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已完结

主演:Rebecca Front

类型:综艺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1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2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3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4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5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6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13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14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15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16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17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18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19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第一集  第一战之后,随着英国盘算到了战争的毁灭性,以及帝国的衰亡,人们在战间期萌发出了自我怀疑与意识形态危机,这使英国小说界发生了变革。在此期间,一些最为伟大与创新的英国现代小说作品横空出世,它们从此主宰了小说界的命运与财富,永垂不朽。  第二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迎来了原子时代——那个威斯坦·休·奥登杜撰出的焦虑年代已然来临。大屠杀与蘑菇云霸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随着政治局势的恶化,焦虑、惊骇与惶恐“世界末日大战可能爆发”的情绪日益强烈。新一代的小说作家们身负重任,将遭遇并表达出这个时代。  第三集  最后探索了70至80年代——这段时期诚如安吉拉·卡特所示,鉴于当时的风俗观念无时不刻不被质疑着,确是“没有什么是神圣的”。由于英国小说猛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小说家们无疑站在了一场新革命的最前线。作为挑衅的使者们,他们改变了文学思潮,根深蒂固。警戒第二季最后一次心动咒怨:黑少女圣洛伦佐之夜黑猫1972VIP网大 女人的本钱瓶装火箭红梅花开极北之战鬼语者 第二季大地龙蛇柠檬可乐两个宇宙开国将帅授衔1955黄沙武士伟大的礼物微博视界大会·微光盛典百万雄师下江南最后的猎人风云争霸骇人来电赤裸特工借黑钱鲜花盛开的山村青春弑恋小警风云之寻枪记致命摄像机江湖往事红灯停绿灯行雌雄大盗1967英语打黑风暴天堂之路大鱼海棠最佳李纯信外星萝莉 (2016)时间飞船最后的生命:即使你明天消失小武士纪录片:萌宠记辣警狂花3特殊身份粤语版依然如是苏州河

 长篇影评

 1 ) 剧中书籍及相关电影整理

有中译本的放中译本,版本随便选的,以口碑好的出版社的新版本为主。

没有中译本的随便选的英文版本。

改编影视放的最初版本。

剧中未出现代表作的作家没有收录。

Ep1

1. E.M Forster

2. Virginia Woolf

3. P.G. Wodehouse

4. Evelyn Waugh

5. Elizabeth Bowen

6. Jean Ryhs

7. Robert Graves

8. T.H. White

9. Christopher Isherwood

10. Aldous Huxley

11. George Orwell

12. Graham Greene

待续

 2 ) 或许是夏至

想起那时候陈某人在一旁溜达,一会人“我X,这个作家我看过啊”,一会儿“他的书XXX,你们竟然没看过,一定要看看啊”,各种冷门热门作家都能让他突然跳起来,还有LH君对早期BBC喜剧夸张表演风格的吐槽,还有第二天要考英语四级却在书店小屋里看纪录片却并未学到任何英语单词的某崩坏君。大约是在2015年的夏至。

1.废墟之中,1919—1939

一战摧毁了英国的年轻人,这个年代的小说充满了对英国、道德、正义的质疑,战前已经很有影响力的作家如切斯特顿、韦尔斯对社会都有尖锐的批判。

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在一个小圈子内发动:布鲁姆斯伯里,罗素、凯恩斯、斯特莱彻,更重要的是伍尔夫,片子开头就是BBC保留的伍尔夫1937年谈论英语如何从陈腐中获得新生的一段极其宝贵的录音。

爱德华·福斯特写作《印度之行》以后就不再创作小说,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灵感枯竭。

弗吉尼亚·伍尔芙再《达洛维夫人》中写了一天里两个毫不相关的人的日常,“达洛维夫人决定自己去买花。”杰出的开篇。

芭芭拉·卡德兰是通俗小说家,1923年开始发表小说,一生创作700多部浪漫/言情小说,畅销,抓住了这个社会中的本质:逃避。

P.G.沃德豪斯创作的花花公子和仆人的配搭,伯蒂·伍斯特和吉夫斯的精辟对话(然而我们并未能get到)。

伊夫林·沃极少接受媒体访谈,在和约翰·弗里曼的节目对谈中,犀利连篇,后来60岁接受了美女主持人伊丽莎白·简·霍华德的专访,简直像小猫咪一样乖。伊夫林·沃跟BBC说,我只接受美女的访谈。然后他疯狂吐槽乔伊斯和格特鲁德。

