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的是一个男人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然后不停的悔改,不停再犯的故事,不停不停的之间就有了选择性失忆,然后再脑补杀人,最后明白了,也要继续改变的事。
---------------------
以下强烈剧透。只是出现评论说影片看不懂,所以试图解释一下。
真的没看懂,再来看这个故事解释哦。
---------------------
整个故事是,大致顺序哦, 是有穿插的部分。 1. 5年前,因为在学校女同学勾引他,火柴盒写了啪啪地点,男主去啪啪了女同学,引起了问题。老婆饶了他,一起换了城市,男主想改好。男主留着火柴盒以此为戒,准备以后再也不啪啪女同学了。 2. 结果换了新学校,男主又被黑女勾引,俩人去树林啪啪了,但是暑假男主想改好,于是想写封信给黑女,结束啪啪关系。不想黑女开学主动说以后不啪啪了,男主放心了,信也不用给了。就留下了祸根。之间超市买老鼠夹子看到美女,也是最后拿火柴盒控制住自己了, 就是意淫控制不住。 3. 男主认识了湖女,估计暑假期间,黑女去希腊,男主和湖女也啪啪过了。但是男主还是想改好,于是去了湖边,但是思想斗争了,没理湖女,湖女伤心,不小心去湖对面散心结果死了。 4.因为湖女也下决心不理了,黑女信也准备好了也不理了,男主觉得他又变成好男人了,于是思维中忘记了这些记忆,什么湖女,什么皮亭子,统统不记得了。选择性失忆了。火柴盒也不用随时放车风挡了,收起来了,导致第一次布鲁斯南在车外没看到火柴盒。 5.布鲁斯南开始调查, 很多方面指向了男主,一步步挖男主,挖老婆。老婆因为以前有过啪啪女同学出事经历,开始怀疑男主了。男主也也痛苦了,选择性失忆让他认为我就是啪啪了黑女,跟湖女没关系。布胡搞瞎搞的,一会老婆知道黑女,我不完蛋了么。很生气很郁闷。 6.黑女的事老婆知道了,男主郁闷要啪啪一下黑女,结果引起了男主兽欲,差点弄死黑女, 黑女说你滚蛋,以后不见面了。于是男主想起来,5年前,也是差点弄死女同学,最后出事搬家了。于是想,是不是湖女也是被他这么弄死的。脑补了作案经过去自首。 7. 布鲁斯南说,我知道你啪啪女同学了,你是不是也啪啪了湖女我不管,但是湖女是自己意外摔死的,跟你那天干啥了没啥直接关系,你以后爱啪啪谁啪啪谁去,你这这个B样了,你要想改,那也是去找神父忏悔的事,跟我说啥也没用,滚蛋。 8.这货明白了,忏悔了,准备先回家让老婆原谅了再说吧,老婆说湖女的事爱咋咋地吧,你啪啪黑女的事咋办, 男主说,我不得了,再也不得了。你看这信,我就是告诉黑女,咱们以后不啪啪了。 老婆说,你以后改不了了,别装了。 9. 男主又重重的悔恨了,把黑女信也烧了。准备上楼再去下跪求原谅。但是镜头告诉他了,你永远就这样了。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是布鲁斯南和男主在教室的对话。男主留个题,叫怎么证明这个椅子在这里。
布鲁斯南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问 这个椅子是哪那个椅子?
男主 要回答是哪个椅子, 就证明椅子在了么。
六祖慧能厉害,听说有人吹牛逼说我这佛台子上可非常干净啊,别让上面有灰啊。
慧能说,台子在哪里呢?台子都没有,还操心个屁灰不灰的啊。
疑点埋的比较稳,虽然带着套路,但剧情节奏还是可以的。
个人观后感,如果结尾烧信回忆的Anna片段是真实版,那么,Joyce的死就是男主坦白内容。细节是:Anna在车里与他翻云覆雨时在耳边说"iloveyou",紧接着男主就失控了,下意识地条件反射伤了Anna,好在后来摇醒了;而在男主跟警察坦白的话里可知,Joyce也在男主耳畔说了"iloveyou",Joyce逃跑的起因没了,画面直接是她在逃跑。
影片拍的男主有点选择性失忆的赶脚,并且因为工作的压力、身边同行整天对女学生的意淫,对于案件的过程经常自己脑补。
警察蜀黍明摆着一开始就是诈他,击溃他的心理防线,好让他坦白说实话。
写完以上吧,我就觉得只是导演、剪辑挖了个看似开放式的坑让我跳。其实啥都没有发生,勾起了家丑和矛盾。
题外话,话说夫妻间的信任一旦崩溃,是很难重建的。突然想起刚看的一个日剧《我家的问题》,第三集里妈妈对女儿说的:不要对爱人说谎,因为夫妻间没有血缘关系,一丁点小事也能让这段关系完结。
真相是你的記憶碎片加上所有人的記憶碎片,都不能拼湊的天然事實。
很多電影,大家會討論一個點,好像《西部世界》,很多人會討論,誰是機械人,誰是人類?
