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

第24集完结

主演:李李仁,贾景晖,宁理,赵蕴卓,高进,刘南,祝雨辛,杨壹童,王若子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剧照

失控 剧照 NO.1失控 剧照 NO.2失控 剧照 NO.3失控 剧照 NO.4失控 剧照 NO.5失控 剧照 NO.6失控 剧照 NO.13失控 剧照 NO.14失控 剧照 NO.15失控 剧照 NO.16失控 剧照 NO.17失控 剧照 NO.18失控 剧照 NO.19失控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失控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出狱不久的神秘男子,终日游荡在这个城市里,三年前的这个城市还有温暖,如今只剩下了恨,他只有两个愿望,把女儿葬在一直向往的南山,然后杀掉那个毁灭他生活的人……   血液病医生林萧峰,保险推销员纪凡,两人人生轨迹本无交集,但因为同样的问题生生的撞在了一起,他们都需要一笔救命的钱……   商界女强人李若男,花季叛逆女王亦涵,两人既是母女,又都是彼此不爱待见的人,至少在王亦涵的心里,李若男是最失败的母亲……   自诩是金融精英的六哥,其实只是一个靠暴力逼债的流氓,虽然六哥痛恨这个字眼儿,但改变不了他是流氓的本性,在他的世界里,钞票是最踏实的存在……   这些人都生活在这个城市,各自有各自的目的和压力,因为一起绑架案,他们用很奇怪的方式纠缠在了一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发生了匪夷所思的变化……再生勇士创造营2020盗墓笔记之云顶天宫夜困摩天岭爆烈之城光露营就很忙了我可能遇见了爱情特别有种:特警使命第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体育皇后(1934)学校2017谁懂女儿心阴云爱的漩涡空心追随女人的肚脐接线女孩第四季寂寞的心灵没有男人的女人漠上风云恩赐之地第一季卖房子的女人:回来了1988年的妮可巨兽岛卡农2016哪吒1974运转手之恋罗珊娜的坟墓海贼王剧场版9:冬季绽放的奇迹之樱传奇之王奇迹2014游戏人生零原声版流氓战争2仙二代之龙女敖娇一念向北机智顾问蒲熠星:顾得上就问住在家里的杰夫爱的承诺姐妹们的茶话会僵尸乌托邦

 长篇影评

 1 ) 被控制的玩家与自我解放的观众

平心而论,《失控玩家》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大杂烩电影,有着成熟的工业流水线所保证的流畅度和娱乐性。

尽管主创反复强调它的原创性(不基于现有的IP、漫画或系列电影),但熟悉好莱坞的观众在观影时定然会被似曾相识的情节流不断击中:《土拨鼠之日》《明日边缘》的循环重生,《黑客帝国》《楚门的世界》的主角觉醒,而整个基于游戏的故事背景(包括中文译名带上的“玩家”二字),则又跟斯皮尔伯格那部惊艳全球的《头号玩家》撞个满怀;就连主演瑞安·雷诺兹略显话痨的人设,也会让人迅速联想到他曾经饰演过的备受欢迎的漫威角色“死侍”。

不光是文本内核的高度相似,《失控玩家》也学《头号玩家》(两部作品还有着同一个编剧扎克·佩恩),干脆在高潮战斗戏把“拿来主义”进行到底,俯仰皆是漫威、星战这些最卖座商业巨制的标志性元素。一切都在表明,这部电影所谓的原创性和喜剧感,完全建立在对过往电影的继承和戏谑上。

识别出本片原创性欠奉的过程,是观众和创作者自然而然的博弈,但同时意外地打开了一层互文关系,真正成为观影游戏的开始。这并不仅指在顺滑的剧情推进中,观众提前辨认出Guy的身份是游戏中的NPC,而是进一步地,观众悄然和主角完成知觉上的同步,对周遭的环境心生疑窦,随即跳脱出既定的轨道,不再甘心于被动地接收信息——这也是对题眼“失控”的一种解读,尽管难免会部分折损参与感和代入感。

肌肉怪物Dude是另一个“失控”的具象化体现——一个在台词、行动和逻辑上沦为残次品的可爱丑角。在我看来,他却在片中真正衔接起了游戏和电影这两大媒介,并生动地诠释出两者强行融合的尴尬。Dude的面部捕捉与合成有明显的虚假感,难以判断是否刻意为之,但正如《双子杀手》对威尔·史密斯的“减龄”,技术的力有不逮恰好赋予了形象以“非人”感。

如果撇开上述略显刁钻的观看角度,着眼于电影呈现的故事本身,《失控玩家》对基础设定的挪用以及流行文化符号的撷取无疑是速食化的。尽管其显在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和资本主义,但它进行的反抗极其肤浅和表面,似乎在极力避免给观众造成任何思考负担。这简直成了导演肖恩·利维的某种“作者性”,在其最著名的奇幻电影系列《博物馆奇妙夜》或者动作电影《铁甲钢拳》中,核心驱动力都是原本无生命的物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他的表达则倾向于和解与平衡:人与机器、人与博物的和谐相处——人始终居于中心地位,Happy Ending一如既往。

不比《头号玩家》或是《阿凡达》(“接入”肌体的这一动作与戴上VR头盔有异曲同工之处),《失控玩家》几乎没有探讨“虚拟与现实”这个议题的愿望,而这可以说是游戏电影带有的天然属性。它情愿找来查宁·塔图姆,一边对其银幕形象大肆破坏,一边强化对宅男的刻板印象,只是为了用强反差制造笑料——当主角轻易取得任务的胜利之后,真正的玩家群体被弃如敝履。

另一场相当简陋的戏,是Guy与Millie的告别。终于获得自由、确立主体意识的Guy,突然选择斩断自己和爱人的关系,来成全现实世界中的爱情,所用的说辞却是自我降格成“电子情书”,我不由要对这个思考路径打上一个问号。如果Guy的觉醒完全是因为在人群中看了女主角一眼,而女主角也对Guy产生了特别的感觉,何以双方能在新世界建成后迅速抽离,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划出一道清晰的鸿沟?

