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一部高质量的良心国产剧,不得不感叹,曾经的国产剧还是很多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佳作的!大宋提刑官是一部整体画面感就营造了一个阴郁沉闷的感觉,剧的开始就从悲剧开始,让观众心情跟着低沉,但无论是情感的渲染还是情节的设定都张弛有度,尤其是案件的侦破过程,更层层推进,另观众沉浸其中!
然而这部剧似乎从一开始就通过它的渲染预示着各种悲剧,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那么的无奈和感伤,每一个悲剧都是那个没有人道的社会产物,每一次侦破对我们提刑官都是一道抹不去的伤疤,但他的能力有限,他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桩桩惨案发生,多么无力,就如片尾的主题曲所唱: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空怅惘,人寰无限,丛生哀怨。泣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锁白练。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
李义府看上了淳于氏女,恰恰这妇人坐了监,于是他便想把他弄出来。于是托付大理寺一个官员。结果被被人告诉了皇帝,于是便下诏让刘仁轨拘押那个大理寺官员。李义府害怕自己的阴谋泄漏,竟然把大理寺官员在监狱里就杀死了。这事最后怎样处理的呢?御史王义方就去弹劾这李义府了,可是当时皇帝李治怎么判的案子呢?说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贬官至莱州司户。
这样的故事估计历朝历代都有,所谓的政治清明都只是个大概。过去百年千年都是一个样子。
大宋提刑官里在40集以前都是侧重案子的。看的时候更能通过每一个谜题得到快感。40集以后却是宋慈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不是宋慈断案不神了,而是他无法撼动整个腐败的朝廷。
先说40集以后的案子,一个是岳父的案子,一个是刁光斗的。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刑部尚书纵容自己的儿子奸杀舞女绿腰。那件白骨案,并未复原,只是借由刁光斗的嘴缓缓说出来。这样却更加让人觉得残忍,绿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却被简单的用几个词给概括了,饮酒,众官二代欲不轨,其不从,被轮奸杀害。最后呢?刑部尚书,他的儿子照样好好的。
40集前的案子还是挺轻松的。但是却也很感动。每一个案子到最后都归结到情,或者夫妻之情或者良善或者孝。另外最大的感慨可能便是不要犯众怒了,吕文周还有之后的兵部侍郎史文俊皆因如此,平日仗着手中有些钱,有点军功,便看不上周遭的人,出言不逊,虽然无实质进展的恶,却一点人情都没积攒下,最后墙倒众人推,也是自然的。他们的牢狱之灾也是必然要受的。好在他们却都有忠心的仆人或者贤淑的妻子,在危难之时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方才有机会度过难关。
再说宋慈的两个女人,一个是英姑。或者看此剧的人或多或少的都为其鸣不平,但我觉得其实还好,在那样的社会里,如果宋慈真的纳英姑为妾了,反倒是对二人感情的侮辱。而且在宋慈外放的时间里,英姑一直陪伴左右,照顾其饮食起居,还能和他一起分析案子,像师徒也像同事,如果真的是在一起了,便公私不分,毁了这一部剧。至于宋慈与他老婆的感情,有人觉得太拖沓,但是个人觉得那是点睛之笔,宋慈是宋代的人,不是现代社会的人,他还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他专心于办案,对于儿女私情似乎少那么一根筋。能让他办案,为人洗脱冤屈就够了。
以前总觉得明朝才是这种粗灰布衣服,梳着简单的发髻,行走在山水之间。一副灰白山水的模样。宋朝应该是清明上河图那样的昏黄,富庶奢靡,其实是我自己总有偏见,因为明朝自然也是奢华的,尤其是后期。宋代也不单该是昏黄,那只是只见一副画作带来的误解罢了。说这些只是想说,这个片子最大限度的尊重了历史。服装上都简单却美丽。有时一个小小的茶馆,都会挂着副画作,还有画壁上的题诗等等都非常用心。当然演员也非常好,尤其是何冰的宋慈,笑起来很丑,却又那么阳光。郭达的刁光斗也非常不错,除了他那嗓音能让我偶然出戏外,其余都非常好。
而且对于大臣的刻画也实在,宋慈岳父高高大大,一说话的确有官威在。关于他临死前的话非常有感触,他说在诺大的官院里,就他一个人,妻子早逝,女儿远嫁,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当他听到当年私生女活着的消息时,他才那么想把她接过来,却弄巧成拙。
配乐上竟然程池所作。片尾的歌实在好。
看完后很受震撼,顺便指出几处史实错误。
