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已完结

主演:史蒂芬·艾弗里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剧照

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1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2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3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4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5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6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13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14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15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16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17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18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剧照 NO.19

 长篇影评

 1 ) [更新到E07]Steve案+Brendan案每集进展+分析

这一季Steve的案件重点在于从证据层面翻案。不同于第一季时两位一审律师采用的“警方栽赃”的辩护策略,Steve的新律师Zellner用的是“新证据+Brady violation+一审律师辩护不力”的三大理由,尽力为Steve申请重审。而侄子Brendan的案件的上诉重点则是“口供非法+律师辩护不力”。上诉到巡回法庭后,基本就只在争“口供非法”这一个点。


E01 开头先讲第一季播出后引起的讨论、片中各人的现状。

Steve案件:

1)在案子因为纪录片而热度剧增后(Steve方面早在四年前就联系请求她接案了),Zellner同意接案。

2)Zellner请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检察官Kratz在庭审中给出的血迹证据的解释不符合常理。

Brendan案件:

Brendan的两位律师已将案件上诉到联邦法院,等待独任法官作出决定(没有期限限制,所以可能会等很久)。


E02

Steve案件:

1) 车头盖DNA实验,证明案件中证据里的DNA含量远高于常态

2) Steve接受brain fingerprinting测试(类似测谎,但准确度更高),证实他在新证据方面无反应→不是真凶的可能性较大

3) Steve案件被分派新法官,但Steve认为该法官不是向着他的

4) 律师开始实地调查当年Avery家的车场小径(berm),搞清楚真凶和栽赃者可能采取的路线

Brendan案件:

Brendan供述视频中的coercion(胁迫)被他的律师在讲座上当作例子详细分析。


E03

Brendan案件:

1) 普法,由于1996年AEDPA法案的出台,联邦法官很难推翻州的判决。律师要说服联邦法官推翻判决,需要证明州判决极其不合理,以至于没有其他法官会这么判(证明标准高到离谱了可以说)。

2) 重磅好消息!鉴于AEDPA,大家都知道Brendan判决被联邦法官推翻的希望渺茫。然而奇迹般地,联邦独任法官Duffin决定支持Brendan律师上诉提出的“口供非法”这一理由,推翻Brendan案判决。

3) 州检对此有三个选择1-释放 B,2-重审B,3-不服独任法官的决定,向第七巡回庭上诉,目前州检未有举动

Steve案件:

1) 证据疑点:Zellner律师询问的专家认为,按热量流失、地面灰烬情况判断,检方指出的火烧尸体的地点不可能烧过尸体。

2) 证词疑点:作证的B的继父说谎了?

3) Zellner律师调查S家邻居Radandt的作案嫌疑

4) Steve公开谴责他的一审律师Jerry和Dean辩护不力(不赞同!我认为但凡看过第一季都不会质疑Dean和Jerry没有尽力吧)


2018/10/26更新

E04

Steve案

1) Steve妈在自己生日当天到监狱探望(Steve妈连路都走不稳,居然还可以开车!)

2) Zellner律师提交新证据测试的申请(还特意给媒体准备通稿,非常会跟媒体打交道了)

3) Steve女友Lynn来了又走

4) Z律师与Radandt会面,了解到Brady Violation(Teresa的车的路线警方有别的猜测)

Brendan案

1) Len+Kratz反对Brendan案件判决的推翻

2) 州检选择上诉到第七巡回庭,Brendan律师申请取保候审


E05

Steve案

1) 血迹来源:放弃原审中“血迹证据来源于96年所抽的Steve的血”的理论。Zellner律师试图通过实验证明血迹可能如Steve所说,来源于他手指上的伤口。实验结论,1,检方所说的血迹滴入地毯后凝结成血迹碎片得以被取样检测→这一说法不合常理,因为少量血迹滴入地毯后会被直接吸收,根本凝结不了 2,点火器旁的血迹也不可能是插钥匙时碰到(太远)

2) Denny suspect:Teresa前男友Ryan嫌疑很大

Brendan案

1) 州DOJ反对Brendan取保候审,Duffin法官要求立即释放

2) 州DOJ要求Duffin法官的上一级、第七巡回庭撤销Duffin的决定。第七巡回庭撤销,Brendan不得取保候审回家(看完E06明白过来,这里关于撤销取保候审,虽然没有说撤销的原因,但是作出决定的法官里有E06的异见法官Hamilton,他早就先入为主认为Brendan有罪了)

3) 准备第七巡回庭的三人审判团的口头辩论


E06

Steve案

1)2016年12月,Zellner律师拿到依申请重新测试的证据

2)实验证明Teresa钥匙上Steve的DNA含量对于检方所说的触摸预留方式来说过高

3)怀疑2支案发后在Steve身上取样的groin swabs被用来当作案发现场证据检测→所以才导致DNA含量过高

Brendan案

1) 第七巡回庭口头辩论。从各位法官提出的问题来看,明显两位女法官支持Brendan,男法官Hamilton支持州检


E07

Steve案

1) 子弹证据:如果按检方所说,子弹穿过Teresa头颅后掉落,子弹上应有微量骨头碎片,但经过Zellner团队检测,并没有发现骨头碎片

2) 通过对Teresa电话的信号所属基站的追踪,重新确定她遇害当天的路线。遇害前最后一通电话在Kuss Road,距离Steve家非常远

3) Zellner团队提交新庭审申请,希望能有evidentiary hearing(证据听证会)

 2 ) 第二季到目前为止一些让我不适的地方

其实从评分和接受度可以看出,第二季和第一季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先说说第一季印象深的一些优点:

1、最精华的地方是庭审现场,对证人的交叉询问。有几个证人在感到压力时候眼神躲闪、吞口水、手无处安放,这是电影很难表现出来的细节,而且也不是能剪辑出来的。

2、塑造了非常光辉的辩护律师的形象和比较猥琐的控方律师形象。当然从制片和传播的角度来看,这很正常。但是其实回过头看,辩护律师并没有做得那么好,尤其是在结案陈词是我最失望的地方,几乎被煽情的 Ken Kratz 秒杀了(当然他的声音还是会让我感到强烈不适)。

其他的比如时间线的梳理、关键性证据的盘点,就不提了。另外提一点,纪录片还是要有立场和角度的,这片也只能这么拍因为受害人家属肯定是不愿意被跟拍采访的。

看了第一季之后对第二季期待度还是很高的,但是目前看了三集还是略失望。

1、新律师形象。这个塑造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主要还是团战切入的时间点太迟了。在纪录片引起轰动之后接案,虽然符合情理,但是对于挑剔的观众来说,是没有那么作好了。虽然在片中也解释了,而且从我的角度看,Zellner 也是想通过社会舆论来宣传和推进的(片中她的推特头像是和 SA 的合影,但是现在不是了,怀疑她也感觉其实希望越来越渺茫,尤其是第二季很可能扑街)。当然,Zellner 整合资源的能力比前两个律师还是强出不少,策略上也更加具有进攻性,而不是说控方提出什么证据,被牵着鼻子走。

2、一些实验的噱头大于实际意义,很容易起反效果。最突出的就是那个脑指纹测谎了,感觉是来宣传的。首先,这个技术是完完全全有争议的,还说 100% 可靠,这句话本身就非常反智,可以参考维基百科第一句话给了三个定语「controversial, unproven and questionable」。其次,尽管被某些法庭视作可接受的证据,但是用在这里也是不合适的,理由片里也讲,时间久远、事实已知。最后,最大的问题是一些细节没展露出来,我估计是看一些词然后测脑电信号,有跃变的说明有反应,片中有几个词一闪而过,「behind the car」,也就是这里为了避免前一个问题,用了一些血液模式得出的一些结果作为「未知」事实来做这个测试,这个逻辑很成问题。「在车后锤杀了受害者」还是个假说呢,要是不成立,做这个测谎有何意义呢?

<---待续--->

 3 ) 两个问题:警察移动车辆和被害人日程表

关于事实如何,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我个人的想法也在信息不断补充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从一开始的“假如史蒂芬艾弗里犯犯罪了”到“假如史蒂芬艾弗里没犯罪。”

但是有两个问题,就这么两个问题,我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这个问题不只是辩护律师的间接想像,而是有目击证人有力的供词,甚至还有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呈现的证据。

(一)警察是否移动了被害人车辆

警察 安德鲁科尔伯尔尼

一位证人在便利店发现寻人启事,并隔天向警察安德鲁科尔伯尔尼报告刚刚发现的疑似被害人的绿色丰田。(车头部受损状况与被害人车辆一致)。科尔伯尔尼从未将该情况写入报告。

证人口供
明确对警察进行告知

警察安德鲁科尔伯尔尼是否去查看了这辆车,不得而知。但正恰好是同一天,科尔伯尔尼打电话回警局总机询问受害人车辆的全部特征。(听过这段录音,你一定也觉得他一定是站在这辆车面前打的电话)。得到确认后,科尔伯尔尼挂断了电话。

警察确认信息在实际发现之前

直到5号才在艾弗里停车场发现了被害人的车辆,恰恰就是目击者发现车辆停在路上并告知警察的后一天。

如果4号警察科尔伯尔尼发现了车辆,那发现车辆就一定是4号,并且地点是在马路边,和艾弗里没有关系。如果4号科尔伯尔尼没有发现这辆车,目击者向他转告车辆信息后他为什么不去看?他为什么还要打那样一同电话?

第一次庭审律师对录音的怀疑

科尔伯尔尼的这份异常的电话录音曾经在史蒂芬艾弗里第一次因为涉嫌谋杀接受庭审时就被律师怀疑了。但是律师无法推断科尔伯尔尼拨打这通电话的前后文是什么,只能估计车辆在科尔伯尔尼眼前。

科尔伯尔尼彼时可能付出巨大代价

科尔伯尔尼在史蒂芬艾弗里的第一次冤案中知情不报,是艾弗里民事诉讼要求3600万赔偿金的责任人之一。他完全有动机将这辆车嫁祸给艾弗里。那通电话录音,不能说证实,但是让我确信他实施了这种行为。

(二)前男友手中拿到的日程表

前男友在11月3日曾说知道被害人日程安排

特里萨在失踪当天,在中午、下午的驾驶过程中同几位客户电话联系时填写了日程表(经通话用户确认的通话内容可证实)。这份日程安排因为特里萨的失踪,应该一直留在车里或者一直留在特里萨身边。

因为当天下午的来电,才写上的新日程

但是特里萨的好友作证,11月3日特里萨的前男友曾对朋友们说,他知道特里萨的日程安排。

31号之后被害人就失踪了。如果前男友没有见过被害人或者进过被害人的车,他怎么可能在被害人车辆还没有被发现的3号有被害人当天下午在车上撰写的日程表?

日程表
“不可能”的日程表
“不可能”的日程表

根据史蒂芬律师的推测,前男友起码参与了车辆的移动。这个推测应当属实。

如果他移动了车,可以证明艾弗里不是杀人犯,如果它没有移动车,他怎么解释那份不可能的日程表?