可以理解编剧为尽快收束剧情,急于给每条叙事线索收尾,但这貌似潇洒、释然的解释却以牺牲主体性为代价,更不要提其中隐隐体现出的对人工智能过于乐观的想象。对人类施加的种种压迫既往不咎,继而在新的虚拟世界里享受被造物主猎奇的“凝视”——这显然不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结局。

值得高兴的是,《失控玩家》没有选择院网同步发行,而把第一时间的体验留给了大银幕的观众。在追求收益最大化之外,相信主创一定明白媒介会影响(甚至塑造)观感的道理,而一部以游戏为主题的电影更需要沉浸式体验。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深刻改变了全球影市的形态(并且这一影响还在持续当中),虽然大陆院线复工已满一年,但暑期档低迷的票房成绩,足证市场远未恢复到疫情冲击之前的水平。而在经历去年长达半年之久的影院停摆之前,我们似乎从未如此强烈地意识到电影院的重要性。

《失控玩家》创作拍摄于新冠疫情之前,然而它的陈词滥调在今日这般珍惜的审视之下,竟也沾上了些许怀旧的意味。好莱坞的残影,仍能询唤起心中对电影最原初的美好记忆。它达成的仍将是对电影观众、而非游戏玩家的指涉,场景名和角色名的双关也被进一步揭示:电影院即是自由城(Free City),冲破海滩的银幕(电子屏障),就能抵达彼岸的净土;尽管每天(每部)都在单调的循环之中,但商业片确是陪伴影迷多年的老友(Buddy)。

塔伊加·维迪提饰演的反派越是刻板、古怪乃至不可信,越能成为好莱坞电影工业辛辣的自嘲;而NPC自我意识的诞生,与其说是对人工智能的展望,不如说是对诸多经典银幕形象超越时间的生命力的礼赞——Truman(楚门)亦是Free Guy。

于是,老套暂时变作了老派,容我在美队盾牌出现的片刻,献上久违的惊呼。尽管马丁·斯科塞斯把某种超英电影的样态称作“主题乐园”,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能在影院空间里释放最大程度的魅力。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深焦DeepFocus

 2 ) 虚拟世界的生活值得过吗?

大家对失控玩家的评价比较两极,也反映了它优缺点极其鲜明的特点。喜欢它的人,看到的是它对各种游戏梗的比附(什么Konami抛弃老玩家之类的),插科打诨段子的有趣,以及对某种元宇宙世界的不错想象。但不喜欢它的人则更多看到剧情整体脉络的拉胯,比如总用反派的弱智行为来推动剧情,以及把游戏玩家都描述得很暴力且现实中都是各类的loser的刻板印象。

不过我更关心的是剧本引入了一个很难处理的概念:一个足够逼真,自由且具有情感连接的虚拟世界是不是一个美好世界?往坏了推论,这就是个黑客帝国,暗示着人类通过插管得到虚妄不真实的快乐;往好了说,它却让人——包括在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虚拟人类感受到平等的关切与美好。这里我点发一个暴论:只要是足够真实的虚拟世界,我们对它的评价就可以套用现实的标准,并不存在虚拟就是对现实的侵入一说,甚至我也不觉得现实世界会更本质。换言之,如果黑客帝国式的脑内插管是自愿的,其身处的世界内部是高质量的,能赋予人精神生活的,那它就不是一种邪恶。说到底,所谓的现实世界也只是碳基生物各种化学反应的幻觉呈现罢了。

但如何回答上面的问题却成了这部电影最别扭的地方,它难以诚实地给出一个答案:电影一方面把这个虚拟世界形容得无比美好,仿佛只要拥有爱情和友情,世界是否真实就不再重要。观众一开始把虚拟世界当玩乐,但后来发现这就是那些虚拟人物的全世界,而那些AI和我们一样真实,所以人们才不忍心在系统里杀掉他们。但另一方面,这种将虚拟世界抬到和现实相同地位的理论对观众又太“异端”,所以电影最终没有这个魄力彻底承认虚拟世界的价值。它还是得回归现实,让虚拟的归虚拟,现实中的人要在真实世界里寻找意义,包括最重要的爱情。因此女主在电影中那些高大上对虚拟世界的认可最终都成了屁话,虚拟世界的Guy终究只是现实中“男主”的工具,为了别人的生活而存在。毫无主体价值。

也正是在这彼此矛盾的价值挤压下,才有了女主曾对Guy说“你是一个真人!”,而Guy在片尾只能回复:我是一封情书”。

 3 ) 游戏程序员给玩家们的一封情书~

"别宅家天天打电动了!";

"不要做生活里的NPC,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没人愿意听这样的废话、大话。

而电影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会经由影片被这些话语打动,尤其是玩过或正在游玩任何开放世界相关类游戏的观众!

(我相信一定有不少看到此地的同学曾经在洛圣都的大马路上肆意抢车,殴打NPC,或是为了想要的装备不断刷任务升级~) 此外影片彩蛋数目虽不及《头号玩家》(不过结尾Guy化身美队绿巨人、掏出光剑那里还是有点颅内高潮了,当然最让本人惊喜的还是有一幕角色背景墙壁上的《Rick and Morty》啦!!!);

今天也是陪着Morty一起看哒!

关于虚拟与现实的探讨不如《楚门的世界》等深刻;

关于AI、机器人的觉醒相比《西部世界》仿佛只是挠了个痒乐呵乐呵。

但是,这样一部诙谐、偏爆米花的影片,正是当下人们需要的!辛苦工作一周了,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娱乐来点缀周末!

现实有点苦,不妨去影院进入虚拟世界避一避吧!After all,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Let's make today a great day!

 4 ) 把我幻想了接近二十年的游戏情景,在电影里跑了一遍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下面会反复说起的两个系列游戏。

//www.douban.com/game/25985755/

模拟人生

表面和平友爱的开放世界--众所周知,官方绝对禁止任何攻击模组,再多的玩家自建Mod都不可能在游戏里直接把人给突突突了。很少绝对意义上的NPC,绝大部分游戏人物都可切换至玩家控制模式。

第二人生

贯彻模拟人生系列精神的纯线上网游版本,曾达到极致辉煌,最顶点时曾有国家官方大使馆进驻游戏,各大现实中的公司在游戏里做起房地产开发生意。诞生了史上第一位靠网游获利超百万美元的玩家。游戏币直接与美元挂钩,游戏中曾短暂开放过股票交易系统。后毁于经济系统崩盘,以及弥漫于游戏各处的凰赌毒。

GTA5

表面就绝对不和平友爱的开放世界--从联机合作任务到单机任务都充满了各种突突突。玩家可控角色极少,直到5代时,才有了3位玩家可控角色。线上版本里玩家只能控制自己的角色。游戏里有大量真正意义上的NPC。

--插播一下开放世界游戏的概念,在我这里,开放世界是指:地图可探索,任务非线性。模拟人生系列最初的母游戏模拟城市是标准意义上的沙盒游戏。而模拟人生系列则不太相同,实际上它并不严格符合后来的沙盒/开放世界的概念。严格符合后来的所谓开放世界概念的游戏是像GTA系列、刺客信条系列这样的游戏。

我作为一名游戏消费者,算是亲身经历了这两个系列游戏的各代。模拟人生从初代开始玩,而GTA是从三代最初版开玩,到Vice city,再到包含线上模式的第五代。前后都有十几年的时间。

据我观察,这两个系列游戏,虽然在各自的领域都达到了标杆水平,但总体而言,玩家的重合度并不算太高。以至于我翻了翻影评,就没啥人真正从这俩游戏对比角度来说说这部电影的。于是我就来说说呗(想哪写哪,写得不好罗嗦,我也懒得多调整了,凑合看吧)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晰的表明了背景。以至于玩家群体们真的就是一眼就能看明白,好比这张帖里提到的大家看《失控玩家》了吗~(无剧透)

