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廖昌永,尚雯婕,刘宪华,石倚洁,阿云嘎,郑云龙,周深,王晰,李琦,蔡程昱,仝卓,鞠红川,贾凡,高天鹤,石凯,蔡尧,代玮,简弘亦,方书剑,翟李朔天,李向哲,丁辉,黄子弘凡,金圣权,陆宇鹏,廖佳琳,余笛,洪之光,南枫,李文豹,星元,王凯,龚子棋,梁朋杰,马佳,陈博豪,李彦锋,高杨,张超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剧照

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1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2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3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4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5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6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13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14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15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16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17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18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19声入人心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声入人心第一季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作为湖南卫视四季度的“秘密武器”,《声入人心》用年轻时尚的演唱方式,颠覆大众对高雅音乐的固有印象,引领观众感知声乐艺术独特的魅力。  据了解,《声入人心》将通过综艺的手段颠覆观众对美声音乐和演唱者的固有印象,强烈的反差感将给观众带来新鲜的体验,让大家重新认识更多高雅且极具正能量的音乐作品。  作为一档原创励志声乐竞演节目,36位演唱成员将在“首席”和“替补”两个角色间轮换,而仅有的6个首席之位也将引发他们最为激烈的角逐。演唱成员对声乐作品的演绎形式也将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多样的变化,新鲜的组合和搭档将给你别致的感受。  《声入人心》节目中的3位出品人将在100天内,对36位演唱成员进行分组打磨、陪伴成长。经过10轮训练,评选出10次TOP6首席,最终的6位首席演唱成员,将获得大型美声音乐会全国巡演和发行音乐专辑的机会。节目由舞台公演和真人秀两部分组成,观众既可欣赏到顶尖水准的美声歌剧表演,还可以看到出品人和演唱成员之间的激情碰撞,见证演唱成员们的成长蜕变。  而36位演唱成员也是在以往电视节目中难得一见的“高学历、高素养、高颜值”的群体,他们来自世界各大顶尖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包括中国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朱莉亚音乐学院、维也纳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耶鲁大学等,很多成员都获得过世界级专业大奖。  《声入人心》是湖南卫视创新飚计划第七轮冠军方案,节目总导演任洋是湖南卫视年轻的制作人代表,曾经制作过《快乐女声》、《小年夜春晚》等大型活动,而联合制作的邢丽琴(代理)团队也是《变形计》、《元宵喜乐会》等节目的主力导演团队,《天天向上》的制片人沈欣担任该节目的监制。而此次《声入人心》精良的幕后制作班底也为节目的高品质保驾护航,古典弦乐大师、金牌编曲人钟兴民担任音乐总监,知名音乐人黄韵玲担任节目的演唱总监,现场弦乐队和电声乐队分别是《我是歌手》节目的御用班底——靳海音弦乐团,以及业内备受赞誉的章谋圣电声乐队。皮囊 第一季孙子从美国来金婚2007异星战场暗流2000三十六迷形拳铁血壮士时空之隙托勒密·格雷最后的日子f4沙胆妹阿露薇租个男朋友地狱男爵2:黄金军团国语家庭录像超级顾客第一季分裂另一种蓝融掉低等生物何必有我?约翰尼·里诺私事第一季余生唯你一切搞定战火中的卢浮宫断舍离天堂鹿鼎记 张一山版沉睡的森林1998秘密特工变脸迷情重庆森林相对的幸福开播!情景喜剧第二季生人回避5狼的召唤午夜43路粤语米果的秋天单行桥东京之声的地图刑警张玉贵猪2021

 长篇影评

 1 ) 我是怎么放弃了学声乐这条路的

(日记体,非节目评论)

作为一个英语学习的号,突然写这个,是因为这个节目勾起了童年的一段我以为已经忘却的记忆。

没有人知道,我人生的分水岭,不是大学前和大学后(大学前差等生),也不是出国前和出国后,而是:我彻底放弃学声乐的那天。

生活中的朋友们没人知道我9岁是学过一年声乐的。

从5岁开始就在幼儿园各种汇演中做领唱,初高中都在学校的各种唱歌比赛拿前两名的我,9岁那年被我妈送去学过一年声乐。有老师在我们那五线城市的文化大院每周三晚开课,我妈一个人骑单车搭着我去上课,风雨无阻。那个声乐班同学大多数年纪比我还小(比唱《小男孩》的方书剑看起来还小),没学过乐器的我们全都听不懂乐理课,我们在教室前排懵懂地听懵懂地看老师画五线谱上的蝌蚪,家长们在后排帮我们记乐理笔记。

从试唱课开始,我才发现自己的平庸:

我的声音太细,发声的位置常常不准导致声带易疲惫,但是,我却是最他们中最想学好唱歌的。无奈,10岁开始学校强制的数奥班和作业越来越多,我们家也不是什么小康家庭,我也没有被声乐班选上参加省里的比赛,这个课就自然而然停掉了。

到了中学,数学很差的我偏偏初高中都在重点学校,不管得了多少唱歌比赛的奖,在学习成绩单面前都是被无视的。我妈看得见我的痛苦。我14岁那年的某一天,她居然问我:要不要去考艺术学校,专门学声乐。我当时心里一动——那可是多好的提议,以后再也用不着看数学了!可从我口中蹦出的却是:

"妈妈,我觉得一定要像张学友孙楠王菲那种有独特嗓音的人才适合专门学声乐,我不考艺校!”

想来也许是对自己的语文和英语太自信了?(我的文科也并不优秀只是没理科那么糊😂)

拒绝上艺校的那天,常常在我脑中回放,不是后悔,而是:我真他妈佩服自己,那可是我大学前唯一的特长啊!

由于这个特长在重点中学是被忽视的,16岁开始我再也没机会参加任何唱歌比赛,也没好好地练过嗓子唱过歌。一直到大一,我的心里还是背负着很重的差等生阴影,经常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物。第一个学期参加了一个系里歌唱比赛,由于中学带过来的不自信,居然连决赛都没进!这件事对我打击挺大,从那天开始,我更觉得自己废物了,连唱歌都不行了......

