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11集全

主演:撒贝宁,康震,廖昌永,朱丹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剧照

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1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2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3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4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5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6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13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14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15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16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17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18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19经典咏流传 第三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巜经典咏流传》短评

五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诗韵,我们文化从未流断。

《经典咏流传》通过我们对经典的传唱和理解,慢慢去理解我们的文化,去思考我的文化。

我们在听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经典是用和缓的语气来描述一些对诗歌的理解。它和原来那种激情澎湃,那种变革时期激昂的文化完全不一样。所以,它给人种感觉就是语言像歌声一样,在内心自然的流淌。所以,我们在静静欣赏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那种对这种经典的理解。所以,它有点古风的概念。

个人特别喜欢撒老师的演讲,希望大家把经典流传下下去

 2 ) 《少年行》

大约喜欢王维的同学都会爱上这首歌的。我认为这是一首不应该被埋没、值得被更多人听到的杰作。阿云嘎肃杀,郑云龙温润,鞠红川深沉,高天鹤飘逸。《少年行》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文人味十足的王维写了一首充满江湖侠气的诗,那时候他还不是“诗佛”,也不是后来那个帝国诗坛的零余人,《少年行》寄寓了他早年的的理想和豪情。他在诗里融汇了少侠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调、大义报国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雄姿英发、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色彩,这是王维的初心,也是他们的初心啊。 起床的时候一口气看了二十遍视频,然后又去翻王维的诗,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咏流传》要达到的一个理想状态了吧,和诗以歌,塑诗词之形,辅音律之美。链接在此http://t.cn/A6hS41Dt[/cp]

 3 ) 寄情山水间,落音古今中——《千年一声唱》歌词全解析

《千年一声唱》作为《经典咏流传》第三季主题曲,这首刘卓老师制作,康震教授作词,那英肖战联手演绎的作品,从整体来说都是近年国风作品中的佳作。而其中最打动我的,除了两歌者极具默契的演绎,就是这篇极见功底的词作。本来,大年初一初听此歌时,我就想写这样一篇解析,想能帮助更多听众明白此中诗韵,只是我身在异国,并无假期,于是日益耽搁,几度想要作罢,直到一日在某瓣看到有人评价这首歌词生搬硬凑,毫无章法,只觉得荒诞好笑。如此一篇上佳的国风词作,怎能被埋没于此等无知妄言呢?

那英肖战合作演唱《千年一声唱》

首先,从表现手法上来说,《千年一声唱》的词作借鉴了传承自《诗经》的“赋比兴”。赋是平铺直叙来表达情感,比是借物喻物,而兴最是特别,是先言他物以兴所咏,因为最为灵动玄妙,常常成为诗词中最具神韵的部分。《千年一声唱》虽然是一首现代通俗作品,为表现国风诗韵,也化用了这一手法。其词分作两阙,每阙都是主歌(兴+比)副歌(赋)的组成形式。词作者康震教授等人,在每阙开头,以古诗名篇起兴,引发其后唱咏的内容。紧随其后的四个“一”字句,则是化用名篇名句来进行比拟。而副歌部分,则用排比铺成的手法,直叙作者想要表述的情感。

每阙的兴都是一首古诗,上阙是王维的《少年行》,下阙是李白《庐山谣寄卢御史虚舟》(后文简《庐山谣》)。王维、李白二人自不需赘言,所引诗作也是二人极有代表性的名篇。

肖战演唱王维《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其一)

《少年行》是王维早期作品,他借用乐府旧题,创作一首组诗,诗分四部,展现了于市井恣意的少年游侠,在心生报国之志后,毅然投身军营,在战场上少年凭借高强武艺,立下赫赫功勋,可是最终论功行赏时,却没了那立功的少年……《千年一声唱》仅仅选取了开篇部分,王维向来诗中有画,随性潇洒的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少年游侠们在咸阳酒肆的聚饮图。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御史虚舟》(选段)

