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

完结

主演:侯勇,罗钢,萨日娜,刘奕君,王思懿,孙俪,何伟,张秋歌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3

 剧照

大染坊 剧照 NO.1大染坊 剧照 NO.2大染坊 剧照 NO.3大染坊 剧照 NO.4大染坊 剧照 NO.5大染坊 剧照 NO.6大染坊 剧照 NO.13大染坊 剧照 NO.14大染坊 剧照 NO.15大染坊 剧照 NO.16大染坊 剧照 NO.17大染坊 剧照 NO.18大染坊 剧照 NO.19大染坊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染坊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清朝末年,一派萧瑟之气。父母早亡无家可归的十五岁少年陈六子流落街头,靠着要饭存活。但六子天子聪颖,机智灵活,时不时去听听说书,了解外面的世界。某个冬天,六子得到了饭店伙计锁子叔的照顾,让六子感激了一生。冻得没办法的六子倒在了周村通和染坊门前,早晨出来扫雪的周掌柜,救下了六子,且把他认为义子,取名陈寿亭(侯勇 饰)。就这样,陈寿亭开始了在通和染坊的生活。时光荏苒,十年间,寿亭通过自己的勤奋和机智,熟练的掌握了染坊的所有技艺和事项,把通和染坊经营成了周村的最大染坊,引起了大亨染坊老板的觊觎。他想通过贿赂把寿亭挖过来,寿亭却意志坚定,连绑架他的土匪都对他心生敬佩。就这样,周村上下无人不知晓陈寿亭。  大户卢家老爷看中了寿亭,想让其去青岛协助从德国归来学印染的儿子卢家驹(罗刚 饰)。寿亭因此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和创业之路……金枝玉叶2千挑万选的爱月之盈亏生呀死呀父亲呀蒙特卡罗三少爷的剑姑娘, 望着我爱恋狂潮小镇惊魂阿兰布里斯塔宵夜江湖狂妃千寻琉璃之舞兰姨和歌子酒第3季LoveLive! SuperStar!!第十三位使徒 第二季明星伙伴第六季瑞克和莫蒂 第七季陆小凤传奇之血衣之谜音乐玩家第二季末日回旋杀手胭脂泪失而复得2023弯刀杀戮西部侠情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十一季巴厘岛之路罪恶黑名单第六季鱿鱼游戏:真人挑战赛白血公主秘密部队第一季公爵2020酒店实习生第一季画上结语深宫春色

 长篇影评

 1 )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在B站又看了一遍大染坊,里面有人刷“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句话放在这里真的很触动,就像剧里陈寿亭说的,“给我一个太平盛世,我能把布卖到世界各地”,虽然没有那样的才华,但是我们有幸享有这样的太平盛世,也当无憾了。
记得最初看这部剧的时候只是觉得父母难得选择了一部还能看的电视剧,就算陪着他们一遍一遍看下来,印象最深的也是陈寿亭一计接一计胜利的快意与意气风发。
现在在看来,最欣赏的反而是家驹和东初,这两个人其实都很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当然,家驹这个人生赢家要幸福一点儿。最感触的却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倒数第二集的时候,林祥荣再三恳求截下那辆往济南运布的列车的时候,一方面觉得这个角色真的是成熟了,另一方面就是觉得很心酸。山河破碎,纵使是像陈寿亭,林老爷子这样的商业奇才,也敌不过国家的衰败。说到这里,真的觉得演员眼神都很有戏啊,林祥荣挂下电话,瘫坐在椅子里,那个眼神一下就沧桑了十岁都不止,其实连服装都没有换,就是眼神的变化啊。
六哥最后烧厂子那段真是…【我要遁走了,哭到停不下来。

附上最后的旁白
当国家不能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保障,不能成为人生实践平台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也就似那流星,所有的能力、热血、才华、激情,也只是垂死者那惨白面孔上一缕灿烂的笑容。