前男友

但是,不仅如此。关于时间,有一个前男友和警察是否一起参与挪车的BUG。根据被害人好友回忆,前男友是在11月3号和朋友们一起在被害人房子表示他掌握了被害人的行程信息的。也就是说,11月3号前男友已经拿到了日程表,前男友已经在被害人失踪后接触过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车辆。

11月3日

就算事实确实是警察科尔伯尔尼是故意栽赃给史蒂夫艾弗里,联合前男友挪车。也应该是在11月4日,即被目击者告知然后向总机核对之后。

4号车辆才可能被警方发现

然而,前男友3号就取得了日程安排。甚至比警方可能发现车辆的时间还要提前。

前男友和特里萨

那么,我不知道,是不是终于可以说,就是前男友杀害了特里萨?

 4 ) 震惊全美的纪录片,黑暗到担心你不敢看

如果宝宝们在三年前看过一部叫《制造杀人犯》的纪录片,现在一定依然印象深刻。

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实在太过匪夷所思的真实故事。

派爷想不到还能等来它的后续——

《制造杀人犯》第二季

Making a Murderer Season 2(2018)

故事的主角,斯蒂文·艾弗里,一个普通小镇里智商只有70的男孩;

在23岁这年,他因被指控强奸和谋杀未遂被判处32年监禁。

但斯蒂文被关押期间一直称自己是无辜的;

也至少有22个人有他的不在场证明,期间他的两次上诉均被驳回。

斯蒂文被关押18年后,因为另一起案件,当年的真凶浮出水面。

而早在8年前,就有证据表明抓错了斯蒂文,但被警方故意忽略。

出狱后斯蒂文一家向警方、检察院上诉申请3600万美元的赔偿;

然而赔偿金还没等到,斯蒂文又因强奸、谋杀摄影师哈尔巴赫被判处终身监禁;

证据太过确凿,哈尔巴赫车上发现了斯蒂文的血迹,在斯蒂文的房间里发现了哈尔巴赫的车钥匙……

一起被判终身监禁的还有他16岁的侄子,布兰登,智商同样极为低下;

他在警方的诱导下,说自己和叔叔一起参与了谋杀。

但案件的疑点太多。

斯蒂文,坐了18年冤牢,没有作案动机;

倒是警方有理由为了躲避3600万美元的赔偿,搞点小九九。

在哈尔巴赫被谋杀后,他和侄子的两张照片是这样的:

像是杀过人吗?

他和侄子也正看着电视上哈尔巴赫被谋杀的新闻

以及,当初让斯蒂文多坐8年冤牢的警官,竟然又出现在了哈尔巴赫案件的调查中;

并由他发现了许多突然出现的重要物证。

而众多证据,也都可能是诬陷。

斯蒂文的律师后来就发现,1996年一瓶含有斯蒂文血液的证据箱被开封,还被打了孔。

种种疑点,不胜枚举。

斯蒂文,竟然似乎是再一次被警方陷害冤枉了。

电影情节能暗黑到这个程度,已经够吓人了,而这偏偏又是真实案件。

两位女导演,花了近十年时间制作了十集《制造杀人犯》;

这个名字已经有双关的含义:

要么是警方的冤枉,逼的斯蒂文杀人了;

要么是警方继续在制造杀人犯。

纪录片播出后,美国舆论炸开了锅。

因为尽管只是个案,但它已经足够动摇每个人对国家司法的信心。

在白宫的请愿释放斯蒂文的签名,就达到50万。

但因为斯蒂文是州囚犯,总统也无权赦免他们,只有州政府可以;

斯蒂文和布兰登现在依然被关押着。

随着纪录片的播出,3年的时间过去了。

这期间又发生了什么?

纪录片的播出的确发挥了很多作用。

凯瑟琳·泽尔纳,一位以洗脱冤狱而闻名的律师;

用了四年——在2016年终于同意为斯蒂文进行脱罪辩护。

然而案子已经过去了10年,想要重新推倒整个判决,异常困难;

于是凯瑟琳买了一辆和哈尔巴赫一辆的车,想要通过一系列实验,看检方的结论能否被还原。

实验团队模拟受伤的手指,想要还原哈尔巴赫车中的血渍;

但当年的血渍未能被还原。

车钥匙上当年仅仅被检测出了斯蒂文的DNA(竟然没有车主人的DNA);

让狱中的斯蒂文将同样的车钥匙攥在手心十几分钟后,检测出的DNA的含量只有当年的十分之一。

当年有人目击过烧尸的大火;

但尸体专家认为那么大的火需要源源不断的燃烧,并且会有大量的残渣……

同样和事实不符。

一方面,随着这些异常,你似乎看到了一些希望;

可另一方面,却也愈发压抑。

派爷有时真希望,他是真的做下了不好的事;

不然同样的作弄降临在同一个人身上两次,耗去了30几年的岁月;

实在让人不忍看。

凯瑟琳又请来专业的测谎人员,通过提示不同的信息,看斯蒂文的身体反应;

如果他是真正的犯人,听到那些作案的细节,身体反应肯定会不同。

而斯蒂文对这些信息真的没有反应。

凯瑟琳更是以生命担保,斯蒂文肯定是无辜的。

问题就在,如果是一个巨大的诬陷,颠覆谈何容易?

