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这些疯狂冷冽的面孔看,不禁让我想到蒙克的素描。他们两人的画面中同样流露出一种粗野疯狂的情绪,只不过比尔道格拉斯的摄影更加克制,而这种克制的感觉让人更加不适。
开始不明白法语里“cadre”是什么意思,琢磨了很久。后来百度了一下说比尔道格拉斯很推崇小津安二郎,才大概猜出来cadre指的是构图吧。
记得Bresson说:“Aie l'œil du peintre. ”我想他的意思不是学习绘画的构图,而是学习绘画通过真实的笔触“所释放的不可言喻之物”。可是奇怪也有趣的是,我总是发现不仅那些神秘的面孔背后同样透露着一种与死亡相近的气息,有时甚至觉得那些机器拍摄的影像也是一种素描或者油画。
比尔道格拉斯“穷人三部曲”的第一部,看完一部写一部。
本片只有46分钟,但是既不让人感觉部分内容有所缺失,又不能让人在其中添加任何一段多余的东西,它是怎么做到如此简洁不失深度的呢?
我主要觉得有这么几点:
第一,面部特写镜头的运用。特写镜头尤其是面部特写镜头在本片中的运用比较多,特写镜头是非叙事镜头,当周围环境被摘除,时间得以凝固,观众得以从人物的脸上直接了解人物内心情感,比如这样,小男孩杰米紧皱的眉头代表了他对开车离开的赫尔穆特的强烈不满,因为他的情感极度匮乏,在精神上产生了依赖甚至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父亲,从这张脸上传达出了极为强烈的情绪,除了小男孩杰米的面部特写经常插入叙事达到情感表达和转场的作用外,影片中的其他人也多通过特写镜头表达穷人们的愁苦与呆滞,从而营造出了一个整体上压抑沉重的生活环境。
外祖母善感多思,给予这两个小孩一个家算顶不错的了,再多的爱与关怀也给不了。配角的特写镜头展示了人们在生活的重压下早已丧失了生机。
第二,人物动作行为远远多于语言,本片中导演非常克制地尽量不使用对白,当然环境音响还是挺多的的,比如空袭声,鸟叫声,教室里孩子们唱歌的声音,汽车的声音,开关门的声音等等,其作用可以扩展画面空间,增强现实生活真实性和生动性,反衬人物世界的沉默等,当尽量不使用语言这一表达媒介时,观众便需要根据人物的动作和行为判断情节与逻辑,因为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不同,便会导致认知上的一些偏差,取片中一例分析,在00:05:53时,小男孩杰米站在煤山上望着山下不远处抱着孩子们的父亲们,通过这种主观对比镜头的运用,观众大概明白杰米想要这种关怀甚至猜测他是否没有父亲,但是接下来就是杰米亲密地坐在中年大叔的肩上,两人有说有笑,观众变得迷惑了,中间还插入了杰米抓猫,杰米和汤米打一架等等情节,直到00:10:38时,杰米正面询问关于父母亲的一些问题才让观众的迷惑得以解开。
第三,叙事上的简洁,先有叙事上的简洁再有剪辑上的简洁。本片总体上来说还是属于顺时的线性叙事,这种线性叙事是根据真实生活的安排来的,就像日常生活的场景,没有太多的情节性,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不过这并不代表叙事没有选择性,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所有场景都是导演和剪辑师们的精心挑选。
片中的叙事是如何简洁的呢?例如,杰米和穆尔穆特的关系表达只用了“上车与下车"这样的一种形式,每次他俩单独呆在一起没一会儿穆尔穆特就要上车离开,下一个镜头就是穆尔穆特把杰米送下车,大概是五到六个场景的表达,再例如,片中使用了“吐沫”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表达对抛弃妻子的男人的唾弃,第一个场景是汤米在男人走过的身后吐了一口吐沫(加一个简短的反应镜头),第二个场景是男人站在楼梯下试探给杰米一分钱(加一个简短的反应镜头),第三个场景是在汤米的告知下,杰米对男人的偷窥与跟踪,第四个场景是杰米站在男人家门外(加一个简短的反应镜头)最终失望地离开,第五个场景是外祖母带着杰米回家经过男人家门口时吐了一口吐沫。不需要一句对白,仅仅是五个非常简短的场景就交代了人物之间似有若无的关系。
第五,本片的场景大多为情绪性场景,比如这样。
比如这样,大量情绪性场景取代了情节的连贯性,使电影获得了一种诗意美,在长镜头的酝酿中,人物的感情得以慢慢地传达给观众,因为本片大量主要使用的还是固定镜头,所以人物情绪的把握与传递是第一位的,就像下面这张图片,山下的父亲和孩子们已经走了,而镜头却定格在杰米被风一直吹着的背影上,没有任何情节,人物的情绪一直延长,镜头一直延长,就像侯孝贤导演的影片,镜头“宁长勿短”。片中还有很多这种情绪性表达的场景。