这种废物一般的感觉,反而让我开始找一些别的喜欢的事情打发时间。

比如:经常去图书馆找喜欢的书来看,或者在发现自己唱歌时的模仿能力居然能用在模仿教材磁带里英语的语音语调上,从而开始了天天听磁带早读1小时、回到宿舍关在厕所里一精听1小时、手洗衣服时跟读1小时的routine 。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的到的。随之而来的是参加各种英语演讲比赛的经历,很快,我忘了自己曾经爱唱歌这件事。

这么多年,听音乐虽然是我从小到大生命中不可替代的爱好,但唱歌这件事,就这样渐渐远离了我。仿佛我从来不会唱歌,仿佛唱歌带给那个差等生少女的那点点自信和荣耀从未存在。

那段关于学唱歌的记忆也被悄悄抹去了,或者,我以为自己抹去了。

一直到看了《声入人心》这个节目。听见当年的声乐班里自己练习过的《送别》《歌唱祖国》还有小时候妈妈在ktv里爱唱的《故乡的云》。那些记忆像开闸洪水一样翻涌而至。

这么多年完全没唱歌是不可能的,同事朋友的局经常会有唱歌这个娱乐,但是我极少认真地唱好好唱一首完整的歌。心中能找到很现实的理由安慰自己:这个特长丢了就丢了,要是还在唱难道能红吗?现在不是还能写文能说外语能搞定客户的挺好的吗?当初选择的是对的吧?

《声入人心》这个节目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36个燃烧的梦想,看到了一个个优秀的人,是如何在收入不高行业前景不好的情况下依然保有对唱歌的热情。

美声歌剧音乐剧是小众艺术,按照鹤鹤和豹豹的话来说:没人看的, 演的人、下面零星坐着看的人都是这个专业的师生, 对于大多数学声乐的人来说,当老师就是最好的一条路。

这是中国音乐剧行业的顶尖A角
这是中国艺术院校歌剧专业顶尖学生

那为什么要坚持下去呢?大多数人没可能红的。今天想来,我早已经有了答案。就像自己曾经写的鸡汤:难道大多数人一辈子不会功成名就,就不活了吗?

如果热爱一件事,它给你带来快乐,这就是无价的。

“热情”这件事,很难得,很稀缺。

当回想一路走来的这几年,能让自己出成绩的,往往是对一件事情不计较结果的“热爱”支撑起的 经年久月的练习。才后来看了一些采访传记,发现在各行各也能出成绩的人都有这种“热爱”。

和唱歌一样,我的英语一直不是我认识的人里最好的。我所在的重点高中多的是16岁能读完一份China Daily, 能看完哈利波特英文原著的同学(这两件事我到了大二才做到)。但是,也许是因为爱吧,我一点都不急:我不够好,但是我有一生来学习语言呀,也许我永远赶不上那些同学,但是这件事带给我快乐啊!这就够了。

唱歌这件事,到底我还是不够爱吧,如果带着功利之心的话。

但是放弃了这个爱好,这么多年没练嗓导致现在完整地唱完一首歌就上气不接下气(小时候我是能一口气五首不喘不走调的),还是遗憾的。因为唱好歌曾经给我带来我的那份愉悦和自信。

我的经历并不出奇,从小到大学校里认识的,跳舞很好、唱歌很好、画画很好但是没去学艺术的同学朋友,现在都在其他行业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闲暇时也没在跳舞唱歌画画了。在吃饭面前,看起来没用的爱好,很鸡肋吧。

一直到我看到一个朋友在微博晒出的一副画作

有点生疏,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多年后拿起画笔的勇气和对画画的热爱

我们都不想再经历一次那样的遗憾。我给她留言:继续画下去吧!画好一幅画的快乐是什么都比不上的吧!她回了我一个“你懂的”表情。

能有一两件这样的爱好,这个人,这趟人生,才不那么无趣吧!

所以要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变成特长的时候,抓紧它,不要放手啊!Coz no one can take that away from you!

梅溪湖36子,谢谢你们。

今年,我又开始有规律地更新公众号了。上周,我认真地唱了几首歌:

马岛三废大师-喜欢你(Live)- 全民K歌,KTV交友社区 qq.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爱学英语的职场人Claudia,公众号ID:aixueyingyu77

 2 ) 《声入人心》:一个可能会烂尾的节目

“消除大众对美声的误解“,《声入人心》总导演任洋一句话给节目定了调。听起来颇有艺术使命感,但综艺节目的成功无疑是与商业运作和观众口味密切相关的。《声入人心》一鸣惊人不过是资本和流量的再一次胜利,换汤不换药。至于这个导演口中的艺术使命能否实现其实不是任何有决策权的人所特别关切的事。

形式是新颖的、选手素质是一流的,确实不错; 但三十六位演唱者参赛的出发点某种程度上却大相径庭,笔者以为,这种巨大的差距到后期会给这个实质为选秀的节目带来不小的挣扎。暂且大致把这三十六人分为五类。第一类,国内外一流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学生 (如贾凡,金圣权);第二类,专业音乐剧/歌剧演员 (如郑云龙、阿云嘎、高天鹤); 第三类,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手(如周深、王晰);第四类,接受过一定程度艺人培训(即训练生)的人士(如李向哲);第五类,具有较强综艺效果之人士(如廖佳琳、石凯、陆宇鹏)。第一期结束后的首席名单构成也反映了对类型考虑,六位首席包括:金圣权(纽约大学音乐剧专业研究生,第一类)、蔡程昱(上海音乐学院,第一类)、阿云嘎(国内一线音乐剧演员,第二类)、王晰(中国音乐金钟奖、《我是歌手》,第三类)、李琦(《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冠军,第三类)、廖佳琳(以花鼓戏腔调唱Rolling in the Deep走红网络,效果搞笑, 第五类)。

回想之前的爆款歌唱类综艺,如《中国好声音》、《梦想的声音》,甚至更久远的《快乐男声》,选手的参赛出发点却是相对一致的,简而言之就是走红,而《声入人心》却颇有点众口难调的味道。第一类选手大体来说是以走红为导向的,如果只看第一类,你会以为这是一个高配版的《快乐男声》;第二类选手在小众的音乐剧圈已经是顶级明星,这次走出来恐怕不是为了光环,而是为了拓展观众群,毕竟没有观众基数的小众文化是很难壮大的;第三类更简单,名气不够大意味着机会不够多,或者到了转型瓶颈期,上综艺赚多点知名度;第四类和第三类差不多,训练生在团体内难以出头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作为出品人的刘宪华也有相似经历;第五类选手本人出发点大致是前四类中的任何一种,而他们最终被找来参加则纯粹是为了增加话题度,搞笑也好、励志也罢,这是除却歌唱因素外的重要营销点。