1. 宋代官员有任期制,一个人把同一个官做几十年是几乎不可能出现。
2. 宋代没有钦差大臣之说。
3. 宋代主要用铜钱(或铁钱等钱)和交子(或关子等纸币)交易,不可能出现剧中喝酒都用那么多银子的事。而且宋代也没有银票一说。俸禄也不说多少两银子,一般说多少钱或贯。
4. 宋代提刑司是路一级的司法机构,不是剧中说的州一级司法官,路是州之上的一级单位,州是县之上的一级单位。提刑司长官是提点刑狱,刚中进士没几年、没有任低级官、只因破案就当上,是不合史实的。
5. 宋代州级政府司法官有司理参军、录事参军、司法参军等等,推官也在某些环节参与司法案件。但是剧中专管刑狱、坐堂审判的推官是元朝才出现的,宋朝推官的工作职能远远广泛。
6. 宋代州级政府监狱主要有司理院、州院,狱官为司理参军、录事参军等属官。剧中监狱一律由胥吏掌管是不合史实的。
7. 宋代县级政府只能判决徒刑以下的案件,徒刑及其以上的案件要初审之后将犯人和案卷一并移交到州级政府,由州级政府再审后判决。
8. 宋代验尸,一般来说州级政府由司理参军负责,县级政府由县尉负责。
9. 宋代没有捕头、捕快这类官吏。
10. 宋代“官与品轻重不相准”,一般不会说几品官。而且,官、职、差遣分离,知府、知县、提点刑狱都是差遣,本身并无官品,其品位靠的是“本官”,在北宋前期是吏部侍郎这一系列(本身并无职事),元丰改制后本官改用承务郎这一系列。剧中七品知县、四品知府、五品提刑、一品尚书、二品侍郎之说,均与宋朝制度不合。
11. 宋朝地方没有省的建制,不存在外省提刑之说。
12. 宋代官府里没有师爷。明清师爷又称幕宾,为长官私人聘请的无官之人。宋代州级政府的幕宾即幕职官(判官、推官、掌书记、支使这些),一般均为中央政府任命,即使长官辟举一般也是辟举有官之人。
13. 库银被盗案中,宋朝的宋慈竟然说出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穿越了。
14. 宋代兵部侍郎不领兵打仗、没有兵权。
15. 宋代没有羽林军,不会出现剧中派羽林军围大臣府邸之事。
16. 宋代监狱里关的主要待审判、待执行的犯人,没有现在坐多少年牢的有期徒刑制度。
17. 南宋仍认为京城是开封,临安只是行在,没有京畿提刑司。
18. 宋代没有“阁老”,有宰相、枢密使,上朝议政时不会只有六部官员、御史这些官。
19. 宋代刑部侍郎不分左右。
小时候看这部剧,看的是扑朔迷离的案情,缜密的推理。刚正不阿的提刑官与贪官污吏斗智斗勇,伸张正义,惩恶扬善,好不精彩!多年之后再次回顾,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宋慈的结局。都说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最初的宋慈确实如此。经历父亲自尽、挚友惨死、同窗贪墨、岳父栽赃等事件,他仍能初心不改。可当他亲眼见到朝臣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而当权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他震惊愤怒乃至绝望,心灰意冷,挂印而去。在乃父坟前付之一炬的,是多年的心血总结,是惩恶扬善救世济民的理想抱负,更是那个腐朽的王朝。万千个有志青年或理想破灭,热血渐凉,或为权势所迷,初心不再,敲响了那个王朝的丧钟。
十年前,当我还是个小孩子,就和老爸一起在中央台看过这部电视剧了。当时的我无非当故事看,看的是审案断案,验尸手法,感觉十分新奇,宋慈在我眼中,与包公狄仁杰无异,对于人物,只记得反派有个吴淼水,还脸盲把主角何冰认成了佟大为。虽然喜爱此剧,却忘记是什么原因没有追完。
十年后,偶然在网上再次看到此片,心中又响起片尾的千古悠悠的念白,当回忆也罢,了却心愿也罢,从头追起。
因为有些案情十年前已了解,于是更多的是看演员演技,道具服饰,本片道具服装用心,相信很多人都已说过,给人一种古朴干净的感觉,不像现在的古装剧,动不动就花红柳绿,那鲜艳的荧光绿简直要闪瞎我眼。本片中演员话剧演员居多,台词功底深厚,演技纯熟,尤其郭达,除了他的笑声让我出戏外,其他无可挑剔,真真把刁光斗这个大反派演得出神入化,他和何冰的对手戏看得我大呼过瘾。这些,大家都分析了很多,不赘述了。
让我心惊的是,十年之后,我再次面对这部剧,却早已失了以前的心态,当吴淼水说:“别说一个宋慈,就是十个八个,也休想把这浑浊的世道,变得天朗水清!”我竟有一丝赞同;当宋慈的岳父向他“传授”为官之道,当刁光斗与吴淼水一次次被打倒却又一次次凭借圆滑世故身居高位,法不责众,皇帝舍宋慈而保群臣,我童年男神心塞不已时,我竟对这世道觉得理所当然!
“这世道,怎么那么浊啊!”我也曾经在心底喊过,但是,看得多了,心寒了,习惯了,心态也就变了,就像宋大人最后看清了,在他父亲墓碑前说的:“时至今日,慈儿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恶扬善,单凭我等仗义执法,查凶审案,是无济于事的。 孩儿已疲惫不已,不堪重负了。”单凭我等,无济于事,这八个字是多么绝望啊,我心痛宋慈,只是,这个世道它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啊!
