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综艺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1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2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3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4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5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6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13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14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15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16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17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18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19我们的盖伊在印度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唯有致敬,为他们一家如此坚韧的坚持

《含泪活着》,看介绍说这是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最后终结篇。《我们的留学生活》,我也是看过的,十许年前的电视里,应该是上海记实频道。十多年前上海这个频道有不少纪录片。

《我们的留学生活》,因为这次完结篇的重提我才是重又想起来,里面的一个个人物的面孔都还有记忆,最记得的两个人,一个是北京月坛小学三年级的小留学生素素,随着家庭怯生生地来了,学校里一句日文不懂,两年后回国时,成绩全班第一名,收获了友谊和真诚。另一个是妻子洗碗打零工担负一家开销也不舍得让读博的丈夫干一点儿活,最后丈夫被骗人去全家全部300万日元积蓄,夫妻终于因此而分开的故事。最难忘离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妻子还是让丈夫回来一家三口包饺子,窗外是白雪皑皑,未知的将来,经济的困顿,还在为博士论文而奔忙的丈夫,唱起了“我的太阳”。

《我们的留学生活》十多集吧,历时四年,跟踪拍摄300多人,采访66人,最后收录在十余集纪录片里的,不过十许人而已。更多的人失去了联系,还有的去世了……

这部终结篇《含泪活着》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丁尚彪的男子,89年6月间,以35岁的尴尬年龄从头开始,离妻别女,举债数万只身赴日,进入北海道极其偏僻地方一所谓的语言学校学习。想着一边打工一边读下语言。可现实是根本无工可打,无力还债,最后这个语言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们纷纷逃往大城市,老丁自此黑在了日本。

一个人,几分工,各种体力活。所有的钱都寄回家去,年复一年,老丁消耗着自己,调整了目标,新目标是挣钱供女儿将来度最好的大学。复旦附中的女儿真是争气,在老丁黑在日本八年以后,高中毕业,申请到美国医科名校,赴美就学前,绕道东京,与父亲一见。这是老丁八年来第一次见到亲人。

这些,我记得在《我们的留学生活》中,都有看过。这次的完结篇,继续往下:

女儿去美国后,妻子开始年复一年地申请赴美签证探望女儿,申请了12次,五年后终如愿。一样,先取道东京,夫妻分别13年后,第一次重逢。女儿后的再一次相聚,老丁老多了,几年间,牙齿纷纷脱落,满口假牙,只有八颗牙是自己的。

再2年,女儿行将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即将成为一名医生。镜头跟到了2005年,老丁终于可以结束日本的黑身份,回上海和妻子团聚了。

我说的是经脉,片子聚焦更多的是细节,是血肉:重聚,离别,列车,机场,陌生,隐忍,眼泪,迟疑,落寞,结婚时候妻子绣的红色枕套,寂寥……

这是老丁一家人的选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换做我,一开始便是“不”。不易的是,他们一家人没有抱怨,齐齐为一个目标而各自努力。他们在镜头前屏住情绪,可镜头后呢?付出的是一家三口各自16个最美的年华,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女儿,16*365*3 个相携相守的缺失,春去冬来,日暮晨昏。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个风华的十六年呢!所幸他们终博来了个守得云开见日出的结局。

我唯有致敬,不为他们的取舍,不为他们的结局,只为他们如此坚韧的坚持。

 2 ) 含笑活着

大约在十年前,我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我清晰地记得我一直在追看旅日华人张丽玲拍摄的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印象最深的恰是她获奖的那部<小留学生>,想来那似乎是我对纪录片钟情的开端.十年的时光就这样静静地从我们的生命中流过,张丽玲和她的记录片渐渐被存放在了记忆深处的角落里,直到今天,无意间在搜狗热门词条里看到了<含泪生活>,被它的名字吸引打开了解个究竟,意外地发现这居然是张丽玲"留学生活"系列的收山之作.居然让我有了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与感慨.我有种一定要在今天看完它的冲动, 终于在深夜十一点从老妈手中抢到电脑,用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部催人泪下的纪录片.