就像我在游戏简介里写的那样,这两个系列游戏有非常多的不同。而NPC系统又算是特别显眼的一处不同。模拟人生系列里的绝大部分人物角色其实并不能简单的称其为NPC(non-player character)因为纵观整个模拟人生系列外加浩如烟海的资料片,真正意义上玩家完全不可能操控的NPC占比是很少的。我猛地想过去,也就基础包里的保姆、管家,后来加入的死神,公寓生活资料片里的房东、还有魔法资料片里的白魔法大师(光明女巫)、黑魔法大师(黑暗女巫)会来地球访问的外星人,等等诸如这些人物是玩家不可以切换到由自己操控的模式。其他的各个社区公民(包括玩家自建上传到社区供开放下载的,游戏官方配备的)都是可以切换到玩家可操控模式下的。什么种族都可能有,植物市民、吸血鬼市民、狼人市民等等等等吧,就像电影里最后的口号一般: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植物市民,靠光合作用就可存活

正因为这些角色时刻准备着由玩家操控接手,因此在玩家不控制的时间段,只要存在于社区内,他们就会自行“生活”。从初代起,这个感受就非常明显。我不控制他们,他们自己也会过日子,也会产生自己的剧情。

我曾经在2代时做过一个令我印象很深的实验。我创建了一个社区,把当时我身边玩的好的朋友,比照现实中的长相星座这些个人信息,一个个放进社区内。当然也建了一个我自己。然后我只控制我自己,过了一段时间我再观察,非常惊讶,这些角色的剧情走向就开始像他们在现实中一样了。现实中的夫妻在游戏里也逐渐互相喜欢成为情侣,现实中互相关系不好的两个人,在游戏中也开始见面就吵架。这样的“智能”情况,到了3代4代就更加突出了。所依模拟人生相关的社区,不管哪里的,总会有一个板块叫“剧情”。大家会在里面分享各种自己角色跟NPC发生的故事,甚至纯粹观察NPC的故事。

然后,再看GTA系列。虽然每一代都有足够经得起推敲的主线剧情,以及与时俱进的过场动画加精妙的台词。但,除去任务期间,你所操控的主角几乎不可能跟NPC发生有意义的对话。与NPC的互动选项也少得可怜,要么就是互殴互突突,要么就是带着某特定类型NPC开车去兜风,开到个僻静的角落做一点奇怪的事情。GTA里的NPC是货真价实的NPC,除了有限的几个动作,剩下的啥也不会。

NPC与NPC才可以聊天

完全就像是电影开头几分钟处,保安拉着男主说的那句话:我们跟那种戴眼镜的人没法聊天,他们不跟我们聊天,我们不跟他们聊天!

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简直想去跟编剧拥抱了,原来你也希望洛圣都的NPC会像模拟人生里的"NPC“那样冲上来跟自己打个招呼,产生个剧情啊?还指望能刷个友好值什么的。

因为一上来,男主就显然生活在GTA线上版本的那个世界里,虽然他早起穿衣服的模样,是那么那么像在模拟人生里。但是,他每天在银行里等待着玩家来抢银行...我TM抢了那么多次银行,我会不知道那银行是哪里吗?那必然不在柳溪啊!那必然在洛圣都啊!

GTA5洛圣都北部坐标 玩家可进入银行
门口这样
里面这样
电影里男主工作的银行-每天等人来打劫的地方长这样

我在玩GTA系列的时候,经常幻想那里面的NPC如果可以像模拟人生里的"NPC“那样”智能“,那圣洛都该有多美好(多可怕)~往刺激了想,最最起码我的死法就变得很多样了--会被人骗到什么房子里,再砌上墙,把我活活闷死饿死,骗到游泳池里淹死,骗我去做饭然后被火烧死。骗我结婚,再把我弄死继承遗产。骗我成为吸血鬼,再把我拖到大太阳下面烤死....

往温馨了想嘛,那就像电影里后来的剧情一样,大家原地放下屠刀,直接拥抱一个和平友爱的洛圣都...估计推到这一层编剧也觉得过于不合理不可能,于是只能彻底弃掉邪恶的洛圣都,转而直接拥抱模拟人生的世界...

圣洛都空气墙...GTA历代里其实都有这种海上空气墙

于是才有了电影最后的一幕,洛圣都空气墙背后藏着一座模拟人生岛屿资料片里的海岛--索拉尼群岛。

模拟人生岛屿生活 索拉尼群岛
索拉尼群岛

到最后,所有人去了新地方开始交朋友的新生活。那个新地方就是柳溪镇。

模拟人生里以新奥尔良为原型的柳溪镇社区

再说说电影整个的剧情。跟这俩系列游戏的发展也可以讲是深刻呼应。

首先,模拟人生之父will wright长这样:

稍微年轻时
年纪大一点时
will给自己在初代模拟人生里设计的形象
Guy一定得戴上眼镜才成为玩家
guy的设计者之一key长这样

我也没仔细查电影制作相关新闻,我只能说我的直观感受。我不好说这俩角色就是比照着Will来定妆的,但最起码我能看出点那个意思来。

然后回顾整个GTA系列,最居功至伟的Leslie Benzies长这样。

Leslie Benzies之于GTA系列有点儿类似于宫本茂之于马里奥系列

电影里自由城游戏的老板antonie长这样

混沌邪恶的antonie

电影整个剧情走向吧,怎么说呢?虽然有趣开心,但连我这个模拟人生资深粉都jio得,Leslie被黑得有点过分搞笑疯逼了~~大家明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嘛,咋搞着搞着就成了自由城(GTA)抄模拟人生智能NPC代码了嘛!

本来Leslie在GTA5上市后,被R星一脚蹬出公司,不能再主持GTA系列后续开发工作已经很可怜了。要不要再捅上这么一刀啊?然后GTA5线上模式不要脸的赚钱,包括6迟迟出不来的锅,其实也甩不到他头上。

然后呢,will就被塑造成傻白痴的老实程序员Key...好可怜啊,被antonie又压榨又欺负,还壮志未酬。

而在现实中,will很早就退出了整个模拟人生系列(包括模拟城市系列)的开发工作,在工作室被电子艺界整体收购后不久就退了。后来又拉了个小团队搞了个叫Sim you的项目,但并没有下文,确实也算某种程度上的壮志未酬。但是!will壮志未酬,当然得怪万恶的收购狂魔EA 啊,是EA这个资方在搞事儿。无论如何怪不到R星头上去滴。

