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瞒天记

HD

主演:阿贾耶·德乌干,塔布,施芮娅·萨兰,拉贾特·卡普尔,伊西塔·杜塔,莫伦诺·贾达夫,皮拉桑纳·凯特卡尔,尤盖莎·索南,帕拉斯莫什·帕拉布,瑞瑟·查达哈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2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3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4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5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6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3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4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5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6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7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8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9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没2个小时你都不好意思说是印度电影!!!

印度电影不看评分是绝不会看的,印象中只有《百万富翁》、《PK》、《巴霍巴利王》,印度的名声不太好(你懂的),很难得其电影很少带有暴力、血腥、恐怖等极端的色彩,相反更多的是表现善良、正义、喜感,当然都有一个共同点——电影长,电影很长,电影特别长。。。因为其无孔不入的音乐和舞蹈。就连本片表现愧疚、死亡都能用音乐来表达(居然没舞蹈),我也是醉了。影片前半个小时全程表现男主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的和谐、小镇居民的淳朴、小警察的腐败,前奏很长,直至女儿挥起木棍的那一刻,大雨倾盆而下,好戏上演!本片无意去讨论对错、道德,将平民与警察(主要是坏警察)的斗智斗勇演绎到极致。你看到的生不一定是生,你看到的灭不一定是灭,你听到的不是真的,你看到的因你听到的而成了假象,而你浑然不知,男主巧妙的用说教的形式将今天发生的事变成了昨天发生的事。人都有一个记忆期,三天熟知,七天有印象,过时不候,同时人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人和事是没什么记忆的,因此只要有人引起你的注意,便记得妥妥的。男主紧紧抓住二次见面的机会去帮毫无戒心的人回忆他们身上不曾发生的事,成功伪造了2天不在场的证明,因相信,而成了事实。至少在我看来男主的做法是可行的,要说BUG的话就是妻女尤其小女儿能配合到底,同时男主居然留了逆天的一招,转移尸体,这个比装的我给101分!!!印度电影都挺生活化,虽然有点漫长但漏了就失去了看头,学学男主,多看电影,多学习。

 2 ) 印度电影不可阻挡的多元化趋势——《误杀瞒天记》观后感

      
      


       近十年来,印度电影在国际上可谓是玩的风生水起,坦白说,作为一名关注印度电影近三年的影迷来说,我早已习惯了被印度电影的各种新气象刷新自己的认知,尤其是越演越烈的多元化趋势,让人不得不为印度电影人的创造力和野心而感叹,但即便如此,当一部印度犯罪悬疑片摆到我面前时,我还是被小小惊艳了一下,因为这类作品在印度电影中实属罕见,而且此片的起点甚高。
       故事讲述了一桩误杀案件,主角维杰为了让女儿、妻子免除牢狱之灾,打算制造出假的不在场证明。这位四年级就辍学的聪明人,是个电影爱好者,他从大量犯罪电影中汲取灵感,安排出精妙的布局,但是面对狡猾、精明的检察长,他能成功吗?一场智力游戏的较量就此开始。尽管具体细节,有诸多差异,但此片案件的结构,还是不由得让我想到日本经典本格推理小说《嫌疑犯X的献身》,这本小说曾被誉为本格推理的终极作品,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本片起点甚高,它突破了常见的凶案—侦探—破案的犯罪电影格局,悬疑点也从谁是凶手,转移到了谁将赢得这场智力游戏的胜利,新颖却不乏悬疑!
       除了一个出色的案件,影片还成功塑造了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那就是主角维杰,虽然只接受过小学四年级的教育,但他在案件应对中表现出的智慧,足以讽刺那些相信课本教育高于一切的人,事实证明,学校之外,可以学到知识的地方很多,只要你真的用心,维杰对电影真挚热忱,最终回报了他,而这恰恰是检察长一上来就失策的地方,可见根据一个人的学历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相当不可靠的。
 
精明的检察长在观看口供录像


       这些年来,印度电影最大的进步就是在于电影内容开始关注印度社会现实,不管在什么类型的影片中都能得以管中窥豹,此片也不例外。案件的起因——视频敲诈案,就可以反映出印度女性的地位低下,男性对女性尊严那种近乎不屑的态度,真是让人看的牙痒痒,而片中的警察更是令人发指,平日里随意勒索民众,办案时仰赖暴力逼供,完全视司法为无物。社会现实元素的加入,让影片脱离了简单的犯罪片,而变得非常厚实,然而印度社会是否真如影片反映的如此黑暗呢?毕竟印度政府并没有干预这样摊自己台的作品上映,更没有因为所谓的“社会价值核心”考虑,而像国产片《心迷宫》那样,在影片结束后,打上一行“罪犯最终还是向司法机关自首”的扫兴字幕,不但如此,此片甚至还以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结尾嘲弄了司法机构。
 