这样的选手构成对于电视台来说是好的,收视率绝对有保障。然而笔者却很怀疑,这档节目很可能不仅不能消除大众对美声的误解,反倒会加深这种误解。所谓美声也好,还是其他形式的小众艺术类型也罢,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保持其小众性, 而不是推翻其小众性。保持小众性并不是说观众群的狭小,而是场所、传播途径和知识准入的严格性, 雅俗可以共赏但不能混淆。《声入人心》的误区在于它有意模糊爆款歌星和职业艺术家的界限,这种做法固然会在节目播出期间引发热议,但这种热度不会延续,因为我们国内的艺术环境并不乐观。交响乐团尚有比较完备的编制,而歌剧、音乐剧等却尚处于极不系统的发展状态。要推广高雅艺术,尤其是歌剧、音乐剧(即节目泛指的“美声”),更好的办法是加强长期规划,如增加国内艺术节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对音乐剧目和演出周期做长期规划(正如廖昌永老师所言)、建立更多的社区型剧院、常规演出之外增加对剧目和幕后的讲解、为高雅艺术引入更多样化的、更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这些方面欧美国家走在前面,比较近的,比如香港就做得很好。每年都有香港艺术节如期举办,艺术门类多样且均衡, 囊括歌剧、交响乐、芭蕾舞、爵士乐、话剧等,既有对本地艺术家、甚至小众艺术家的支持,也有来自欧美的重量级艺术家。内地类似的有一年一度的交响乐之春和国家大剧院的各类推广,但是相较而言各种艺术类别区位较为分散、演出周期也不够统一, 于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内地对于高雅艺术的宣传也比较单一,且质素堪忧。除了超一流剧团(如国家大剧院)在演员造型设计、海报拍摄、线上线下通道能够全部做到精良,其他小规模演艺公司的宣传能力差了不止一个级别。这又回到了资本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不是只有在国内一线娱乐卫视上推一档节目才能解决,香港艺术节的经验可以借鉴。香港艺术节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家、银行和拍卖行的赞助,当然还有政府机构的补贴。各类艺术节演出提前半年就会在网上预售门票,宣传地点包括地铁站、公交车站、天桥、高校、剧场、书店、电影院等。也许有人会质疑,香港市场狭小且金融业集中,因而这样的运作方式才成立,即便内地这样做也会收效甚微,但这不是不这样做的理由。任何一个企划(enterprise)在运行初期总不会是坦途,我们必须等待并精耕细作,而不是剑走偏锋试图用流量说话。流量不是不重要,但那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举一个内地的例子,贵阳交响乐团的发展历程。乐团成立于2009年,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民营注资的交响乐团。从一开始票卖不出去到现在场场爆满用了九年时间,对于娱乐圈的流量周期这个长度已经是致命的,但对于高雅艺术而言这个周期却是必需的,甚至算是比较快的。值得一提的是,贵阳交响乐团现在除了占每年演出总量大半的爱乐乐团外还有爵士乐团、音乐学院,且其运行已经完全脱离最初注资的百货公司的业绩,转而依托专项艺术基金。贵阳是国内的三线城市,去年才升到准二线,按常理观众基数绝不会大于北上广深,但即便如此,一种注重质量、容忍初期亏损、贯连社区和教育的有机发展模式都走得通,为什么将这种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就不行?更大范围不仅是在地域上,还是在艺术门类上。

如果我们无法容忍较长的发展周期、做不到“精耕细作”,这些小众艺术形式必然穷途末路——要么被流量同化,成为下一个难以持续的爆款,要么销声匿迹,在小圈子里孤芳自赏。无论哪一种都是真正的艺术家的悲哀。所以我们看到《声入人心》中相当多职业音乐剧演员的现身,这是一种妥协,一种尚未细分、发展不均衡的艺术市场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娱乐资本以此为机会获得免费午餐赚得盆满钵满本不是值得喝彩的事,但是我们却无法避免对娱乐化产品的消费,因为它们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几乎没有成本。而真正走进剧场,算上机会成本,却代价高昂。

因此,《声入人心》治标不治本,并且在娱乐资本话事的语境下目的必然不纯粹、且效果也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可以想见,《声入人心》最终选出的所谓的首席当然会名利双收,但之后的包装、巡演云云对于艺术而言恐怕是喜忧参半的事。《声入人心》最后无非是又一次的造星、凹人设,制造热搜,而国内音乐剧/歌剧的生态并不会因此改变。新的观众血液只会看到被包装出来的一个人,而不会真的改变对美声的误解,就算真的走入剧场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流量拥趸。对于高雅音乐,这不仅不是好的改观,细想来或许还是更长远的损害。

 3 ) 一期一会 Ⅱ 36位少年,36道风景

这样的原创节目实在难得,音乐剧的市场现在有多困难呢?A角演员在前两年的演出费连房租都付不起,谈到为什么还待在这一行,要如何平衡开支时,一个成员说“靠妈平衡”。如此艰难,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坚持呢?因为热爱与梦想。歌剧就更不用说了,国内连成熟的市场都没有。 这类小众或者说这种高质量的音乐不应该被掩盖、被埋没,应该被更多人了解。 我用声音追着光

【个人公众号:未名以北】

‖ 李文豹 他的眼里有光。 虽然第一次上台的时候紧张到忘词,但一张口全然是小小身影外的另一幅壮阔风景。一曲《青花瓷》圈粉了很多人,不得不说这首歌选的很出彩,李文豹的演唱赋予了这首歌不一样的感情,不是文弱书生,而是少年将军出征沙场,站在广阔的大地上瞭望远方,夕阳西下,西风猎猎,吹动火红色的披风,烈酒划过喉咙,心中火焰奔腾而起,想起了远方巧遇的佳人,不觉嘴角泛起笑意,营帐中的画像已经摩挲了千遍,那一次回眸笑靥始终是萦绕心头的痴缠,不日又是一场大战,只盼早日杀敌归去,寻此佳人,好叫一片痴心不负。