      这部用了长达10年时间追踪拍摄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个上海普通家庭十几年的悲欢离合,老丁,一个在七十年代由于下放农村而失去了求学机会,回到上海只能辛苦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男人,为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为了给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在89年,35岁的时候离开妻女背负一身债务远渡日本,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个"黑人",一天打两三份工,把挣到的钱悉数寄回上海,8年后,才等到了与将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深造的女儿在东京转机的十几个小时相处时间,因为身份问题,他甚至不能去机场接送; 再5年后,他又等到了与分别13年的妻子因第12申请赴美探亲成功在东京机场转机的72小时相聚时光;再2年后,女儿终于学成就业,他终于回到阔别15年的祖国和家.

      没有刻意的煸情,没有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但这部取名为<含泪生活>的纪录片却也让看的人哭得淅沥哗啦,因为如同<三杯茶>,它是一个男人,一个家庭用十几年的时间造就的经历,真实质朴,让人心酸,感慨. 我记不得我有多久没有被电视电影里机场离别的场面所打动,甚至有时还感到夸张造作,然而看到8年前在机场送走了远渡重洋打拼的丈夫的妻子又在此送走远赴地球另一端求学的女儿后的崩溃痛哭,我的眼泪也决堤了,而后父女二人夫妻二人的重逢与离别以及最后老丁离开日本这种种场景无不让人泪如雨下,他们甚至没有我以为会有的拥抱,他们只有见面时并不夸张但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以及离别时不敢互看匆匆挥手后各自压抑的泪水,这种东方人特有的含蓄隐忍的感情表达却让人无比动容与心疼.而每到此时,背景音乐恰好用的是我非常喜爱的<HALF A WORLD AWAY>,感觉用得实在恰当,对于女儿,这确实是一段将跨越半个地球的飞行,而对于离开家15年的老丁,分别15年的夫妻,又何尝不是如跨越半个地球一样漫长的人生旅程呢?一家三口,分散在三个国家,三个城市,这是多么一言难尽的15年?这15年的时间,老丁原本就略秃的头顶更秃了一些,更让人无法忘怀的是他那日渐稀疏的牙齿;而老丁的妻子,过了8年丈夫不在身边,要独自照顾女儿的生活后,又独自过了7年至亲全不在身边的漫长寂寞生活,期间她只与丈夫相聚了72小时,这些,是多么让人心酸的数字,在一个女人的生命,有多少个15年呢?在夫妻相聚时,背景音乐是<AND I LOVE YOU SO>,不得不感叹导演太会选了,这对普通的夫妻让我们无比深刻地领会了这首歌的歌词,而这首歌也无比恰当地诠释了这对夫妻之间无法被时间空间阻隔的爱,最令人欣慰的是女儿的变化,老丁离开时还是小学四年级的她,在15年的时间里越来越成熟,漂亮,懂事,优秀.她的成就结束了一家人十几年的分离.

      老丁夫妇为女儿所付出的一切,是我们父辈的真实写照, 那是一种中国社会特有的父母之爱的体现,到了我们这一代,能做到这个程度的大概屈指可数了,因为我们在爱亲人朋友们同时,也会爱自己,很难再做到这样全然放弃自我的幸福把一切希望只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于我们而言,也许这也是一种幸福的体现吧,因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需要必须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下一代的爱,当然,这也让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和付出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影片结尾的旁白非常好:"没有感慨命运的坎坷,也没有说过一句怨言,更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国界,纵然含着泪,也要活下去!"我只想做一点小小的改动,做为我们这一代,我们也不要感慨命运的坎坷,不要说一句抱怨的话,更不要放弃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含着笑,乐观而坚强地活下去!

