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公益纪录片《热土之上的我们》记录了大时代背景下,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的”小人物“们热气腾腾的生活。片名质朴,画风低调,正如纪录片里的那些主人公,只是在尽自己努力做好内心坚持的认为是有意义的事。”公益“是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标签,仅凭这个就能够大致猜想到里面会是什么内容,最怕的就是流于表面,有作秀、卖惨的嫌疑。
然而看到幕后的制作团队,我心里的疑虑就消除了大半。本片总导演干超,是我国中生代纪录片导演,曾荣获戛纳电视节”国际纪录片先锋奖“、釜山电影节AND基金奖等多个奖项。撰稿人周燕,则是口碑佳作《大国崛起》的总撰稿人。而且为了找到动人的素材,节目组足迹踏遍中国大江南北,覆盖多个省市,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调研和拍摄。他们进入乡村,也成了那个村的”暂时居民“。他们与拍摄对象同吃同住,一起生活,成为朋友,才得以捕捉到那么丰富又自然的生活日常。所以观众在片子里能看到这些乡村里的老人小孩内心自发的情感流露。观众的心情也跟随着纪录片故事里的主公人变化,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大喜大悲,看完了这三集,仿佛内心又生出许多新的感悟。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明白公益可以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不仅是一腔热血和一颗善心,还得有方法、有耐心、有毅力。
“冬天盼望你在,夏天希望你走;光是抓不住的,原来在我的心里是时光;再美好的经不住遗忘,再悲伤的抵不过有时间。”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小学生写的诗歌,也很欣慰这位同学对生活有如此细腻的感受。老师往往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真正教会你知识的其实是生活,是大自然。湖北丹江口的乡村教师课堂上带领孩子们领略诗歌之美,走进山林感受自然风光,让孩子们在小小年纪结合自己的生活,去体会和感悟知识的力量。“纸上得来终觉浅”,只要给予孩子们广阔的天地,他们一定会回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群乡村里每一个小诗人就是最好的佐证。相比于城市里的孩子们,他们没有什么先进的学习设备,没有紧锣密鼓的兴趣班,从小到大可能都没离开过自己的村镇,很多人的父母也都不在自己的身边。当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在课外聊游戏与动画片时,他们把对亲人的思念偷偷诉说在每个关了灯的深夜。生活环境给了他们更细腻的心思,更饱满的情感,幸运的是有这样一群乡村老师在细心呵护着他们的每一分爱,每一个梦。
很多乡村老师都是城市里来的,见过了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还能保持一颗安静的心投入乡村公益事业的人是很值得敬佩的。当人们都在努力迈向更大的城市,挤破头在更好的平台生根发芽时,走进乡村,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孩子们的课堂上何尝不是一种“逆行”。
这样的真情实感是值得被记录的,也是需要被记录的,未来需要更多的人将这份爱坚持并传递下去。公益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是在帮助他人,但阿里公益用镜头告诉我们,深入其中你会发现,帮助别人的同时往往会让自己收获更大的成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益人”且“益己”。
想起乡村教师,就想到了坚守,在乡间泥泞的道路上,老师们要走很远的路来到简陋的小学,操着浓厚的地方口音,一个人既是校长,又是语文、数学、音乐等好几门课的老师;更有甚者,眼前浮现出的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但是时代不同了,乡村小学的教学条件也大大改善,对于乡村教师的印象也应该改头换面。”对于刚刚毕业就选择到乡村小学支教的老师蔡明镜来说,这段经历也许在以后回想起来仍会记忆犹新。“这是纪录片《热土之上的我们》中现在乡村教师的真实经历。我们欣慰地看到更多年轻人也在投入乡村教师这一行业。
近年来,全国各地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为乡村学校选派大学生当教师,这样的”新老师“在全国越来越多,像蔡明镜这样时尚的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这些人中,有不少是”90后“大学生,他们选择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给乡村的孩子带去了不一样的”世界“,教他们爵士舞,教他们拍视频,教他们玩乐队······“90后”们在用实际行动告诉那里的孩子们,生活很精彩,要敢于想象、敢于创造,要做一个自信、快乐的人。同样的,相信每一位乡村教师都会被孩子们的朴实感动。