‖ 贾 凡 “茱莉亚音乐学院全A毕业生” 贾凡一开始便顶着这样亮闪闪的光环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登场,是好是坏呢?好的是大家一开始便记住了这个优等生,不好的呢,大家都带着审视和批判的眼光,评判的标准在下意识里就比其他人上升了一个台阶,就好像看到一个18岁的小孩标准不自觉得降了一个档次一样。于是,贾凡拿着魔鬼剧本下凡历劫了。 开场介绍,他称自己是学了28年声乐的27岁的贾凡,言语里是多么自信,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在爱意里长大的优等生,大概一直以来求学经历都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什么打击。结果,第一期就没有拿到首席,眼神里的落寞怎么能掩盖。之后的选歌也一直是个迷,与他并不十分契合,并没有显出他的优势。 然而这么多期的事实证明,这是个到处插翅膀的小天使,能以全A的成绩毕业,能力自然是不容置疑的。 他并无半分骄纵,平善温和,给别人鼓劲加油,帮小一些的弟弟正音、一字一字地纠正,无所谓世故不世故,他的世界是温暖明亮的,心底的善意不自觉显现,是个在舞台上会发光的人。 ‖ 高 杨 高杨和王晰的一首《她好漂亮》,讲述暗恋。两个人,高杨是少年时站在树下的白衣少年,略带青涩,将暗恋的女孩藏在心底,而王晰是过来人的大哥哥,满含深情,告诉你这一切都要经历。一曲成,糟糕,是心动的感觉。 高杨笑起来就像迎着阳光绽放的向日葵,永远灿烂,永远向上,暖暖的有力量。 ‖ 星 元 《小河淌水》第一句足够惊艳,如潺潺流水蜿蜒而出,轻柔细腻,他第一次上舞台,让我想起了书里的一个人,他叫言格,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眼睛里“除了温暖和被爱,什么都没有”,他作为领唱在教堂里的那场演出,书中这样描述:“他的声音圣洁清澈,低声呢喃:“Silent night, holy night”。优美的音乐,融洽的气氛,大家双手交握,微微闭上了眼睛,神情祥和虔诚。” 星元说他一直在追求中世纪唱诗班的唱法,是了,像孩子般纯澈。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吧,可以不为名利束缚,不被外事干扰。 求他那个二十八线的小公司捧一捧这位宝藏吧,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他值得。 ‖ 阿云嘎、郑云龙 灵魂知己,英雄相惜。参与过彼此人生中重要的阶段,不是一成不变,是一起变得更好。 阿云嘎,开场撩遍所有人的嘎子哥,鉴于之前被内蒙的风沙摧残了,颜值正在逐步回升。 郑云龙,三星堆与光头强的结合体,不不不,我们大龙是音乐剧“王子”,靠什么能博得大龙的欢心呢?请去买音乐剧的票。 两个人的实力绝对无可挑剔,都是很成熟的音乐剧A角演员,人格魅力在bling bling~~地闪光。 想去看一场音乐剧了。

‖ 高天鹤 一只傲娇的天鹅,时刻高昂着脖颈。 很罕见的假声男高音,声音很华丽。一曲《炫境》无一句歌词,但实力已经放在那里了。目前为止,除了第一期的独唱,他和李琦的《I dreamed a dream》是最搭的,两人相得益彰。 到了这个年纪,还能不顾一切去追求的,是真的喜欢和热爱,但太重视了就会更在乎得失,但太在乎得失了就会很紧张,反而会受到限制。总之,希望高天鹤的舞台可以越走越大,努力追梦的人不该被辜负。 ‖ 蔡程昱 出场9个High C ,天赋,20岁实力如此,天赋和努力一个也不可缺。 弹幕里说昱宝和马佳的情歌二重唱唱出了炸碉堡的感觉。QQ音乐上有人这样评论“蔡High C小朋友怎么说呢,没谈过恋爱吧。太正气凛然了,我感觉他的爱人是祖国。”哈哈哈,小朋友还有很多成长空间。

‖ 黄子弘凡 伯克利音乐学院19岁的皮孩子,江湖人称“黄子皮凡”,第一期就把话痨属性暴露无遗,整个一快乐源泉。 ‖ 仝卓 说勤奋吗?36个人谁不勤奋,但也有人一个人在排练室练到凌晨5点,他说不想给哥哥们拖后腿。越有实力越努力。 会弹钢琴的中戏校草人工卓唱美声和民歌都很厉害,但皮起来和“黄了弘几”可有一拼。 除了他们,还有周深、旷世珍宝low C 王晰、鞠红川、李琦的神仙组合,余笛老师,马佳、王凯、圣权、“黑道太子”龚子棋、简弘亦、张超等等等等。 节目后期的分组,都是哥哥带弟弟,没有勾心斗角,互相帮助,一起进步,梅溪湖36子的日常还可以再看100集。

节目快要结束了。 和一般的选秀节目不同。 选秀节目里的成员都是奔着要出道的目标来的,不管怎样,他们最终都会走进娱乐圈,成为一个又一个流量。可声入人心不一样,除了两三个签了经纪公司的,这些人最终都会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按着既定的轨迹向前。

一期一会。 这些人最终是要分别的,有些人或许很难再见到了。 演音乐剧的、成熟的歌手还有机会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该上学的要接着去国外上学了,去完成学业,曾经以为他们留在象牙塔里最好,去追求自己的艺术情怀,不必来乱象丛生的娱乐圈里蹚浑水。可是,如果这些有能力有实力的人不能收获相应的关注度,反而任由在资本的推动下劣币驱逐良币,那么,春天还会来吗?影视业如今遭遇寒冬,流量加IP的模式终于不再是万能药,越来越多的好演员开始受到关注。那音乐市场呢? 但获得关注不应该以破坏原有规则为代价,如果传统艺术的行业又或者说这些小众艺术评判的标准不再是业务能力,而是颜值或者其他外在条件,凭着几句哄人的话就能站上别人苦练十几年舞台的时候,那才真正是这个行业的悲哀。舞台不是用来修炼的地方,真正的能者是已经修炼好十八般武艺,只待一个机会。把这么珍贵的机会平白给了其他人,霸占稀缺资源,是对艺术的不尊重。 这或许不足以成为转机,但总算有一束阳光照进来,总该会越来越好的吧。 去剧场里见他们吧。 有机会,想去看一场音乐剧。

 4 ) “神仙综艺”收官,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第二季将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彻底搞清楚

(19.1.20全部更新:审定了一下之前在豆瓣上发的内容,发现对大家阅读太不友好了,因此重新写了一版,欢迎大家来讨论,另外,也欢迎大家给第二季的《声入人心》更多音乐上的专业建议)

(一)9.2分,《声入人心》并非浪得虚名

作为湖南卫视第四季度的一匹综艺黑马,今天,声入人心第一季就要正式收官了。它在播时同时获得了三项殊荣:来自省委书记杜家毫的点名表扬、来自央视新闻联播对湖南卫视整改卓有成效的表扬——《声入人心》绝对是新闻联播所提及的节目走群众路线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2019年的湖南广电最高奖——台长嘉奖令也花落《声入人心》任洋、邢丽琴团队。