写到这里,叨一句电影里反复响起的BGM,Fantasy,这是在我高中时候发售的大热金曲(1995年),直到大学时我还经常听。

模拟人生初代发售于2000年。GTA3(GTA真正开始成功的一代)发售于2001年。

这部电影能把这首歌拉进来,做这么两个系列游戏的crush之歌--那我盲猜主创人员当中必然有跟我差不多岁数的人。我今年39周岁。

最后,我很喜欢这电影,因为这是“自己人”拍出的游戏电影。快乐。

------------

补充:如果非要拉踩一下的话,那我觉得这部电影比《头号玩家》要好很多。

我只能说,头号玩家并不是一部拍给游戏玩家看的“游戏电影”。那电影里的开放世界并不存在于现实的开放游戏世界里,并且也算不上什么游戏开放世界的“发展方向”。有点儿像那种平时并不真的玩游戏的人,臆想出来的“开放世界”游戏。首先,VR设备的体验并不好,甚至可以说相当不好。游戏内动作如果要靠玩家真人动作捕捉去实现...科科...任何一个稍有游戏常识的人都会微微一笑,真滴是太高看玩家们的运动水平了。

其次...任何开放世界类型的联网游戏,怎么说呢?经济系统都是特别严肃重要的东西。头号玩家游戏里的那个经济系统,就是肉眼可见的一塌糊涂乱七八糟,我看得时候非常出戏,心说,敢这么耍大刀,那这网游还搞毛线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还允许玩家自建功能性Mod(就那改装车),居然还能不搞隔离不封号,那不就相当于挂逼满天飞吗?你今天能改装个高性能车出来瞎跑,那我明天就能造个外星人大炮出来轰了你们。不就是挂嘛?谁不会弄啊?那这游戏就彻底没有平衡性了啊!大家还玩个屁啊!像主角那样的开挂玩家,是现实中正常游戏玩家最痛恨的一类玩家。随你什么悲苦的身世背景--你TM居然自建挂还开挂,那你能是什么好东西??就你这样的玩家,还成英雄了???!!呸!

到了最后,一帮玩家冲过去砍大怪,我简直想扭过脸去:啥啊?前面大家弄挂不是弄得挺神气的吗?到最后怎么就开始肉搏拼刺刀了呢?调挂呗!!!就这前言不搭后语的剧情,也就只有不玩游戏很多年的观众才可能觉得说得通了。

相比之下,失控玩家就好多了,两个游戏运维发现不对劲的玩家,直接冲进游戏里想不声不响搞掉个玩家,也只是小小的调了一点点儿挂而已。主角从头到尾也没自建个啥道具,车啦武器啦防具啦都是游戏商店里堂堂正正花钱买的。直到整个游戏临近崩塌,所有玩家都被迫下线以后,游戏开发者直接下场去跟主角单挑,才算调了几个并不夸张的挂出来。主角与心上人都是游戏世界里的守序正义玩家,一级级自己老老实实打上来,装备都是从系统商店里买来的。这样的玩家,才符合正常玩家们心中的正义。我们才会觉得他们可以做英雄。

---归根到底,在联网游戏里做一个守序的玩家是基本道德,这很重要,可以消极怠工,但绝不可以通过作弊来打击他人或完成任务。任何看着像作弊开挂的联网玩家,那都不叫有反抗精神的玩家,而是该下地狱的玩家!!

依照头号玩家的结局,任何一个玩过联机游戏的人都会明白,他们绝不可能迎来一个美好新世界,而是无边的地狱。一款没有大规模运维团队管理的网游,一个允许玩家自建各式各样带功能属性的Mod开放世界/沙盒网游,那只可能是一座地狱。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性。

大家可以随手查一下,我的世界2B2T服务器,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跟美好一点儿边都不沾。

———再补充一句———

如果当真要去类比,那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美好版本的《西部世界》。都是在讲NPC觉醒,开始拥有自我意识的故事。

那部剧里的开放游戏世界虽说不是电子游戏开放世界,而是真人直接进入的开放游戏世界,但确实严格遵循了电子游戏开放世界的规则与逻辑。第一季极度震撼,但由于是暗黑走向,到后面也非常容易崩。因为这类开放世界一旦往暗黑向走,那么整个剧情崩坏就是注定的了。运营一个开放世界游戏,游戏平衡性的掌握永远是终极难题。随着游戏规模的扩大与玩家人数的增多,开发运维需要时刻走好钢丝,不停解决各类问题,不停微调整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削强扶弱,保证上升通道不至令普通/新玩家感到绝望,近乎疯狂的打击外挂,才能保证整个世界不堕入暗黑森林式样的无边地狱。因为开放世界一旦放任不管,天然的走向就是暗黑森林,强者霸凌弱者,弱者一旦翻成强者,则必然血洗复仇屠戮一片,没有任何悬念与其他走向。

所以基于开放游戏世界概念的故事剧情,如果往暗黑方向走,难度系数很高,因为当一个开放世界游戏走向暗黑的时候,基本就是战力系统经济系统开始崩的时候,这俩系统一旦开崩,癌变速度是光速的。那整个世界烂掉,失去活性,被玩家们抛弃变成废土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讲白了,就是没谁会停留在一个烂掉的暗黑世界里死磕,去争取什么公平与正义。还有人玩这游戏的时候,游戏的开发运维方就是上帝,而高水平玩家就是大佬。当大家弃游的时候,开发运维方/高水平玩家统统屁都不是。斗争个毛线啊!

那故事剧情怎么延长啊?很快就“全剧终”了。

 5 ) 像《失控玩家》中那样虐待“NPC”,会有道德风险吗?

电影《失控玩家》在国内上映一周以来,紧凑欢快的电影风格引发了热议。截至昨日,这部由“死侍”扮演者瑞安·雷诺兹主演的电影已经突破3亿票房。电影延伸出了一个讨论:虐待虚拟世界中的“NPC”(指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是一件不道德的行为吗?如果有一天,“NPC”也拥有了人工智能的人格,你还忍心对他们开枪吗?

本期“读刊”栏目,书评君带领大家速览近期几则有趣且重要的思想文化动态。讨论的几件事,都与“技术与伦理”这个话题相关。

另一则技术新闻跟我们中学时期的记忆有所联系。化学家拉瓦锡的名字,我们都在中学课堂上有所耳闻。那张入选中学教科书的名画《拉瓦锡夫妇》描绘了他深情凝望着夫人的画面,被很多人称为“知识分子秀恩爱”的典例。不过最近研究发现,这张名画并不是最初的版本,作者曾有意做过修改。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堕胎伦理与技术的纷争持续已久。就在前几天,美国最高法院投票决定,拒绝阻止得克萨斯州最新实行的反堕胎法。该法案规定,禁止怀孕6周以上的妇女堕胎,鼓励检举行为,并且不对强奸或乱伦案件进行例外处理。美国“最严”反堕胎法案的生效是一场针对女性的战争吗?

撰文 | 刘亚光

01

《失控玩家》热映:虐待游戏中的“NPC”也有道德风险?