然而,這個完全不是重點。
真相是什麽?讓你知道了,又如何?
祂是機械人,會比人類差麼?祂是人類,會比機械人更好麼?
關於《西部世界》,又是另外一片感想了。
回到spinning man 。
對我來説,電影裡很多哲學用語,看起來有些艱澀。但整體上,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對諷刺人們隱藏自己內在的秘密,的形式,有了新高度。 祂提到了上次我們討論 究竟記憶是什麽?你覺得你記得的,就記憶,還是那些記憶是你spin出來的。?哈哈哈。
裡邊有了很多對比來提亮主題。 比如,男主想撲捉老鼠,用了一個貴和安全的捕鼠器。結果祂覺得自己捕鼠失敗,就換了個夾子,夾死了女兒的寵物兔子。和夾傷了妻子的手。你越討厭的東西。你越想祂消失,祂越讓你煩惱。
還有這個萬聖節化妝:男主越想隱藏自己。卻選擇了‘扮演’隱形人, 而隱形人爲了獲得自己的存在感,為了讓別人看見自己,需要凸顯自己的存在。 又一次很奇特的諷刺。
當然,以男主在片中的身份(祂覺得自己喜愛其他女人,特別是那些暗戀自己的女學生,這件事),祂覺得自己需要被隱形。祂不想別人知道祂的秘密。 這類矛盾,造成了很多所謂的虛假記憶。什麽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也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
劇情最後的諷刺是,男主認為自己謀殺了一個人,但在證據上,沒有找到能證明這件事的有效證明。但祂卻把隱藏的秘密釋放了出來。關於哲學教授和女學生之間的性關係 的主題電影不少。一個人的內在矛盾存在,即使是哲學家,也一樣跟其他人一樣被邏輯玩死。
也許重點不是你出軌了沒有,而是,你如何面對你選擇的行為。
這個男主角是否很容易被這類電影吸引?
祂很早之前就拍了一部這樣的電影。從一切的記憶碎片裡,永遠都找不到完整的記憶真相?
這是誰的選擇。大家看完電影就知道了。
然而,《真相漩渦》,我覺得像祂的兄弟篇。
人,面對自己的真實,是很困難的事情。一個好人的教授,一位美好的妻子,一位乖巧的女兒,一位可愛的兒子。難道沒有任何負面的事情,會發生在你身上麼?
要隱藏一切黑暗,邪惡,依靠什麽方式最容易?
這類電影不少,但祂的信息能帶諷刺地展現出主題。真的很難得。
所以,真相是什麽?
祂有沒有跟女學生搞在一起?