台长嘉奖令现场,左二为总导演任洋

我认为,这种褒扬并不仅仅代表了一种政治正确,也代表了未来大众传媒引领观众审美的一种重要趋向,而这种趋向的至关重要性在于,电视(网络)节目与电视(网络)剧一定是最能够妥协大众审美与学术场域的形式,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努力变得弥足珍贵,而在这个年轻的团队中所焕发的克制与理想主义的火花也在电视圈很多年没有显现过了。幻乐之城的尝试很可贵,但是似乎有所偏离,《声入人心》虽不尽善尽美,但10期以来的不断进步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综艺的希望所在。

回归到电视模式本身,讨论他的问题,已经不必纠结于其技术问题了,对《声入人心》而言,应该探讨更加高级的问题。我认为能够拿到这种高标准的视角来审视的节目,一年甚至都不能超过两档,《声入人心》算其中之一。

声入人心

首先,作为电视湘军的又一力作,《声入人心》的制作水平、节目呈现,全程在线,高级感很足。用“曲高不和寡”这句来形容不为过,能够以如此魄力密集地做节目形态尝试,勇气可嘉、值得肯定!其次,节目在专业性上所做的探索与平衡是不错的,节目力图展现出的包容度与在整个节目上下即使作为节目观众也能够感觉到的拼搏劲,充满了来自湖南卫视的朝气与湖南人拼搏的精神,这点从声入人心36位成员在微博上的日常话语就能很清晰地感受到。

粉丝们的衍生表情包,“过日子三人组”

在选择成员上,节目组选择的36名表演者都是很有其特点的,不论从性格来看还是从演唱风格来看,彰显了年轻一代艺术从业者的状态既有王晰、鞠红川、李琦这样的流行老将,也有郑云龙、阿云嘎、王凯、丁辉这样的成熟演员,还有贾凡、黄子弘凡、蔡程昱这样的音乐学院优等生。而且,这36个人绝不止这一种分类方式,因此,明显的优势是,每个成员的性格都很好的得到了彰显,很立体,很真实。

节目最难能可贵的,就在于其不仅处理好了节目内容上的关系,还处理好了节目与成员的关系。从节目的官方微博@湖南卫视声入人心来看,官博与36位成员一直保持了十分好的线上线下关系,以至于几乎每一位成员都和“大声”(官方微博的昵称)深度互动过。

不仅如此,36位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一改一般选秀节目中的戾气和铜臭气,不仅彰显了36位美声音乐剧小哥哥的高素质,而且还为节目本身的魅力增光添彩。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档小众音乐的“小糊综”在节目粉丝和36位成员不断地卖力宣传之下,终于成为了流量与口碑双飞的“豆瓣年度综艺”。不得不说,这档综艺节目其他节目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很多话题本身并仅仅是粉丝在助推,36位成员本身也产出了“深呼晰”、“梅溪湖36子”、“你是我的姐妹”等娱乐话题,许多节目粉丝直呼“请你们离我们粉丝的生活远点”。

梅溪湖36子

带给音乐圈而言可喜的变化就是,节目录制结束,这一切却并没有结束,这也是这个节目中大家的关系并不是被人为设定的最好例证。廖昌永带着成员们参加他的音乐会演出、参加文联的晚会,王凯在节目录制结束后更加卖力宣传、甚至因为“营业”过于频繁被粉丝们戏称为“站哥”,李琦、郑云龙上海再相会,同时年龄大的、有演出经验的许多成员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带着更小一些的成员参加各种演出、各种活动,这一切,都证明了《声入人心》这档节目的意义不仅仅只是推广美声音乐剧而已,节目组出色的关系协调能力也表明了目前市面上也许只有这样一档节目能够让美声老手带新手、小众变大众的表现形式真正得以实现。

就节目安排来看,对于竞技的淡化与赛制中选手身份转换的叙述中的举重若轻,(第三期首席排位战的时候仅仅用了一个分别走向不同路口的动作来叙述结果)展现出了节目组对于这种话题炒作所展现的强大的克制的力量,要知道,对一个节目而言,舍弃任何一个话题点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而这种为了让观众关注节目本身的执念,让节目组忍痛割爱,这一点不仅《幻乐之城》做到了,《声入人心》也做到了,而且不是简单地删节,而是举重若轻,这尤为难得!这种来自综艺的克制感,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因而高级感也体现在了这方方面面。

第三期竞演结果呈现现场


(二)声入人心,再进一步,还能做更多

批评是为了更好的进步,这也是文广君媒介批评的宗旨。通过发现第一季中还能够迭代的部分,能够让第二季的《声入人心》增加更多的世界性,这样的声入人心,将会成为未来湖南卫视音乐节目的活力之源。

正因如此,节目组更需要厘清,在这样的小众音乐门类的调性之下,需要强调的主题是什么。美声?似乎融合和表现不够。音乐剧?似乎主题与表现力不够。冲突与竞技?似乎也不是。从后期的制作来看,节目组并没有弄清楚最终要将哪种小众音乐门类推向大众。而只有一个指向是明确的——公演,A角,发片。这难免又在归宿问题上走向了与其他选秀节目难以区分的路子。这最终的公演如何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取决于这个节目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签——大家如何定义这个节目。

从目前来看,这个节目的形态很难被定义。美声节目?音乐剧演员的现身说法?更多的也许是被娱乐化的定义“一群颜值高、素质高、学历高的小哥哥在唱着大家都觉得很炫酷的歌曲。”有人如是定义这个节目。我觉得,后者的定义的确比前者更直观、更确切。这本身就在于如何改造音乐剧或者美声的风格与流行相适应,或者说,如何改造流行,与美声和音乐剧相适应。这本身的确是个宏大的艺术命题。但是,无疑的是,这也是《声入人心》在更上一层楼主要途径。这当中的问题,还需要节目组召集更多艺术种类的从业者们相互碰撞,而不仅仅只是三个代表不同领域与价值观的出品人的评判。即使廖昌永这种级别的歌唱家,虽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院派的权威,就声乐艺术而言依旧具有他自身的局限性,这来自于时代、教育背景、所处身位。

