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食节目不断发展,模式上不断创新求变,由最初的单纯“做菜”到“厨艺比拼”,再到“厨艺+竞技+娱乐”款式,以及当下最时兴的大平台、大明星、大制作的“美食+”模板,兼容性可见一斑。如何让多元类叠加的美食节目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各大平台和节目制作公司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小编最近看了由福建东南卫视、台湾东森电视、福建海峡卫视联合直播平台斗鱼TV,推出的大型户外美食真人秀《味之谜》,忍不住要推荐给大家,“这可能是我看过最心酸的一档美食节目,粗糙让人好想哭,可是我却看得根本停不下来。”如果按照评分判断,节目卖相并不怎么吸引人,光标题就是大写的文青范“乏人问津款”,画风也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感,推出五期内容,网络点击量和豆瓣观看人数也是少得可怜(豆瓣上仅有374人评价)。
可凭良心讲,这款制作上略显粗糙、且有很多瑕疵的美食节目,还是有很多值得点赞的地方。节目聚焦福建本土美食,不论画面还是内容,无不呈现出一种犹如土地粗糙的颗粒感。也正是因为这种粗糙感,反而多出了不少接地气、意料之外的观感体验。特别是节目直接将镜头聚焦田间地头,与山里淳朴的人结合在一起,融汇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烟火图景。
美食:福建的乡间美味,柴火饭庄的气息
概念中的美食节目,要么如《舌尖上的中国》,配乐很棒、画面色彩很棒、创意角度很棒,还有流淌的那种人情味;要么如《拜托了冰箱》,用最常见的食材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做出美食,气氛融洽,还可以听到各种八卦趣闻。到了《味之谜》,节目组的本意是:“利用福建地区性的风土、老百姓的餐桌故事穿针引线,串联身边接地气的美食制作,以及配合有生活主张的美食嘉宾们,加入剧中剧的模式,构成带着烟火味的小世界。”可最后的成品却呈现出一种“去最乡土的人家,寻找最土食材和质朴纯良的民间乡宴大厨,吃一桌热气腾腾大锅菜”的反差感。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反而喜欢这种烟熏火燎的质感,还觉得它充满了无限况味,很真实很好看。如果真要按照所谓的高大上走向,那才会大打折扣。
明星:低调的美食家,羞涩的奥运冠军
在各个平台和节目制作公司追求大牌、讲究明星效应的潮流下,《味之谜》反其道而行之,并未邀请流量明星加盟,从明星配置来看,叶一茜、吴敏霞、史冬鹏、谢颖颖、朱轶、班杰。最出名的娱乐明星估计只有叶一茜,加盟的体育大腕尽管有冠军光环加身,但节目表现真的只能用青涩、诚恳来概括。不过,节目组掏出了最大的杀手锏,请出了“国宝级食神”蔡澜先生,以及《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老师,据说国内著名美食家二毛也会出现在后期节目。于是在节目中,我们看到蔡澜先生站在黑黢黢的厨房里喝一碗热汤,看沈宏非老师坐在类似沙县小吃的凳子上啃食鸡腿,老饕们吃得还挺开心,金句连连。印象最深的是蔡澜先生回到故乡品尝下廪羊汤的场景,先生站在柴火灶边,一碗热汤入口,沉默良久后,只说了一句话:“跟我妈妈做的味道很像。”看得我也跟着莫名的感动。
人物:腼腆的孩子,淳朴的大叔婶子
《味之谜》以“解谜美食”的方式进行,下廪的羊,屏南的青草兔、三明的尤溪大条面、三都澳的炸瓜大黄鱼、霍童古镇的猪蹄焖笋、罗源的半酒炖鳗鱼、罗源的乌米饭……这些美食一一出现在镜头里,满屏都是接地气的烟火味。“每一道美食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一道美食都有自己的故事。”《味之谜》吸引人的不单是柴火饭菜,更多的在于与美食关联的人,真的是乡下最淳朴的一群人,包括腼腆可爱的孩子、质朴的大叔和良善的婶子。有些大叔大婶深居乡野,甚至听不懂普通话,不愿意出镜,就算露脸也是流露出些许的紧张和羞涩。完完全全地真实记录。第4期节目《药怎么吃兔兔》中,采中药的苏婶和埋首地头劳作的苏叔给我印象深刻,苏婶落落大方,苏叔反而不好意思,最后在节目组的撺掇下,两个人才人生中第一次地拍了婚纱照。镜头里的苏叔苏婶恩爱甜蜜,自然流露,由心而发。豆瓣上网民点赞最多的也是“镜头里展现出来的可爱淳朴的村庄人民”。
