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电影才发现,这电影20年前的我看过。
就在那个蓝色克隆女反派把眼皮拉下来的那一刻,突然我仿佛回到了小学某个暑假,正抱着西瓜吃的我被吓了一大跳,抱着旁边的妈妈。这一幕实在太让我印象深刻了。
整整20年。说句实话,这20年,经典的科幻片仍然屈指可数,所以把这部电影拿出来看,本子 演导演 演技各方面居然不掉线,还不错。跟前几天复习完【surrogates】那部电影,差不多的感受,就是00年以前的电影,更加深刻,并没有复杂的世界观,但是着墨于讨论科技与人性和道德的边界。
1.如果我们把自己当作上帝,造出了一个新的物种,我们能对它负责吗?
当克隆人回到自己的家,在窗外响起一家人给自己过生日的声音,从窗户里望去,看到了自己。那一瞬加,是世界崩塌的瞬间——意味着,你可以消失了,你不再是你自己。那么,谁可以为这种崩塌负责?克隆技术公司?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电影里会存在严格的法律——只允许克隆动物,不允许克隆人类的院原因所在。因为人有欲望, 有嫉妒心,还有杀人的能力。两个一摸一样的人,肯定只能活一个。但是既然技术在不断发展,技术有了,那必然会导致有人想方设法利用它。
这很可怕吗?是。
2电影的场景离我们很远?
这是2000年的片子,不得不说,本子依然很有远见。克隆技术,如果我记得没错,我小学的时候就有了关于克隆羊多利的新闻,那好像是在93年。今年是2022年,虽然说暂时还没有关于克隆动物新突破的新闻,但是我相信相关技术仍然在不停发展。如果下一次技术突破了,那就是离这部电影又进了一部,而且电影里还暂时禁止克隆人类。所以,让我们来算算需要几步,第一步,克隆动物存活并且健康长大,第二步,越来越多公司开始涉足这个技术,市场庞大的需求使得地下生意越来哦越多,第三步,政府妥协,允许垄断性大公司可以接受克隆动物的单子。想一想,本世纪末之前或许大概率是可以看到的吧?
再下一步,不敢想象。当然,那就是下一个世纪的难题了。
看《第六日》最突出的震撼不是克隆技术,而是克隆人与被克隆人在一起互视、互动时的神态与表情以及由此感受到的他们的心情。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哲学上的——就是那个曾经让我听不懂的“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开始有点懂是什么意思了。
这也让我明白了,哲学家不是神经错乱,他们只是在思考“极致”的问题。
《第六日》这部电影里的克隆人有别于我们普通理解的克隆,他是直接用克隆技术克隆出年龄身体一样的生物体,不用从胚胎开始等他慢慢长大,而且可以把一个人的记忆、知识等直接记录下来,再传输给克隆人,这种克隆是从肉体到思想记忆的全面克隆,几乎是复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人,而是是在同一个时空内。
这里面就有了一个悖论,哪个才是本人呢?
从电影剧情看,主演施瓦辛格饰演的男主被克隆后,被克隆者一直认为自己是本人,男主本人才是克隆人,甚至一度想杀掉对方,并差点得手。
在他眼中,克隆人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夺走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的外人,甚至是敌人。
而反派老板在对男主洗脑时却说,克隆是为了永生。
那么克隆是不是永生呢?克隆出来的自己,和自己有一模一样的外表,生理特征、思想习惯、记忆爱好等等,先不说这种技术的可能性,单说真的克隆出了一个和自己完全一样的人,请问,那个被克隆出的人是不是你?
这是个有些烧脑难辩的话题。
电影进行到后面,反派老板被属下误伤,不得不克隆自己,那个被克隆出来的自己做的第一件事是不管那个快要死的本体,直接脱他衣服穿在自己身上,视本体为弊席一样毫无尊敬客气。
这一段其实很震撼。他让我们明白地感受到了,其实克隆者和被克隆者互相看对方都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想,事实上,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是同一个人吗?
也许你认为当然是了,昨天我干什么了,怎么干的,怎么想的现在都还历历在目,而且没有昨天的我哪会有今天的我?
猛一听,确实如此,也是人之常理,但是假如有可能让昨天的你和现在的你同时出现在一起,你还会认为那个你就是现在的你吗?