司法系统和斯蒂文一样在挣扎,越耗下去,越要坚持到底。

通过对比得出的科学异常,凯瑟琳向检方提出动议,目的自然是重审斯蒂文。

而随着动议的提交,斯蒂文也接到了暴怒的电话。

更多的真相,慢慢被挖掘了出来。

这些都成为了凯瑟琳继续为斯蒂文脱罪的重要证据。

凯瑟琳后来还想到另一个突破方向——寻找真正的凶手。

正如斯蒂文的两次定罪,都像是先定下了他,再找证据;

凯瑟琳想反其道而行之。

哈尔巴赫生前已经分手的前男友,闯入了她的视野。

而他的一份没有写进报告的光盘,竟然含有大量的变态信息。

当年正是他作为重要的证人的言之凿凿,影响了对斯蒂文的判决。

陪审员制度作为美国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运作的一大前提就是法庭上展示了充分的证据;

如果这位证人的光盘被呈现了出来,结果或许真的不同。

只是判决既然已经做出,自然会本能地倾向于维持判决。

除了为斯蒂文辩护这条线,还有另外两名律师,为布兰登辩护;

这位智商有严重缺陷的16岁男孩所以被牵扯进来,有点像为了拉斯蒂文下水;

他被判处终身监禁的证明,只有他的供词。

那段问询的视频,有众多让人不适的地方。

比如,询问者欺骗了他30多次:We already know。

也给出了嫌疑人自己说出来才有分量的关键性暗示。

更是技巧高明地对男孩进行虚假承诺:

在问询人员离开后,布兰登在妈妈面前的话,立刻变得不同。

入狱十年,他的犯规,轻微到可以忽略不计。

布兰登的申诉之路,更是让人如鲠在喉。

先是有一位联邦法官(总统任命的终身岗位)推翻了对布兰登的判决;

州政府面临三个选择:

然而在释放的最后关口,州政府提交了紧急动议。

之后,美国联邦第七上诉法院(美国十三个联邦上诉法院之一,拥有数个州的上诉管辖权)再度驳回原判决。

他们给出的报告中,称布兰登的审讯过程是被“千刀万剐”。

而州政府再次提交紧急动议,对该驳回提出上诉,期间布兰登仍然要被关押。

这次审判,又驳回了布兰登律师的辩护;

理由是对要求年轻人采用不同的审讯方式,是一条还不存在的法律。

这样一次次释放出希望,又一次次破败的过程,的确太折磨人了;

而他们的父母,都在老去,眼神中也失去了光泽。

布兰登父母

斯蒂文父亲

在今年6月,凯瑟琳又试图将案件提交到联邦最高法院,但依然被驳回。

派爷找到了凯瑟琳的Twitter,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关于斯蒂文的最新动态;

并没有。

在她的最新推文下,一条评论也说出了派爷的心声:

看看他们都多老了,我希望他还能得到一些时间做一个自由人,和那么爱他和支持他的父母一起。

尽管它比美剧还抓人,尽管能科普许多美国司法知识,尽管一直拍下去就总有兴趣看……

可此刻的派爷,真的希望《制造杀人犯》,尽快完结。

 5 ) 公平都是不公们虚构的?他曾被13万群众请求特赦!

2015年,纪录片《制造杀人犯》第一季在Netflix上线,刚和观众见面就引发了强烈而长效的讨论——

13万群众在白宫官网上为男主角艾弗里请愿,请求总统特赦;

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NBC电视网等纷纷跟踪报道;

艾弗里的辩护律师迪恩·斯特朗和杰瑞·布丁成了美国的国民偶像。

豆瓣上,看过该片的中国观众也打出了9.2的高分,好评更是不胜枚举。

究竟《制造杀人犯》第一季讲了个什么故事?先来回顾一下。

“被冤入狱18年”

故事主人公史蒂芬·艾弗里,1962年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智商70(一般人在90-110),破坏公物,打架斗殴,二十岁时因虐待动物被指控。

幼年艾弗里

他的人生巨变发生于1985年,一名女士海边跑步时被人拖入树丛性侵。警察听完受害者描述后,想到了劣迹斑斑的艾弗里。

尽管他有不在场证明,但是警方却捏造了所谓的嫌犯画像(不是根据受害者描述所画,而是照着艾弗里的照片画的)。最终,视力模糊精神受创的受害者被诱导指认了艾弗里,艾弗里被判入狱32年

嫌犯画像

直到2001年,DNA技术开始用于案件取证,艾弗里案件在“清白组织”(民间组织,致力于冤案平反)的帮助下被重新审理。

一根案发现场的阴毛被重新检测后,发现与数据库里另一个犯人格雷戈瑞·亚伦的DNA吻合,这个重要证据让艾弗里重获自由。

1985艾弗里案件真正的犯人 格雷戈瑞·亚伦

含冤入狱18年,当时23岁的艾弗里成了41岁的大叔,胖了也秃了,妻子带着孩子们远走高飞了。无端在监狱里耗尽了自己的青春,艾弗里起诉了当地警察局和检察院,要求获得3600万美元的赔偿。

艾弗里遭受18年牢狱之灾被释放时

本以为能拿到赔偿开始新生活,然而,2005年女摄影师特里萨的死亡案件,凶手再一次指向艾弗里,以及他的侄子布兰登。

最终,艾弗里被判终身监禁且不能假释,布兰登被判监禁但可以在59岁时获得提前释放的资格。

死者 女摄影师特里萨

《制造杀人犯》第一季完结时,艾弗里和他的辩护律师还在不停上诉。

现在,《制造杀人犯》第二季已经在Netflix上线播出,故事紧接着第一季继续发展着——

“新律师逆风翻盘”

艾弗里被定罪后,在他生命中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凯瑟琳·泽尔纳。她是艾弗里的新辩护律师,曾因为帮17名被冤枉的人洗脱罪名而声名鹊起。