想象你是一个电子游戏中的NPC,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一觉醒来,穿上职场特供的蓝衬衫,一路小跑来到上班的银行,上午固定会有一名玩家扮演的匪徒过来抢银行,你用固定的姿势趴下卧倒。结果某一天,你在街上惊鸿一瞥,一名玩家角色的脸庞让你过目不忘——你爱上了她,随后你慢慢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活在一部游戏里,并对这个世界的存在产生了越来越深的质疑。

这是最近国内外大火的电影《失控玩家》讲述的故事。瑞安·雷诺兹饰演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NPC,而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完全意识的人工智能,他也是两位有着游戏情怀的程序员的智慧结晶。在故事的结尾,他突破了这个游戏世界的封锁,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新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妄图抄袭游戏灵感的反派的阴谋也被挫败。《失控玩家》俨然是《楚门的世界》和《西部世界》的结合体,用欢快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反资本、反规训的现代寓言。

电影《失控玩家》剧照。

高自由度、随意飞驰的汽车、五花八门的武器,这部电影在许多方面都会让观众联想到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侠盗猎车手》。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几乎可以“做任何事”,其中自然也包括毫不怜悯地虐待NPC路人——这也正是《失控玩家》批判的一个游戏元素。这款游戏也曾因为涉及包含过多血腥暴力元素以及可能引导玩家暴力行为而饱受争议。2017年在线互动提问平台Quora上就出现过“在侠盗猎车手中随意射杀NPC是否不道德”的问题。而在《失控玩家》热映的近些天,类似的讨论同样出现。Screen rant上一篇最近的文章更是报道了一名玩家试图通过“杀戮”的方式通关《侠盗猎车手》,以表示对游戏暴力元素的反对。

在游戏里虐待、杀害虚拟人物也存在道德风险?这一问题乍一看似乎很令人惊讶。不过,却有学者专门撰文讨论过,并将其视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伦理问题。前微软工程师Brian Tomasik也是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他不仅曾专门撰写学术文章探讨过NPC的道德地位,还曾在VOX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系统表达过他的观点。在他看来,虐杀NPC的风险并不仅源于容易促成现实中的暴力行为——这种对媒介的过度恐慌曾经不断上演——而源于随着游戏中的虚拟人物越来越智能,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将越来越与我们对待真实社会中的人的态度相关。

Brian认为,如今的游戏对虚拟人物的塑造总体上并不十分精细,这降低了我们“虐杀”它们的道德负担。Game Studies2003年就发表过一篇论文,同样指出过类似的观点,认为《侠盗猎车手》游戏“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创造了一个几乎独立的自由游戏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主角可以几乎在没有任何“实质口头交流”的情况下完成游戏。玩家不会与虚拟人物建立足够的情感连接,“玩家可以专注于动作,也包括拿起枪射击”。

电影《失控玩家》剧照。

不过,Brian提醒,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更加关注“电子游戏的道德问题”。就像《失控玩家》中的人物一样,随着算法的智能化和设计的精细化,游戏NPC会变得栩栩如生,“个体的道德分量会相应增加,50年后的电子游戏角色至少可能拥有像如今的动物一样的道德权利”。

此外,Brian在Found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2014年的一篇论文中,还给出了一些另外的理由。例如,他援引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观点,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人脑和计算机的运作十分相似。同样,游戏中的角色的行动由二进制代码驱动运行,“我们可以说这种行动不是‘真实’的,只是一组愚蠢的物理操作,但我们自己也有可能是受一些‘愚蠢’的操作驱动的”。在深度学习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这个区分也会越来越模糊。此外,很多人常常认为NPC“低人一等”的原因是他们不具备重要的“反思”能力。然而Brian也认为,“反思并不一定是界定一个人道德感受和意识唯一的标准”。他将反思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与人类意识的其他能力看作是监工和工人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性质的不同而非重要性的不同。

这样的观点当然也存在着道德泛化的风险。2014年发表的一份研究就指出,电子游戏提供了一种在道德上“相对安全”的方式处理一些令人生畏的困境。同时,玩家们在《侠盗猎车手》等游戏中体验反道德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吸收了现实生活中的反道德冲动。不过,类似Brian等人的这种看似有些道德洁癖的观点依然值得我们留意。因为在不远的未来,不仅是游戏中的虚拟人物可能越来越智能,游戏本身与现实生活的交融也将进一步深入。

《战争游戏:电子游戏与武装冲突的未来》,作者: [美] 科里·米德,版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2020年6月。

去年出版中译本的《战争游戏:电子游戏与武装冲突的未来》一书就大体上勾勒了这一趋势。作者认为,尤其是在“9·11”事件后,电子游戏已与军事行动深度绑定。不仅士兵们的日常训练常常借助电子游戏进行,美国军方还致力于通过电子游戏进行军事教育。《战争游戏》记录了多个类似的案例,例如,美国陆军准备为军队配备“虚拟化身”,它们将陪同军人模拟各类情况下的险情。一款名为《伊拉克人战术》的游戏则通过对伊拉克地区文化背景的全真模拟,训练士兵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而游戏《美国陆军》则被军方引进了校园。军方还曾利用游戏项目“众筹”军事行动方案,美国海军曾利用一个“大型多人在线战争游戏接力”项目寻找打败索马里海盗的众包式创新方案。

随着在实验中枪杀虚拟人物的频率越来越高,可以想象,在战争这类涉及严酷道德选择的场景中,游戏给人在真实情境中如何抉择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毕竟,真实与虚拟的界限正在不同被技术所消弭。

电影《失控玩家》剧照。

02

名画掩藏的秘密:拉瓦锡为何只看着夫人?

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的《化学基础论》的出版被认为是化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拉瓦锡让化学研究从定性走向了定量,给出了氢元素、氧元素的命名,预测了硅元素的存在,还给出了化学学科中“元素”的定义。根据此定义,现代化学元素列表的制定成为可能。

与拉瓦锡本人可能差不多有名的是法国艺术家雅克·路易·大卫创作的双人肖像油画《拉瓦锡夫妇》(Portrait of Antoine-Laurent Lavoisier and his Wife)。大卫在1788年创作了它。画面中,拉瓦锡在铺上红色天鹅绒的桌子上写作,但一直目不转睛地深情凝望着夫人玛丽·安妮·皮埃尔特·保罗泽,他写作的桌上也放满了一堆化学器具。

油画《拉瓦锡夫妇》(Portrait of Antoine-Laurent Lavoisier and his Wife)

这幅画的实物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但是它的复制图像却是各类你我熟识的出版物上的常客。它不仅出现在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科书中,司汤达的《红与黑》、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莫泊桑的《羊脂球》,这些文学名著某些版本的中译本封面图都是这张《拉瓦锡夫妇》。如果说曾有人将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弗雷德里希的《海上漫游者》称为“封面之王”——因为它在唱片、书籍封面的出镜率实在是太高了,那么这张《拉瓦锡夫妇》,可能就是《海上漫游者》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

《红与黑》与《大卫·科波菲尔》书封。

网络上某中学化学课本上的拉瓦锡画像。画像上拉瓦锡面向的左侧,实为原画作中被裁减的拉瓦锡夫人。

不过,这幅名画在1977年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接手前曾几经辗转。在它刚刚被创作出来的年代,则一直没能在巴黎公开展览。原因很简单:当时恰逢法国大革命时期,作者担心这幅画与皇家宫廷、旧制度之间紧密的联系,会激发起围观者的众怒。大都会博物馆表示,大卫曾打算在1789年首次展出这幅画,但最终临时撤回。

