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看过三遍了的一部电影——有关国际象棋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首先想吐槽一下中文译名...什么乱七八糟的,原题Pawn Sacrifice既是国象中的术语“弃兵”,但同时,他本人也成了美苏政治博弈的弃兵。而这个中文译名却将关注点集合在了雷克雅未克的那场比赛中,这虽然是他人生的高光点,但远远不是他的全部。
和《美丽心灵》对比,便可发现很多相似的地方:Fischer和Nash都患有精神疾病,都经历了长久的不被人理解的时期,也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但和Nash的“假想敌”不同的是,Fischer是确实存在“敌人”,苏联在国际象棋界25年的垄断被他打破,他成了苏联的敌人,而又由于政治因素,美国也抛弃了他,他成了政治犯。所以Fischer的形象其实更像《模仿游戏》里面的Alan Turing。遗憾的是,Turing已经平反,Fischer仍然饱受争议。
美中不足的是:本片中的高潮(出奇制胜)的时候,是用文字或者侧面群像加以展现,对没有国际象棋基础的观众,可能不好唤起共鸣。以及影片中的所谓“反派”:Spassky,虽在棋桌上是Fischer的对手,但其实,他的人生轨迹,也可以说是一个“弃兵”。只是可惜本片不是他的传记。不过好在片末的点睛之笔:二十年后两位英雄再度聚首,以及Fischer在雷克雅未克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也在那里长眠——简单的史料叙述,没有表演,而是提醒观众这是不久前的历史;没有评价,却余音袅袅,让人浮想联翩。
一个小细节:1972年雷克雅未克的那局棋的棋盘在电影中虽然只是几个镜头简单略过,但也在电影中被还原了出来。
1997年深蓝战胜了卡斯帕罗夫,去年AlphaGo战胜了柯洁。人类的不可超越的创造力,或许只是算法还没有庞大到可以破解它的密码而已。人类作为个体,探索智力极限的活动或许在某一天,在拥有极大算力的人工智能面前显得渺小幼稚。然而,这种探索,是人作为拥有个人意志力的存在的明证,是所谓人类精神的一片树叶。
作为一个非棋类爱好者,国王将相,马夫走卒在黑白方寸之间的风云变幻无法引起我的好奇心。我好奇的是一个一直在癫狂的边缘跟自己搏斗,赢了棋局,却赢不了人生的故事。
在心理学研究盛行的今天,一切的精神问题似乎都归因于原生家庭。Bobby生于一个单亲家庭,他的母亲没有虐待他,有自己的生活不是什么错。他的智商187,日日夜夜都沉迷于象棋。母亲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建议。成年后他给姐姐写信,信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妄想,那时候他已经有严重精神症状了。很难说,他的疯狂来自于父母教育失当。“This game is a rabbit hole. After only four moves there's more than 300 billion options to consider. There's more 40-mobe games than ther are stars in the galaxy. So it can take you very close to the edge." 这段话是说象棋是一种非常容易把人逼疯的游戏,所以Bobby Fitcher被逼出了被害妄想。
似乎没有人说过用脑过度会导致精神问题。我小时候常听到的一个论调是大脑被开发的1%都不到,99%都在休息。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如果那么多大脑细胞都不工作,按照用进废退的原理,我们的脑容量应该跟小鸟差不多吧。昨天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个孩子沉迷电子游戏不能自拔,以至于殴打父母,纵火烧屋,后来诊断出来是阿斯伯格症,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父亲盛怒之下,状告游戏公司。文章下面的留言大多是谴责父母没教育好的,少数几个是谴责游戏公司的,没有什么人讨论阿斯伯格症。阿斯伯格症,近似于智力正常的孤独症,表现为社交和人际沟通障碍。或许正是因为社交困难,才逃避到一个没有止境的智力活动当中去,无意中成就了一个天才。