 2 ) 意淫片

小六子的成功从何而来呢?我一直想不通。

他莫名其妙的成为周村第一染布高手。

他莫名其妙自学成化学家,掌握81℃绝密染布法,以至于用了20年都是领先行业的绝密配方。

他莫名其妙的结识山东第一企业家苗瀚东。

他莫名其妙的被卢老爷赏识,死心塌地的请做掌柜,少东家卢家驹被每天当做狗一样呼来喝去还服服帖帖。

小六子到青岛开大华染织厂后,和孙明祖进行的一系列商业竞争被观众大呼过瘾,盛赞为商战片的翘楚剧情,我却是百思不得其解,大华染织厂崛起手段有四,一是给青岛布贩子让利,二是暗中截留东三省客商,三是给学生爱国运动免费提供布匹做条幅打广告,四是用假配方算计孙明祖。仔细考虑丝毫经不起推敲,一是孙明祖是青岛经营已久的大实业家,财力雄厚,一个新开的厂子给布贩子让利,孙明祖轻易可以仿效。截留东三省客商现实中更不可能,多年的生意伙伴怎么会轻易被抢走。至于赞助学生运动条幅这种手段实在幼稚,运动的宗旨是抨击政府,唤醒民众爱国意识觉醒,谁会在区区条幅赞助问题上大肆宣传?如果有请先打点好媒体报社。最后阴谋算计孙明祖的手段,实属卑劣,无奸不商,孙明祖虽谈不上光明磊落,但所做之事却都是阳谋,面对六子的诡计非但不气急败坏,最后居然还和好皆大欢喜,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是怎么尿到一个眼里的?

至于六子和青岛黑道的周旋更如同儿戏,江湖人都是拿人钱财给人消灾,籍籍无名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不曾在这方水土有一点施恩布惠的背景下,靠混不吝就可以做上宋江一统黑道,义结金兰,这种桥段在隋唐演义和水浒传里都不曾有。

30年代的青岛是德国租界,一个一无背景,二无财力乡下来的小作坊掌柜在这里可以舞舞喳喳,洋人和蓄谋侵华的日本商人都可以被一并戏耍,商场如战场,这种桥段和抗日神剧有何区别。剧中没有一点和政府打交道的情节。看不到一点小六子做人的圆滑,生意上的精明,他成功的一切全部基于主角光环下的坚实基础:他财力雄厚,钱永远不是问题,他染布技术高超,客户不能拒绝。他所到之处,黑帮,政府等第三方势力皆要回避。

六子去上海和林祥荣过招的手段更是滑稽的可笑。林祥荣是上海鼎鼎大名的实业家,财力雄厚,小六子那点家底居然可以到上海去用月薪顶年薪的丰厚利诱把技工挖到济南,可能吗?且不说有没有技术傍身的技工愿意从上海去济南谋生活,林祥荣也不傻,六子可以高新聘请,林祥荣就不可以顶薪留人吗?除非走的人都是可有可无的。

六子和沈远宜的认识和交往不说,单说沈远宜,一个妓,是如何做到在济南呼风唤雨呢?她长的漂亮,有才貌,会洋文,这就是资本?凭这些就可以让济南的那些达官贵人在六子开业的时候去捧场?再一个沈远宜和霍东鹤的感情也是讲不通的,真的情深意笃怎么会一直让沈远宜在窑子里接客?霍东鹤好歹是党国国防部军需处处长,一个少将,居然和六子初次见面就被折服,就6哥6哥的叫着,并允诺至少几百万大洋的生意,这般公器私用想也不会做到这样大的官。

六子大字不识,却聪明绝顶,自己发明81℃染布超级配方,过目不忘轻松领悟现代染织技术,成为化学家,这些设定权且不说。他目空一切的资本是钱,而钱又从何而来?半生经营攒下几十万大洋家当就妄言做到青岛最大,济南最大,山东最大,全国最大。最后大华染织厂在算计日本人的情况下才兑了14万大洋,就这点家当还吹嘘自己一天的进项可以买3个西餐馆?就算所言不虚,那钱也是东家的,你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是忘记了身份?

他对内体恤员工,工资丰厚,毕竟钱对开挂的主角而言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他对外的商业竞争阴谋不断,非但没有被对手加害,还赢得尊重,脱离现实。六子总是自信到爆棚,做一步望三步,动不动就要给谁一个教训看看。这种戾气和张狂何以在那个吃人社会存活?