官场之浊,放在任何一朝,只要是人治,都无法幸免,越往后看,面对上下沆瀣一气,交织出的权欲大网,越觉得自身的渺小与无奈,只身如蜂扑蛛网,一旦粘连,就无法全身而脱。十年白驹隙过,许多东西都变了, 而今,我亦欲从此道,只觉眼前茫茫,不知身应在何处了。
十年前在央视上看到觉得超级无聊,无法耐心看两分钟。没想到十年后回头看,发现真的是超级好,从服装道具化妆音乐到演员的表演都是用心良苦一丝不苟。放在今天的环境里这部剧更加鹤立鸡群。但愿现在的国产剧能向以前这样的剧学习,用心拍戏。
沉冤必须昭雪,律法必须坚持,正义必须不倒。孤独的宋慈,可怕的和谐。
验尸只是手段,案件只是载体,真正的矛盾冲突是为官的不同价值观,几乎桩桩命案背后原罪都是各色官吏,以案件讲官场本身定位就高过同类作品。片尾曲是神作+1星
父亲,慈儿已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从此再也不回去做官了。时至今日慈儿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恶扬善,单凭我等仗义执法,查凶审案,是无济于事的。孩儿已疲惫不已,不堪重负了。唯留下这本书,原想可以帮助后人,辅助大宋,现在……看来也没有必要了, 大宋这半壁江山不会久了。
这回算把所有案子都看完了,这tm哪是歌颂宋慈啊,分明是歌颂他老婆的,这男人千好万好就是对老婆不好,他老婆还不离不弃,他老婆就是女性楷模!!!
台词真讲究。也不过是短短十年,国产剧的质量却像经历了饥荒,倒退到了解放前。真难以想象十年前国内还能做出这样的电视剧。
看了B站鬼畜突然想起小时候看过这部剧,由记得宋慈入狱后老丈人去劝他那段戏,我说他怎么这么顽固,我妈说:“这不叫顽固,这叫铁骨铮铮。”
很喜欢这部剧,宋慈对职业道德令人钦佩,对自己热衷的事业,贡献了一生。各种离奇的案子都被一一解开,换给人们真相,很带感
编剧极神,52集如此长度,却没有一分钟浪费,故事进展速缓拿捏到位,BGM非常贴合剧情,片尾曲是近年来听过的最厚重的歌曲,全场老戏骨飙戏看的极为过瘾。如此内涵的电视剧,中国大概不会再有了。
悲凉到骨子里的电视剧
片尾曲是神作。比之电视剧更加深刻。
画面水墨风格,演员不是戏骨便是笑星,能演好悲剧方能演好喜剧,台词功力大家相比现在这个年纪的演员好的也不是一星半点。跟着剧情看下去,希望一点点泯灭,到最后是彻骨的悲凉。刁光斗死时那满地的棋子,可不就是黑白分明嘛。片尾曲听闻是一位法医作词,真的是有感而发啊。这剧情这主题,永不过时啊
父亲,慈儿已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从此再也不回去做官了。时至今日慈儿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恶扬善,单凭我等仗义执法,查凶审案,是无济于事的。孩儿已疲惫不已,不堪重负了。唯留下这本书,原想可以帮助后人,辅助大宋,现在……看来也没有必要了, 大宋这半壁江山不会久了。
很早前看過的 大陸電視劇很少喜歡中的一部 何平+羅海瓊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空怅惘,人寰无限,丛生哀怨。泣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锁白练。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
片尾曲比电视剧牛逼
[大宋提刑官]郭达把那个刁光斗饰演的活灵活现,真是该剧一大亮点。太绝了!没想到一身土渣气息的郭达还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宋慈这个人物太呆板了,一身酸腐气,太政治说教,符合主旋律了!因此去掉一星。
话剧演员出身的何冰饰演宋慈表演能力自不必说了,多年的舞台经验助其把握这个角色恰到好处十分传神。每个独立故事中的配角又都是绝对的演技咖,绝非打酱油过来玩票的,整部剧集启用的都是中年演员,使该历史题材作品更具观赏性,即使时间久远,现在回看依然精彩纷呈。
一集一集看下来,越往后案子牵涉愈广,内幕愈黑,心情也复杂难言。蚍蜉撼树谈何易,树大根深难拔除,真是可悲可叹又胆寒呐。这剧给十颗星也不过分,演员全是实力派,道具布景赞,配乐也好,满江红听一次叹一次,到最后一集已无话可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电视剧可以借古讽今,而今又如何呢。
何冰郭达演技封神,一批喜剧演员演出的黑色正剧。剧本内涵外延合适,已经不仅仅是一部悬疑、推理、刑侦的片子,后几个案子直指宋朝乃至整个古代中国的政治命脉。掌握法医技术可以挽救一个案子,但远远改变不了官僚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