艾弗里被定罪后的辩护律师 凯瑟琳·泽尔纳

她拿着艾弗里被定罪时的证据,走访了血迹分析专家、尸体焚烧分析专家、骨骼研究专家等,仔细询问案发现场每一个证据发生的可能性,以防有人伪造证据陷害艾弗里。

先来看看艾弗里被定罪时的证据

1.死者的汽车在他家的汽车回收厂被发现。

2.死者被焚烧过的尸骨在他的房子旁边被找到。

3.死者的车钥匙被发现在艾弗里的房间,并且还有他的指纹。

4.死者的车里有艾弗里的血迹。

5.最重要的是艾弗里的侄子布兰登指证自己和舅舅一起杀死、分尸、焚烧了死者。

艾弗里的侄子 布兰登·戴西

然而事实是什么呢

1.钥匙上竟然没有死者的DNA,而且第一次搜查并未发现钥匙,突然有一天钥匙神奇出现在了案发现场很显眼的位置。

2.血迹、尸骨在第一次搜查时也没有被发现,是在几天后才被陆续发现的。

3.死者车内虽然有艾弗里的血迹,但是没有任何他的指纹。

4.1985年艾弗里案件发生时,抽取的艾弗里血样试管盛放盒,封条竟然破损了;盛血的试管,还被扎了一个小孔。

5.更巧的是,发现钥匙、血迹这些重要证据的是同一个人——Lenk警官。这个人是谁呢?

他恰巧就是多年前发现重要证据秘而不宣,导致艾弗里多坐了8年牢的警官。他还负责保管艾弗里1985年案件的卷宗和证据,而艾弗里血样试管盛放盒的破损,不禁让人联想到死者特里萨汽车内血液的来源问题。

Lenk警官

6.最重要的问题是,侄子布兰登指证自己和舅舅是案件的主谋,而实际情况则又是另一番模样。

布兰登年仅16岁,智商不足70,在审问中很明显是被两个经验丰富的警察牵着鼻子走。审讯视频里显示,两位警察总用类似于“你是不是想在牢里一辈子”、“坦白可以减刑”这样的话来诱导他的证词。

审讯视频

逮住这些充满漏洞的证据,凯瑟琳开始了各种补救和纠正程序。她表示自己将翻案,还打算把史蒂芬·艾弗里加入被错误定罪而最终免罪的长清单中。

“案件真相依然模糊渺茫”

为了翻案,律师凯瑟琳同时开展了三项工作——

开展证据测试(推敲证据是否真的存在) 证明检方过错(质疑检方审讯判案过程中出现的执法问题) 质疑其他嫌疑人(重新排查案件中存在作案动机的人),从而申请法院给艾弗里重审的机会。

凯瑟琳进行案发现场重演后,发现无论如何“造不出”案发现场的血迹

关注艾弗里案件的人很多,凯瑟琳也抓住机会在推特进行了宣传,每次找到一点新证据,都会在推特声明一番。

凯瑟琳的推特

可以说,整个《制造杀人犯》第二季最大的看点其实是凯瑟琳·泽尔纳,随着她不断找出证据,并且总结出1272页新审判动议,艾弗里的案件似乎在往一个可观的方向发展……

《制造杀人犯》第二季上线后吸引了很多中外观众,但不管是在烂番茄还是豆瓣上,评分较第一季都有所下滑。或许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第二季并没有给出案件实质性的进展,更像一份凯瑟琳搜集上诉证据的报告。

烂番茄网站评分

豆瓣评分

如果说第一季是向观众讲了一个荒诞的、令人绝望的案件,同时披露了美国法律系统的阴暗面;那第二季则是在不断重复回顾上一季的结论和观点,案件没有给出结局,艾弗里和布兰登的未来变得遥远不可期。

史蒂芬·艾弗里入狱几十年来,他的父母慢慢衰老,去监狱看望艾弗里的次数也变得有限,他们经历着一次次翻案的可能,也经历着一次次希望的幻灭。

艾弗里和父母

至于艾弗里有没有犯罪,只要不是事件的亲历者就无法给出真实的答案;而纪录片《制造杀人犯》做的事情,就是从庞大的素材当中串联出事件发展的过程,尽可能用镜头语言还原艾弗里案件的细枝末节和幕后真相。

“《制造2》第一剪辑助理独家专访”

周越璞

周越璞毕业于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研究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在洛杉矶从事剪辑工作7年,在《制造杀人犯》第二季中担任第一剪辑助理,与国际顶级的纪录片制作团队共同合作长达18个月。她剪辑的类型不限于各类剧情片,纪录片,创意广告,宣传片以及真人秀等等。

短片《Ablution》在TCL好莱坞大道中国剧院首映,入围了纽约国际电影节等数十国际电影节。纪录长片《孔子梦》曾入围IDFA剪辑工作坊、IDF-CNEX培育工作坊。十余部短片在欧洲以及美国各大电影节都有斩获。

《制造杀人犯》第二季上线之后,DOCO热纪录采访了该片的第一剪辑助理周越璞,她介绍了第二季的部分创作过程以及好莱坞纪录片创作的经验:

1. 一部伟大作品的创作过程就在于精益求精的状态,在于极致。

2.纪录片剪辑的重点,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在素材中慢慢探索和反复沟通。

D:DOCO热纪录

Z:周越璞,《制造杀人犯2》第一剪辑助理

D:面对《制造2》巨大的素材量,剪辑过程中如何挑选重点进行创作?

Z:其实对于纪录片来说,《制造2》的片比应该算在正常范围内。难点是在于,素材的种类非常的多,而每一种素材,和每一种素材种类中的小类别,都要有相应的整理方式。

以我们为例,素材种类基本可以分为:拍摄素材;新闻素材;电话录音素材;庭审审讯素材;案件证据素材;家庭录像或者律师等第三方拍摄素材。而在拍摄类素材中,又可基本分为纪实类素材,采访类素材,空境;新闻素材中,可分为,全国性新闻,地方性新闻,原告方新闻,被告方等等;案件证据素材中,需要划分为图片,法律文件类,证据类等等。

当这些不同类型的文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后,基本每一类,每一个素材都要有相互对应的剪辑工程文件整理文件,电脑finder内整理文件,以及文字类分类整理文件。当然这其中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素材会各有不同,但是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出一个详细,有逻辑的索引系统,尽量保证任何人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剪辑过程中,只有整理系统后,才能让剪辑师,导演和编剧有创作的空间去进行创作,否则,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到如此多法律,罪案相关的题材,会根本无从下手。而剪辑的重点,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在素材中慢慢探索和反复的沟通中找到的。

D:艾弗里和布兰登案件仍悬而未决,目前凯瑟琳还在上诉吗?案件有何新进展?