后期:粗糙的剪辑,简单的花字特效
看综艺节目多了,本来对后期剪辑制作一向苛刻。《味之谜》的剪辑真不好意思恭维,内容版块之间的衔接不自然,摄影大哥的误入画面,花字特效的“简单直接和粗暴”,着实让节目的质感水准有些下滑。不过冲着它首次把每期节目的编剧和导演名字打出来,还是想对节目组表示深深的敬意。毕竟国内综艺编剧一直是如透明人一般的存在,地位明显与其在真人秀中的功效不对称。但是这些小瑕疵跟很生活很治愈的内容比起来,似乎又可以被原谅。最后还是想点赞一下节目组,能够把蔡澜先生请进节目组,毕竟先生是华人世界真正的食神。能够请得动他,说明节目组的诚意满满。寻找“下饭”综艺的网民们可以去网搜蔡澜先生的《蔡澜叹名菜》、《蔡澜食尚》、《蔡澜品味》等节目,大家绝对会喜欢老先生“文人与侠客兼备的气质,煮酒作诗,快意恩仇,生活态度也好,豁达又热忱。”
文娱评说 | 收视舆情 | 影视圈论
刷完每周六晚的《中餐厅》,95后女同事又长吁短叹没有下饭综艺看。直接推送这档《味之谜》的美食真人秀给她,腾讯和优酷网都可以收看。真是小编近期的压箱底了。完全是凭借老饕们口口相传刷出来的良心综艺。前两季多少还有点不温不火,但是这一季完全脱胎换骨。“人民网”也点赞这档节目是“创新出了一种纪录片解密代入真人秀的制作新模式,说出美食背后的故事。”
其实是小编二刷这档节目,“胡建人拍出了弗兰人爱看的美食综艺。”《味之谜》的精彩在于,“利用地区性的风土人情、老百姓的餐桌故事穿针引线,串联身边接地气的美食制作,加入剧中剧的模式,构成带着烟火味的小世界。”于是,它既有《舌尖上的中国》的专业,介绍美食画面唯美、干净,没有一帧多余的镜头;亦有看明星真人秀的可爱与快乐,华人圈前三的美食大咖蔡澜、沈宏非、二毛都在节目中站台,且不遗余力。
最最主要的是,片中呈现的诸多特色美食,既有我们熟悉的家常,比如红烧肉、水煮鱼、骨头汤、柴米米饭、糍粑……还有我们所不了解的地区特色美食,比如雪山莲蓉、半酒炖鳗鱼、炸瓜大黄鱼、油炸荷花、下廪羊汤等等。《味之谜》拍这些丰富的美食,没有刻意把节目往高大上的基调走,而是完全浸入平素生活本真,烟火味足接地气,以及透着一股淡淡的乡愁,给观众一种妙不可言的亲切感。
乡愁是什么?
是一杯酒,一碗饭,一道母亲烹饪的家常菜
一直以来,总感觉乡愁是余光中诗歌中的邮票,是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文字里的伊斯坦布尔,是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电影中的乡村教堂,是漂泊异乡、游弋海外才会有的特殊情愫。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永恒的乡愁,圣贤何必皆寂寞?有那么多诗意的乡愁供自己“矫情”?但随着人渐渐长大,离开老家,只身前往外地念书、工作、生活,孤独的时候也会忧伤想家。无论物质世界何以丰腴,无论精神世界何以丰足,乡愁总会在我们心灵最敏感的一隅。
乡愁是什么?是一杯酒、一碗白米饭,一道母亲烹饪的家常菜。《味之谜》聚焦百姓餐桌,讲述背后的故事,从第一期走进福建罗源,带我们感受下廪羊汤,到第二期品尝半酒炖鳗鱼,第三期寻找三都黄鱼、第四期吃屏南兔肉,一直到第十期前往福建大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节目组简直就是围绕饭桌上的乡愁做文章,开启了福建民间美食之旅。
印象深刻的比如第2期节目《半酒炖鳗鱼》里,讲述了福建罗源人对海的依恋,对海鲜的日常花样烹饪。半酒炖鳗鱼这道美食不是出自大厨,而是一个海边小镇家庭主妇春燕的厨房秘籍。主妇的心思绕来绕去总离不开孩子,平凡的一日三餐里也总要变着花样让孩子吃得又好又补。蔡澜先生带领艺人和观众一起体验了一把“主妇的味道”,让平淡之中点滴的美好立体了起来。看得小编也是“哈喇子直流”,也好想吃一碗母亲做的家常菜。
还有第9期节目《见见建莲》中,带我们一饱福建建宁贡莲的眼福,雪山莲蓉、双色莲、八宝扣莲、莲子糕、莲子扣肉、一品金汤怀胎莲、辣炒莲子、莲子炖肉、莲子炖猪肚、莲子红枣蛋汤、油炸荷花、莲子龙眼荷包蛋、小肠莲子汤……色香味俱全。甚至还穿插了电商女生艾美龄的卖莲子故事,讲述她网络销售外公外婆种的莲子的美丽故事。画面中,艾美龄喝着外婆做的红枣莲子荷包蛋汤,满屏都是幸福感。
乡愁是什么?