下阙的《庐山谣》是李白晚年名篇,这首词是他流放遇赦后,重游庐山时所作。歌中所引四句,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某位伟人重访庐山时亲笔题写过的四句。而千年之前,写下这首诗的李白已非昔年遥看瀑布,直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李白了。这一次,他登于高处远眺,只见黄云无际,变幻莫测,大江东涌似雪山奔流。这雄浑壮阔的景象,一扫诗人心中愤懑,让他生出对神仙世界的无限向往……

若说上阙王维《少年行》是少年游侠的入世之意, 那么下阙《庐山谣》便是一世浮沉后所生的出世之心。 一少一老,一入世一出世,诗佛与诗仙的作品在这首歌中呼应得极为巧妙。有趣的是,这两首古诗均由肖战演唱,已经28岁的他,年非弱冠,未及而立,他演绎过的魏无羡也曾被人说起像极了王维《少年行》的主人公,这样的歌词分配,或许正是整首歌编排上的玄妙之处。

肖战和他演绎过的魏无羡

再看上阙主歌中,作为“比”的四句“一”字句。

“一碗秋月好酒量”有人认为化用自李白名作《将进酒》,因为其中有“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但笔者认为,此句或出自李白《玉壶吟》中“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一句。

“一把寒剑洗秋霜”,或出自李白《白马篇》“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一缕春雨随风入”,“一树烟柳碧玉妆”这两句的出处十分明显,前者化用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后者则出自贺知章的绝句《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不知是否已经又人发现了藏在这四句中的小秘密?没错,这四句中的前两句是“秋月”“秋霜”,后两句是“春雨”“春柳”。要知道诗歌中常有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秋月,秋霜,春雨,春柳都是极具代表的时令象征。但笔者以为,词作者在此用春秋之景比喻的是诗中之人,因为月饮酒的是人,舞动秋霜一般寒剑的也是人,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好雨的依然是人,而看杨柳青青如碧玉妆成的还是人。再想想,那用来起兴的《少年行》,讲述的不就是少年游侠的故事吗?

肖战曾经在手游中饰演金庸笔下的经典人物“令狐冲”

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因为永王幕僚,卷入皇室内斗,被唐肃宗流放夜郎(今贵州西部一带)。当他行至白帝城(今属重庆市)时收到肃宗大赦天下的消息,重获自由的李白,就像他在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所写的那样,心怀希望地来到了江陵(今荆州市)。然而,他在江陵、江夏(今武昌)、洞庭一带游历一年,终究是没有寻到入仕的门径。公元760年,心灰意冷的李白动身前往浔阳,在途中,他再次游览庐山,写下这首《庐山谣》。

谣是一种诗体,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述行踪;第二部分是对庐山景象的描写;第三部分,则是李白观山水胜景后生出的寻仙问道的出世之情。李白写下这首诗的一千两百二十一年后,某位伟人也再次拜访了庐山,他在游历之后,挥毫写下了《庐山谣》中的四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而这四句,也是《千年一声唱》中,用作下半阙之“兴”的四句。

再看下半阙用作比的四句“一”字句。

一曲高山流水长

这里用的是高山流水的典故,高山流水会知音,见于《列子》和《吕氏春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作《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其中一句是“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一池萍碎竹影墙

@Daryear 的视频中,认为是化用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但笔者认为,这句应是取自苏轼的两首词作,一是《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简称《杨花词》)以及《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简称《回风落景》)二首。

东坡词素以豪放闻名,但《杨花词》堪称其婉约词中的代表作,为了表述清晰,特引全词在此: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其中“一池萍碎”正与歌曲中一致,指的是一夜风雨过后,清晨之间漫天杨花柳絮都化一池飘萍。而那暮春之色,也如这样杨花柳絮一般,两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逝去。而最后一句,堪称全词点睛之笔,点明既写杨花,又写思妇。中国男性文人素爱以“思妇”“闺怨”为主题创作,但这些作品绝不是他们为女性而哀鸣,而是寄托自己的身世伤怀之感。《杨花词》作于乌台诗案次年,当时谪居黄州的苏轼看着这一池萍碎般的杨花归于流水,是否也在自己漂泊的仕途而伤怀呢?

