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富与我们

已完结

主演:Jacques Peretti

类型:综艺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巨富与我们 剧照 NO.1巨富与我们 剧照 NO.2

 剧情介绍

巨富与我们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Never before has money been so polarised in Britain. The richest 85 people now own more than half the UK population. The rise of the Super Rich has meant that wealth in the UK is dividing our society at an extraordinary rate - but how and why did it happen? In this two-part series, Jacques Peretti explores how the Super Rich are transforming the very fabric of British society. Why have the Super Rich flocked to Britain, and why does it matter to us? Peretti examines how the wealth of the top one percent of society does not exist in a bubble, but directly affects all of our lives.洛丽塔火车冤家成双对 第三季新鲜事儿安迪·沃霍尔:时代日记神探可伦坡第六季嗜血法医第四季共同生活1973黑吃黑 第一季墨西哥人2001大西洋底来的人警察日记慈爱的心圣母街上的大人物再见美好时光硬骨头逃狱者保罗20110.5毫米吃货皇后2少年朱元璋贝鲁特美国情事扫毒3:人在天涯 粤语早餐中国 第四季非你不可热血长安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神墓2022月亮之上拳击1971皎洁的月手册我很好(多谢关心)平安之盾无所畏惧2017伴我纵横 伴我縱橫妻子结婚了

 长篇影评

 1 ) 记录

第一集:
Trickle down policy:
低税引进富豪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撒切尔)VS 他们只会买保值品,而不是促进经济

富豪低税的坏处:
1. 房价飞涨,当地居民进入租房时代。
2. 因为钱生钱的各种方式,钱流入富豪,中下层人总资产下降。

引进富豪的真相:
政府让GDP好看,掩盖经济衰退的真相,从而维稳。

 2 ) 巨富视频资源

资源链接点我

《福布斯》2012年亿万富豪榜上有1226名富豪。其中840属于“白手起家”类。的确,如今的顶级富豪几乎不会生来就穷困潦倒,以至于与机遇完全不沾边——良好的早期教育是一大先决条件,有一个富裕的任专职的父亲也帮了大忙——但他们的巨大财富通常来自辛勤工作、聪明才智和很大的运气成分。总体来说,他们不是贵族,而是经济精英,他们不仅专注于消耗财富,而且一心创造财富。

巨富与我们的差距毫无疑问不是一般的大,是巨大大大大的。

作为剩余的99%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过好当前的生活下,可以看看《巨富》这本书,一探巨富是怎么成为巨富的。

在目前的社会,普通人致富主要有以下途径:

1 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换钱,即打工获取工资;

2 让资产生钱,例如钱生钱,收租金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通过钱生钱,来实现财富增长。

在目前的社会,大部分人会选择通过股票,基金,证券来让财富增值,假如你准备通过股票,基金来让自己的财富增长,下面这篇文章是必看的。

点我看读者专属福利

 3 ) 涓滴效应理论的破产

1、涓滴效应理论认为,降低税收,能让富人创造更多的财富,最终这些财富以富人消费和投资的形式向下渗透,流向社会大众,会提升国民的收入和财富。然而事实是,1%的超级富豪的财富成倍增长,而99%的普通国民的收入却长期停滞不前。

2、超级富豪们的财富,消费方面,都花在直升飞机、豪宅、游艇、奢侈名表等炫耀性资产上了,他们的投资虽然创造了部分就业,但并没有提高工资。财富从社会底层向上输送,最终在富豪阶层内部流动,并没有流回公共社会。

3、涓滴效应理论是谁提出的?70年代,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美国经济学家——亚瑟拉佛,提出了通过减税拉动经济增长的理论,他认为政府无法创造财富,而富人可以创造财富,所以政府要通过对富人阶层的税费优惠,吸引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富人的财富最终会想水滴一样从富人手中向下渗透,流向社会。美国的里根总统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都接受了涓滴效应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降低富人税收的政策。最后富人确实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但他们的财富并没有如涓滴效应般流向公共社会。

4、在英美,合法避税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不会因为国家争取税收的增加而升迁,却可能因与企业的争端而自毁前程。非常荒谬的关系,代表国家利益的税务工作者,却和企业关系密切,甚至成为企业利益的代表。

5、30年后的今天,对富人减税的英美,经济增长是停滞的,对富人减税并没有让经济快速增长,国民的收入也没有提升,涓滴效应期待的结果并未出现。而巨大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却出现了。地产投资也加剧了不平等:在英国,90%的人租房,买房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伦敦新建房屋中,70%是外国投资者购买,炒房无处不在……

6、意外的是,片子中后段对西雅图的互联网富豪的采访,他自己也认为涓滴效应是错误的理论,让富人更富并不会让每个人都更好。富人每小时赚到的钱是中产们的1000倍,但是他们并不会消费1000倍的东西,所以靠富人是无法维持国民经济增长的,只有中产阶层可以。而且他认为巨大的不平等将威胁到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不平等,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但是水太多会淹死植物,巨大的不平等也会扼杀中产,从而扼杀资本主义。财富并没有向下渗透,而是不断向上输送,这在经济上愚蠢,在道德上也不道德。难得这个富豪有这样自觉的清醒。