 3 ) 暖暖

张丽玲把这个片子取名含泪活着,不如说是抹掉泪水活着,这个家庭,三个人,三个地方,分别努力着,最终得到幸福,那是怎样一种信仰。人应该是群居动物,丁大叔一个人在日本,他活在为家庭付出的信念里,大概就如大叔说的这个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始终是高的,家庭的重担落在了这个并不高大的男人身上,一天打两到三份工,靠着黑户口就这样一路打工打了15年,牙齿掉到只有8颗真牙,没日没夜只为远在天边的女儿能够有个幸福的未来。这样的付出大概也就只有父母这一代人才能体会?
92年出国潮的时候,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相似的例子,一个邻居只身到了日本,打工生活,可惜幸福的家庭没有那么多,数年后听到了邻居离婚的消息,依然每月能够收到丈夫的血汗钱,依然一个人抚养着女儿,她再也没有盼到丈夫回来。
扯出去了一点,我们父母一辈,应该是新中国最苦难的一辈,成长期的时候遇到了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最青春的时候遇到了上山下乡,好不容易儿女长大了,又碰到了房子疯长的时代,一辈子辛苦节俭或许也只是能蜗居陋室。片子里上海的老房子里依旧住了很多人,还记得上次回老房子,就是有种世界在变,二小小陋室里的上海人仍然没有变。我们父母大概是最希望改变的一代,片子里的丁大叔很幸运看到了女儿留学,盼到了女儿出头之日,他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恭喜恭喜!!
片子里最感人的一幕,个人觉得出现在夫妻东京会面的时候,地铁门离出来的妻子,在地铁口焦急等到的丁大叔,门缓缓打开,背景音乐想起,总觉得比最近看的纯爱偶像剧更牵扯心弦,13年了,13年的等待,13年的付出,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个13年。夫妻见面,没有夸张的相拥,只是丁大叔上去帮妻子拿行李,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了吧,中国人的含蓄表露无疑。稍前,片子中父女时隔8年未见,女儿为了不让父亲难过故作轻松的样子也很让人感动,果然片头打下的请准备一堆餐巾纸是很好的tips。

《东京物语》是小津挥过来一记现实的耳光,《含泪活着》应该就是张丽玲注入我们心田的暖流吧。

ps:觉得这个背景音乐特别熟悉,觉得和《爱情白皮书》有点像,鄙人算是音乐白痴,说错了不要遭打噢

 4 ) 《含泪活着》:生存的信念是奋斗与坚守

     《含泪活着》开篇介绍日本每年自杀人数达三万人,是交通死亡人数的五倍。在这个经济危机的年代,或许我们更需要一部电影来告诉我们:人,为什么活着?

       如果你是一位刚从农村或小城镇来到大城市打工的青年,由于工作的艰苦、收入的微薄、生活的无望、梦想的破灭,又无颜回到家乡面对穷山恶水和江东父老,而多次萌生轻生的念头,请你看看这部电影《含泪活着》;如果你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习惯了在家父母的娇惯包揽,习惯了在校的悠闲放纵,突然面对残酷的就业竞争和苛刻的老板压迫,甚至被派驻到偏远贫困的分部驻扎,于是多次起念自寻短见,请你看看这部电影《含泪活着》;如果你是一位家境富裕自费出国玩乐了几年,回国后依然靠父母的家底养活,靠着出租房产食利,成天玩电脑游戏、泡妞、臭美、混夜场、打麻将、斗地主、酗酒甚至吸毒,终于感到人生的空虚,多次割腕或者嗑药自杀未遂,请你看看这部电影《含泪活着》……

      本片讲述了上海知青丁尚彪和妻子经历了十年动乱的知青下乡,返城回沪之后却因学业耽误,身无一技之长,在充满变革的社会举步维艰。在向亲友举债的资助下,丁尚彪于1989年6月飞往日本,开始了求学创业之路。在北海道的阿寒町,他和一众同胞为了未来努力学习,最后却不得不迫于生计逃往东京,成为一名非法滞留者。在此期间,他的想法发生转变,眼见自己的学业无望,于是将全部心血寄托在了女儿丁晽身上。拼尽全力打工,只为将女儿送往美国留学。15年的日本岁月,一家人在中、日、美天各一方,分离、孤独、艰难、辛酸、挣扎、拼搏、感恩、牵挂……《含泪活着》从1996-2006历时十年,辗转美国、日本、中国三地拍摄而成,作为十集大型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完结篇和导演张丽玲的封山之作,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在中国,像丁尚彪夫妇一样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约有1600万人。文革结束后知青陆续返城,但当时城市国有企业就业机会有限,1977年和1978年恢复高考,报考人数达1160万人,录取了67.5万人,除此以外,大部分知青因为年龄偏大、知识技能缺乏、身体病弱而收入微薄、生活困苦。80年代城市允许经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部分知青得以自我解决就业问题。知青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人群,在城市移民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案例,虽然他们经历坎坷、教育缺乏,文革红卫兵和80年代崇洋媚外的大潮又一次次洗刷了他们的思想,让这些草原部落陷入迷惘和彷徨,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在生活的阵痛中锻造了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90年代之后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中年学者、技术骨干、商界精英和社会的中流砥柱。而丁尚彪夫妇则是其中处于社会底层、生活平凡的知青缩影,但仍然可见知青所独有的淳朴、忠诚、勤劳和骨气。