相信看过电影后的你不会再这么随意的回答了。
事实上,“我”这个概念也许只存在于当下时空,离开当下,便无法谈“我”。从哲学上讲,“我”是一个即时的“当下概念”,而不是一个持续概念。
简单些讲,从物质上说,我们的肉体,尤其是内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从记忆思想精神上来说,更是在不断地变化中。
试想,我们的人生的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可能面临着选择,并不是所有的选择每次都是一样的,很多时候可能是随机无意的,也有可能是两难割舍的。
所以,即使是你本人没有克隆体,让你时空穿梭回去重新选择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改变,所以,我们其实生活在不确定中,我们每一天每一秒都有走向不同人生方向的可能。
所以,在时空题材电影中,不同选择的你就成了平行时空的另一个你;克隆题材电影中,不同选择的你就成了你的克隆体。总之,他们都不是你。
所以,我们要思考:他还是不是我?我到底是谁?
也许我们现在的智慧还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也许,当你想到过去的我,哪怕是一秒前的我也决不是这一秒的我的时候,你只能再次理解并喊出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能证明我的存在的只有此时正在进行的我的思考。
至于思考是什么?思考是怎么发生的?这也许是通向终极智慧的千年命题。
导演加拿大人,但基本一开始就在美国工作。这片里的反派智商低的吓人,还他妈的不是喜剧路子
第一次看克隆人的片就是这部,那时候也不大,觉得挺不错的还
就11年前的科幻片来说,还算制作精良的。也算部成熟的商业片吧。
虽说还是有内容可看,但是阿诺从此再不会有什么好作品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956663海报不好看。Arnold Schwarzenegger很适合演这种角色。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6369409魔鬼复制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960021
好看啊,为什么评价那么差
《第六日》是第一部探索人类克隆的动作影片,它不同于以前阿诺德的动作片,除了火爆的动作场面外,影片还对医学上的克隆问题提出了质疑,那就是复制出来的施瓦辛格和原来的施瓦辛格会不会完全一样?影片导演是《007之明日帝国》走出的罗杰·斯波蒂伍德。其实影片还算精彩,可惜口碑不妙。
Action/Sci-Fi/Thriller/Suspence/Crime Drama
这部电影涉及到了一个关于克隆的伦理问题:被克隆人与克隆人是否享有相同的权利义务
初中的时候外婆去世了,又恰巧在星空电影看了这部电影,只能说这电影变成了我当时很长时间的噩梦,继而最终引起了我长年的压抑感。我是谁,死亡又该怎么看待?我现在的答案是:人是关系的产物,但昨天的你可以是你,也可以不是现在的你,关键是不要让昨天的你阻碍现在的你,专注当下。死亡嘛很简单了,如果现在的你是你,那么死亡也没那么不能让人接受,偏执和不存在感都是因为对于当下的否定造成的。。。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人在死前最好在爱你的人之间离开,因为爱就是包容吧,所以走的时候你也会接受,很祥和,大致如此。。。万一有人问,专注于当下怎么能做长期打算呢,很简单啊,找一件你能一直做而且一直嗨的事情就好了,吸毒其实就是为了造成伪嗨,让你仿佛活在当下。当然其实也有另一个问题
小时候看的,片中的一些场景让幼小的我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度成为童年阴影,现在看其实还好。很精彩的科幻片,动作一气呵成,克隆人的概念很深入人心。和同样讨论克隆人意义的银翼杀手比肤浅太多了,克隆人的概念在片中根本还是在为构建动作戏服务,但在它我心中甚至不输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这样的经典,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克隆人本身无罪,罪恶的是利用克隆技术图谋不轨的人类,克隆人只是他们犯罪的籍口。克隆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生来就被人们控制。那些像克隆人一样批次被压榨的人们,和克隆人的区别在哪里呢?
那个娃娃好恐怖!
克隆人这个概念在当时还是蛮吸引人的…… BD 720P重温 16/11/25 点睛之笔是当州长发现自己才是克隆人,原版的州长在家的时候。
动作演员有着相对更高比例的“双生”嗜好?施瓦辛格,第六人;李连杰,宇宙追缉令;成龙,双龙会;尚格云顿,绝地双尊……
time not sure. long time ago.
《第六日》给我留下的印象中还不错,以前还蛮喜欢这部电影的。
开始有点无趣,但很快渐入佳境。剧本不错,节奏把握循序渐进,漏洞修缮一下放在今天也是同类影片的上乘。伦理和科幻,是个很难讨论的命题,但故事却避重就轻,以传统动作片的模式最大限度保证了剧情的流畅性。科技如此发展却还要担心汽车爆胎,检查箱子还要亲手打开……那个年代的科幻片的通病,在未知的领域大胆想象,已有的技术却止步不前。掌握核心科技的往往只是员工和棋子,罪恶的资本家却总能轻易操纵一切。有些疼痛只有放在自己身上才会感同身受。没有陷入罗生门式的循环,难得的双全结局。
太经典了 应该没人没看过吧
州长的片子我一直都觉得质量不低,确实不错。嗯
电视上放的 我还看了两遍在电视上 我觉得boss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