然而当年的故事却不仅是撤展这么简单。8月30日,学术期刊Heritage Science刊发了一篇研究,博物馆研究科学家西尔维娅·森特诺和大都会博物馆文物修复员多萝西·马洪等通过无创红外反射和宏观 X 射线荧光测绘技术(infrared reflectography and macro X-ray fluorescence mapping)对这幅名画进行了分析,发现这幅画曾经被创作者大卫修改过,其最初的底稿中桌上并没有满桌的化学仪器,同时,桌子比现在更加华丽,上面镶嵌着镀金黄铜,而拉瓦锡的夫人还戴着一顶时髦的羽毛帽子。The Art Newspaper的最新报道表示,这一切“反映出拉瓦锡身为税收官的特权地位”——而这也是拉瓦锡除了化学家之外,不为许多人所知的另一重身份。

资料显示,税收官的身份为拉瓦锡的化学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却也为他在1794年被执行断头台处决埋下了隐患。研究者认为,大卫的修改突出了拉瓦锡的科学家身份,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避祸之举。大都会博物馆欧洲绘画副策展人大卫·普林斯接受采访时则表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艺术史的新的角度,即更多从政治环境的角度来审视画作”。不过,普林斯也认为,大卫选择对画作进行修改也可能是“受到一种本能的启发”,即“脱离已经泛滥且为公众过于熟悉的肖像画类型而创造一种新的形象”,通过这种描绘,拉瓦锡与夫人之间的爱情,与人们对现代科学的憧憬连接在了一起。

这份新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一个法国大革命时期“躲避舆论审查”的艺术。许多人曾调侃,画中的拉瓦锡对化学器具不管不顾,却只深情凝望着夫人,这是知识分子的浪漫。在现代科技的介入下,这似乎也只是一个浪漫的误读。现代技术对名画的解密在近些年的文化动态中其实也并不罕见。

例如,2019年由伦敦大学学院(UCL)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就利用AI技术解码了比利时名画《根特祭坛画》的秘密,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UCL官方网站发布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过去在解码艺术作品潜藏的秘密时通常会借助X光照射,然而,X射线图像难以“将艺术品表面下的各个层彼此分开”,为还原某些真迹造成了困难。这份研究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则旨在突破这一局限,更精确地还原画作的面貌。

图源:news.artnet.com

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始终是许多思想争锋的母题。在艺术的领域,人们常常抱持一种怀旧式的乡愁,认为象征工具理性的技术可能肢解艺术品的灵韵。当微软小冰也能出版诗集,这类话语在近些年作为对人工智能技术崛起之焦虑的一部分,尤其受到关注。不过,这一系列有关名画的“解密”同样也揭示出技术为艺术带来的全新可能——它激活了艺术品所承载的多层次历史,并能够与不断流动的社会情境产生呼应。正如此次揭秘《拉瓦锡夫妇》的几位学者的倡议,不同专业知识的各界人士应通过跨界的合作,让“博物馆中的艺术品保持活力”,使得一幅画进入博物馆后,不再“如同被锁在坟墓中一样僵死不动”。

03

美国最严“心跳法案”生效:超声技术助推了反堕胎运动?

今年5月,美国得州州长签署“心跳法案”,旨在禁止怀孕女性在侦测到胎儿心跳后进行堕胎。时间上,从胎儿形成6周后即被认为不可禁止堕胎。同时,法案允许私人公民起诉任何被认为帮助患者堕胎的人,并且不会对涉及强奸或乱伦的案件进行例外处理。8月30日,美国多个组织团体向最高法院递出了紧急请求,希望能阻止得州“心跳法”生效。9月1日,因最高法院未对暂停该法案的紧急请求采取行动,该法案生效,被称为“最严”禁止堕胎法案。

该法案的生效引发多方争议,美国总统拜登称该法案“违宪”。《卫报》近日的一篇评论也指出,该法案限制的允许堕胎时间为怀孕后6周,而这个时间“甚至大多数女性都无法意识到自己已经怀孕”,该州超过9成的堕胎请求都在这个时间段后才执行,此法案严重限制了女性的生育权利。PBS的一篇最新评论则指出,这一法案将加剧社会不平等,因其大大增加了希望堕胎的女性的成本,而真正富有的女性则不会在意这些。

有关堕胎合法性的争论旷日持久,支持者认为人们应当拥有生育的自由,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意味着对胎儿生命权的侵犯。另一篇PBS的评论指出,此次得州通过的法案在堕胎合法性争议中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它承认了一种新的起诉方式,即法案的实施并不依靠公权力机构,而是鼓励普通民众私人起诉,还附有相应的奖金。拜登在9月2日的声明中就对此表示谴责:“这激励无数的陌生人能够介入女性最私密的决定中”。亚利桑那州生殖权利律师朱莉·冈尼格(Julie Gunnigle)也表示,这意味着“刑法渗透进入生殖行为中”。

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就”罗伊诉韦德案”(Roe vs Wade)做出判决,自此40多年来,堕胎在美国大多数州成为合法。近年来的“心跳法案”争议对此构成了严峻挑战。

评论称,此次“最严堕胎法”的通过与最高法院内部的分裂同样有关。在来自最高法院的反对意见中,首席大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 (Sonia Sotomayor) 写道,得克萨斯州立法机构通过招募普通公民来执行该法律规避宪法,并且法院的大多数人“选择将他们的头埋在沙子里让这种事情发生”,“绕过州官员、依靠公民赏金猎人的做法,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密歇根大学宪法学教授Leah Litman 则在采访中担忧,这一决定为其他州的立法机构提供了一个新方案的设计图。同时,此类立法方法有扩散到其他领域的危险——比如枪支。

与堕胎有关的争议同样与医学技术息息相关。关于此次“心跳法案”,PBS采访的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医学专家迈克尔·卡科维奇博士表示,6周并不是心跳形成的标准。其他医学专家也表示,心跳大概在9周左右开始形成,他们对利用不准确的医学知识推行法案的行为表示谴责。卡科维奇表示:“我们正在使用更先进的超声技术来检测早期胎儿的心脏运动,但现在人们正在不当利用这项技术来推进他们的政治议程。”

参考资料:

1.//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texas-abortion-law-and-what-it-means-for-the-future-of-abortion-rights-in-the-u-s

2.//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ap-explainer-the-language-reach-of-new-texas-abortion-law

3.//www.npr.org/2021/09/02/1033541289/texas-abortion-law-may-force-women-to-seek-an-abortion-elsewhere

4.//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1/sep/02/the-guardian-view-on-the-texas-abortion-ban-this-is-not-the-end

5.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186/s40494-021-00551-y.pdf

6.https://www.ucl.ac.uk/iccs/news/2019/sep/ai-uncovers-new-details-about-old-master-paintings

7.//news.artnet.com/art-world/hidden-composition-jacques-louis-david-portrait-chemist-lavoisier-2004720