“老云家”表情包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类似专家团的观察者完全可以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参与到音乐作品的产生中来,尽管演唱是个很个人化的工作,但是他们完全可以在前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经常出现的编曲不符合演唱者特质、歌曲不符合演唱者特色的问题。毕竟,这里很多的成员都是25岁以下的并不成熟的歌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建议,从节目层面看,表演的品质也需要专家更多地参与进来,给予更多的建议,这样就能够形成作品诠释在台下的有机运动,兜兜转转大家给意见,但是主导权依然在表演者手中,这对于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是有益的。

三位声乐出品人

除此之外,在关于如何呈现美声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结构性的矛盾,首先是美声、音乐剧的学术场域自治问题。节目中的许多学术话语试图用大众传媒的方式进行解释以提升通俗度是否合适,这一问题应当思考。当然,这种方式常常是一个节目为了提升传播力的无奈之举,标签化与客观虽然是一对矛盾,但传播力与全面解释也往往只能取其中之一,这一矛盾在舞台上表现得就尤其尖锐。作为一档选拔类节目,在舞台上要对美声、音乐剧、通俗等各种门类的表演作出大致平衡公正的评判本身就很难,而节目组“挑战自我”加入了更多复杂的评判元素如“音乐剧出品人”又将市场与艺术表演的评判标准作了再平衡。

(三)你和出品人有分歧?原因在这里

从舞台演绎来看,但就音乐剧这一门类来说,这种基本设定本身并不利于音乐剧演员表演的(缺乏情境与基本舞台设定),比如音乐剧演员郑云龙在演绎其《变身怪医》极其有感染力的经典桥段“生死对决”时,在舞台呈现上却会显得有些精分,而这种缺乏舞台设定也就使得在音乐剧中的“情感性破音”等演绎在舞台上被放大为音准问题。郑云龙自己在时候也表示其实对这段表演感到很不满意,作为一个音乐剧演员,在舞台上缺乏必要的基本设定,郑云龙感到不自在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点击收看: 郑云龙演绎百老汇经典作品《变身怪医》高潮桥段《生死对决》

在评判得分上,看过音乐剧表演现场的出品人和音乐出品人自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部分对音乐剧演员的“隐性加分”实际上是公平的,但一些观众却对此不明就里,而这样的在演绎上的“隐性加减分”其实也体现在了出品人各自评判的出发角度、节目呈现中存在的不同门类的背景元素带给专业评审和大众在评判标尺上的割裂感。

而如何解释,即使在评审内部的廖昌永、刘宪华、尚雯婕、音乐剧出品人在与观众间在对这个节目中选手评判中,总是有一定的分歧,甚至有时分歧还会相比那些选秀节目的评判差距要的大得多,文广君认为有这样三个原因:

一、各自小众音乐门类本身评判的标准相差较大;

二、美声、音乐剧等表演类型在舞台上的减益各有不同,因此各自门类的代表评判的偏差表现也各不相同;

三、一些表演还被割裂为市场与学术两类评价标准。因为这三项评判干扰项,这整个节目的评价体系也就变得更加复杂。

豆瓣评分9.2

往高了点说,以美声、音乐剧圈子的角度进行的探讨,得出这些结论的基本预设前提也是很明确的:即使在电视节目呈现上,美声、音乐剧的小众圈子的场域自治圈也应当得到重视,不能为了向大众普及这种文化而干扰到圈子本身的发展与自治权,否则本质来说,将是很糟糕的泛娱乐化改造,《声入人心》显然在这一点上做了很多的尝试与调整,未来的《声入人心》,还大有可为。

梅溪湖36子,大家江湖再见!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广君、微博号@real文广君、天天快报、腾讯新闻@传媒小策

 5 ) 敬追光者们

《声入人心》很好,特别好,之前太忙没顾上舞,现在完结了,我忍不住要写小作文了。

除了36个成员的人间真情,最好的地方确如鍾興民老师所说,“这是个开始。为中国的音乐打开了一扇窗。”

音乐绝不仅仅意味着音乐本身,我更看好音乐背后的东西。

美声和歌剧确实不太懂,我只能基于我对音乐剧的一知半解聊一点。

我一直觉得,音乐剧这种特别有力、激烈、直观、极易引起共鸣的表达形式,决定了它的所有音符、歌词和剧情,往往都在传达对一些理念热切的诉求、主张、宣告和呼号。

首页常见的音乐剧,比如法扎,在骄傲宣告:活到极致,我们的欢笑愚弄了死亡与时光。

比如一粒沙,在昂然剖白:我冒险跟你有什么相干,我只属于我自己。

比如1789,在反复呼号:人有价值,人有权利,以自由意志之名,以治愈泪水为名,我们定能改写历史;会好的亲爱的,我将在高墙上写满自由。

大悲我不说了,著名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上面举的例子不过冰山一角。

感受到了吗,音乐剧传达的东西有多么丰盛而耀眼,且为我们迫切所需。

包括阿云嘎和郑云龙念念不忘的毕业大戏,吉屋出租。

我去补课回来发现,这就是一部关注“边缘人群”的作品。

其中一首La Vie Boheme惊艳至极:

“敬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敬有绝对自由的选择,敬不随波逐流的自我,敬情感信仰和骚动,敬一切禁忌,敬佛陀,敬同性恋,敬任何性恋,敬智人,敬布兰诗歌,敬冷漠,敬信息论,敬共情,敬狂喜,敬大麻,敬鸡奸,敬S&M,敬搅拌冰茶的声音。”

说“边缘群体”的时候我为什么打引号?

因为这个说法本身带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角,似乎发话者是“主流群体”。

而事实则是,没有谁是边缘人,也没有谁是主流人,你觉得自己是主流,只因你幸运地活在了框架里。想造框架是多么容易,每个人都有一万种方法可以被划为边缘人。最能帮助“边缘群体”的方式绝不是“把TA拉入主流”,而是粉碎框架,粉碎偏见,这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免于恐惧。

两位演员说吉屋出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一部剧。所以我也就丝毫不奇怪,为什么面对大家津津乐道的“云次方”,他们都相当舒适且坦然。

“知道,不抗拒。” “你们愿意想象美好是很好的。”