      丁尚彪的女儿丁晽,生于七八十年代之交,作为知青的下一代,又是今天中国青年的写照。她在上海长大,毕业于复旦附中,在父母拼命打工支持和寄予无限希望之下,考取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赴美留学。这一代中国青年,与上一代人有明显的时代割裂感,他们没有经历过动荡年代,有一个不断强大的祖国可以引以为豪,他们在网络时代初创的信息大潮中度过了青春期,有着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想。像丁晽这样走上成功道路的孩子,毕竟是一种理想图景。对于大部分80后90 后,不一定有她这么可爱的父母,不一定有她这样幸运的机遇,也不一定有她这样的压力和刻苦,懂得父母的“接力棒”和“垫脚石”的沉重和珍贵。而更多衣食无忧的孩子,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的“小太阳”、“小皇帝”,或许学会的更多的是享乐,而难以想象父辈曾经经历的那些岁月。“农民工二代”也同样降低了忍耐度而提高了对生活的期许,不再那么容易被血汗工厂盘剥。对于这样的孩子们,如何面对未来就业的竞争?如何将断裂的历史承接下去,将知青甚至更老一辈革命和爱国志士的精神状态延续下去?不是一味的迷恋城市的灯红酒绿和夜市阑珊,不是沦为电脑游戏和黑帮电影的受害者而消沉堕落,不是在享乐的空虚和竞争的落败之后自暴自弃,如何让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学会丁尚彪那样的坚韧和忠诚,学会奋发有为、自立自强,懂得感恩与珍惜呢?

     人,为什么活着?不是衣食,而是信念。《含泪活着》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艰辛与痛苦,或许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不必像丁尚彪一样刷盘子、洗厕所、扫地道、倒垃圾,干那些社会底层的工作,生活在狭小的蚁族空间里。但是,总有人在做那些工作,在那样生活,或许是农民工,或许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一样有着自己的哀愁和梦想。对于更多生活安稳的人们,人生仍然充满了困苦,生老病死、减薪、降职、失业、破产、犯错、悔过、失恋、分离、孤独、无助……仍然是人生不断的考验。真不想再看到下一个马加爵和赵承熙……当我们被不公正对待的时候,当我们面临不幸而跌倒的时候,攥紧拳头、咬紧牙关,倔强的站立起来,还生活以奋斗和坚守的礼赞,给生命涂上关爱与温暖的颜色。纵然含着眼泪,也要活下去。

 5 ) 含泪感动着

小的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照顾小鸟,鸟妈妈、鸟爸爸总是会飞到很远的地方寻找食物,然后把食物含在嘴里,回家喂嗷嗷待哺孩子,即使再如何饥饿,他们都不会将口中的食物吃掉。这段讲述动物之间亲情的故事曾让我感动很久。动物忧虑的只是孩子们基本的生存状况,而人类的父母所需顾虑的就更多了。记录片《含泪活着》就是这样一部感人至深的片子,用最普通人的故事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和我们父母的同龄人一样,老丁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经历过上山下乡,没有机会读太多书,也很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改变困窘的状况。为了改变自己和妻女的命运,35岁的老丁在有些尴尬的年龄独自前去日本,打算念完语言课,一切从头开始。然而,命运在此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举借外债才得以出国的老丁发现自己被中介欺骗,到了一处日本的穷乡僻壤里。无奈的老丁思考再三后选择逃离语言学校去东京打工,而这对他则意味着从此成了黑户。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决定让他和家人一别就是8年。
 
8年的时间里,老丁每天做2份工,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将所有攒下来的钱都寄回了家。8年的时间里,老丁的女儿也长大成人,接着留学美国的机会,中转到东京见了自己早已有些陌生的父亲...5年后,老丁夫妻在分别13年后终于得以相见,相逢的喜悦,相顾的无言,眼泪千行...在离家15年,女儿也在美国成了医生后,老丁结束了日本的生活,回到了家乡。飞机上,老丁回望着东京,并没有对命运有任何感慨,只是怀着感恩的心期盼回到妻子身边...
 