《大染房》剧情紧凑跌宕起伏,富有戏剧冲突,因此可看性很高。这个片子的讲的是那个年代爱国商人艰难创业振兴民族实业的传奇,其中必须要有血有泪有挣扎有不屈,这样一部近乎严肃的民国背景片,实在不应拿一个奇遇不断笼罩主角光环的张无忌式人物的传奇一生作为缩影,这和抽鸦片自嗨没什么区别。

 3 ) 值得深研的商战剧

<图片1>

最近又跳看了一次《大染坊》,离第一次看已经有12年了,第一次看是和老爸一起看的,第一遍看了其中几集,第二遍基本上完整从头看完,第三遍为跳看。这次看所得比前几次收获更多,主要是自己具备了更多的系统知识。应当来说,这部商战片可能是国内最好的商战片。有几个案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1. 对青岛孙明祖营销战:
  1.1.营销
  与孙协定了共同的卖价,暗地里给经销商让尺。
  让卢家驹去孙主要的大客户下榻的饭店入主,在饭店中截客户;孙的大客户下榻的另一个饭店,则截住送到苗翰东的饭店,而该饭店又不主孙入住。
  给青岛各个布铺让利,从铺长、店员、店员组长都让利。
  利用爱国游行示威,用飞虎牌的布做游行示威的横幅, 同时登报表达爱国之情。
  1.2.假配方
  飞虎牌的配方确实要比孙的好,孙用美人计来取,将计就计给了他一个假的,孙明祖上当后印了大批布,并把资金买了大量的布。后经销商退货,孙无现金,一方面请求小六子回染,另一方面只能把购进的布低价卖给小六。
  
  2. 低价购得滕井坯布
  2.1 在青岛商会中,依势(日占东三省)倡议大家立誓不买日本布
  调查发现滕井的船将要去东北运粮,料定滕井的船不能在青岛久等,布必须得卖。
  私底下向孙明祖讨教,如何避开滕井,得到回乡建议后,就去买票假装要回乡,另一方面让卢陪着孙去游玩,如此,日本人只能找他。
与此同时将手上的布全部卖出,以拥有足够的现金。

  另一方面,向济南三元厂开价卖布,解决布的存放问题。
  2.2.定价
  一件坯布60元,滕井有一万五千件,碍于情势向青岛开价50,小六向济南开价55,并说有两万件。济南的料想价格可能会更低,所以就等着。
  滕井找不到孙,孙的合伙人大洋马想买但是没有钱。滕井开价35,最后成交。小六向济南提到以卖5000件,价格提到56,济南着急,马上下订。
  
  3. 与林祥容营销并购战
  去林祥容那儿找合伙,不想林态度傲慢。逼不得已,小六把林的三个高级技工挖走后,还骗买了8000件印花布,但只是要对方道歉,谁知对方就是不道歉,并且料想小六不敢把这8000件花布怎么样,就让他带回去。
  林祥容欲用价格战挤垮天津开埠,回头再收拾小六。小六把价格再压低,开埠倒闭甩卖,小六托苗把开埠收购,再转手于已。
  同时把8000件属于林的布低价卖出,并广告声称只适合作尿布,并且大批卖给乞丐,以此打击林的虞美人的品牌形象。林告负。
  
  4. 与滕井的价格战
  滕井与訾家合作,价格极低,小六借经销商暗中买进滕井的布,然后放入青岛冲击滕井在青岛的工厂,滕井欲三家一起打价格战,小六则准备全部吸收低价部,然后走私去东北。滕井得知,退出价格战。
  
  5. 扳倒訾家
  让济南三厂的人都去银行开账户 ;同时安排人假扮日本人,把一种布低价卖给訾家,都訾家印后经过一个程序后布被拉坏,然后叫所有工人都去挤兑,并带动全市人去挤兑,这里訾家的股东劝业银行倒闭。
  
  当然,看下来会觉得小六子的能力太强,在染方面,他懂得如何用中间色配出中间色,以降低成本;并且自己还捣鼓出一种配方,这种配方边干了十几年的大厂都不知道,这种配方如果少加几剂配料,颜色还是那个颜色,但是不久后会掉色,以此打击孙明祖。而他又十分具有营销的才华。虽然行事粗鲁,声如乍雷,但又心思慎密,十分富有远见。不知道如何使用西餐,却知道美金与黄金的保值作用,还懂得用挤兑的方法来整垮一家地区银行,不得不说,我对这种全面的能力是怀疑的。他的许多知识是从要饭的时候听书学来的,个人认为15岁以前一个人又能听多少书呢?但是,这再次说明商业认识一定要从案例中学习,理论只是辅助。
  