7、贫富差距的加大,不平等的加剧,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现实,从英美到日本,都是如此,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理论也是基于中产的收缩而提出的。然而,如何改变?如果是富人减税会导致的不平等的加剧,那么通过提高富人的财产税,以提升公共福利支出,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吗?但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

8、另外一个对照组,是丹麦和瑞典,他们采取高税收政策,但是他们的经济增长并不比英美低。而且88%的丹麦人对自己交的税也乐见其成,因为政府高税收,同时将这些税收用于每一个国民身上。

 4 ) 我们是99%

2015年,最有钱的85个人占有英国一半的资产,伦敦七成的房产是中东、俄罗斯和中国等外国人在买的……其中有位西雅图长得很好看的电子新贵接受访谈,说给穷人减税让他们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比维稳省钱多了。

事实上,70年代,1%的人占有6%的资源,银行家的收入和老师医生一样,慢慢地政府用各种方法鼓励消费,保护欠债的人,资源向1%的人聚拢,达到14%。底层劳力,做到死,不过三餐。。。

不平等会带来暴力,这是常识。但是,不安还会带来仇恨。这解释了脱欧和川建国的上任。后面会如何,继续看呢。

对了,英国那点事,改革同龄人的我也感觉熟悉。

 5 ) 《巨富与我们》观影笔记

(最近集中看了几部关于不平等的纪录片,最大的感受之一是各国工薪阶级同命相怜,饱受压迫之苦。但各国工薪阶级的福利水平发展阶段又不一样,比如英国在1948年,由工人阶级政党组成的政府主持建立了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向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国家。影片质量不一,以德国拍的《不平等:财富如何变成权力》为佳,它有两集,但只有一集有中文字幕。)

以下是部分影片内容,有剧透:

众多富豪把钱都花在炫耀性资产上。这些资产和普通工人没什么联系。所以认为超级富豪进入英国可以带来就业的增长、经济的增长,捐滴投资是站不住脚。富豪的钱只在他们的世界里流通。西雅图一个经营互联网公司的亿万富豪说,他赚的钱是中产阶级的一千倍,却不会消费一千倍的东西,无论自己赚多少钱,也无法维持国民经济,只有庞大的中产阶级才可以。他认为需要一些不平等,资本主义是为人类社会创造繁荣的最伟大的社会技术。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但水多了也会淹死植物。过分不平等会扼杀中产阶级,从而扼杀资本主义。英美两国对富豪阶层实行低税收的政策,但丹麦88%的人愿意接受高税收。(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是目前收入最平等的国家,在社会福利、幸福感、创新能力等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花旗银行为投资者做了一个投资报告,报告里根据阶级分化的事实,给出了两个投资路线,一个投资领域是珠宝、游艇等奢侈品领域,这部分投资面向富裕阶层的消费,另一个投资领域是面向穷人的消费,比如沃尔玛。七十年代是收入最平等的时代,银行家和教师、医生在同一个水平,1%的富豪占社会财富仅6%,是最低的纪录水平。目前英国1%的富豪占社会财富升至23%。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证券化风潮开始,银行需要债务。80年代,信用卡登场。80年代末期,英国家庭债务高达近3500亿英镑。当时的英国政府蓄意制定一系列政策,如果你有抵押贷款,那就不能实行罢工。以人们背负债务,来减少工人运动的数量,从而压低工资,控制通货膨胀。

下面是我的评论:

收入平等在各国的阶段:

第一梯队属于北欧国家。那里的工会有强大的话语权。国民税收来源及用途透明公开,国民收入差距不大。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北欧诸国的基尼系数在0.2左右,一直属于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

第二梯队是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很难对富豪的加大税收,是目前的问题。民众的福利相对北欧还有一段距离。

美国从二战前的经济危机,经过罗斯福新政,底层民众迎来喘息。但仅仅过了一代人,不平等就又卷土重来,压迫和斗争的故事在美国反复上演。资本主义必然带来财富积累。权贵会想方设法巩固自身优势,就必然带来阶层固化并腐蚀平等。当不平等扩大后必然引起民众抗争。底层民众必须组织起来,只有组织起来才可能向权贵阶层谈判,为自己多分配一些收入。

2022.1.17,福州

《巨富与我们》片源地址(带字幕):

//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0355?t=1885

 6 ) 无论英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国家和资本家们大肆鼓吹提前消费,人们纷纷背上债务,而金融家们得以通过债务的交易来榨取财富,循环往复,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最讽刺的是,当信贷危机来临,银行系统崩塌,居然是政府拿着公众资产去保全银行体系,而这笔钱的大部分最终都进了富人们的钱包,只因他们占有了大部分的金融资产,与银行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经济危机只是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穷人的处境愈加艰难,而富人的日子反而越过越好…… 我们眼中所谓的西方强国,原来不过是他们不惜代价包装出来的表象……外籍人士特惠政策、合法避税政策等等,政府推出各种面向富人阶层的福利政策,吸引他们来到英国定居、投资,以此保持他们漂亮的gdp成绩单……可笑又荒谬,但却真实存在…… 富人的贪婪剥削,政府的推波助澜,贫富差距不断加剧,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工资长年不涨,东西倒是越来越贵,房子买不起只能靠租,无奈的民众只有靠游行示威、罢工抗议等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无济于事…… bbc真的挺敢拍的,可惜篇幅太短,内容讲的太碎,没看过瘾~