女性作家群体的出现。伊丽莎白·鲍恩的《心灵之死》,奈保尔好像曾经采访过她,她的作品体现时代的历史,探讨角色的极端行为及其前因后果。

间·里斯,从未写过快乐的东西。

罗伯特·格雷夫斯因为缺钱才写了《我,克劳狄乌斯》这部历史小说。历史小说很流行。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诺里斯先生换火车》《再见柏林》,关于柏林的记忆,二三十年代适合生活的文化之城。

赫胥黎《美丽新世界》,1932年,体制化的社会。

奥威尔《1984》,奥威尔说自己写的是英国社会,关于所有的美好都被剥夺。奥威尔曾在BBC工作,他把BBC的官僚主义写进了小说里,101房间难以忍受的冗长会议。

格雷厄姆·格林,面对镜头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谁,被无聊躁动缠绕。《布莱顿硬糖》,1938年,富足的海边小镇,男女被抛弃。格林不喜欢太过沉重的事物,不喜欢纳粹的咆哮。

2.焦虑时代,1945—1969

托尔金洗澡的时候获得灵感,关于一个霍比特人的故事。象征,寓言,幻想,现实,被一个语言学家应用出来。

威廉·戈尔丁老师的《蝇王》,或许与他作为教师的经历有关联,也与那个时代的核弹冲突有关联,不同类型的男学生可以有多种指向。

爱丽丝·默多克是一位学院派作家,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笔下的主人公都有自己的哲学立场,生活是一场哲学之旅。一个男人想成为好人和一个作家之间是有冲突的,就如历史上的艺术家和圣人的身份之间的冲突。深表赞同。

金斯利·阿米斯《幸运吉姆》,对大学的嘲笑,科学家普遍愚昧。以及“愤怒的青年”团体,西利托,布莱恩……

约翰·布莱恩《金屋泪》,1957年,激进现实主义,提前进入六十年代。

一方面是经济活力和媒体泛滥,一方面是人心焦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新的社群进入西方世界,也重新塑造西方世界。西印度移民“温德拉什”一代,被拒绝的移民,在英国,人民彼此之间不说话,好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乔治·拉明,萨姆·塞尔文。《移民》《孤独的伦敦人》。

科林·麦克因斯《绝对新手》,1959年,种族歧视题材,诺丁山事件。

伊恩·弗莱明的詹姆斯·邦德系列,对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关注,冷战题材。约翰·勒卡雷关注真实的日常情报工作,《柏林谍影》,1963年,他亲眼所见的冷战,间谍只是像公务员一样工作。

多丽丝·莱辛也关注核战争,“炸弹投下的时候,一切就都来不及了。”《金色笔记》对女性在性问题方面的坦诚。

约翰·温德姆的科幻小说,三角树,怪异事情。

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青少年犯罪问题。

J.G.巴拉德关注当下的科幻小说,现实世界比魔幻世界更有趣。比如人在汽车里的场景,包含了生活中的多种要素,恐惧和欲望交杂。

3.无所畏惧,1970—1990

女性主义。费伊·韦尔登,用新的眼光审视男女关系,“本性”是什么东西。

安吉拉·卡特,荒诞和幻想,用夸张风格展示女性视角。1972年的布克奖颁奖典礼现场,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现场采访评委都给谁投票了,按规矩评委不可以说投给谁,正好采访到坐在桌子旁的安吉拉·卡特,可能主持人并不知道那是安吉拉·卡特,逮着她追问了一堆问题,安吉拉·卡特很优雅地告诉她不会告知她的一票投给了谁。现场直播太有意思了。