看过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人,一定不会对这部片子的拍摄者株式会社大富社长张丽玲陌生。《含泪活着》正是张丽玲的封山之作。张丽玲和他的工作伙伴历时十年,辗转美国、日本、中国上海三地,才将记录片拍摄完成。其中的每一个镜头都经过多翻斟酌,让观看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老丁一家人的坚韧,感动于他们的执着。
 
感谢这部片子,让我在感动的一塌糊涂时,更认识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老丁终其一生努力打拼生活,为的是让女儿有机会出国留学,改变她的命运。和老丁的女儿一样,我也曾不十分理解父母的这一番心意,就在看这部记录片前,都不曾认真思考过父母在赚每一分钱时所付出的血汗,更不会为自己从前恣意花着父母的钱而有任何汗颜。我们这一代人,总会被人贴上独生子女、家中宝贝的标签,活得自我,认为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一切都理所应当。父母给与的爱让我们如沐春风,将我们呵护着疼爱着,而我们又回报些了什么呢?
 
看着镜头里老丁的身影,自己的心里抑制不住会联想起家中的父亲。每个家庭里,父亲都是一座大山,支撑着家中的一切,就算是受苦受累也都独自默默品尝。当我在无忧无虑地读书时,父亲是不是也曾遭遇类似的家计苦恼,我如今不得而知,只是看到他那日渐衰老的面孔,两鬓斑白的头发,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涩。
 
从老丁的身上不仅能让我们感怀父母之恩,也同样让最近有些自怨自艾的自己意识到了不足。当看到早已不再年轻的老丁辛苦忙碌的工作着却并不抱怨任何事情时,心中略有嘲笑的想着,自己目前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一个当下突然明白,生活里最难的不在于遭遇逆境,而在于坚持改变命运的坚强决心和行动。
 
老丁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却用行动给我们上了震撼的一课。谢谢这平凡的一家人所做出的不平凡之事,让同样平凡的我有了一次反省的机会。

