天上,圣灵在身上,但爸就在屋子里面,现在就回家,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