Z:目前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凯瑟琳在州立失败后,准备上投到巡回法院。而布兰登的案件目前被最高法院拒绝审理。目前这两个案件的律师们都在尽全力做所有能做的事情去推进。

如果后续大家有兴趣,推荐一个网站,这个网站整理出了所有的案件相关法律文件:http://www.stevenaverycase.org/ 每当案件有新的进程,这里都会有相应的更新。

D:片中涉及了司法机构隐秘之事,推迟上线是否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阻挠?

Z:第一季我不是很清楚,第二季一直推迟上线的原因其实是自从第一季上线后,在全美以及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影响也包括对于两个案件的影响,斯蒂芬和布兰登的案件发展速度在纪录片出来后发生了非常多、非常快的变化。所以记录不能停止,也决定了素材一直在很快地增加,所以就一直在推迟上线时间,因为想剧集出来的时候,观众所看到的和现实世界的进展是相同的。

D:可否介绍一下好莱坞纪录片剧组剪辑团队的构成?

Z:一般剪辑部门的构成如果是电影的话,那么就是剪辑师,剪辑助理(1个或者两个),后期助理(俗称Post Production Assistant)。如果是剧情剧集的话,一般是有三个剪辑师团队,每个剪辑师会有助理,整个剪辑部门会有1个或者两个后期助理。整个组成部分主要指线下(offline)剪辑的剪辑主团队,不包括特效剪辑,后期协调等这些职位。有时候好奇的时候,会去IMDB上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的Editorial Department部分,基本上对组织结构就会比较明了。

D:《制造2》中担任第一剪辑助理,有哪些工作经验想要分享?

Z:我一直都非常尊敬纪录片创作者们,他们所要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很多时候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我这边只能分享一些皮毛感想。在后期方面,首先就是要尊重剪辑师,找到合适自己的剪辑师。纪录片剪辑师对于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时候承担的是编剧的角色。于彼要尊重,于己要找到合适的。

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或者甚至是看起来不允许的情况下,找一个靠谱的剪辑助理。尤其是对于素材量大,素材种类复杂的项目。纪录片创作过程一般都比较长,中间也会经历很多人员的变换,所以创作者们的压力会很大,心理调节很重要。

然后以《制造2》为例的话,我个人一个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是:任何事情都不会以牺牲作品质量为由挡在创作面前。两个导演对于片子的认真态度,追求精益求精的状态,可以说达到一种极致。而这些,才正是这部伟大作品创作出的过程。

*本文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截图、网络

对艾弗里案件感兴趣的朋友,美剧天堂有资源

想了解案件进程的,可以上这个网站浏览

http://www.stevenaverycase.org/

 6 ) 脑补下布兰登审讯时的心理活动

看完第二季来回顾下。

尝试还原下智商6916岁傻大个布兰登在没有律师陪同下单独接受两名资深警察“问讯”的部分场景。(脑补了下当事人心理活动)

警官:我知道你隐瞒了真相,我什么都知道了。如果你做了一些我们觉得发生了但你不想告诉我们的事儿也没关系,只要你坦白承认你做了就可以。

布兰登:嗯。(内心OS:问得有点懵,我到底做还是没做呢?)

警官:说说那天是咋回事儿。

布兰登:我去给我叔拿信,他开门拿了就走了。

警官:打住,别难为我也别难为你自己,开门时你听到了尖叫声。

布兰登:啊~?(搞什么飞机?)

警官:老实交代,你进门了,是不是?(忽忽悠悠就瘸了)

布兰登:嗯。。嗯哼。。(你说是就是喽)

。。。。。。。(这部分没播出来)

警官:所以你俩一起性侵了她还捅了她,blablabla

布兰登:嗯。。嗯。。嗯。。(emmm,这编到啥时候,我想回家)

警官:还有没交代的,快说(快编!)

布兰登:。。。(臣妾做不到啊,俺又不是编剧~)

警官:友情提示哈,跟头有关的。(给你划重点了哈)

布兰登:。。。(头?头咋了,咋编啊?)

警官:布兰登!你俩还干了啥?不,是他又逼你干了啥?(醒醒哎,别打瞌睡!)

布兰登:。。。(我快被你们逼疯了!)

警官:我知道你是被逼的,说吧,还干了啥?

布兰登:。。。(我编不出来啊!)

警官:我们有证据的,你就说吧。(跟头有关喔,都提示你了喂!)

布兰登:我叔给她理了发?(我猜对了没?)

警官:理发?(你他妈在逗我?)得。。还有呢?(编认真点啊喂!)

布兰登:用拳头捶她。(我被你们捶得脑壳疼)

警官:还有呢?(编得不对,继续编!)

布兰登:。。。(我脑细胞死光了都)

警官:说吧,他还逼你干嘛了?(我准备跟你玩一天)

布兰登:割她(我想放弃)

警官:割她哪儿?

布兰登:割喉?

警官:割喉?还有呢?她的头呢?(敲重点啊智障,快照重点编!)

布兰登:。。。(我选择GG)

警官:说吧,我们都知道了,只想听你说出来。(老子快没耐心了!)