8.//www.theartnewspaper.com/news/progressive-scientists-or-high-flying-elitists-the-met-unlocks-a-secret-within-a-renowned-jacques-louis-david-portrait

9.//www.vox.com/2014/4/23/5643418/this-guy-thinks-killing-video-game-characters-is-immoral

10.https://screenrant.com/gta-5-minimum-kill-count-726/

11.//reducing-suffering.org/do-video-game-characters-matter-morally/#How_important_are_NPCs

12.//www.quora.com/Is-it-morally-wrong-to-kill-innocent-npcs-in-a-video-game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刘亚光;编辑:李永博;校对:王心。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6 ) 缝合怪,永生叙事和真爱之吻

巨型缝合怪。楚门的世界+西部世界+黑客帝国+头号玩家……样样都要学,偏偏都只学了个皮毛。细想下来,除了塔导、小贱贱、钱老板成功地把个人的独特气质融入表演,三人共同组成了电影的怪咖风格外,整部电影的背景、主题、剧情、彩蛋乃至特效,都像是前人的拼贴。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and good night”远不止是楚门的一句口头禅。除了突显人物的乐观开朗,或是围绕这句话制造些喜剧效果,它真正发挥作用,对我们造成暴击的时刻,是楚门离开这个为他而造的囚笼世界时。 他曾以这句话开启每天的生活,现在也将用它来结束;他和早晨遇见的第一个邻居打招呼,现在也用它和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告别。这句简单的台词里倾注了他对上午、下午和晚上,对一天又一天重复生活的无限热爱,也将成为他打开那扇门寻找新世界的动力。而坐在另一批屏幕前共同与他道别的观众,我们,既在这场落幕的仪式中被他宽恕,也将从中汲取一些活力。 相较而言,“Don’t have a good day,have a great day”实在是再拙劣不过的模仿,本就只有口号式最基础的作用,没有任何内涵可言,甚至还在影片进入高潮部分后销声匿迹,再没有出现过…… 失控玩家以人工智能npc作为核心进行的主题表达,也只是西部世界和黑客帝国的拼接,即他们究竟是不是人,我们又是否应该认清虚拟世界的真相。显然本片也完全没有走到这两位的深度。 然而即便只是拍拍ai与人类相爱这样的老套剧情,瑞恩雷诺兹和朱迪科默也真的毫无化学反应可言……其实朱迪科默其实在本片中也没什么发挥空间,我甚至觉得很久没见到这么纯粹的花瓶式女主了,她存在的意义就是发布主线任务,但boss都是男主打的……他们之间的爱情火花都建立在朱迪科默的火爆身材、泡泡糖冰淇淋和天后金曲上,是以纯粹物质而非氛围构建起的连接。 可能正是因为两个人的爱情本就毫不可信,即便第一次接吻都是作为笑点出现,穿插朱迪坐在电脑前的懵逼表情,片尾的转折才那么顺滑。但即便顺滑,也不能洗白“情书”两个字对Guy的物化。全片都在尝试说服观众他们也是人,把它们变回程序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罢了。 至于头号玩家,应该说本片和它的可比性其实反而不高,除了背景设定都是游戏。 头号玩家的价值在于,其中埋藏的彩蛋横跨影视番剧游,纵穿上下几十年,真正成为了几代人情怀与记忆的凝结,也可视作ACG和彩蛋文化的集大成者。 本片彩蛋的数量质量跨度都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而且头号玩家最动人的时刻是,那些过时的,或者是我们以为过时,而根本没想到会出现的元素,突然蹦出在眼前。失控玩家中最出乎意料的彩蛋也就是美队。 所以我们提到头号玩家会说“情怀”,会说“致敬”,而本片只是在讨好流行文化和当下消费能力最强的观众罢了。 应该说观众比我想象的要更容易讨好……

片中有一个桥段,借反派之口呈现了好莱坞和游戏公司们的丑恶嘴脸,讽刺了它们专注于IP续集圈钱的现象。只想说,缝合怪真的也没比续集好多少……最终还是应该以质量作为唯一标准吧。 看别的长短评,还有人提到了片中的“数字罢工”,甚至和现实进行对比。 我只想说,要是我死了也能第二天在家里无损复活,连银行卡里存款都不带变动,我也敢。 这可能就是我对这部电影感到膈应的症结所在。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将“死亡”的存在感消湮到这个地步。 头号玩家中的死亡是要删号重开的。所以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主角一次也不能死。 死侍中虽然没有死亡,但是有肉眼可见的血浆和剧烈疼痛。本片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貌似也不存在痛感。在第二部中,也封锁了死侍的超能力。 西部世界中host死亡会被重置记忆。而且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这点,被反过来利用以打造强烈的张力。剧中,梅芙知道真相也知道如何保留自己的记忆之后,和爱人狂乱地接吻,然后对着彼此开枪,等待被回收重启。在那一刻,轮回的诅咒和爱恨的缠绵交织着死去。 即便是那些循环式的恐怖片,恐怖游轮以死亡的堆砌制造出强烈的精神恐怖,而忌日快乐正是围绕主角的每次死亡进行布局创造jump scare。 吸血鬼电影中则常以永生与死亡构成二元论,进行着“生命即诅咒”这样的表达。 在以往我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中,即便主角有着永生、不死之类的设定,死亡也一定是在场的,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发挥着作用。而且通常有类似设定的电影,其主题表达恰恰与死亡密不可分。 因为,没有死亡作为威胁,时间也失去意义,人物的一切行为、努力和抗争都没有任何代价,所有的价值取向也都站不住脚。 数字罢工怎么了?又没人来抓我,抓了我也杀不了我。 杀杀npc怎么了?他们不还能复活吗。他们连痛都没有,都不带怕的。 意识到这点之后,在观看全片的过程中,我内心毫无波澜。 其实电影可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在本片高潮部分,反派也曾命令手下关闭游戏中重生的设置,但说完之后也没了下文。死亡在全片中仅有的两次接近显身的时刻,一次是服务器被重置,一次是斧头对服务器的破坏。 先说后者。其实是一个很妙的桥段,关机重启思路的极端应用方式,软件解决不了就解决硬件,也说明了数字世界对现实世界的终级无力。但这个时候是意识不到那些AI人类在死去的,甚至Buddy消失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感觉,因为我们都已经知道,只要Guy跨过那道光,一切问题都将解决。 虽然重置就是数字世界的死亡,但片中这一桥段还是变成了爱情片中最庸常的失忆梗。 我最不能忍受的,正是,朱迪最终是用一个吻唤回Guy的记忆。 迪士尼在动画里都好久没拍过这种“真爱之吻”了,我还以为他们知道错了,结果来这么一出。 真爱之吻是人类创造来自我欺骗的懒惰陷阱。既不想付出更多代价来换取爱或者解决问题,也想要一种最简单的验证真爱的方式,才有了这种一个吻可以拯救一切的魔法设定。 现今常被吐槽的古久玛丽苏设定,什么童年帮助一个小男孩摆脱校园霸凌,长大后和已是霸总的他相认,其实内部逻辑和真爱之吻都是一样的。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确证爱的方式,因为明知不会有霸总来爱如此平凡的女主甚至是投射在女主身上的自己,才希望在童年就以最低的代价,和一支潜力股签订最严苛的爱情契约,然后坐等二十年后的相认。 一个时代越容易被真爱之吻感动,越说明真爱的稀缺。 这也是我反对所谓“爽就够了”的原因。爽和空洞又不是同义词。文艺作品理应去发现,乃至填补时代和人们心中各式各样的虚无和空洞。的确,短暂的麻醉让我们忘却也未尝不可。但是总不能说只打麻醉就够了,那和吸毒也没区别。而且很多爽片都是“腐蚀性麻醉药物”,像是以类似“真爱之吻”的肤浅又虚伪的逻辑替换人们对爱情的认知,只会让我们的空洞渐渐扩大。 最后想说说本片的特效。 不觉得好像都在哪里看过吗?拆楼建桥像是X战警天启里万磁王那手;城市挤压本质上还是盗墓电影里两边墙往中间挤那套,也有点盗梦空间的影子;朱迪科默在摩托上边转圈边打枪应该是生化危机,或者说也是很常见的打戏场面了…… 仔细想想的话,貌似这些打戏和特效的设计也都是乏善可陈。不只是说本片,最近的能想到的,在电影院看见最惊喜的视效镜头(不是说技术,是说设计和想象力),可能还是信条里正反两条时间线上动作的并列。 虽然信条很烂,但诺兰的意义可见一斑了。