  说点此剧的不足:对Party的捧,对GMT的贬低,我认为与历史严重不符,这些段落只是宣传需要,作为观众,可以加以选择地过滤。另外,主人公的性格还是落了窠臼,其实他就是亮剑中的李云龙,两者的性格有9成相似。这再次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草根出身,行事较为粗鲁,但有谋略的人的自我认同。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在豆瓣开了一个专栏,主要写投资方面积累的认识,欢迎关注:http://read.douban.com/column/93927/

后注:
我说编剧对商业运作怎么如此透彻,一查才知道,原来此编剧是国内某大公司的CEO,而剧中的主人公是他的祖父。有这样的编剧给观众写剧本,作为观众还真有点受宠若惊之感。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什么主人公小六子这么完美。

 4 ) 夹缝里的民商

看完《大染坊》已经有一阵子了,但一直没来得及写点什么。今早看《新周刊》主编封新城对吴晓波的一篇采访后,觉得用“男三号”来形容清末至改革开放前的那些商人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文学创作也好,影视作品也罢,描述这段时期时总是围绕着政治,商人连配角都算不上,企业家的提法更是无从说起。还记得历史书里说过,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萌芽过的,只是被扼杀在了摇篮状态。既然有资本主义,那就一定有商业,有商人啊,他们跑哪儿去了?也曾听说盛宣怀、胡雪岩的名字,但太少了一点,而且他们的被人所知还是沾了政治的边。官商官商,就没有民商吗?

陈寿亭无疑是个杜撰的人,哪怕有原型,也相去甚远。但至少,在那充满了动荡的年代,有这么一撮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商人。你说陈寿亭爱国吧,是,他会给游行学生免费送布、送水、送干粮。但你若说他是大善人吧,他给的布是堆积无用成本少的,他也不是给你白用,条幅上要打他的logo。在那个年代,广告都还不是一个独立概念时,大字不识的陈寿亭,这一手,绝!而我就从这个细节里,得出陈寿亭首先是一个商人,其他的都是辅,商人才是根深蒂固的主。推而广之,如今的企业家,当他们做什么时,我不是小人之心用最坏的歹意去揣度他们,但是,他们也是贴着商人标签的,也免不了俗。

我是一个俗人,所以我一直是在乎文凭并以之为手段之一来界分人与人的。但越来越发现事情好像不那么简单。陈寿亭是个文盲,但他就能将留洋的高材生一一打败并让他们对之心服口服,个个“六哥六哥”地叫还以之为主心骨。原来,有没有能力,是否让人心悦诚服用的不是文凭等虚幻的东西。

“穷寇莫追”,陈寿亭与人作战,到最后,总是会给人留一条退路,不将之完全往绝路上推。一则是他心慈仁厚不赶尽杀绝,一则是避免了败兵之将的绝望反扑。既落得个好名声又侧面维护了自家安全,一石二鸟之计。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很多曾经敌对的,到后来化干戈为玉帛,相互帮衬,但前提是有共同的利益。但在困难时候,本来是朋友的,也会相互算计,以己为上。商场不是过家家,没有那么多温情与仁慈。尤其当今社会,前者少见,后者更多。

说到底,剧中的陈寿亭是没有与他旗鼓相当的对手的。那些本不将他放在眼里可后来又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的敌手,跟他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样也会寂寞并缺乏挑战的吧。人嘛,总要有压力才更有动力,太过厉害,完全高高在上,不能发挥全部智慧的人,会高处不胜寒的呢。

一个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对他的成长发挥太重要了,陈寿亭本想将他的飞虎牌卖向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而且凭他的商业才能,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嘛。可惜,他生不逢时,战争以及当时政府的政策,毁灭了一切。中国商业不是不发达,中国商人不是不智慧,但被剥夺了平台的人,再厉害也没法表演。中国民族工业是萌芽过的,但被强制性地终止了,于是有了中国那个时代企业家连“男二号”都混不上只能屈居“男三号”的尴尬。

剧中很多场景没有直接表演而是通过人物的口头阐述一带而过。这是一个好主意,是小成本制作可以参照学习的——既节省了拍摄成本,又防止剧情像裹脚布般冗长。不过,偶尔也会觉得跳跃太快有点衔接不上。

 5 ) 真正的爱国者

这个片子是我看侯勇拍的第一个片子,第一次看就很喜欢,喜欢侯勇身上的那种独特的气质,其中有江湖气,有爱国者,有亲情,虽然侯勇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做出了很多文化人难以做到事,最难忘的就是最后知道济南被日本人占领了,侯勇倒地的情景,也许他在那时真的对这个国家感到了失望和绝望,唯有死亡才能让他解脱。