约翰·伯格是个怪才。

马丁·艾米斯《瑞秋报》,性和学生的题材。

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四个孩子的游戏,紧张感。写作就得自由愉悦地写作,麦克尤恩说。

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评论家。拉什迪《午夜的孩子》,1981年,一个冲突的印度,视觉印象丰富,片子结束于拉什迪的另一部争议之作《撒旦诗篇》。

库雷什《郊区佛陀》,跟着感觉来写作。

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凯尔曼,写作格拉斯哥下层人的生活,他们的说话方式。

小说家们都讨厌撒切尔夫人,阿米斯的《金钱》讨论现实话题。詹尼特·文特森接受采访表达对金钱的看法。以上。

即便是看了第二遍,若不是在本子上记了些潦草的笔记,总是不太记得片子中的作家和作品的,然而不用看第二遍却还能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候的书店小屋的许多细节。

 3 ) 看完之后列书单系列

同别的关于人物传记的纪录片相比,正如其名字《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In their own words:British novelists),本片较少夹杂制片方和导演的主观猜测和臆想(当然也会有当代作家对其的评论),大多数情节和画面都是根据现存极为珍贵的关于小说家们影像、声音资料或者采访了目前仍在世的小说家而组合在一起的。真实性多了许多,可以让我们这些对英国文坛泰斗或者奇才、怪才充满好奇和疑问的普通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片根据年代划分,一共有三集,个人感觉第一集最棒,接着是第二集,可能是因为对某个特定代的作家更感兴趣吧。

刚开始看第一集《1919--1939:废墟之中》(Among the ruins)就有点小激动。开篇就是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f)的视频画面,她说道:“Words, English words, are full of echoes, memories, associations, naturally they’ve been out and about on people’s lips, in their houses, in the streets, in the fields, for so many centuries. And that is one of the chief difficulties in writing today, they’re stored with other meanings,with other memories. Our business is to see what we can do with the old English language as it is.How can we combine the old words in new orders so that they survive and so that they create beauty? So that they tell the truth? That is the question.”弗吉尼亚·伍尔夫本人真的好美,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优雅和孤独的气质,之前看过妮可·基德曼扮演过她,不过出演的过程中演员垫高了鼻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鼻子是特别立体的那种。在1925年出版的《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让我们看到了“意识流”的存在,后世许多作家也争相模仿这种写作方式。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 M forster)在一战前写了许多幽默小说,像我们熟知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霍华德庄园》(A room with a view & Howards End)都被改编过拍成了电影。在1924年,他的作品《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出版了,这是一部谨慎而尖锐地批判大英帝国的伟大作品,之后福斯特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中说道,“书中的政治观点正是我想要表达的,”他就此封笔,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因为我在纸上描写得只有三种人,我这样的人、激怒我的人和我希望成为的人,当你像托尔斯泰一样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时,你会发现自己的笔可以塑造任何人物形象。我觉得世界在变,而自己描述的却只是逝去的过往……”看的时候我在想,哈哈我又找到了一位托尔斯泰的“铁粉”,罗曼·罗兰是第一个。

这一集还出现了许多英国小说家们:
比如浪漫主义小说家芭芭拉·拉德兰(Barbara Cartland),她的文学生涯持续了80多年,总共写出了700多部浪漫小说。
比如伍德豪斯(P·G ·Wodehouse),他曾在一系列小说里成功塑造了花花公子伯蒂·伍斯特和他的睿智管家吉夫斯的形象,他说自己一辈子都没写过严肃的故事,直到伍德豪斯93岁逝世之前,他都在笔耕不辍地写着吉夫斯的故事,他反常奇特的视角本质上是怀旧的。
比如伊芙琳·沃(Evelyn Waugh)在其60岁时做客BBC一档文化节目的访谈中说痛斥那些模仿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形式的作家们,他说自己创作初期写作最大的障碍就是“你的写作开始从散文般的语言向胡言乱语退步。”
还有爱尔兰裔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恩、赫胥黎、乔治·奥威尔格林厄姆·格林……