没有偏见,没有禁锢,甚至几近赞许。甚至从大龙一次又一次挑起眉毛的“能播吗,能说吗”里面,品出了一丝对世俗框架的讥诮。

歌唱爱、自由、多元、理想的音乐剧,滋养出这样两位坦然、独立且包容的优秀音乐剧演员。

而我相信,像他们一样被音乐剧所传达的东西浸润出闪闪发光的灵魂、并立志将光芒分享给更多灵魂的人,还有很多,并且以后会有更多。

尽管本土音乐剧市场应该是刚刚起步,或者准确地讲,大概该说“正准备起步”,但已经看到了一些力量——好的音乐剧作品有引起思考、调动共鸣、激发表达的力量。

比如多数首页伙伴一定记得去年11月,徒有琴那首翻唱带来多大反响,而它的蓝本是百老汇名作《芝加哥》。

未来注定是星辰大海,路也不一定好走。

翟李朔天的The Master’s Song官方被剪,双云的I'll Cover You还是得分台子唱。受环境所限,我们的音乐剧暂时还是要多多少少戴着镣铐跳舞。

这大概也是鍾老师说“只是打开了一扇窗,门还没到”的原因之一吧。

Anyway,我是真心实意为我们本土就有这样一群追光、有光、又分享光的人们而感到幸运,也特别期待他们能带来更多音乐以及音乐以外的内容。

学着La Vie Boheme的腔调祝福他们也祝福我们吧:

敬不计回报的热爱,敬无路可退的理想,敬幽微岁月,敬心头热血,敬且歌且行,敬掌声,敬冷眼,敬自由灵魂,敬世俗,敬坚持,敬妥协,敬不妥协,敬美,敬丑,敬终将到来的光明未来。

 6 ) 由节目关注到音乐剧的旁友们……

2019.1.11 安利狂魔即将上线!音乐剧入坑不完全指南——预告篇

2019.1.14 音乐剧入坑不完全指南(一)

2019.1.17 音乐剧入坑不完全指南(二)

2019.1.22 音乐剧入坑不完全指南(三)


虽然说节目可以增加音乐剧&音乐剧演员的曝光度,但是出错略多,这里大概列一下前两期节目中音乐剧相关的误导性内容以及明显错误,因为我懂的也不多所以不敢谈科普,如有不妥欢迎友好或激烈讨论。希望大家认识真正的音乐剧,多多买音乐剧票,尤其支持一下优秀的国产剧~剧场见❤

(一)音乐剧演员=唱美声的小哥哥/小姐姐?音乐剧or歌剧?

合格的音乐剧演员是“唱、跳、演”全能的,而单说唱,也需要掌握多种不同的唱法,美声只是其中之一。唱法的选择,表现的方式,取决于剧的整体风格和对于角色的要求。千人千面,音乐剧的曲风和唱法也千变万化,详解见知乎大神作答: 音乐剧中运用的声乐唱法属于哪一种? - 音乐剧演员陈欢的回答 - 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59587316/answer/170608198

节目打着“美声”的旗号,让美声歌手、音乐剧演员、通俗歌手同台竞技确实有不妥之处,但是本着推广小众音乐的原则……好吧,勉强接受了。可是下图真的不能忍!音乐剧这么通俗的东西,又要跟歌剧这种高雅艺术混淆在一起……老是跟人解释我追音乐剧并且听不懂歌剧真的心好累……

第二期这里……就不能走点心吗

再附一个,图解音乐剧与歌剧区别,图中个别不准确的地方评论区有纠正: 歌剧和音乐剧区别在哪? - 刘炎金的回答 - 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19852251/answer/210327200

(二)A角=主演=最厉害的演员???

首先明确,A角≠主角,配角也有A角。

主角的B角,配角的A角乃至B角,同样都可以是非常优秀的。

一部剧中一个角色由两个演员同时担任主要大致有两种情况:情况一,两位演员上场机会几乎对半分,这时大家一般认为两人都是A角。情况二,演员甲为主角甲的A角,当ta需要休息时,演员乙作为替补或者说B角上阵。然而演员乙并不一定比演员甲逊色,可能只是演员乙更适合配角乙,同时又能胜任主角甲罢了,而且有时候替补比正卡还受欢迎……

国内音乐剧第一种情况可能会多一些,并且很多时候会提前公布演员排期。但是放眼国际就不一定了,哪位演员上台很可能要到大幕拉开时才能揭晓。

拿节目中郑云龙和阿云嘎来说,在我看来是因为二人都有实力和外形优势,因此很容易被选中作为主角的A角,节目有些混淆概念,大肆渲染也跑偏了。

(三)《蝶》是国内首部音乐剧

我看音乐剧还没多久,你们可不要骗我

先不说没有界定是第一部上演还是第一部制作还是第一部原创,也没有界定“音乐剧”的标准是百老汇风格还是广泛的“载歌载舞的戏剧形式”之类,就只是看!网上信息显示,《蝶》首演于2010年,同一曲作者的另一音乐剧作品《金沙》首演于2005年。能不能走点心啊×2

(四)关于大龙的《我,堂吉诃(he)德》

第一,开始的钢伴是真的起太慢了,最后演唱是正常速度。能不能走点心啊×3

第二,七幕的宣传白做了,以及大龙是不是梦里唱歌?中文版翻译为《我,堂吉诃(he)德》,大龙全说&唱成ke(据说上海场的时候并没错呢?),字幕也打错,心疼译配程何小姐姐……

第三,跑下题,阿云嘎是赢在了选曲大胆?还是节目效果?Till I Hear You Sing完成度真的有点可怕,打鸡血过度+破音边缘+走调,声音控制和入戏程度感觉不如龙骑士啊?


以下一些题外话,前几天看到大龙一个采访,整个采访看下来,感觉大龙还是比较清醒,也很执着的一位演员。里面有句话道出了我的心声,他希望开始关注音乐剧的大家能“始于歌,陷于演,忠于剧”,音乐剧的核心是戏剧,是故事,歌曲的动听、演员的光芒,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这个故事。换句话说,真的不希望追偶像的某些风气弥漫到剧场里来……

采访全文://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634304422430768026


20181215更新——

不出意外,昨晚《世界之王》之后,微博首页出现了继《I dreamed a dream》之后第二次集体群嘲。(嘎子的老不死规模不够大就不算了哈哈)

两者相似之处在于,演唱者的演绎均脱离了原剧中的情节与人物,《世界之王》中两位男中音几乎没有呈现出少年感(当然还有编曲难听、节奏混乱等等其他问题),IDAD把悲戚的哭喊变成了诸多无意义的强高音。仅从歌曲角度来讲,可能有人会觉得“好听”,但是在熟悉这些音乐剧的人眼里,很可能就只有辣眼睛+辣耳朵了。

