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色列气候温和,风景怡人,郊外人烟稀少,绿树成荫,沒有巨大建筑,宜居,和想象中的约旦河两岸,西奈半岛东沙漠,戈兰丘陵地带,地中海东岸荒漠贫瘠之地不一样。 2.秉承了以色列电影黑色奇诡风格,比韩国片的心理惊悚体验更佳。 3.面对严刑逼供,我们和警察的判断都是正常的,理性的,现实残酷的令人吃惊。 4.阿拉伯骑警和犹太人的交流很有趣啊!
有剧透,不喜勿入
首先,如果没有警察的严刑逼供,警察女儿应该是不会被害,这是警察要承担的后果。
但是就算没有警察的严刑逼供,老师肯定还是会杀害红衣女孩,从红衣女孩父亲讲的故事可以看住,这个老师就是在模仿之前的作案手法,所以红衣女孩糟害是必然结果。
若果没有警察的严刑逼供,警察局抓来老师审问,老师一样不会承认,因为警察的逼问肯定达不到红衣服女孩父亲的程度。
首先,警察开始时动用私刑逼问很明显已经告诉变态证据不足,变态只要一口咬定不是自己,他绝对不会有事,相反如果他认罪,等待他的不是死刑就是长年的囚禁。警察自己玩得并不过火,他相信作为警察也不会对自己太过火,所以他能守口如瓶。
再说被害女孩的父亲,当他向教师说出那个童话时,教师知道他掌握了自己的证据,但他已经选择了动用私刑,自己一旦说出头颅所在地,不过是死得利落些。但这里有一个并不能确定的警察,这是他的一线生机,最后若非警察尚有一丝怀疑,没有助他逃走,他就真的得逞了。
教师当然也并非能忍受多少酷刑,就算警察没有出主意,他被逼到最后说不定也是要坦白,接受死亡的。但电影中显然还没有将他折磨到多惨绝人寰的地步吧,每次施刑后也总有小事打断,给了他生理心理上足够的缓冲时间,毕竟造成创伤前和创伤形成的一瞬间才最让人难以忍受。
最后,难道正面角色面对折磨宁死不屈就ok,反派为求生而忍受酷刑就不合理了?
第一遍看完我被误导得很严重,看了些影评觉得不那么简单,又去看了一遍,后来才发现原来教师是不知怎么地把警察的女儿骗来给她过生日了,应该是骗过了舞蹈老师,因为警察的妻子在电话里说女儿在警察去接后就联系不上了,但警察并没有去接。还有就是电话里教师的妻子不让他见女儿,那几句对话可见他对女儿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后来审讯时他想接自己有女儿的事感动警察和吉帝其实也是在说谎吧,我怀疑他真是在当上父亲后,看到女儿的微笑之类的,被牵动了变态欲望,才患上了恋童癖,现实中谁能说没有这样的父亲没有这样的想法呢,只是多数时候理智战胜了欲望。那段警察在跟踪时跟妻子电话时说的话可能是被教师听到了,他没能给女儿过上生日,但巧的是警察的女儿也在近期生日,于是他就盯上了警察的女儿。要说吉帝为什么能确定是变态教师干的,线索其实非常明显。吉帝在审讯前读了一段童话,里面的送蛋糕行为为何与教师对警察女儿所做一点不差?他也说了是根据真事改编的。可见他也跟踪了变态教师进行调查,并看到教师如何骗了一个女孩,才确信他是变态,他的童话中有说两个女孩,其中一个就是他女儿。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做法后,猜测也是这样把自己女儿骗上钩的,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怎么知道是两个女孩?很明显了吧。当警察最后跑来说自己女儿在他手里时,他应该是恍然明白自己看到的被绑女孩就是警察的女儿,所以没有太惊讶。最后一幕另一个警察去搜家,找到了一个女孩玩偶也在暗示,可***警察为啥不进房间?……反正教师都死了,如果警察女儿还活着发现是迟早的事,已经失身应该是没跑了。最后再讲讲吉帝挖坑那段,看挖到最后坑里有白色,可能是被装起来的头吧。吉帝没得到女儿头的难道就因为被戏耍的愤怒让变态便宜地死了? 