看到一段简·里斯的采访时竟然有点小心酸,在男权至上的时代,女性作家总是很容易被忽视,简·里斯的《黑暗之旅》并不被公众认可,直到1966年她带着自己的绝唱之作《藻海茫茫》再次回到公众的视线。她在去世之前的一段采访中说道,“我在快乐的时候从来不会去写作……我也从未享受过比较持久的快乐……如果我的生命可以重来,我宁愿要快乐而非写作……”或许天才都是孤独的吧,许多作家都是因为身处一种艰苦的境地而激发出写作灵感的,生而为人,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要每天快快乐乐的度过呢。

第二集是《1945--1969:焦虑时代》(The age of anxiety):,不要说普通民众了,作家尤其会受到当时历史年代和社会思潮的影响。经历了二战后的萧条时期,牛津大学教授JRR托尔金的作品《魔戒现身》,即魔戒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其62岁时发表了,看采访的时候就觉得这个老头好可爱呐~将作品同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本无可厚非,只是任何时候多多少少都存在“过度解读”,有很多人都说“魔戒”其实是“核弹”的隐晦说法,这一点老爷子站出来解释说,“People do not ful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llegory and application.”本来我自己是不喜欢读这一类型的小说的,但看到老爷子那么可爱竟然想立马买来一本读读看呢~

这一集还出现了和JRR托尔金同属学院派的威廉·戈尔登,他的代表作《蝇王》反响很是强烈,英裔爱尔兰作家兼哲学家爱丽丝·默多克,《幸运的吉姆》的作者金斯利·艾米斯,《三角树时代》的作者约翰·温德姆,《发条橙》的作者伯吉斯,《金色笔记》的作者多丽丝·莱辛,塑造了詹姆斯·邦德的作者伊恩·弗莱明(他在战争期间曾致力于海军情报部门,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乔治·拉明(George Lamming)的《移民》(The Emigrants) 和萨缪·塞尔文(Samuel Selvon)的《孤独的伦敦人》(The lonely Londoners) 描写的都是“温德拉什的一代”人们的艰辛以及他们的被疏离感和理想主义的破灭。诺丁山在1958年见证了种族问题的白热化,当时白人暴走族袭击了西印度人的房屋,而且后来暴力冲突不断。

科林·麦克因斯(Colin Maclnnes)对种族冲突之间的话题也颇感兴趣,从他在1959年发表的作品《绝对新手》(Absolute beginners)中可见一斑。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到,”Often it is by placing your character in conditions of moral and social difficulty that you enable him or her to be tested by circumstances, I’ve also tried to learn from life itself not to judge,not to pretend I know,but to be, as it were a witness to the society of my own age. So that those who do me the pleasure of reading what I’ve written may make their own judgments and draw their conclusions.”

看到第三集《1970--1990:无所畏惧》(Nothing scared)时我似乎已经没有多少热情继续往下看了,这个年代并没有多少我特别欣赏的作家。而且看到这里,发现整部剧里一个词的出现频率极高:“sadistic”估计这是这几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吧。

在70年代末,被称为“愤怒的冬天”(The winter of discontent)的新力量出现了,1979年,撒切尔夫人解散了处于困境的工党政府,在70和80年代,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Malcolm·Bradbury)经常以“文学预报员”的身份在电视中出现,他说,“当前有两大力量,一是来自女性小说的新语言;另一个实际上是一种新声音,它来自第三世界的作家。”

这个时代出现了女作家安吉拉·卡特、作家伊恩·麦克尤恩、马丁·艾米斯……还有1981年发表作品《午夜的孩子》的印度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他还有一部带有浓厚宗教和政治色彩的作品《撒旦诗篇》,故事发生在80年代的伦敦,假借托切尔夫人Mrs Torture讽刺撒切尔夫人)这部《午夜的孩子》使其他所有英语小说黯然失色,夺得了当年的“布克奖”;发表作品《郊区佛陀》祖籍巴基斯坦的作家汉尼夫·库雷什;来自哥拉斯加的作家詹姆斯·凯尔曼;代表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写实主义作家珍妮特·温特森……