“竹影墙”化用自《回风落景》中“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一句。

但是,笔者认为这句词的侧重点仍在《杨花词》上。而“竹影墙”则是为了符合旋律所作的借代,被代指的应是“西园”一词。西园是诗文中常见文码,原指邺城铜雀台,是曹丕、曹植与建安文人的诗会宴饮的场所,后世王羲之的兰亭雅集亦是传承于此,到了北宋,驸马王诜效仿先贤,以苏轼为中心重兴“西园雅集”,成为一时风流美谈。然而,一场乌台诗案,使得“宾主俱贬”。据统计,仅《全宋词》中就有132首作品提及“西园”。而竹影也是诗文中常用来表现文人庭院、园林的词语。竹是花中君子,又是岁寒三友,被赋予了极高的品节。是以,文人爱竹,多种于庭院,哪怕是吃货苏东坡也大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竹的地位。就连兰亭雅集的场所,也要选择“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所。而《回风落景》一词,本就是苏轼为记在弟子晁无咎的随斋中的聚会而作。古代诗词须依韵而成,如今通俗歌曲填词也要依旋律创作,是以笔者猜测,此处用“竹影墙”而不用“西园”可能也是为了符合曲调作出的调整。

竹是四君子之一,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赋予竹高尚品节。在这期节目中,肖战还演唱了《竹石》

一帘幽梦青花里

出自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公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是一首凄美的离别词,词人在水边与情人分别,忆起相守时的缱绻时光,然而现实中已不见佳人身影,唯有无边芳草,片片飞花。这青绿芳草和飞花,正是歌词中所写的“青花里”。

一泼山水是清狂

@Daryear 认为出自张耒《汴上书事》中“入洛自惭文价薄,却凭山水助清狂。”我很认同,但是北宋词人朱敦儒亦有一首《鹧鸪天·西都作》,其中有“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一句。疏狂与清狂皆是狂放不羁的意思。两首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不理烦忧,而实现自我超脱的情感。

是的,李白用庐山的壮阔景象涤荡了心中的失落愤懑,而生出世寻仙之情,下阙以此为兴,后四句比拟,一曲高山流水是知己之情,一池萍碎是被贬谪居的伤怀之情,一帘幽梦是男女缱绻离别之情,一泼山水是狂放不羁的潇洒之情。句句写山水,实则字字皆寄情。中国古诗词不似西方的诗歌那般喜欢直抒胸臆,而喜欢含蓄的用借代、隐喻、离合之法等来表达委婉的感情以及自己的志向。山水宏大,最能包容,于是,那些于庙堂之中落寞不得志的文人,在无可奈何中唯有到江湖、山林之中去寻求慰藉与超脱之法了。

此外,有趣的是,上半阙的四句“一”字句,皆化自唐诗,而下半阙的四句“一”字句,皆可于宋代诗词中寻出处。唐宋诗中国文韵巅峰时代,也在歌词的上下阙中相对应,足可见词作者的用心。