最后我认为这么理解剧情应该是十分合理的。警察开始怀疑时动用了私刑导致自己丢了工作,在为了证明自己的情况下更加坚持怀疑,但内心并不是真正确信,所以他最后动摇了,对教师动刑时也在动摇。但吉帝真正目睹了教师的犯罪过程,所以他完全确信。说他跟踪了教师也是有依据的,警察跟踪教师没什么工具,所以容易被发现,教师应该也是一直知道的,但吉帝有望远镜啊,望远镜的镜头给了不只一次,难道不是在强调什么吗?所以他站的远,还能发现同在跟踪的警察。所以我认为那些盲喷剧情不合理,说两个人盲目怀疑到最后的才是没读懂剧情吧。
看完我觉得警察局长有可能是杀人犯,当他说主角知不知道他这么做有可能让凶手割了她的头,接着女孩的头真的被割了,电话也许是一个幌子而已,提前录好的,还有警察局长明显和女孩的爸爸有矛盾,所以在这些人里,他是最有可能的。老师为什么不是杀人凶手呢,最大的原因是开头三个小孩捉迷藏,一个躲在柜子里,一个躲在水泥管里,小男孩轻易的就找到了水泥管里的女孩,老师为什么会有嫌疑?因为他一直都在外面关注,可能看见又出来个孩子所以打消了念头,还给男孩指出了女孩的位置,最后老师真的给自己的女儿下了药,因为可以看见,地上有一个兔子娃娃,而那个兔子娃娃和老师的女儿过生日时抱的一模一样。主角的女儿最后怎么样了我们不得而之,看到最后也没出场过。
明明是一部黑色喜剧,但就是让人看得大气也不敢喘。故事集中而紧凑,格局小却细节不少,导演对于情节的把控以及极致的视听语言让整部电影张弛有度、高潮迭起。真是相见恨晚!
还行
Quentin Tarantino的個人年度十佳之一,也的確符合他的重口味,女兒被害之後陷入瘋狂的父親,讓人想起《Mystic River》,只是質量上當然是沒法相提並論,不過影片的剪輯、攝影、配樂都可圈可點,不過結尾的反轉有些聰明反被聰明誤,密室囚禁的虐殺戲如果更重口點就更好了。
比预期的好太多了,很吸引人!
你以为我是小白兔,其实我是大坏狼;你以为我是大坏狼,其实我真是大坏狼。
还是太不坚定了,坏人都太会演示了,一旦他们决定演示的时候
悬疑到位,幽默难得
不能因为昆汀推荐就把分往高了打,虽然片子本身质量也不坏
细节的东西做得太差了,故事仅仅只是一部悬念落笔的犯罪作品,而不是由私刑展开的机器恐怖。
昆汀推荐的片子,处处话唠有痞子的感觉,但整体偏于科恩兄弟。中段部分稍显无趣,首尾强大。直观的暴力和充满趣味性的对白混杂在一起,剧情张力对观众心态拿捏的很准,还是不错的,其中还有以色列民俗段子可看,不如哈内克的《趣味游戏》
封闭状态进入的太慢有点儿影响观感,即使是昆丁推荐也不是什么时候都靠谱,有一段有低俗小说的影子,但总体来说口味不太重。
四人塔台,一邪一狠一疯,一集三者
很扯但是也还行啊
昆汀介绍的也不行啊,太单调,忍不住想快进。这故事这手法,只能支撑一个十分钟的短片吧。还不如再看一遍囚徒。
第77人看过。
鬼才昆汀推荐的年度十佳,是不是可以算作《囚徒》的姊妹篇呢?倒是很像他的风格,冷暴力和黑色幽默一点也不含糊,运动摄影是最让我感兴趣的一点,当然配乐也不错,前半段略无聊,中段开始的行刑戏张力十足,剧本很精巧,但让人思考的余地很少。★★★
除了血腥,还有政治恶搞
警察头目儿子鹦鹉学舌训斥下属、几次三番打断刑求的电话等等小细节还不错,但失去亲人的父亲、祖父还能这么淡定风趣不合情理,坏蛋为什么是坏蛋也没交代清楚,结尾导演自说自话之前,观众凭什么认定就一定不会是抓错人了呢?
6分,基本也就韩国目前类型片的水准,只是韩国的电影目前的影响还局限在亚洲。【分数5-6分】
跟《落水狗》类似的刑讯逼供题材,加上了不少以色列本土元素,老妈煲汤,神秘阿拉伯人之类,还算欢乐,但也没想象中拍得癫狂,被选为昆汀年度最佳,只能说昆汀这两年cult片可能看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