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帝国》是我最爱的电视剧之一,每次听到片头曲我都激情澎湃,纳克(Nucky)站在海岸边,看着海上酒瓶飘荡、骇浪拍岸的样子,我永远忘不了。这剧也让我直接爱上那个年代的礼帽、爱上程亮的皮鞋,让不抽烟的我也想买一个精致的烟盒装逼、也想在衣服的花眼插一只骚情的玫瑰,真的是太帅了……
除了这些每个人都感受的美之外,这部剧还给了我更多的启发,这一篇我来和大家谈谈纳克之死,我认为他的死是在偶然中存在必然性,这是时代的大势所趋导致!为了解释清纳克死亡的必然性,我带大家梳理一下美国黑帮的历史,我认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1880年至1930年:大Boss分封割据阶段
这个阶段美国处于移民潮,以准将为代表的黑帮大Boss产生,他们手握巨额财富,控制政治、操纵官员,通过经营赌场、妓院、收保护费等手段谋取钱财。当然,这批先驱者也在牟利的过程中完成了美国的城市化。我们的主角纳克也在这个阶段登场,跟随准将学做人做事。
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1930年左右,我叫它大Boss分封割据阶段,是因为这个阶段各地都有准将这样的先驱者、规划者,比如芝加哥的Torrio、Colosimo,纽约的Rothstein,还有福星Luciano这类跃跃欲试者(经典书籍、电影《教父》原型),他们像春秋战国的封建诸侯国君主一样,从封地上牟取利益。那么这个阶段斗争发展的逻辑是:争夺地盘,地盘越大利益越大!在《大西洋帝国》里,我们看到各大Boss就像一条街上卖同类商品的商铺一样相互竞争,我多一份收入你便少一分,大家在蛋糕谁切的多、谁切的少的问题上,内耗严重。各自集团都要花大量的人力成本保护生意、安全保障、火并其他帮派。那个年代环境动乱,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事情,人们职业不稳定,如纳克一样,很多人愿意加入黑帮,成为开拓者!
1920年,美国禁酒令颁布,走私酒水的利润让蛋糕增大不少,一方面让各大Boss的势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注意到除了毒品、走私酒水以外,那个年代没有其他的商业活动扩大蛋糕,说白了这是一个红海市场,直接导致争夺蛋糕的竞争变的异常惨烈,《大西洋帝国》整部剧的大部分内容都在展现这类事情。
2、1930年至1970年:黑手党委员会执政期
《大西洋帝国》最后一季来到了1930年代,福星Luciano指派杀手暗杀了各大Boss,大家都知道他是著名书籍、电影《教父》中老教父唐·柯里昂的原型,老教父有个经典台词说:“有个道理他早就弄清楚了,那就是你必须承受社会强加的侮辱,因为他明白,连最卑微的人,只要时刻擦亮眼睛,就迟早能抓住机会,报复最有权势的人。正是明白这个道理,唐才从不放弃他的谦逊风度,所有朋友都对此敬佩有加。” 其实你看完《大西洋帝国》就会知道,纳克已经最大限度保持了谦逊风度,但是这最多只是让他少树敌,即使他不死于詹姆斯二世,也迟早会死于其他暗杀。剧中最后有一幕是福星Luciano组织黑手党会议,他是这么开篇的:“这张桌子圆的有道理,这样没人坐在上位,没有了老板,这是七位老板组成的集团。”这标志着美国黑帮进入第二个阶段——委员会执政阶段,这是一个大势所趋的结果,为啥这么说呢?