最后在来说下副歌部分的“赋”。 赋是用排比铺陈的手法来抒情,副歌部

分皆采用“落音~落音~”的排比句

,总结和升华了整首歌意境与情感,并呼应了主题。 关于“落音”二字,在我上一篇文章里,@想看就看想说就说请勿评论 曾说“落音”二字有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之感,真的是非常奇妙又有趣的想法。落音一般指声音落下,结束,本首歌名为《千年一声唱》,既把三千年经典诗韵融于纵情一声唱,那么有唱必有落音作结。 “落音诗酒之间”,诗与酒从来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搭档”,“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自不用说,连杜甫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名句。“落音风花雨雪”,诗中描写景色象征的分类,有春夏秋冬,有日月山水,有风花雨雪,此处即用风花雨雪代指境诗歌中的内容。“落音千回百转”则很有古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韵味,一首首经典之音历经悠悠岁月,依然能直抵人心、温暖人心。最终“落音化作万物”,所谓经典,便似那一场场春夜好雨一般,早日无声地浸润进我们的生活,“心有灵犀”“蚍蜉撼树”“卷土重来”“走马观花”“物是人非”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成语皆出自古诗词。我们见瀑布会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见柳叶会想到“二月春风似剪刀”,见明月会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一个中国人,多少都会吟上几句诗,这些诗不仅妆点过我们的作文,也生动过我们的日常。可以说,落音诗酒之间,是经典在创作,落音风花雪月,是经典的内容,落音百转千回,是经典的传唱,最终,落音化作万物,伴随经典永远流传。 此外,副歌中还有两句,笔者以为可能也化用自故事,一是那英老师喜欢的

“无意拨动了岁月的琴弦”,可能化用自李商隐《锦瑟》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穿越时光的月照亮今夜”,可能化用自李白《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副歌的“落音”四句,皆有那英演唱,作为华语乐坛的天后级人物,她并不是第一次与肖战合作,早在《我们的歌》中两人就曾组成“那战队”,一次次打破代际,创新出一个个让人惊艳的舞台。而这次在《经典咏流传》的合作,两人不仅默契十足,更为三个月来的合作提交了一份最具诚意的作品。而这个作品,不仅是新老歌手的跨代合作,更是经典诗篇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一袭碧色旗袍的那英,端庄典雅,歌声大气婉约,如同缪斯女神在唱颂。而肖战的演绎,则我有种“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恍惚,因为你不知道他是正在吟唱故事的当青年歌手,还是从那一字一句间穿越而来的“诗中人”。

 4 ) 推荐一首卓文君

如说这节目弱化了“经典”,强化了明星和故事性的话,大概是挑刺了。若不是这样的形式,观众可能没这么买账,也没有这么多受众会共鸣。大俗即大雅,把高雅的东西通俗化立体化有益于吸收。还想说的是看了第一和第三季,感觉有些歌原曲已经很好 稍微改编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不能超过已有的曲不建议重新谱曲。另外,推荐丁当的《白头吟》,看完那部剧记住了这首歌。

 5 ) 第三季继承的老毛病

开门见山:音乐性太差!

从第一季开始看,真心觉得节目概念的非常好:古诗词本来就是唱词,谱曲翻唱相当于是重获新生,绝对是喜闻乐道之事。但是问题就在于,谱的曲子越来越难听了!

先说一下前提:在节目之前就已有相当传唱度的佳作的(譬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知否知否》)不在讨论之列。

第一季佳作不少,个人放入私人歌单的就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声律启蒙》,《别君叹》更是整个节目迄今为止的(窃以为的)上上之作,哪怕听了两年多都依然会感动。

第二季的音乐性就大幅下降了,可以感受到节目组希望和流行的音乐元素结合,试图尝试摇滚、说唱,但是充满笨拙与无力,词曲结合得太生硬;另外白话太白,和练达的古诗词之间没有合适的过渡与衔接,哪怕单论歌词都难让人满意。所以几乎没有几首是可以真的作为经典来歌咏的,更别提流传了。较有印象的作品屈指可数,勉强算起来有《春江花月夜》和《别董大》,但是和第一季的同类相比,高下立见。

第三季目前只播了两集,虽然立马下了猛药找来当红流量打头阵,甚至派出了活久见的cctv boys阵容,但全都成了缘木求鱼——曲子都太太太难听了!既然流量都能请,就不能拨一点预算找些更出色的音乐人,更认真打磨一下音乐作品吗?词曲之间连“貌合神离”都谈不上,最多算是个“同床异梦”吧。出乎意料,目前最佳反而是董宝石自己写的《江雪》,倒不是说歌本身是什么上品绝品妙品,但是是唯一一首能在词曲以及编曲上和诗词原来的意境通联的。倒希望我是言之过早,我也期待随后几期能狠狠打我的脸。