布兰登:我真的想(编)不出来了。。

警官:得,直接说吧,谁朝她头开的枪?(MMP,给你开卷考选择题了啊,请听题,你俩一起杀了人,谁朝受害者的头开了枪?)

布兰登:他喽(问简单点我就明白啦!)

警官:刚才咋不说(这都编不出来?)

布兰登:因为我想不到(比考试都难唉!)

警官:现在想起来了吧(还不多谢我给你划重点!)

布兰登:。。。(考试结束了没)

警官:歇会儿吧,上不上厕所?

布兰登:不用。

警官:三明治要不要?汽水喝了吧(好好听话有奖励哦)

布兰登:不用了(葛优躺)

警官:我一会儿再过来哈(准备考B卷了哈)

布兰登:等会儿,还有多久整完啊(这考试也太长了吧?)

警官:很快了,别急。(中场休息)

布兰登:你觉得我1点29分前能回去吗?(一点半要交作业呐,上学快迟到啦)

警官:应该不能,咋地了?(你想多喽)

布兰登:我第六节课要交作业(迟交老师会骂的)

警官:作业的事儿先放放,好吧~(你想多喽)

布兰登:好吧(有警察打包票,作业不用交喽)

(休息片刻后)

警官:你知道我们是警察,由于你刚才招供了,所以我们必须逮捕你。(你中计喽,哈哈哈)

布兰登:。。。(什么情况,我干啥了)

警官:你之前有预料到么?(惊不惊喜?)

布兰登:关一天还是怎样?(我犯啥罪了?因为编故事?)

警官:我们也不知道会关多久,但我告诉你,你干得漂亮,坦白从宽嘛。(意不意外?)

布兰登:。。。(其实我还没明白发生啥了)

警官:你这样才是好孩子,说出来自己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不是。你最近都没睡好吧?(叔叔就是这么体贴)

布兰登:嗯。。(好像挺有道理~哎,咋还拷上了,我作业不用交了吧?)

 短评

凯瑟琳律师是唯一的赢家。不要再继续下去了,快成闹剧了。

6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做了18年冤狱再次因谋杀被囚如今已56岁还在为“无罪”抗争挣扎的人的人生,父母老的有可能等不到他被判无罪的那一天,一路上诉一路失望。斯蒂夫作为穷人,当年的律师太弱,如今因为纪录片火了,他得到一位有能力的新律师,对比之下当年一切所谓的证据都经不起细节的推敲,而如果他是被陷害,检方和警方对各个证人的胁迫和诱导乃至整个上诉过程中法官们的官官相护和压迫感都令人不寒而栗,片子很隐晦,那个3600w不容忽视,数目是一方面,警方也怕效仿斯蒂夫的人接二连三出现吧,颜面何存?而如果无辜也说明真凶逍遥法外有可能实施其他罪行。作为观众主观的感觉那个16岁长相酷似阳光小美女的保罗达诺的侄子,所谓的帮凶,尽管身材壮硕却十分内向羞怯,想象不出他会帮助舅舅杀人。目前还在抗争,上诉到最高审了,期待第三季给出圆满结果。

8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真相逐渐抽丝剥茧,进一步的科学论证和新的证据披露出令人震撼的现实,当然是对于事件本身的震撼,不是所谓的虚构艺术的洗涤。纪录片提供了对真相剖析的视角,以及永不妥协、科学求证、合理猜想的法律精神,对无辜受害者的家庭是充满人道主义的关怀。它引发的是对于司法、公正、真相的极大深思,因为取材于现实,所以现实的力量也更加震撼,影像无法折服我的,现实可以。

12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两季二十几个小时的纪录片展示的还是冰山一角,有太多太多的信息没有透露出来,但是彻底被K.Zellner征服。相信KZ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取得胜利,也希望Kratz,Lenk,Molburn一众人一定要苟活下去,为他们做过的违背正义的事情付出代价。

17分钟前
  • hakimo
  • 力荐

这只能说是一个悲剧故事。在这么多年之后Zellner再去找能证明无罪的证据很难,特别是当时检方对犯罪现场的调查很有问题的情况下。一季下来,她能做的也就是找了检方的漏洞,及提出新的假设试图来推翻当年检方对谋杀事件的还原。从始至终她都无法找出任何关键证据来洗脱Steven的嫌疑,那么多重复实验、专家证人的证词都是间接的,推翻这种谋杀案的定罪用这些间接证据远远不够。再加上案子已经变得政治化,县里肯定不希望承认自己当初抓错人,所以会千方百计阻挠上诉。还是很心疼Brandon,你能看出司法系统对底层人民的不友好,不管怎么样,他当时致命的招供注定了他的命运,搭上了他一辈子的自由。最后还是希望真相最后能大白于天下,也许十几年之后,某样证物会奇迹般的出现,还原真相。不过即使真相大白,这两位失去的自由却永远回不来了。

19分钟前
  • VincentP
  • 推荐

最让人心痛的一刻是Steven Avery的父亲忘带ID知道无法给Steven过生日后无尽的失落

20分钟前
  • ly330
  • 推荐

拍摄的进度不再多年累积而变成实时追踪,就具有了更切实的意义:埃弗里、达西和周遭的人共同在这个巨大又混沌的泥沼中挣扎,定罪只是个开始。看完首季之后的感想在现在进一步的得到强化:埃弗里是否是真凶从不是最关键的议题,而是当弱势个体遭遇到体制性制度化的碾压时,其他人应当保持何种态度。

2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第一季是万千信息中捋顺线索娓娓道来,第二季是跟紧态势时刻追踪,观剧心态上还是不太一样。因为已知这件被纪录片推高关注度的案件但凡有重大突破都会被新闻“剧透”。律师们依然在努力,因为这个案件是现在进行式,只盼望有一天我们能亲眼目睹真相大白,也能看到环境真实的改变。

24分钟前
  • 井戒
  • 力荐

第二季:四位杰出女性的革命之路。力图还原正义的女人们一个都没放弃,只用十小时看纪录片的人有什么资格叫停或是替Avery按头认罪呢?