 6 ) 《大染坊》编剧--陈杰

伴山堂主
2003年10月电视剧《大染坊》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编剧陈杰也因此名闻全国。人们惊诧此前从未写过剧本的陈杰竟然一炮走红。
   “陈杰,1956年生,上过三年小学,16岁入济南市邮政局做工,后弃工从商,现为某大公司首席执行总监。好乱读书,不好上学。”陈杰出版《大染坊》同名小说时的这段减到不能再减的简介勾画出一个编剧奇才的人生经历。其实在写出《大染坊》陈杰就曾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
    我和陈杰相识是因为我四弟。他和我四弟都在火车上做押运员。他还有两个同事一个是张源另一个是赵选光。他们四人是爱读书的好朋友。押运员和搬运工差不多,每天要搬运数以吨计的邮件。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空余时间他们读书、唱歌、喝酒也很快乐。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当助教,陈杰他们几个常来家串门。我也从山大借书和杂志给他们看。在那个火热的年代里,文学像火炉一样吸引着他们。陈杰的确没上几天学,但是他读书的爱好却使他积累起了在大学也学不到的东西。后来他动手写起小说来。他最初的小说都经我看过。这也是后来他称我为文学启蒙老师的缘故。张源调到省图书馆后,也为陈杰大开了读书的方便之门。陈杰记忆力很好,几乎过目不忘。他还能下别人下不了的功夫。我推荐他读《老子》,他不但读了,还一笔一划地抄了一本送给我。后来我介绍他认识了孙国章和任远先生。他的短篇陆续出现在《当代小说》杂志上,创作热情也一发不可收。他先后写出了中国第一个描写邮件押运员生活的中篇小说《旅途上》,发表于南京大型文学丛刊《青春》,接着又一篇很具现代派色彩的小说《小站》在《中国》杂志发表。1987年3月我在《当代小说》发表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新人—陈杰中篇小说漫评》,向文坛推介他。这一段创作经历使他具备了很扎实的写作功底,也做好了出大作品的知识储备。
     其后有一段时间,他停止了写作,弃工经商。先是自己办广告公司,后进入一家大公司任执行总监。每年我和他们四个春节期间都聚一次。陈杰谈商界趣闻,讲自己的创意和广告作品。他酒量很大,口才极好,大家都很开心。到大公司后,他的眼界和阅历又有很大扩展。这段经历后来也都沉淀在他的电视剧本中。
2003年春节陈杰请我们相聚,他突然说他写了一部电视剧,并已经投拍,这让我们十分惊讶。他自信地说这部戏一定会火!并说是他用一个多月一气呵成的,这就是《大染坊》。这个剧是他在2002年夏天动手的,他要写一部关于他爷爷的作品,起名《乱世奇商》。一个月就完稿了。这年7月底,他让人把剧本送到著名编剧张宏森的办公室。提出了让张宏森3个小时之内看完剧本,并给以明确答复:用,还是不用的要求。这种苛刻的要求,张宏森还从未遇到过。何况身为山东影视中心艺术总监的张宏森,一般是不看初稿的。他一听,让来者把稿带走。没想到三四天之后,剧本再次送来,看稿时间延长到一周。正好那天下午,张宏森难得清静,随手翻开了剧本。这一翻,便放不下了,忙找到影视中心领导王汉平,两人慧眼识珠,都认为是一个难得的好本子,于是立即拍板:“剧本买下,马上见编剧。”剧组很快成立,拍摄也快马加鞭,不到一年拍完并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大染坊》播出后,好评如潮,许多人都猜测主人公陈寿亭的原型是谁。有说是是青岛化工界知名人士陈介夫,也有人说东元盛印染厂创始人张启垣的第三子“少东家” 张东木。这些上世纪初的民族工业开拓者的影子或许都能从陈寿亭身上看到,但是最初的原型还是陈杰的爷爷爷陈立庭,他创办的染坊是济南第一染织厂的前身。张、陈两家祖籍都是淄博市桓台县,迁到济南后都在锦缠街居住,也都开过染坊。《大染坊》小说出版后,陈杰在送我的书签上题了首诗:“天涩叶黄雁萧鸣,水寒风紧鸭泠汀。揖别程门知有路,一船萧瑟到金陵。 拙作《大染坊》出版撰句专颂我师耿建华先生”我步韵和了他,诗云:“晴空一鹤九霄腾,绿水连天饶碧菱。香染江南春色好,玉萧声里忆金陵。”
   2006年我们春节又聚,他说又写了一部电视剧《旱码头》,说肯定超过《大染坊》。此时他已很消瘦,连续的拼搏已经损伤了他的身体。这年7月《旱码头》开机两个多月后,陈杰与世长辞,《旱码头》也成为他的荧屏绝唱。陈杰的遗嘱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死后,不要在电视剧里我的名字上打黑框。”《旱码头》是陈杰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看重的一部作品。他在小说后记中请求盗版商高抬贵手,放过《旱码头》他说:“这有可能是我最后的著作,是我身后妻儿的衣食学费。于此我哀求盗版从业者放我一马。陈杰在此谢过了!”此情哀哀,读后无不令人动容。
   陈杰堪称奇才、怪才,若不是英年早逝,他还会写出更惊人的作品来。他已完成的还有一个写飞虎队的电影剧本,本想与好莱坞联手的。他还要写济南早年面粉业的电视剧《大磨坊》。三个《大》剧将会把山东20世纪的民族工业的面貌勾画的更为完整清晰,会把齐鲁商业文明阐释的更为动人。