举一个生物进化的例子,哺乳动物生一胎往往代价很大,但是种群的雄性首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垄断交配权,也会杀死一起非自己的幼崽,这种情况下种群内的内耗很大,种群的数量无法增加太多、种群的势力也被限制了。直到产生了一夫一妻制,这种制度让种群不再花大量精力内耗(人人都有配偶么,首领多几个大家也理解),种群得以有精力扩大数量、增大势力!其实黑手党也是这样,他们内耗太严重,倒逼一种新的制度产生以缓解这种情况。Luciano的委员会制度,基本策略包括:①制定不伤害记者、检举人、政治家等政策②成立暗杀公司,处理不遵守委员会规则的人③低调赚钱,闷声发大财,别嘚瑟
那么为啥这种委员会制度产生在1930年代,不在这之前或者之后呢?仅仅因为Luciano是福星,或者他有远见么?当然不是!①首先,1933年罗斯福新政使得经济复苏、社会进步,寻常百姓大多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赚钱养家,成功的多样性和可能性都较过去大大增加,内战死掉成员后,很难有足够多的人愿意加入黑帮;②其次红海市场的内斗让大家即使有了财富也得提心吊胆无法享受,大部分大Boss都有做出改变的意愿,那些觉得自己牛逼不愿意改变的人都会挂掉(比如剧里的Doctor、马兰扎诺,当然也包括纳克)③政府给黑手党的压力在与日俱增,阿尔卡彭进监狱就是例证,攘外必先安内,毕竟黑手党这么大一个毒瘤干预政府统治,政府不会一直坐视不管的,一旦有了力量,政府毫无疑问会铲除黑手党的。我认为这三大因素迫使美国黑手党不得不进行制度变更。
3、1970年以后:美国黑手党的没落阶段
虽然黑手党进行了“改革变法”,但是稍微想一下,你就会发现这种变法只能缓解问题,不能解决问题。他只是让各种内耗阶段一那么剧烈,但是①内耗还是存在,黑手党并没有铁板一块、利益共同②黑手党和政府的势力差距不断在缩小,对抗外敌的能力并未增强③黑手党还是从事犯罪行业,补充新鲜血液的能力还是缺乏,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也就是说,变法虽然续了命,但是阻止不了美国黑手党变成一个经营违规项目、被政府排挤、忽悠不来人才的落寞公司。电影《教父3》里,迈克·柯里昂希望带领大家洗白,但是各种内耗使得他无法达成目标。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犯罪组织侵蚀合法组织法》(RICO),这是政府有能力向黑手党宣战的标志,也是我认为美国黑手党开始没落的阶段。最终政府也是利用黑手党的内耗彻底瓦解了他们,这里不做赘述。
以上是我梳理的美国黑帮三大阶段,看完你应该明白,正如Luciano所说“过去的套路已经过时了”,纳克主宰的大Boss模式终结在1930年代是必然的,而他不愿意退下Boss位,他的死也就是必然了。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制度,可以一方面消灭黑手党内耗、另一方面保护黑手党不被政府外力干掉呢?这里我大胆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探讨:
我们看看意大利黑手党,他在意大利统一后还能和政府长相厮守、共治那么久,为什么呢?其实政府有足够的武力铲除他们,但是黑手党被铲除后留下的社会空白,得耗费政府更大的精力去管理才行。因为意大利黑手党实际变成了政府正常运转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枢纽、零件,政府得靠黑手党这个大流氓管理其他小流氓。这里其实蕴含了一个逻辑:生存or死亡,关键看你是否可以被取代!