不疯狂不成魔,一切的天才似乎都有阿斯伯格症,据说华尔街的大公司都在找阿斯伯格症患者。当他们沉迷于一件事,往往周围什么都不存在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谁又能免于柴米油盐的琐事,谁又能真的跟其他人没有关系呢?所以,天才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弱智,过不好这一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令人厌恶的天才。
天才的精神世界怎么都在备受煎熬
过度的强调了天才的“负面”,这个电影和《后翼弃兵》对比起来看,就可以直接看出拍的差在哪里,对于人物的描绘是不确定的,这样是神经质更神经质,而其它的部分无法确定,对于环境的烘托又表达的简单,对于比赛场面以及国际象棋的专业体现非常的缺乏感悟。你看《后翼弃兵》拍得多明白,小女孩望着天花板的象棋,一路演到去参加同学的party,大家讨论男友时,她偷偷离开了,那一晚在床上,倒立的棋子重新显现,国际象棋就是她的性。
1Maguire算是重出了 2Sarsgaad变帅了 3越聪明的人越绝望知道人生没选项
话说,那个年代没有发明耳塞么??不过找蜘蛛侠演一个对任何细微声音都异常敏感的角色,真的太对了,哈哈,托比马奎尔巨大的眼球表面,像雷达一样扫描着周围的空间,我就知道他的角色又犯神经了。但导演,你想表达什么呢,本该载入史册的比赛,你却导出来的像,在一堆各种吹毛求疵的要求后,我犯完神经,轮到你犯神经,然后,就赢了?冷战背景下本该精彩无比的对局,是不是太普通了,视野是不是太狭窄了?纵然片名起的意境深远《弃卒》(Pawn Sacrifice),好像和棋局计谋有关一样,电影却拍的让棋盘成了无聊的陪衬,哎~可惜了这么好的故事~
天才的某一方面才能过于突出,远超常人,随之而来的是深受另一方面的巨大缺陷的折磨
such a pity...
勉强及格。这片子始终处于矛盾中:马奎尔从小就是具超人属性的国际象棋天才,同时又有令人嫌恶的被迫害妄想症的精神病表征;70年代他以一己之力对抗着苏联棋手,可他本人又是美国国内冷战宣传的受害者……这片子令人惊叹又叫人鄙夷,刚主旋律煽情完又演示冷战的疯狂,加上兹威克像拉肚子一样顺畅但又没重点的节奏处理,看得人不知道这片子在干嘛。其实在剧本层面,本片是个喜剧,美苏两名顶尖棋手,都有对窃听器的执着,他们两体一面都是时代的眼泪,马奎尔要去地下室比赛,苏联人就要给椅子照X光,片尾的国际象棋决战简直有周星驰《破坏王》的趣味,“我看着这一代最出色的头脑毁于疯狂”,一种带着毁灭性的喜剧。马奎尔的表演动静皆宜,破处那段霸气十足。这个剧本要做成豆瓣用户认账的状态也很容易:连篇累牍的演示马奎尔受迫害的妄想场景就行了
一直觉得托比的演技被低估了
一个传记片,却能把Fischer拍得和从Tim Rice的Chess走出来的一样真的是很有问题。
世界不需要这样的天才
为什么这些不世出的天才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反社会人格?男主实在太讨厌了,国际象棋的魅力更是丝毫未见。 拍出“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的爱德华·兹威克果然是史上最水奥斯卡导演~
导演的功力不够就导致男主看起来只是个被害妄想症患者。
太正常了所以觉得缺点什么。然后意识到Tobey Maguire都40岁了。。
蜘蛛侠演得很棒,剧情到最后Hold 不住了。直接用记录形式带过。大师的疯狂也是能传染的。
平平无奇天才电影
又一位困在自己大脑之中的天才。配角群戏好,Tobey有点过但比起基友小李还是高出不止一点,第六局结束直到结尾情绪收得非常到位。到底导演渣没办法啊,这么有趣的题材几乎全被乱七八糟的节奏给毁了(剧本也不怎么行),除了结尾救回来一点。要真是芬奇拍该多好…
其实托比·马奎尔 比小李子更知道如何收放地演戏。节奏把握有点失控,虽然整体故事依旧十分精彩。
很久没有这么有趣的角色和这么有趣的电影了
从此对托比马奎尔路人转粉!演的太好了吧~影片的节奏把握得很好,让我跟着着急跟着惊喜。你总以为有很多选择,其实正确的路却只有一条,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尽头。这算不算是对随后的AI战胜人类的预言呢?很有意思。天才与疯子永远是一线之隔,真疯假疯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