 短评

今天又翻出来重温了一下,最好看的民国商战片,里面很多职场道理浅显,但世间有几个人能做到。

8分钟前
  • 滚滚的麻麻
  • 力荐

这一场荣华富贵好辛酸。。。

10分钟前
  • 易天
  • 力荐

我讨厌侯勇那张脸 多半是冲出亚马逊后遗症

14分钟前
  • 蛋白斯基
  • 还行

国弱民强富贵又如何,终不过红尘一遭。陈六爷是个人物!8.4

1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看的讲解。从题材到剧情到演员都特别棒,唯一不喜欢孙俪演的那个人物,感觉是为了戏剧效果愣塞了个女学生。好多演员名声在外,看了之后觉得名不副实,侯勇是超出他名声得好!

21分钟前
  • muqimm
  • 力荐

我怎么看过这么多电视剧!!

26分钟前
  • 大大大M
  • 还行

看了两遍不止【烂海报】

27分钟前
  • 安然槿 - 露
  • 力荐

太牛逼 不输

31分钟前
  • 冷猫
  • 力荐

看了十多集,主角光环好闪啊。。。。。

34分钟前
  • Sunflower
  • 还行

只有24集而已,讲了民间生意人的一生,家国天下,现在动辄大几十集,山影你变了!永远记得那句“哎呀流血了”【凑数。。

39分钟前
  • 大黑骡子
  • 力荐

国家太弱 终逃不过一个悲剧 结局有点惨

43分钟前
  • 回不去的夏天
  • 推荐

从一无所有到一个行业的先行者,感受到很深刻的中华精神!

48分钟前
  • 不懂相负
  • 力荐

看孙俪侯勇萨日娜就跟萧红鲁迅许广平似的

50分钟前
  • 琦殿
  • 还行

挺经典的 虽然也有很多神话的夸张色彩 大亨的发家史 总有些荡气回肠。妈妈去世前一直一直重复的看 说想学学陈六子做人 可是时日无多 哪能重新学呢 反复看了有十遍。

51分钟前
  • 小天狼星
  • 推荐

国家太弱,个人太强,注定是个悲剧

56分钟前
  • kiwi
  • 力荐

小六子原型是编剧的祖父,难怪了,内容这么扎实。

57分钟前
  • 修齐
  • 力荐

相信有陈六子这样的成功,家驹也是配合无碍。王思懿热辣,王昌娥、孙俪气质佳。“一等人,不读书。非一等人,还得多读书。 /对男人还是女人,首先是相互的信任;第二步是相互的理解体谅;最高处是相互的欣赏,你看我好,我看你更好。”

1小时前
  • Lan~die
  • 力荐

是好剧啊……让民族主义都显得那么自然了

1小时前
  • #良民#鱼某
  • 力荐

勇哥我耐你!

1小时前
  • 七 仔
  • 力荐

简单粗暴的长镜头,真实力道的群戏,直击要害的金句,快到飞起的节奏,再加上侯勇天神下凡的表演。这部剧简直绝了!!!

1小时前
  • 几点奔马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