如果要给古诗词新唱一个标准,强烈建议节目组去听听周云蓬的《牛羊下山》。比如,同样是《长相思》,周云蓬的“夜深千帐灯”有风鸣鸟呜咽,那英呢,只顾地扯开嗓门粗鲁地吼......非同于凡响的旋律方才配得起先人荡气回肠风流蕴藉的金章玉句啊!

2020.02.05补充

音乐好听与否的确是个很主观的概念,也无意引入鄙视链去拼判品味高下。但是前两集的音乐我是没觉得“好听”。举几个我觉得好听的例子,远的有之前提到周云蓬《牛羊下山》专辑里的《关山月》、《杜甫三章》、《长相思》,燕池《燕歌行》里的《苦昼短》、《将进酒》,近的有去年才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原声里的《清平乐·禁庭春昼》(刘梅版),《长相思》(刘梅版),《侠客行》(个人更喜欢热依扎在剧里清唱的版本,原声只有重金属摇滚版,但是这个重金属版也值得给央视一个标尺,了解一下真的要用现代的音乐形式到底应该怎么融合)。

但是,你非要看人下菜碟——譬如那谁谁谁唱的就一定好听,然后来一通再尬吹强捧——那也没必要来听这些推荐。彼此所说都不在一个次元,不只是浪费时间,彼此还看得生厌,很没意思了。

还是那句,希望第三季后面几期能逆转目前的颓态。

 6 ) 中华文化美,经典咏流传

2020春节期间,在家刷综艺刷到了经典咏流传。十多年工作党,很少追剧追综艺。节目第一个就是千年一声叹,那时只知道那英,但目光一下子就被她身边的男孩子吸引了--长相丰神俊朗,歌声婉转清澈,虽有歌后那英在侧,却丝毫不落下风,后面一曲炸裂版的竹石,更是唱出了当代中国青年不屈不挠的朝气,原来,他就是肖战。节目的曲目都选的很好,将中华传统文化诗词和当下流行元素融合,推陈出新,寓教于学,对青少年是很棒的正向引导。希望节目继续保持,多请像肖战这样品貌双全有学历有实力的艺人,大力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短评

看了最新一期,古文字和歌的结合,我觉得很新颖,新时代赋予了诗歌新的活力,诗歌又给新时代的产物歌曲赋予了内涵和文化的熏陶,无论是肖战和那英的主题曲,还是后面的草,肖战的竹石,都给观众带来了正能量,一种生机盎然式的希望,在这个节目中我对里面的艺人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综艺和文化有了新的见解,喜欢这样的节目,正能量。

7分钟前
  • 做自己的光
  • 推荐

战哥!

12分钟前
  • Ro.
  • 推荐

非常喜欢竹石,整个节目很有韵味

13分钟前
  • 姜梓晴
  • 推荐

太好看了,很有意义。传唱人都唱得好好😁。肖战太帅啦,央视好会拍😊

16分钟前
  • 荞麦茶一杯
  • 力荐

因为这个节目迷上了肖战,希望他安好,希望每个人得偿所愿吧。

21分钟前
  • 希区瞌睡
  • 推荐

从阿龙川鹤过来的。我其实一直不太欣赏用现代的方式演绎古诗词,总会少了种灵魂,阿龙川鹤的《少年行》演绎的实在出乎意料了,嘎子大龙俩音乐剧演员的咬字太优秀了,朗诵一样的,演绎古诗词正应该有这样吐字呀。情感拿捏得当,表现力,意境,都特别特别好,“相逢意气为君饮”,王维年少的侠气,那种英雄本色,倜傥风流,四个人全都诠释出来了!(声入人心男团真的太优秀了啊!在哪里表演都没的说!