人生的跑道对于每个人来说,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起点都是一样的。然而,出生以后的生活环境及成长过程,却有着天壤之别。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人生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性格修养、不同的道德标准,决定了选择的方向,而不同的选择方向决定着人生的黯淡与辉煌。 说起看《热土之上》纪录片,纯属偶然。这些年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和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我常常都是以快节奏的短视频为主。我平时很少去看一些较为长的纪录片。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是直接划指而过,偶然一次开车出行时。我的老婆正在我的旁边看这部纪录片,给我说很真实,很触动她。我也第一次打开了《热土之上》。没想到到我看完第一集《长江后浪》的时候就让我沉寂其中,看到一个小孩子居然能写出如此的诗篇;冬天盼望你在,夏天希望你走;光是抓不住的,原来在我的心里是时光,在美化的经不住遗忘。再悲伤的抵不过有时间。我相信当你们第一眼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很难去想象这是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写出来的。也很难去想象一个孩子对时间和生活会有如此的感受。这是得经历多少个日夜的独处和等待,多少的难过和悲伤。在能谱写出的诗篇。
当我看完第一集时我就按捺不住打开第二集《陌上花开》看到介绍时我就觉得这一集一定是会让我热泪盈眶的故事,果不其然处处都是泪点,处处都是感动。我的妻子也笑话我三十好几的人看个纪录片也会哭。可这集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灵魂的升华。我承认我当年也是一个极其可恨的人,甚至可以用可恶来形容自己。我有时会去坐残疾人专座,有时还会嘲笑一些城府部门为残疾人士建立的残疾人轮椅斜坡。现在看以往的自己,用人渣来形容也一点儿不为过。未经他人苦,怎知他人难。这么一群可歌可泣的折翼天使,身残志坚。不仅是她们我相信世界上所有身体有残缺的人,他们都有着过于常人的意志和坚强的内心,不然他们何以抵御别人的冷眼旁观和冷嘲热讽呢?那种只能看床上渡过看照进来的一缕阳光的生活,又有谁能感同身受呢。起码我不能,杨淑婷推动的也不是轮椅,而是上天给她的白马。
在我看完两集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想给大家分享感受。很感谢这些爱心人士和企业,感谢他们这么多年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关心,支持和厚爱!这群为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人,是我们值得学习一生的人,最难能可贵的事情就是雪中送炭。
我看过很多纪录片,这部《热土之上的我们》让我感慨良多。三集由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了真实的人间。用看似平淡的镜头讲述故事,虽然一集不长,但他们的每一段故事却也映射出了我们的人生。 其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是第二集陌上花开,身为城市女性的我在生活中已经感受到女性的力量正在不断提高,将发言权和选择权更是掌握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在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优秀女性的身影。但没想到在偏远的乡县地区,也有这样一群人在努力的带领着女性在精神层面逐步成长。阿里公益白领刘云飞从城中返乡,毅然投身乡村特派员的岗位,心中怀揣着对乡村的热爱,为乡县女性提供“定制化”的脱贫方案,帮助贫困地区女性树立自信找到自身价值,同时也以此带动了贫困地区脱贫。其实纪录片中的每一位公益人都在默默地付出着。
整部纪录片三集分别从乡村教育、乡村女性、乡村振兴三个层面进行延展讲述:童伴妈妈帮助困境中的儿童得到关爱和陪伴、“魔豆妈妈”为困境女性提供集“线上线下培训—线上实习—做自己的云客服” 于一体的创就业培训计划项目、“脱贫特派员”用自己的一分力量为当地提供“定制化”的脱贫方案......他们都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在公益这条路上他们都是赶路人。
慈善是给予,而公益则是收获,更是爱的文化。我希望会有更多的人观看这部纪录片,也期待能够以此唤醒更多人,关注、参与,我相信,人人参与才是公益。
作为一个纪录片狂热爱好者,每次看纪录片我的内心都很复杂,和动画片以及电视剧相比,纪录片彷佛有一种魔力,以影像作为桥梁,以温煦平等的角度,记录“TA”与“TA”们的故事,让看到的人可以感同身受,可以跟随记录的视角经历人生百态,看尽世间万千风光。
我其实已经好久没有这么感动过了,但是《热土之上的我们》这部片子,区别于以往纪录片的特点,没有过多的卖惨,看完之后除了同情以外,反而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这部纪录片总共分为三集,分别从“乡村教育、乡村振兴、女性成长”三个角度以小见大进行切入,这是一群我们平时根本接触不到以及无法想象到的群体,整部片子没有一些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高科技的画面,但是却最能触动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也就是纪录片的意义所在,他们也许不够美好,但却一定真实。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大地情书】这一集,讲述特殊人群面对命运不公的挣扎无奈与勇敢坚强,让我倍感心酸。就像片子中所说的一样“爱是人们在大地上留下最美的足迹”,也正是他们这一群人让我真的通过影片感受到了爱的意义。