看完了这三集之后竟然有一种想要自己写小说的冲动,哈哈虽然每天自己都会写一些只(hu)言(yan)片(luan)语(yu)积少成多嘛,或许有一天还真能出一本书呢!不知道有多少人从小就梦想着自己的字可以变为铅字,并不是说为了让别人夸赞自己是一位大作家虚荣心得到满足,很简单吖,只是觉得作品受到他人的喜欢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如果能给他人带来一些积极方面的影响那就更好啦~本片中出现的作家都是我们的榜样,而好作品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突然发现自己豆瓣“想读的书”这一栏又多了好多作品,不啰嗦啦,我要去看书喽。

 4 ) 一些摘录

E. M.Forster

“我清楚我不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我笔下只有三种人,我这样的人,激怒我的人,我希望成为的人。当你成为真正的伟大作家时,像托尔斯泰,你会发现你可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

P. G.wood house

“性爱不适合我的作品,我的作品太轻,无法认真阐述一个主题”

Evelyn Waugh

“如果人们赞扬我,我会觉得他们在放屁,如果他们批评我,我还是觉得他们在放屁”

——你为什么出现在这档节目里

——穷

JG巴拉德:我认为科幻小说应该基于现实背景展开,背景不应该是外太空,而是内太空。

AS拜厄特:我看到人性在愚蠢这个圈儿里打转

安吉拉·卡特:我是个附庸风雅的人 ok 我写的文章浮夸 辞藻华丽 自我放纵 他妈那又怎么了

“金斯利·艾米斯教我们这些文法学校的男孩如何把粗暴变成真正有趣的东西”——愤怒的青年一代

马丁·艾米斯

在他的第一部小说《蕾切尔文件》中,他以对语言的极度苛求和一种肮脏的幽默感,抓住了年轻人的自我陶醉

“这本书是有关性与学识的,在性方面他学识渊博,在学识方面又性感无比”

完全充满了一种残忍的幽默,还有对所有陈词滥调的残忍

马丁·艾米斯谈《金钱》:

“我和许多作家一样,察觉到任何时代任何作家都能察觉到的东西,那就是发生在世界上的愚蠢的动乱。很大程度归功于电视,人们对许多事情只是略知皮毛(know a little about a lot),只花费很少的力气去累积知识和文化,简直就像是文化的用户至上主义。”

伊恩·麦克尤恩:我真正担心的是无缘由的乐观,而不是无缘由的暴力

哈尼夫·库雷西:你只希望根据某种感觉写作,希望最后某种人性会出现

萨尔曼·拉什迪

他认为小说家有权利通过玩弄文本来审查伊斯兰教信仰。

“我想打破一些禁忌。

比如那些想控制思想的人,思想警察,谁为他们负责。

它拒绝认真对待其他人认真对待的事情。”

那些烧他书的人恰恰是他认为的自己的追随者

我们自认为生活在一个稳定的世俗的时代,但这是个误会

五个月后,柏林墙倒塌 这样的景象被描述为代表着民主的胜利,以及历史的终结,但正如撒旦诗篇所显示的,历史拒绝终结

 5 ) 1919~1990s的英国小说家自述 干货满满

看完回过头来,原来伍尔夫的开篇词已经诠释了整个纪录片或者说是编者对于英语文学发展与未来的观点,“我们该如何将古词语融入新的语序里来助其长存,并续写美丽,如此这般它们是否可以阐述现实,此即症结。”

“温德拉什一代”移民作家的话语:“如果你想了解一个曾经强大现在却今非昔比的国家究竟是怎样的,去找少数民族了解最好不过了……”,《绝对新手》,与七十年代小说中妇女运动的声音的代表安吉拉卡特“突出传统民间传说的性暗示用以创作作品,从男性视角出发的主导的对性与权利的看法”,(代表作《焚舟纪》以及被一堆穆斯林追杀到现在依然头铁的萨尔曼拉什迪的《撒旦诗篇》,我觉得现在还可以加一个石黑一雄;

也都印证了开头的话:一种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对当下世界与自身文化的真实认知,以及宽广谦逊的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