还是想强调一下,我并非反对那些从本片中收获了快乐并因此喜欢它的观众们,只是希望我们能对爽片也提高要求。哪怕不和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电影比,和雷神3、死侍、王牌特工比(对应塔导、小贱贱和钱老板),也能意识到本片是多么缺乏想象力和独创性。这种空洞是会消耗观众的,当我们对已有的那些彩蛋、笑点纷纷失去兴趣(即便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爽片还会剩下什么呢?

大家喜欢看爽片,喜欢无脑商业电影的原因,可能正是,严肃的电影一部可以吃好久,爽片却怎么都吃不饱不够吃。至少我是这样吧……

 短评

很遗憾最后没出来一辆车把男女主角撞S,然后跳转到更加现实的世界观众愕然,接着跳到更更加现实的世界导演和编剧冲着对方大吼「meta结局才是观众最喜欢的!」「meta都被玩腻了!」

2分钟前
  • Nein
  • 还行

那些NPC,其實就是我們啊……福報996笑著笑著便落淚了……😭

3分钟前
  • 高大华Austin
  • 力荐

程序设定让我爱你,但接吻时我无师自通。

8分钟前
  • 买椟还珠冠军
  • 推荐

有趣,比预期的要有趣很多,可以感受到很多此前同类科幻片的梗和设定,但融合和借鉴得挺顺滑,最难把握的中段戏份反而成为节奏最稳的环节。稍显遗憾的是没有足够时间去沉淀虚拟与真实情感的探讨,在创意脑洞上也少了些许惊喜。瑞恩·雷诺斯的演出大大增加了主角魅力,估计很多台词都是他演死侍时那样即兴发挥的,甚至有些时候还以为是死侍上身,在影片恶搞自己也是没谁了PS:21世纪福斯被迪士尼收购的痕迹,居然在影片里也给玩了出来。

10分钟前
  • 大聪
  • 推荐

美国npc想干啥事也得靠演讲啊

14分钟前
  • 已汪销
  • 还行

精彩,所以我们的世界又是谁写的呢

16分钟前
  • Alvin- tiger
  • 力荐

人类与AI区别或许在于情感,当AI学会爱,他和人类有什么区别?和前辈一样,《失控玩家》依旧在讨论自由意志,里面有一点挺有趣的,NPC们的觉醒掀起了数字罢工,这一点人类还不如NPC们。当《黑客帝国》遇上《楚门的世界》,不管是红药丸还是蓝药丸,都要活出great day,活成真的free guy。

20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当“头号玩家”遇见“西部世界”,建立在NPC自主意识上的VR爆米花。可惜精神内核没能上升到楚门秀的高度,男女程序员谈恋爱最是要命。嗯,我承认我就是馋瑞恩·雷诺兹的身子...(不要Dude,给我Guy!)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好欢乐的片子,虽然套路,但足够娱乐。贱贱这次完全是驾轻就熟,诠释了另一版本的死侍。

28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电影的中心思想:脱离被洗脑的生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9分钟前
  • 张翔森
  • 推荐

叙事脉络挺清晰的,比我预想中完整、有条理,最后还是个甜蜜蜜结尾。该死的,让我想起卡萨布兰卡来。

30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推荐

救命 谁能告诉我Milly怎么在游戏里学会操纵角色亲嘴的

31分钟前
  • sweet_boy
  • 推荐

拉倒吧,拍到日本人的片段就是西装革履在干净的街道上,拍到中国人就是在拥挤阴暗的中餐厅,下一个镜头切到印度也是一堆人在脏乱差的环境。问号脸,美式的永远看不起人的刻板印象式幽默

36分钟前
  • 水水涛江
  • 较差

7分。已经很久没在电影院这么开心大笑了。是那种没什么负担的纯娱乐片,所以也没必要试图在这样的片子里寻找意义和深度,只要享受这两小时就好。尤其对于游戏迷,这种GTA式的世界,以及各种针对NPC和游戏玩家的玩梗,还是很欢乐的。另外,我竟然忘记福斯已经归迪士尼了,所以后面各种跨世界的彩蛋,竟然那谁也客串一小脸,真的是一个爆笑。还有,钱老板果然一直无节操小配角。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Channing Tatum和某漫威男星客串是惊喜。其他内容感觉很无感,甚至爱情戏份很俗套。创意基本上来自《乐高大电影》(Lego Movie)、《楚门的世界》(Truman Show)和《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的综合,角色略卡通化,没有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43分钟前
  • Maggie_in_LA
  • 还行

迪士尼:我,有,版,权。🙂

44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版楚门的世界,有些梗还不错,但整个剧情框架比较老套。看着女主喊Get up Guy的时候,我就光想起那句Run Gump Run了……

47分钟前
  • 爱蜜莉雅
  • 还行

做梦没想到美队把盾牌给了死侍。

52分钟前
  • 陳顏
  • 推荐

Channing Tatum 太好笑了;不是說沒有kiss的按鈕嗎,怎麼後來要喚醒記憶的時候Millie主動親上去了哈哈

56分钟前
  • Jazzysmt
  • 力荐

浪漫戏都拍得很好,打怪升级的部分也不错,后半段略显仓促了而且最后的结尾我不能接受hmmmmmm人类为什么不能和AI谈恋爱?!!?!?你给AI就留了一个GAY!!!

57分钟前
  • 绀色咖啡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