26分钟前
  • IЯIS
  • 推荐

其实从第一季到现在没有什么大的实质性结果,就是汇报一下进展,甚至Brendan在最高法拒绝接手之后就已经基本完全丧失脱罪的希望了。看完之后依然很唏嘘,整个威斯康辛的公检法部门还真是“沆瀣一气”,而因为这个案子本身的影响力巨大,其实也在无形中反噬着Steven和Brendan被平反的机会:因为政府和执法部门并不愿意在如此大曝光度的案子当中认错、认输。换成一个不那么出名的case,如果被律师揪出这么多漏洞和错误,可能法院和检察机构早就直接释放当事人了。Steven的律师Kathleen真的很厉害很厉害,非常sharp非常有经验,希望她真的能turns everything over。

29分钟前
  • zykmilan
  • 推荐

女装凯文贝肯,天降大神个人秀。导演挽尊秀。

31分钟前
  • ┢落┦
  • 还行

第9集两条线各自展开至高潮,第七巡回上诉法庭的录音非常有分量,联邦大法官水平果然很高,第一次看时思路没跟上,又听了好几遍,法官把涉嫌胁迫的执法问题,拓展开来,引至针对弱势群体审讯方式上,最后从立法角度予以坚决否定(法院不是立法机关——"you must lose"像极了罗伯茨大法官关于同性恋婚姻合法的dissent),Larah太嫩,直接钻套里了;Zellner是老鸟,在这一季中对案件的处理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如果不是Avery,那么到底是谁?然而找了许多线索,却只能作为猜测的依据,没有直接证据,只在这一集里很有戏剧效果地把矛头对准了the Dassey's和被害人前男友,并提出了第一个有说服力的潜在证据(Bobby为避免电脑文件曝光而作伪证),但取证难度极大,还是无法撼动

35分钟前
  • Poros
  • 推荐

太难过了,不是因为某个人受到的不公待遇,也不是为了某一个无辜的生命枉死,是明明都那么努力了,却只能凿开冰山一角……到底是茫茫黑夜中费尽心力拨开迷雾寻找真相,还是本来真相就在那里却渐渐被黑暗深埋永无天日?真希望不要再过一个三年又三年还是举步不前。最后一集的验尸官让我泪目,“我本该支持特蕾莎,现在却内疚辜负了两个人……”ps:其实看完心中对KZ找出的漏洞也有疑问,比如并没有引擎盖取样,取而代之的是腹股沟取样棉棒的论断,引擎盖抹一下难道不会有灰尘不会脏?和在身上抹一下能一样?emmmm……总之真迷啊……不过纪录片的好处就是可以带上放大镜从只言片语或者某个表情观察每个人心里都有的秘密,哪怕是戏精也有破绽。

37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本以为第一季律师很努力了没想到现任律师凯瑟琳更拼,基本把检方提出证物疑点全部过了一遍,前半各种实验特别好看,但在某一点之后她似乎完全不怀疑委托人了因此全部推理都站在不质疑的立场上,提出其他嫌疑人过于臆断,在法律程序里提出可能性当然没问题假如能争取到重审自然可以辩个究竟,但目前单方面媒体发布造势似乎不够道德毕竟傻傻的观众还挺多的。侄子翻案官司科普司法流程,SA的案子看来不到联邦层面估计没指望,3年拍个续集太快了十年一部差不多orz 这季用Avery一组家人悲剧煽情成分也很重,这些我都自行过滤,还是关注案件吧。这剧的名气对被告一家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若非第一季他们请不动凯瑟琳,但也因为剧的热度让案件上升到州的名誉高度混入了政治因素,威斯康辛州骑虎难下翻案反而困难重重。

39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看完第二季开始觉得Steven有罪的人赶紧闭嘴吧,靠Teresa几进几出Avery家脑补犯罪故事?Kathleen Zellner的推导缜密清晰就被你们一笔带过了?只不过案件年代久远,缺乏直接证据才是被申诉驳回的的最主要原因,地区法官或许被施压不愿接手烫山芋,种种地方警局劣迹,公检法的相互包庇让人心寒,更让人心疼的是Steven的老父母,不管Steven能否翻案,他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

44分钟前
  • ▲Monody▼
  • 力荐

如鲠在喉。两位女律师是good fight里的本尊了。

49分钟前
  • Choux
  • 力荐

第二季开篇非常巧妙地正面回应了之前大家对第一季的质疑(比如遗漏事实,忽略一些证据),并且第二季由此改进了说理风格,拜Zellner所赐,所有论据论点都是以非常理性非常科学的方式摆出。Zellner律师简直职业典范。至于Steven到底是不是有罪,仁者见仁吧,纪录片作为“无罪派”意见,在完成度和说服力上做的是很出色的PS. 有必要明白纪录片不是Journalism,没有偏颇记叙事实不是纪录片的责任,引发思考才是。《制造》没有故作上帝视角暗示“本片记述的是绝对事实”,为的就是给观众以思考的的空间吧

51分钟前
  • goodboiloic
  • 力荐

Season 2, presented by the law firm of Kathleen Zellner

52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确实没什么必要再拍,大家看新闻都够了吧。【假如有一天我在美帝犯了事,需要Kathleen Zellner来救我

55分钟前
  • Redux
  • 还行

天下乌鸦一般黑,天朝出这事不会让人知道,美帝就算真杀人了,也可以逃脱法律《纽约灾星》

57分钟前
  • 午眠羊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