 6 ) 万幸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刚刚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悲苦的故事,特别是电影特意提醒应当备好一打纸巾,像看到一切煽情的字一定要嘲笑的人一样,我也偷笑了一会。后来才发现,这真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观影至一半,我都没有流眼泪,心里想着,电影开始的提醒是言过其实了。丁尚彪的故事一点也不稀奇,他固执的坚持留在日本,或许是因为胆怯。随着电影缓慢的展开,我逐渐深刻的体会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对妻子忠贞,对女儿负责这样的事情,如此平常,事实上却是如此难的。像老丁那样的人,无论生活是何种境遇都勤勉、踏实、本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对妻子忠贞、对女儿负责,不做低劣不耻之事,无论生在何种年代,哪个国家,都注定是最正直、最值得尊敬的人。   每天一清早,丁尚彪就要去餐馆洗碗,炒菜。晚上电车都没有了,他才能走很远的路回到他那个逼仄破烂的屋子。洗澡的时候,就在狭窄的厨房里围上一圈塑料布,他对记者说:这样一点水也溅不出来了。他说的时候似乎很满意自己的发明。可是那圈塑料布让人看着,心都碎了。这个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人,经受着这样的日子,是会让人动容的。   女儿8岁的时候他离开,到高中毕业考上纽约大学时,在东京中转,停留十几个小时,时隔多年父女才又见到。匆匆一面,还不够缓解多年未见带来的生疏,就又告别了。又过了五年,妻子去美国看望女儿,也是短短两三天在东京停留,他们又匆匆见了一面。告别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场景。如此相似的场景,去机场一路上的默然,女儿和父亲甚至一路上都还在说笑。突然地,那种无法再压制的离别之情最后还是让他们无法自持的泪如雨下。老丁压抑的哭非但没有让人觉得他脆弱,反而让人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男人。他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一步一步努力实现家庭的梦想,同时也拥有着深沉的爱。最后老丁送女儿和妻子站立的位置和姿势如此相似,女儿和妻子最后的一挥手,几乎连脸都没有完全转过去看老丁就匆忙转回来捂着嘴哭,这是一种让人无法直视的痛苦,这种生离的痛苦让人无奈又无助。   妻子离开的时候,在机场跟记者说:我对他是有过怀疑的。 老丁那么多年没回家,妻子还以为他在外面有了女人。这一段突然让我意识到,老丁和妻子一样生活那样的苦。一个女人,独自拉扯女儿,怀疑身在外国的丈夫有了别的女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家。所以老丁对妻子说:“这么多年,辛苦你了。”一句话,让夫妻俩都泪流满面。这种压抑的苦难和情感,就算是到了宣泄的时刻也显得那么含蓄,但却实实在在的能打动人心。 老丁的苦,妻子的苦,女儿的苦,这样的苦还不足以让我感动。 这世界,其实大部分人都这样卑微而辛酸的活着。   片子拍摄历时十五年,摄制组辗转三个国家,用简单平实的镜头记录一家人的悲欢离合,这需要一种热爱的坚持才能做到。在镜头前,我们看到一个青壮年的老丁,在一分钟后,牙齿豁了,吃东西费力气,上楼梯要扶着扶手;一个年轻坚韧的女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变老;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自信独立的医生。在这个片子里,没有用任何化妆,活生生的十五年就这样摆放在观众面前。看到这里,我更加断定,这是一个悲苦的故事。    直到影片接近结尾,老丁骑着自行车拜访当年的学校。他对着曾经承载着梦想的地方深深的鞠躬,在回程的飞机上,老丁双手合十,对日本一再的祝福和感谢,我才感觉到,这个故事真正动人的地方。一个让自己与家人分别了,让自己清苦的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老丁心怀感激。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怎样的土地,怎样的文化给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带来了如此细腻动人的情怀!   影片的最后一家人也没有团聚,老丁回到了上海与妻子团圆,但女儿还在美国。但是,这影片让观众相信他们一家总有一天会生活在一起的,一家苦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日子正在到来。十五年的拍摄记录,或许等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要等到这个故事拥有一个好的结局才算是结尾。    一直与女儿同寝同食的母亲自女儿出国后开始申请美国的探访签证,可惜星条旗不懂得这位母亲的心情。拒签11次,第12次终于成行,历时6年。影片中的旁白一直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男声,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这个家庭的支持和祝福,星条旗不懂的母亲的心,镜头懂,观众也了解了。父女团聚,夫妻团聚,只在开始纪录了一部分,大部分的时间摄制组并没有打扰好不容易能团聚片刻的家人,这样的贴心让人感觉到了摄制组的尊重和体谅。纪录片没有过多的絮絮叨叨这个家庭的不易,老丁在日本的辛苦工作只是作为最后回忆的极少数几个镜头,因为生活的不易观众都可以了解到,不需过多描述形容,如此温柔的镜头让人体会到更深沉的关怀和感动。这样的细节还很多很多,最终,在影片完结了以后我还在久久的体味。 看完影片的当晚,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睡前庆幸着,万幸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2019年10月,突然在微博看到2016年的一篇报道。丁尚彪和家人在美国生活的很好。故事有了美好的结局,善良的人获得了回报,依然令人感动。//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351000464033462309890098

(图来自新闻,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短评

大爱无声 父母把生命的一大部分献给了孩子 含泪活着 任劳任怨…虽不是每个父母都如丁氏夫妇 但每个孩子都应该和丁琳一样努力回报~

4分钟前
  • 夏至线
  • 力荐

首先要向历时10年追踪拍摄成此纪录片的工作人员致敬。像丁尚彪这样底层中国平民,在广州火车站就能找到不少,他们默默付出,不去抱怨太多,不大声喧哗,他们所经受的在许多人看来让人感叹不可思议。只是离开了屏幕,他们就什么都不是,消融在几亿人身边真实的中国脸孔:渺小、朴实和执着着的活着

5分钟前
  • 阿素喇
  • 力荐

老丁,你现在应该是57岁了吧?回国过得还好吗?牙齿是否换新的了?女儿结婚了吗?