 短评

其实不太明白这个片子的目标受众是什么人群,而且讨论这样的问题总是只有现象说不出解决方案的。但是能有这样的思考总是好的,没有成功是不够努力这样的论调未免太过冷血,尤其是游戏规则本就不公平的时候。说起来,我为什么想起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6分钟前
  • 且相忘于江湖
  • 推荐

中产有点像东北的雪橇犬,一生辛勤工作,虽然比不上宠物犬幸福但比流浪犬好很多,不愁吃喝。最后老了拉不动了,被卖到了狗肉店。

8分钟前
  • mckelvin
  • 力荐

想起前阵子工党因增税和免学费政策拉得大量选票,国内互联网上对英国人的冷嘲热讽。大量连中产都算不上的人自动把高教育群体代入高收入人群,生怕被动了奶酪。适者生存,奋斗以进入1%俱乐部的思想在我国比在资本主义国家更深入人心,悲哀。英国的涓滴效应其实是一个魔术,前车未覆,也可以做后车之鉴

9分钟前
  • 雲水
  • 力荐

資本主義的昨天就是我們的明天wwwwwwwww/08年真是開始兩極分化的分水嶺/全球都一樣,大局來看gcd確實做得不錯/想要成為1%首先是要瞭解經濟活動的奧秘,而不是哭著嫉妒。

13分钟前
  • 神威太太
  • 力荐

我们一直都觉得品德 法律 礼貌这些规则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但不知道创造时代的人基本上都是jerk,上流场上多的是违背规则的交易和绕过规则的技巧,彼此对对方的表演也都心里门儿清。

15分钟前
  • 王半妖
  • 推荐

还在看,不过感觉到不仅是英国,某个国家情况完全一致。我过几年再看一次。

17分钟前
  • bill910
  • 推荐

主持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救世主心态,差评。

20分钟前
  • CP
  • 较差

一些人对进化论的曲解和滥用正好应证了他们被overpay的事实,如此肤浅的洞察力和几乎神经质的固执愚昧才是会被自然淘汰的那一个。

25分钟前
  • 西莫洛托
  • 力荐

采访有代表性,论述浅尝辄止,搞得像在威胁巨富不掏钱就革命。巨富这群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在差距有多大,只在忍耐底线有多低。实在不能忍了就从物理上消灭巨富和极权,历史上也不止一次两次了

29分钟前
  • 苗斑
  • 还行

不平等是被有意制造出来的,巨富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体现,怎么可能主动去推翻不平等呢,他们只想用各种手段维持这种不平等,资本主义试图把一切东西量化,再发展更多索取更多,金融则是把资产证券化后的游戏,只有富人玩得起,穷人只能当劳动奴隶。两极分化严重的世界里,只有针对穷人的产业和针对富人的产业,想富起来的穷人只能拼命靠近富人,好在他们吃肉的时候能喝得到汤,但是富人永远是富人,阶级的不同、立场的不同简直快让富人和穷人成了两个物种。社会达尔文主义下的本质问题是,除了优胜者和精英,普通人就不配过得体面有尊严了吗?

33分钟前
  • away
  • 力荐

多了一种视角。懂了一种世界。

37分钟前
  • TAKASHIXXX
  • 力荐

message i get from this series: plutocrats will prevail, it is a fact, whether you are willing to accept it or not...

40分钟前
  • sarah🇺🇦
  • 还行

美国昨天刚通过给富人和穷人减税的法案(竟然把遗产税都砍掉了),我今天就看到了这个片子。美国中产阶级的流失比片子里的英国更严重,什么政策手段都是美国先搞起来然后才流传到英国的……

43分钟前
  • 水脉
  • 推荐

一看这个标题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悲伤的故事,看了以后,我才发觉,我真的是底层的底层阿~

47分钟前
  • 风舞狂澜
  • 推荐

1观点比较左 2对中国当代社会有很强的预测和启示作用 3欧美人在"人生来平等"的虚假教育中长大,成年了发现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残酷,这确实挺拧巴的

51分钟前
  • yezzi
  • 推荐

trickle down 撒切尔的采访表情好可怕。。

54分钟前
  • reneryu
  • 推荐

世界由资本运作

56分钟前
  • Macadamia
  • 推荐

少年,就不要____了。

57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很同意片中某个被采访者(应该是美国的一个富翁,亚马逊的投资人)的意见:如果富人们不愿意花钱去改变目前日益加剧的贫富不均的局面,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付出比现在多得多的代价。

1小时前
  • 天兵
  • 还行

看完想拾起落了几层灰的《资本论》

1小时前
  • Grey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