整部影片最大的暖意大概就是杰米和穆尔穆特不多得的在一起的时候了,在和穆尔穆特在一起的时候,杰米才释放出了孩子般的笑容,从穆尔穆特这里,杰米得到了真诚的关爱,尽管温情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对于情感和物质极度匮乏的人来说,却能受用一生。
三部曲看下来,整体表现良好,种种情节的叙事手段表明:道格拉斯是个懂得如何去把个人体验与电影融合的导演。没有欧洲艺术圈子里个性张扬的个人色彩,甚至比许多英国电影更加沉稳平实。在故事上一定下了不少功夫,看似平淡无奇,少有波澜与高潮,实则充斥着导演自传体的深情。
叙事不仅非常有节制和策略(不多看几遍很难厘清各种人物、事件间的关系),而且能可贵地在平凡事物中注入不同寻常的细节,显然是只凭想象力和写作技巧所达不到的。 比如第一部里外婆怀里死去的乌鸦;第二部里开头的彩色影片、课堂上的失禁、乡村禁忌的死人花,Jamie生父骑着自行车不停转圈,从“人人只为自己”的城市里的街道上走过演奏行进队;第三部中在黑暗中降落的气球,沙漠中的蜘蛛与宗教场所的地砖,读书人赠予的图纸等等。这些对于观众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对于导演个人来讲,定寄托着其特殊的感情。
三部曲中散落着各式各样令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的剧情和镜头语言,从总片名:《比尔·道格拉斯三部曲》中可以略知原因,大约是只有导演自己所知道前因后果的经历。因此,少年的心事才会惊人的真实和深入。如此洗练地把这些个人化的回忆组织成朴实的影像(是否一定让观众可以看得懂显然已经不重要了),应是这部三部曲的独特成就。
又一成就,是它的千里伏线和“先发制人”,使其得以在稳重之中牵动观众的情感。在每个事件完全展现在我们之前,总是会有局部的呈现(多是声音或者某个突如其来的细节)吸引我们去探究人物到底是要做什么或者为什么。
唐突的家庭矛盾与和解,无所适从的叛逆青春,关于一个艺术家的幼稚梦想,所有这些黑白色的回忆洪流,都在满树鲜花烂漫的镜头里停歇。
英国导演比尔·道格拉斯自传体三部曲,镜头感很强,简洁、有力,不拖泥带水,也不带太多感情表露,很冷静。
仙姑的口味真是很明显吃这种朴实到笨拙的filmmaking风格。
連囚犯都要逃離的地方……
晦涩、阴暗
黑白的影像让言语都失去了力量。镜头之间的张力让人赞叹。粗糙的颗粒、凝重的画面,就在不太多的戏剧动作中,痛苦的童年回忆展现得淋漓尽致。阴冷与死猫。太早飘逝的风筝。在弥漫的蒸汽里,他张开翅膀,似乎这里就是他的天堂。
三次唾弃,弃掉了他童年拥有的不堪一击的一切。
三部曲之一,我的童年;被遺忘的生活,被遺忘的孩童;細節:1.暖手的茶杯;2.在火車蒸汽裡的舞蹈。
外婆手捧乌鸦在麦田里呻吟。然后她决定迅速死去。你逃离。你朝火车后越来越远的小镇吐了泡口水。
这样的电影让世界电影史上十分之九的电影看起来都是些屎!
道格拉斯自传三部曲之一,我喜欢有好几个桥段的瞬间情感爆发。但是这个混乱的字幕真的害苦我了,直接使我对道格拉斯的第一印象打了折扣,歇段时间重看
三部曲是倒着看的。你可以称它是静默的暴力,极简黑白摄影中有着重复的镜头,加大影像的纵深和厚度。Douglas童年一定是不幸的,因为黑白影像中的痛苦已经让言语变得毫无力度。最后看到JIMMY跳上火车,在蒸汽中消失在远方,发现原来拿这个当系列的结局也许更好。
成长的粗野慢慢演化成美丽
悠扬的孤寂.就像好的小说开头.无主题故事闷死人.
慢节奏,现实主义可以简洁美丽到这样的程度。
只要第一部就够了啊
我很少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闷,这部短片真的让我很闷,虽然它真的很棒。
灰暗质感的童年三部曲,残酷而精美的黑白影像,是什么在隐隐作痛
紧锁的眉头,绝望的童年
比尔·道格拉斯的自传体影片“童年三部曲”详述一个年轻男孩的成长经历。其中,第一部《我的童年》(46分钟)讲述1945年,八岁的杰米跟他的外婆、哥哥同住在小村,妈妈住在精神病院,爸爸早不知去向。这使得杰米初尝贫困的艰辛。电影朴素的黑白画面形成一种沉静,但张力强大的氛围。
下的好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