9分钟前
  • 透明
  • 力荐

这周跟本片主人公丁老师吃饭来着,大家都劝他在美国笑着活下去。。。跟我想的不同,他倒不是全为了女儿活着,这么想,人生还有些盼头呢

13分钟前
  • 涡锅头
  • 力荐

所有留过学、正在留学、准备留学的人都应该看的,问问你自己,自己人生的责任究竟是什么?

1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跪求女儿从大妈变成女人的过程!

17分钟前
  • A-sun*
  • 还行

太感人了 伟大的父母 哭成泪人~~

22分钟前
  • Supernova™
  • 力荐

老丁不会恨,也不会坐以待毙,他永远挺直腰板,永远在向目标冲刺。诚恳、正直、努力、自控、善良,他的眼泪只流给家人,从不投降。看到这样的生命总会被迫意识到自己有多不堪一击以及无病呻吟。“我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24分钟前
  • DAMreality
  • 力荐

很催泪很催泪很催泪。以前上海台就放过《我们的留学生活》,看了人要哭的。这里面的老爷叔真是含辛茹苦的上海老爷叔啊!看到就会想到自己的阿爸!这种为小拧奉献一生的爷娘我估计自己这辈子是当不了了我没有这种吃苦精神的。

28分钟前
  • 王小能
  • 还行

十年的纪录片,不容易

31分钟前
  • 鲁拉拉
  • 力荐

一度眼泪泛滥。我不认为价值观有错误,人各有志嘛,没经历过那个时代怎会理解他们的痛楚?即使现在在国内全家团聚也未必就是幸福就有亲情。再说,人家一家人牺牲这么多、隐忍这么久难道不是一件挺励志的事吗?十五年的坚持难道这不是真的诠释了亲情、爱和责任吗?父女、夫妻再见时没有多言语,惟有泪千行。现在全家都移民了。那些指责别人的,何不食肉糜?8.8

3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 上天一定要给这一家人一个完满的结局

38分钟前
  • 散步四季的人啊
  • 力荐

大爱无言。煽情并不代表俗,有时候该煽的情就得煽。老是装酷的人也挺傻逼的。

43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一家三口分离在三个国度,动不动就是几年、十几年不见面,多看看这种片,也算提醒自己心怀感激。只是,主角形象好、精通普通话上海话日语,又做事认真,为何如此执着于体力劳动,以及妻子为何工作20年还是工厂女工?这是我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的。倒的确是非常迎合日本的价值观。导演跟拍10年了不起!

48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为了送女儿去美国念书,牺牲10多年的亲情,值得吗?即使女儿出人头地了,那10多年的亲情空白如何弥补?太不值得。很多人看了觉得感动,我只觉得残酷。感动何来?我不知道。

49分钟前
  • 狂熱的自由
  • 还行

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贵国不给机会,还拦着不让别人出去另找出路不成。谁愿意没事妻离子散的异国生活这么多年,其中的辛酸是没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的。只愿这个国家早日好起来,人们不再背井离乡找幸福。

51分钟前
  • 推荐

那个年代人,那个年代的三观。。。虽然无法认同但这一份拼命真的也是挺感人的

55分钟前
  • hazy
  • 推荐

这部纪录片让人对人生、时间、家庭、爱、责任都有强烈的认识。而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媒体,也应该去发现、传播这样的真善美。而不是肤浅的“娱乐到死”。

56分钟前
  • 黄晶
  • 力荐

纪录片与电影不同点在于:当爱人之间十多年未见,盼来第一次见面时,彼此不是热烈的拥抱,而是无言的微笑、流泪、注视、搬行李。

59分钟前
  • J
  • 力荐

那些隔着玻璃车窗涌动的离别。我下车时不敢看你,下车后我在月台凝视你而你不敢看我,车开动了,你飞速瞟我一眼掩面而泣。

1小时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