第三集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旺加经历了一场意外,从此脊椎损伤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剩下的余生,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建立了“希望之家”,并开展夏令营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士,重拾面对生活的希望,在这一片净土重获尊严。
人生来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要轻视身边的任何人,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非凡的价值,而旺加正是千万平凡人中最不普通的一员。
套用文中的一句话“现如今全国八千五百多万的残疾人,正在被看见,越来越多的光照进他们的现实”其实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中的一束光,一点一滴的小事就可以温暖他人,照亮别人前行的道路。
第二集整体最佳,“因为并肩前行,女性看见女性,如新芽长成葱郁森林。因为感同身受,女性帮助女性,如溪水汇成奔腾河流。”
已经看了前两集,在等今晚的第三集,先来打个分。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拆并学校的故事,小女孩一个人去学校的场景特别有感触,忍不住有些眼眶湿润了。纪录片其实就是把真实的情况表现出来,导演能关心这样的题材并且把它拍好,真的挺厉害的,不管是叙事手法还是镜头的运用,都能看出这部片子的精心制作与诚意满满。同时,这部片子也让我看到祖国在除了基础建设方面的另一面的巨大投入,就算是留守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都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着,让我感觉到祖国真的在越来越好!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诚意之作!
希望越来越多的关注,热泪盈眶!
有几个人会关心农村妇女的美,尤其是上了岁数的阿姨们,这小姑娘倒是蕴含着挺大的能量,发现女性的美是个很棒的点子
用了两个小时看完了全部三集,非常好的纪录片。第一集的童伴之家以及乡村寄宿制学校涉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第二集陌上花开提到了农村残疾人再就业及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妇女就业转型问题,第三集则介绍了草原脊髓损伤患者之家、乡村医生、沙漠植树造林世家的故事。片子一点不枯燥,因为这些群体的故事很新颖,但这样的新颖却来自于我们原本对这些群体的忽视,不禁感叹;而这些不同的群体在本片中却可以归纳出同一个主题:同行。即群体间的同行产生力量,但整个时代的同行才能产生希望。推荐。
互帮互爱,自信自强。这样的公益电视记录片,真的很棒👍
留守儿童那集几位小朋友写的诗印象深刻
乡村教师是一个了不起的工作
还在看第一集,关注底层的人,关注在基层的工作人员。
挺多题材纪录片会涉及留守儿童,看着真心酸,没得能力养,真的就别生。为乡村贡献的人应该都有颗赤诚之心,还是很佩服他们。这纪录片难得用正常视角讲述女性,不男凝,不定义。人类历史里从不缺坚韧、善良、伟大、温柔各种美好品格于一身的女性。希望不止底层越来越多发光发热的女性被社会重视,不管哪个层次不要剥夺女性权利,不要给女性设置天花板。当然这应该是奢望了,毕竟我们是变着法也得招男的国家呀。
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让我们看到很多感动人心的故事
他们在用简单的辞藻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
太短了
2022第一部标记,第一集看到童伴妈妈和孩子们的合影那一部分就哭了,然后告诉自己后面的部分和两集一定要绷住。然而,每一part都在为这些扎根于人群中的平凡英雄落泪。关于留守儿童、女性互助;关于对老年女性美的发掘、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关于村医对病人的认真负责、护林员对沙漠的热忱坚守;关于乡村教育、关于乡村振兴。我们的国家、社会正在慢慢变好,这都不是突然成就的,是那些愿意扎根于基层、投身于事业的满腔热情也怀抱希望的普通人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一步步书写出的。谢谢这个节目组,热土之上的我们,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们,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们,都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希望这样让人热泪盈眶的纪录片能越来越多!
昨晚无意间看到,很认真地看完。原来还有“拆点并校”,太不容易了,被小朋友们的纯真乐观所打动。人生的起点虽然各不相同,但热爱和相信让我们一往无前👍
在这个时代,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并肩同行。拍得很好,希望更多的人看到。
看到才觉得这才是值得的职业啊!动人
留守儿童在乡下太常见了,虽然童伴妈妈没办法完全解决留守儿童缺少关爱和陪伴的问题,但至少可以给他们带去一点温暖,希望这种公益活动越来越多。
热土都是走出来的
我觉得还行,现在的纪录片都走温情治愈风吗?虽然帮助农村妇女挣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