祂有沒有殺人?(理論上電影裡説祂沒有。反正沒有證據,就認為祂沒有。有人認為是祂妻子做的。但也沒有證據證明呀。呵呵)
祂做過什麽,沒有做什麽,祂是否真的記得或不記得,在某層面上,類似 《記憶碎片》一樣的‘原因’,祂壓抑了某些記憶信息,來讓自己逃離那些 黑暗和痛苦。
什麽是真相,對於他們來説,對於逃離自己人生的人來説,根本不重要。
其实都是关于是否肯面对情感,面对真实。重点不在于是不是真的发生了什么。而是关于是否真实对自己。错就错。只有真实对自己,才不会带来压抑与扭曲。
只要掩饰,否定自己,就会带来扭曲。小事还好,但慢慢的,事件变大的话,扭曲越大,呈现的情况就越夸张。
都是在説 是否坦白而已。
其实,因为有自己的投射又好,掩饰又好,好多的隐瞒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才会带来了罗生门的情况。其实这个无意就是罗生门。
想想:差人是判官,教授是武士,老婆是和尚等等。我們的生活都很多這樣的現象。
都是各说各的,但事情总是有所谓事实,但重点其实不在于事实。当然,这样说不表示事实不重要,只是整体而言,更需要关注的事这些说话人自身的情况以及他们隐瞒与为何隐瞒。
其实好多人去关注所谓事实,觉得只有得知事实的全部才会叫做最厉害最真实。却不知道,其实事实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不知道,更重要的是意义,而非所谓的事实。
而且,基本上,好多的信息都在告诉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事实本身。存在的永远只是事件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让你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
大学教授埃文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不过,埃文私下里和自己的女学生保持不正当关系。几年前曾经因为一起相关事件,埃文和全家不得不搬家。
埃文的学生乔伊斯离奇失踪,警探马洛伊负责调查这起案件。由于乔伊斯的尸体始终没有找到,马洛伊只能根据相关线索查找嫌疑人。埃文隐瞒了认识乔伊斯并且开车载过乔伊斯的情况。马洛伊找来找去,发现各种线索都指向了埃文。埃文也在调查中逐渐露出了马脚,他的妻子发现了越来越多与案件有关的线索,比如口红,埃文有符合作案的时间。夫妻二人婚姻关系再次亮起红灯。
马洛伊准备将埃文绳之以法,奈何苦于没有证据。就在此时,失踪女孩乔伊斯的尸体在水中被打捞了上来。通过法医验尸显示,乔伊斯死于坠崖,并非刻意谋杀。此时,埃文向马洛伊坦白了自己杀害乔伊斯的经过。埃文时而处在真实世界中,时而处于自己的幻想中。
故事就此结束。
1. 人们才不再乎什么真相。
2. 真相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教授的课向来就很少人听,教授被传有杀人嫌疑之后,授课现场就爆满了,学生们当然不是过来听课或者追求真相的。
3. 真相是人们发出诉求的借口。教授被传有杀人嫌疑之后,教授好不容易把疑心病重的妻子“安顿”好,妻子参加酒会时无意中得知教授被停课,因此大发雷霆,理由是教授没有告诉她他被停课了这一“真相”,并且妻子认为“如果连生计问题都不算真相那什么才是”,甚至当场大喊“我受够了冷静了”。算了吧,平民只会发脾气,根本不想去解决问题,还在乎个什么真相。
4. 真相无法让人悔改。当妻子知道自己错怪教授,并没有承认自己对教授的错怪,而是说“I want my life back”。在平民眼里,真相是上层的东西,他们才不在乎这个,他们只想要过他们“普通(庸俗)”而没有逻辑的生活。
5. 教授和妻子并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教授是个有精神世界的人,而妻子只不过是个“平民”,她的生活里只有吃喝拉撒,她盼望着自己能拥有大家都羡慕的“平民幸福家庭”。教授身处世俗世界家庭,要坚持追求真相并不容易,这不,在(包括自己的妻子)各位的压迫之下,他甚至以为自己真的杀了那女孩,他的记忆已经被篡改。
6. 追求真相,远离世俗国度。
很显然这部电影的编剧认真学习过语言哲学,并且希望将语言哲学的一些精要通过戏剧化的剧情体现出来。就冲这一点,我给打四星。我认为电影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至少在我看来剧情紧凑,语言哲学的思想融化在情节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哲学和其他哲学一样,本质上不是玩概念,而是希望逼近真理,展现世界的本质。这部电影虽然不能和专业哲学论文类比,但确实在展现哲学的这一特点。语言哲学的核心是命题的真值(truth value),truth也有真相的意思。我几乎可以断定这是编剧灵感的起点。命题的真值判断如何界定,这在纯形式的语言哲学家那里不是一个问题,只要现实世界与命题描述是一致即为真。
但是,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判断这种“一致”。这里涉及到语言意义的界定。张三很美。这个命题为真的前提是张三这个人真的很美。但是,“美”这个词的意义如何界定?如果不能界定这个词的意义,我们如何判断真值?