是故乡山水,以及亲切熟悉的物候与人情
“乡愁是村中弄堂里的石板路,是葛溪上的木板桥,是家中庭院的石臼,更是小时候读书东搬西走、学习无固定场所的那段岁月。”每个人心中都有太多的乡愁画面。乡愁伴随我们成长,又随着时光流逝,成为潜藏在我们骨子里的基因和记忆。
《味之谜》除了把美食拍好,讲好人与美食之间的故事。难得的是,还把一方水土、以及乡土文化也拍出了韵味。比如第8期节目《泰宁:好大一条鱼》中,不但镜头对准泰宁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千奇百怪的山峰石柱和丹霞洞穴,一柱插地不加片瓦的甘露岩寺,在游弋万顷碧波的同时还可以呼吸着迎面扑来的习习灵气;而且还从民宿的角度,来讲述泰宁人建设家乡朝气十足的当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就如同餐桌上的“一鱼八吃”美食一般,充满无限况味。
另外,节目甚至把那些“已经消失的和即将消失的,便是珍贵的;散落的,细碎的,最不起眼的,提纲挈领,整理出来,便是点亮眼球的;曾经被我们自己鄙视的抛弃的,放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却成了有价值的;尘埋已久的,挖掘出来,擦去泥土,便是新鲜的;熟视无睹的,习以为常的,经过强化、提升,便是令人惊叹的;别人虽然也有,我抢先一步,先声夺人,做出名气,做成规模,便是让人震撼的”等六个方面的内容都涉及到了。
完全是一网打尽福建的传统特色文化,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出的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都在《味之谜》中有所展示。其实,这些思想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的理念不谋而合。足见,整个闽南文化的前瞻与长远性。这也恰恰与华夏文明同根同源,蕴含着国人内心挥之不去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
是从此以后,要过好每一个日子的决心与愿望
“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都怕落伍,疲于认知新事物,追循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墙间变得机械和迟呆。我们的目光在流光溢彩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可事实上,你知道吗?无论一个时代多么的繁华,还是繁华过后何以的寂寥,有一个玄妙的东西,却能让我们心安。
是什么?乡愁。乡愁是我们内心最后的坚守。守住了乡愁,就守住了生存的根,让自己有坚实的靠山和温暖的臂弯。《味之谜》也许不是最好的、最精致的美食节目,但是它里面所展现的人,所呈现的物,所制作的美食,却让人有一种回家的亲切与熟悉。外面风在大、苦再多,想一想伫立在家门口父母的背影,咬咬牙也就能拨云见日、雨过天晴。
近年来,每到佳节时甚嚣尘上的“回不去的家乡”论调,其实是对家乡的曲解,对乡愁的丢弃。家一直都在,乡愁也不会忘,只是人变了,或者说人心变了。父母在家便在。也许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和疲于奔命,可是只要心中有家,就会有乡愁衍生,就永远会有想要砸吧的滋味。看《味之谜》第10期节目《大田:可爱的大骨头》中,有一场盛大的千人宴席,看着家乡人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共赴家宴,也让小编我忍不住地多扒了一碗饭。
10期节目在这样的团圆中结束了。透过《味之谜》,我们看到了最丰富的地域特色美食,也看到了居住闽南山水间朴实的普罗大众,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特色文化。在这样的秋日里,我们的心犹如一颗在秋风中逐渐成熟的果子,从青涩到甘甜,是时间的效应,亦是灵魂升华的一过程。默默地汲取着乡愁的精华,来润泽慢慢老去的生命。
文娱评说 | 收视舆情 | 影视圈论
感觉嘉宾带不起来气氛,是拘谨还是剪辑问题?这个节目真的是需要活跃机智的人来带节奏
有点类似舌尖上的中国,每次看到食物相关的题材都觉得特别暖
大多数时间是找食材 好无聊
爱
山村里好朴实可爱的人们呀~
做菜,做有人情味儿的菜。通过看当地人做菜,寻找食材,自己动手而体味友情,亲情。
想不到东南卫视还拍过挺多这类披着综艺的皮,干着纪录片的活儿的节目……当然,这部还是真人秀的色彩更浓一些。(Ps:这大概是《向往的生活》初始版吧?)
食之秘 味之谜 人间滋味
还行~
还行
超喜欢叶一茜啊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一股清流,也是寻找心灵的归处,看着还不错
良心之作。美食美景还有淳朴的人心,不张扬但回味悠长……人情冷暖胜过食之味。远离喧嚣处,觅知音,寻初心。
中国
很简单很粗暴 但是还蛮好笑蛮感人的节目
蔡澜只在最后一集里出现了一小段,没说几句话,吃了几个菜,说好吃。
很接地气的节目 真的很不错的 美食味道很足
很有意思,嘉宾也都很有趣有故事,节目很接地气也比较有内涵,推荐
还好
盗号狗妈的盗我微博!气炸了!蔡澜这么大岁数何必趟这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