回到美国黑帮,①对抗政府剿灭方面,他们需要通过手中的财富,实现社会毒瘤到社会精英的转型,合法化自己的生意,教父迈克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②消灭内耗方面,一定得改变黑帮内部的利益结构,从争夺势力范围变成相互依赖才行,假设纳克掌握了全国的运输业,离了他所有人的生意都会受到巨大影响,那么纳克被刺杀的可能性就降到最低了。
以上均是个人的思考、体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多指正,一起探讨!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知乎账号:Casela,获得更多内容分享!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一步错,步步错。每集伤感多一点,不存在绝地反击,不存在合家欢结局,很绝望。Steve Buscemi从影以来最伟大的角色,终于谢幕
道德教化, 嘲笑衰落的愛爾蘭/義大利勢力,輕度諷刺衰落中的西西里島勢力, 並不是太敢觸及正當紅的俄羅斯猶太勢力。
大江东去
这一季没其他人说得那么差,主要问题是缺了四集,大量的戏为了交代个结局写得匆匆忙忙的。其实双线和轮回都做得很不错,单场戏的功力也绝不亚于前几季。不过就这么结束了这部伟大的剧,确实挺可惜的。唯一可以告慰的是:现实中的Nucky,只是坐牢了,还是得了善终。
宿命、轮回。一个时代的结束,投影于一个人传奇而富悲剧色彩的一生。一部伟大的剧集,注定青史留名。
(7/10)教父的崛起和努基的没落。因为投资问题剧组只好匆忙把剩下的大概剧情浓缩成第五季,但因此观众错过了卡彭的全盛期、罗斯坦之死、教父的转折点、还有诸多来不及详细交待的细节。尽管如此,第五季依然呈现了新人换旧人的局面。结局似乎是开放式,按历史的话,努基之后是被捕入狱死于二战后。
Nucky的孤独,Jimmy的迷失,Eli的软弱愚蠢,Eddie的自杀,Nelson的价值否定,Chalkie的坦然,都不及Gillian的优雅单纯让人心疼。她一辈子都在为了生存努力,却因为轻信他人而毁灭,相信善良、相信爱情。即使Nucky见面不过是要求她不要再请求帮助
强者争的是“争”本身这个过程,尽管谁都明白争到最后都是万事皆空;而弱者只盯结果,然后生发低级且无谓的感叹。情感的细腻令人惊叹,足以抵消剧作上的疲软。冥冥之中自有天注,罪孽必得偿还。海与酒共筑的堕落之城,弑父杀子的命运轮回,主题其实很集中。
终于懂了himym完结时大部分全球粉丝的怨念: sitcom在大结局时候搞了一把realistic,而大西洋在realistic这么久之后搞了一把romantic!(其实也不完全是...)不管怎样,我依然有能看上十年的梦想。但是依然精致,毕竟HBO!
一个帝国,一个时代的结束,宿命轮回啊…没想到结局却是这样,就这么说没就没了,好看,意外的好看!
对此神剧从第一季的大热变成现在这么小众,第五季开始才83人看过!与冰与火之歌相比,是在有点为它觉得惋惜,从第一集的尿性看,应该是可以完美收官的节奏!
最爱,舍不得最终季
Nucky 的衰落正是不可抗拒的轮回,在大西洋帝国中,剧情总是不如你所愿,喜欢的角色有时离开的和一个意外逝去的普通人一模一样。向如此优秀的黑帮剧致敬!
陈年佳酿、再见Nucky...
真正的史诗中人物只是大历史的一部分,再重要的人物的死,对于整个历史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这也是为什么,最终季中每个之前着重描写的人物,死的时候都是那么偶然~Nucky是要死的,他是一定要死的,就在我侥幸想让他活的时候,他还是死了。
我们都能想到Nucky必定敌不过那群如狼似虎的继承者们,但我们也万万没料到这因果报应来得如此之快。也许你从一部路人皆知的热门剧到了现在的小众冷门剧,但我想多年以后我依然能记得剧中各种角色、细节、以及道具。再见了,木板路上的精灵,再见了,海滩埋下的木箱,再见了,这个时代最好的时代剧。
起承转合,最终又回到原点,于是乎众生散退,不凛冽,甚至不悲壮,但却充满力量;看到结局不禁又有些惋惜,如果编剧们能不那般过于自信,在前两季给自己多些紧张感,或许能看到一个更饱满的终章。
精致到连配乐的精致不再都恰好契合爵士时代的倾颓,曲终人退场,后会无期。
从南京读书追到广州工作,看这类压缩了一生的人物传记,便尤其地跳脱而凛冽。得势也好,失势也罢,越在巅峰,越是风凉,然而总有后浪候着上位,历史便再周而复始,莫问出处。众生相,精致还原那几十年的光景,连台词都雕琢得透心,实在大气非凡。话说,最眷恋二三季时的旖旎与激越。
从第一季一万多人,到现在四百多人,每一季刷掉些粉,留下的都是真爱。如此好片居然在中国遭冷遇,你只能慨叹。绝世醇酒,快见底了,现在只觉得喝一口少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