最近也频繁出现一些关于音乐剧安利方式的争议,“圈内人”会被吐槽不友好,“圈外人”会被嘲无知,即使节目安利了一部分人了解音乐剧,但是和原本的音乐剧粉似乎还是隔了一堵墙。怎么说呢,《谋杀歌谣》的票已经那么抢手,其他国内在演或即将上演的音乐剧依然如旧,比如看着《近乎正常》卖不出的票我都要哭了。这样大概就可以推测,大部分被节目圈粉的人可能只是短暂追个星,少部分真心入坑的也还没来得及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如果真的想入坑,倒也没什么难的,但也不是不需要花心思研究,像大多数人做过的那样,扒着b站和各音乐app多看多听,知乎和豆瓣也有很多干货,不要再随便发出“四大歌剧”“四大音乐剧”“百老汇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词了。。就不会轻易被嘲笑了。。

最后真的想夸周深的《Memory》,真声假声belting都太牛了…虽然英语发音可能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短评

湖南台能做的,有的台真的不行。

7分钟前
  • 水中贵族
  • 力荐

化妆师的裸妆技能好评,拔高了男生们的气质逼格,和那些low穿地心的黑眼线们对比强烈。

11分钟前
  • X
  • 力荐

除我是歌手外,近两年看到最惊艳的节目,学员随便拿出去都是别家比赛里冠军啊。三个导师也完全吸粉。廖昌永不愧是教授级别,点评都很全面有高度,为人亲和,尚雯婕对学员作品都很熟,讲起学员背景如数家珍,最惊艳是刘宪华哇,很敏锐的音乐感,对音乐很谨慎严格,点评到位,而且很暖啊。大赞👍

12分钟前
  • 虫儿飞
  • 力荐

他们不歌唱祖国和战狼,他们歌唱艺术和爱情。

15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我看的是综艺吗?不!我看的是爱情!

17分钟前
  • 發條兔子
  • 力荐

这两年品相较好的综艺之一。相比之前《幻乐之城》的media convergence,这种在专业性上做到极致才永远是对的。虽然还是延续近年说唱、街舞等具体的子类的才艺竞技节目的思路,但在姿态上颇有和diss天diss地的流行文化唱反调的意味——美声和hip hop都算不上什么mass culture,但在艺术传统上还是有所谓的“高雅”与“通俗”的划分成见的。以第一集来看,凭借相对上乘的选手质量平衡住了音乐性与综艺效果之间的尺度,至少新鲜感不错。廖昌永整体上是学院派的,讲Bella Canzone,但也能欣赏多元性,尚雯婕偏电子,刘宪华偏流行,感觉后期mix和featuring有的玩。// 节目接近尾声的感受:表演温温的,选手奶奶的,几乎没有一个亮眼的改编,一手好牌打烂了。

21分钟前
  • 小田切梨
  • 还行

若只如初见。。。。一声叹息

25分钟前
  • makoto
  • 力荐

看到第09期。干净利落的专题竞演真人秀。从主打通俗音乐的《我是歌手》到舞台剧形式的《幻乐之城》,湖南卫视拓展大众娱乐边界的野心可见一斑: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总能带来惊喜。这次推相对小众的声乐表演,卡司华丽却不足为圈外人道:为平衡专业水准与市场反响,出品人与选手的安排见得到颇费踌躇的苦心——他们在节目中的互动也大体兼顾了艺术性和综艺感,即便有设计成分也是难能可贵。两期以降,呈现形式借鉴同类型综艺经验、情境设计坚持音乐性第一原则,内容大体是半场公演、半场筹备下一场公演——非音乐要素控制在刚刚好的程度内,整个的处分十分干净漂亮:喜欢歌剧、音乐剧的人推荐一看。如用专业设备细听,演唱部分真是很值得品鉴、推敲的。按某女性朋友:“那么多新鲜素净有实力的帅哥,还需要计较其他吗?”——也是不错的角度吧(笑)。

28分钟前
  • Adnois
  • 推荐

因为Henry看的,节目真的很不错。选手们干干净净展现实力,适合我这种没那么年轻的人看。因为不喜欢画浓妆或者过于单薄的孩子们,这里各个身材挺拔有气质,哇~出品人很专业,能够一针见血点评选手们的不足,帮助孩子们进步。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29分钟前
  • 陈墨
  • 力荐

1.芒果台真的是个高级鸡 又是一个小众高端市场的节目 水花应该会比幻乐之城大2.网络喷子别骂刘宪华了 他的音乐才华是很棒的 他比最近任何一档音乐节目的小鲜肉导师(不点名)都有资格3.芒果台太抠了 三个导师稍显单薄 咖位也不算大 再加一个龚琳娜或者迪玛希感觉又能加些分 幻乐之城倒是投资很大收效甚微 第三期更新:评委终于变多了,但是廖昌永走了不开心

33分钟前
  • 天猫超市招财猫
  • 力荐

学艺术的小哥哥们真的吊打隔壁土偶啊

35分钟前
  • DemO苗
  • 力荐

湖南台往小众路上越走越远了哈哈哈

38分钟前
  • 啊辉是粒灰尘
  • 力荐

表演完后刘宪华:balabala廖昌永:balabala尚洁雯:嗯,哦,对,啊对

43分钟前
  • Gentleman
  • 推荐

还蛮期待尚雯婕的,创作鬼才

46分钟前
  • 且听风吟
  • 还行

哪来这么多神仙下凡啊……

49分钟前
  • 🌈Mr.Craner
  • 推荐

精品节目

54分钟前
  • Burning
  • 力荐

这个五星是给郑云龙的,没想到时隔一年还能听到《就在这瞬间》,一年前因为《变身怪医》认识他,真的是怀着赤子之心的人呀,他说他不会转行,会一直演音乐剧,参加节目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剧场看音乐剧,太好了!期待下一期的阿云嘎,看来节目组是看出阿云嘎和大龙的cp取向了

59分钟前
  • 凌子本凌
  • 力荐

呵呵,这个结果,真是什么节目都看脸啊。//一群姐妹比唱歌,好听。

60分钟前
  • Clarence
  • 还行

当软色情片看的 清一色王子般的高质量美男 发出各类平常很难听到奇艺声音 高叫低吟 啊.............必须瘫在沙发上看 被迷晕到完全没力气坐起来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我好羡慕周深,他能在王晰怀里哭、在郑云龙怀里哭,还能有阿云嘎的爱的抱抱。这待遇,别说输给余迪了,输给梁朋杰我都愿意!

1小时前
  • Atsa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