(btw嘲人家政治正确的,自己可能连正确都没有。)

 6 ) 观后感

这部纪录片通过三集、每集60分钟的时长,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20世纪一战之后至90年代初,近80年间,英国小说家通过其作品展现时代风云际会,个人思考的历程。这里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弗吉尼亚沃尔夫、EM福斯特、JRR托尔金等人。

终于见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英国小说家的真容,并且还听到了他们的声音。意外发现他们的声音都很好听;回答问题时,都很认真,思考也很深入。
所以,一个好的作家,一定要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用语言、文字来清晰表达。一个作家,连深入思考都不去做,也不愿意用语言、文字去清晰表达,很难说,这类作家在作品中,能够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深入的表达。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还能看到姐妹、父子、邻居作家,还能听到一些作家创作、得奖背后的故事,很有意思。可以作为一个对英国20世纪小说家创作的简单梳理。纪录片中介绍的作者、作品,你总会碰到自己读过,也能碰到自己感兴趣的。

 短评

E3

5分钟前
  • water
  • 推荐

补标

7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力荐

看的太少了,所以尚未产生共鸣。

12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Despite Orwell spending over two years broadcasting to the world,the BBC did not preserve a single second of his voice. Big brother would b

17分钟前
  • 晃豆豆
  • 推荐

光是听伍尔夫讲话就值五颗星啊,BBC太牛了。

19分钟前
  • 力荐

突然顿悟《In Their Own Words》是BBC出品以同一职业伟人的音像资料的系列纪录片,之前大爱的《Great Thinkers》属于此系列,另外还有伟大诗人、艺术家和科学家。这部片子可谓是英国人眼中的英国小说家,所呈现出来的名家未必与世界影响力直接相关,比如没有毛姆,有好多未曾听闻的作家作品以及女权。

24分钟前
  • 韧勉
  • 推荐

【dpd2czvl#】【e73w5s3v#】【anitaz9q#】

28分钟前
  • Ms.A扑柔
  • 力荐

非常精彩。喜欢伊夫林沃。

32分钟前
  • Beth
  • 力荐

重大剧透:Orwell叔叔一句录音的都没留下。

34分钟前
  • reneryu
  • 力荐

我的神们

36分钟前
  • forfaen
  • 力荐

作家与他们的时代

38分钟前
  • 苏莫
  • 推荐

用电视来写作文学史,有作者访谈、电视亮相还有戏剧改编、社会纪录,材料真是丰富得很。意义在于把这些小说家放到社会脉络里去,但对于文学、思想这类东西的浓度和个性,只是提供一个阅读的参考和索引。

43分钟前
  • 57
  • 推荐

第1集看得好激动

47分钟前
  • 王卡
  • 推荐

fantastic!!!!

51分钟前
  • 夏日扬帆
  • 力荐

很全的资料,各种采访和录音,第二集果然文人相轻呢。安吉拉·卡特的声音好温柔啊。

55分钟前
  • Salomie
  • 力荐

对伊夫林·沃的挖苦、萨曼·鲁西迪的幽默、伍尔夫的口音和马丁·艾米斯的帅气印象较深。按照本片的解说思路,片中这些作家之所以成名,几乎全是因为他们用各自的作品积极回应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我越来越认同这个看起来很老套的说法。

56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乔治·奥威尔《1984》暗讽BBC官僚制度,勒·卡雷肆意嘲笑弗莱明笔下的“007”形象,拉·什迪无畏伊斯兰全球通杀令的......通过一系列罕见的访谈视频,串联起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发展轨迹,更折射出英伦百年社会的兴衰脉络。

60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第三集最好,一句一句看

1小时前
  • Hannah🤦🏻‍♀️
  • 力荐

In Their Own Words这系列很酷~资料很珍贵而且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本人有时候更有魅力。战争、政党更替、阶级和性别差异对英国文化的影响一次又一次震惊我。还有明显BBC不待见保守党啊。。

1小时前
  • Sami
  • 力荐

很多珍贵的影音资料!最好边看边建个书单。

1小时前
  • 生无聊赖jiang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