另外一个难点和人的心理有关。我认为也是这部电影核心之一。如果张三的手臂被打了一拳,然后说:“我的手臂很痛”。这个真值怎么判断?只能借助于张三的心理:如果张三真的觉得很痛,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人类很大程度上都用这样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所说命题的真值。但,有的命题并不是以个人的感觉为标准,尤其是涉及到事件的发生。说话人对自己参与的事件是否存在有着天然的自信(即,以“手臂疼”同样的心态来判断真值),但万一记忆发生偏差呢?这个时候,“我”该如何判断我所参与事件的真相?正常人往往偏执于自信,而如电影主人公这样的人,明确知道自己记忆偏差混乱,则会对自己所处世界的真相发生巨大的混乱。所以说到底,还是说明了语言哲学的目标:为探索真相扫清障碍,明白获得真理的清晰的路径。但是,现实世界,人类并无能力全面做到这一点。主人公只是一个极端的典型,而我们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具备这样的特点。而哲学,除了理想化的追求真理路径,也清晰指出了我们这种困境的内在原因之所在。所以,不要在不了解语言哲学之前,轻易下判断说哲学家们只是在玩“The king of France is bald”这样的文字游戏。
ps. 编剧暴露自己不是语言哲学专家的细节:主人公说自己是语言哲学家,说自己是linguist。语言哲学和语言学有很多共通之处,但研究目标大相径庭。很少有语言哲学教授会说自己是linguist。anyway,编剧不是专业学者,我认为问题不大。
有意思,主人公是个可疑的故事讲述者,而且越到后面越可疑,以至于你分不太清他的回忆究竟是回忆还是他的想象;这有点像小说的写法。可能也因为这个,看完全片,大多数观众会有些生气,感到被愚弄了。我倒觉得挺有意思。而且,编剧给教授的妻子写了很棒的台词,在审视婚姻本质这个层面,也有可读性。
因为演员的神演技掩盖了剧情的弱智,不去深究的话其实还算好看的悬疑片。
#剧透#双皮尔斯对戏,害人妄想症?Guy Pearce延续了《记忆碎片》的失忆和记忆混乱。男主真渣男!不过,谁不想和盖叔来一发呢???!Minnie Driver长得有点像Noomi Rapace。想知道老鼠夹设置的寓意是什么。
什么是准确的?人的记忆?其实人的记忆是最不准确的。我们总是试图告诉自己什么是真的,久而久之,我们就相信自己告诉自己的。
2022.1.10 0:52
别管评分,挺好看的,光看在线阵容都值得电影院一趟,这阵容真的无法拒绝,我觉得还挺性感的,特别适合在深夜场看,片尾字幕好老式
还算不错,有些味道,可以思考的故事,值7分
《真》不缺乏电影感,但直到结尾"自首"及之后,剪辑师才真正"上线",此前作为不同内容之间的连接(影像或声音)皆视为无视电影语言的突兀,例如开头尴尬的闪回?即使有"仓鼠笼"结构作为遮掩,它最多仍然仅值3颗星,仅能"尚可",它该感谢《双峰》,由于其利用第一季最不重要的一环撑起全片。
认知与真实之间的鸿沟。可怕的不是谎言,而是用虚饰的记忆去说服自己,直到迷失,伤害身边亲友
这里的人都是疯子
有些人说无聊、但我倒是觉得很精彩。特别是皮尔斯布鲁斯南和盖皮尔斯两个喜欢的主演在、可以说一口气看到了最后,而且真真假假靠观众自己解读也是很有意思。虽然没有完全看懂每个细节,但结尾那个一直转圈的老鼠就告诉我们男主人公以后还是会再犯老毛病的...
再续《记忆碎片》,拍得温吞水了点,其实是部野心之作。那只小老鼠对应男主——较贵的捕鼠器没有逮住,也就没了放回田野的机会(寓意失去自由);较残忍的那款弄死了女儿的兔兔、伤到了妻子的手(寓意受害的女孩们、受伤的家庭);最后在笼中跑轮上困顿不前(寓意陷入旋涡、周而复始)。
似是而非的答案,阅读原著应该会更清晰明了一些
视频教程:如何逼疯一个哲学教授
从一开始就集中描述主人公,实际上根本没有悬疑感。就算利用主角的语言哲学教授身份抛出了很多故弄玄虚的理论,这仍然是一个让人能一眼看穿的人物。能够引进上映又令人猜测可能是爆款反转那种类型,然而也不是。
盖皮和布皮应当互换角色演绎就很好了,布鲁斯南下部可以接拍肯德基爷爷了
所以呢,这一切都是主人公幻想出来的,还是说这是一个高智商罪犯,逃出生天了
真正危险的不是分不清真幻的大脑,而是无法自制的毁灭本能。
今天看完明天大概就会忘了啥剧情
佳片。导演一直在诱导观众往嫌疑人上靠,但剧情始终没给出一个真切的回忆镜头或确切证据。“偏执地凭直觉靠猜想”。什么是存在?侦探说尸体上没有抓痕,没有性侵和打斗的痕迹。至于男主角,普通人都有色欲幻想,但连自己都搞不清,就的确有病了,而且侦探慎重起见应当找个心理医生给他看看,因为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