25分钟前
  • June
  • 力荐

srrx的第三期,已经双云的那期。

30分钟前
  • ~桃小桃~
  • 推荐

落音诗酒之间,穿过一字一句和你相见。落音风花雨雪,穿越时光的月照亮今夜。落音化作万物,伴随经典永远流传。

31分钟前
  • 叶青
  • 力荐

山水又一程和竹石还有千年一声唱都太好听了,节目立意棒,没想到第一集会请到那英和肖战,他们简直是神仙组合。视听盛宴。

35分钟前
  • 虫二
  • 力荐

千年一声唱好好听(肖战那英版)

40分钟前
  • 王祖贤
  • 力荐

目前来看很不错,第一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英的那首山水又一程,宛转悠扬,余音绕梁。肖战的竹石也不错,依依似君子,天地不相宜。外国友人可以听出孩子声音的纯粹,但是有点简单

41分钟前
  • 保小罗
  • 力荐

请问那些给一分的是有病吗?那么优质的节目,那么多优秀的华语原创歌曲,请尊重创作和演唱者的付出

42分钟前
  • 端木华华
  • 力荐

来看我战哥,主题曲很不错,《竹石》超级好听!选了很多有故事的点,每个都很戳人。请的几位嘉宾都很有底蕴,说话讲历史都好棒啊!

47分钟前
  • 最幸运的幸运
  • 力荐

你们还有没点良心了?人家辛辛苦苦做一档优秀优质节目,就因为你们不爽一个人就应该被毁掉??不爽他不爽某件事就应该去反抗那件事,在这里拿其他人其他东西开刀就是不理智行为!

52分钟前
  • SoJoyce
  • 力荐

因为用生命歌唱生命的果果加一颗星,草 是柔弱 是坚强 是奇迹。

54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4星半,爸爸一直很喜欢康震老师,所以大年初一和父母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第三季的第一期。那英和肖战的《千年一声唱》真是太惊艳了,李白、王维、康震的词,刘卓老师谱曲,搭配洒脱女声和清亮男生的演绎,端的是百转千回、绕梁三日,一下子就把这个节目的内核和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喜欢国风摇滚的《竹石》是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气宇轩昂,喜欢《山水又一程》的大气苍凉。如果诗词都这么来,我当年何愁背不下《唐诗三百首》《全宋词》。好节目,会一直追下去的。

55分钟前
  • 豆瓣喵
  • 力荐

在这里恶意刷低分?你们真的看过节目吗?经典咏流传是很优质的节目。麻烦因为个别原因恶意刷低分的网友不要在这里秀智商好吗?

57分钟前
  • 何石头
  • 力荐

看了肖战和那英的那一集 歌真的不错呀 画也很不错(字嘛哈哈

60分钟前
  • 夢裡花落
  • 力荐

典型的央视制作的综艺,当然是央视综艺里不错的一部。看的过程中甚至都能明白是怎么制作的,每个片段是怎么组接在一起的:那些台下欢呼的女孩子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剪辑师会把他们剪辑的那么傻吧,只要需要有反应的点就切欢呼和观众的大笑镜头,简直有些过于敷衍。而嘉宾出场的通道镜头,斯坦尼康摄影老师真的辛苦了。你会发现这种综艺出来的效果还不错,评价也很高,甚至能够出圈。但是几个明显的问题依然存在:希望经典流传,但是为经典诗词配流行曲调,在有限的时间内作曲和编曲,并不能做到经典的制作,也无法真正的流传;节目对于故事的挖掘,滑向了嘉宾和明星的心路历程,而缺少对经典真正的把握,也就是说当这些嘉宾聚在一起,他们到底是唱歌到底是画画到底是干嘛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了,重点变成了明星和流传,而“咏”和“经典”被弱化甚至忽略了。

1小时前
  • 微暗的火
  • 推荐

第一期全是王炸!!!

1小时前
  • 走过春夏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