被暴力逼供的维杰一家


       当然,此片的瑕疵也是显而易见的,近三小时的片长让人屁股都要坐疼了,在进入案件正题前的45分钟实在有些多余和冗长,尽管有些铺垫不无道理,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编排一下,应该可以缩减至15分钟以内,这样就不会太过考验观众的耐心了。
       熟悉印度电影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其实这是一部翻拍作品,原版来自南印电影《较量》,南北印电影互相翻拍彼此经典作品的情形很多,但是大多数中国观众只知道北印电影,即宝莱坞影片,其实要说创作力和想象力,个人认为南印影片要远超北印作品,为人熟知的《功夫小蝇》、《宝莱坞机器人之恋》、《巴霍巴利王》等统统都是南印影片,而阿米尔·汗的代表作《未知死亡》同样是翻拍自南印,造成南北印电影差异的根本原因来自两个地区的巨大文化差异,而事实上,我认为印度电影能在近年呈现爆炸式的多元化现象,不仅仅是因为印度电影人与日俱增的野心,更因为印度内部自身的多元化现实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逐步浮现的结果。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不会再为了印度电影出现了新的影片类型而感到吃惊,印度电影的多元化趋势已然不可阻挡,而我们则会渐渐将之视为常态。
 
      ——————————————————————————————————————
 
想看更多有关印度电影的评论,欢迎订阅公众平台“Indianmovie”。也欢迎有兴趣写印度电影评论的朋友投稿,将会署名并附带原文地址。

 3 ) 不在场证明的艺术

1

Art of Alibi

雪峰老师推荐我看这部电影,我也真的花了两个多小时看。一个中产阶级和一个上层阶级家庭,文化完全不同。

但他们都受到来自网络资源的影响。

对于后者,一个孩子受到网络,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影响,变成了心理变态,在青春期非常容易冲动,偷拍女生的裸体录像。

对于前者,主角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却因为学习了各种电影中的普通心理学,并且主动应用到实践当中,而变成了运用自如的高手。在女儿误杀事件之后,成功的瞒天过海。

一切为了老婆、孩子!(献花)

警察用私刑,把一家四口,男的女的,都抠打了一遍,当然是为了赚取观众的眼泪,可以忽略不计。

应该说从意识形态来讲,这部片子本身也陷入了邪恶。没有正视公平和正义,警察用私刑,百姓想袭警,怎么影响年轻人呢?

。年轻人看了之后,仍然是美国金钱至上的思维,尽可能的瞒天过海,尽可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在道德观上是模棱两可的。

影片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对孩子有误导。

2

我们看到主角非常周密的,把去听讲经过程(甘地纪念日)当中碰到一行人,跟他们再次复述了关键性的日期:十月二日。这种暗示非常强大,也使他能够瞒天过海。

但我们看到的印度社会是,普通老百姓受到教育的水准偏低。

社会当中普遍存在这种“一招半式闯江湖”的人。他们不需要过硬的专业训练,不需要严格的学术造诣,就能够在社会上混下去。这也是这部电影表达出来的东西。

真的有点像印度版的《寄生虫》。

虽然有一定的观赏性,但我仍然希望这种价值观模糊的东西能够少一点。

 4 ) 一点感想

电影节奏不算快,但也慢得恰到好处。一开始循序渐进把维杰正直善良的形象刻画得很好,也为后面剧情的走向埋足了伏笔。

中间看到sam的行为真的是恨不得冲进屏幕去阻止他。然后又看到警察局的部分人滥用刑罚,越发觉得维杰“以暴制暴”的行为还挺正确的,而且那还是他们一家的无奈之举。

很喜欢结尾维杰的台词,有时候警cha没法帮你伸张正义,只有自己能。不过还是要相信法律的,如果人人都不守法,社会也就没有什么秩序可言了。

 5 ) 我最喜欢挑刺了——六大待商榷的bug

每次看类似的“逻辑严密”的推理,我总是感觉逻辑还有问题。

虽然我也给这部电影打了5颗星,但我一样认为里面有bug。

1.监控如此缺失?

故事发生在2014年,关于年份,有两处证据。

10月3日抛车,买的手机显示是"03 Oct 2014

维杰把自己的入住信息偷偷登记到10月2日,顶部明显写着“2-OCT-2014”

此时,警方的侦破技术已经可以按照SIM卡记录手机的位置轨迹了(前提是手机开机),甚至还能查到10月2日出服务区的手机跟10月3日的手机,不是同一个型号的手机。

到了2014年了,警方技术也已经很强大了。可是,整个帕纳吉,公路上、旅社里、饭店里、电影院,等等地方,除了AMT外,竟然都没有监控摄像?要知道帕纳吉的经济水平在印度是很高的,人均GDP比印度平均水平高2倍以上,大约3500美元左右,相当于中国2009年的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中国监控摄像头的普及历史:中国1995~2000年小规模使用监控摄像头,2004年国家开始强调公共场所安装,2006~2008年全国大规模普及。到2009年的时候,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已经遍布摄像头了。而2004年国家开始强制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的时候,我国人均GDP只有1500美元。

所以我认为整个帕纳吉就只有ATM里有一个摄像头,有点难以理解。

2.10月2日晚上维杰家里固话有拨出去(未接通)的记录,而且是打给维杰办公室。

通过电话公司调出电话记录,就可以知道10月2日晚上,有从维杰家里打电话到维杰办公室的拨出未接通记录。

如果2号你们全家在帕纳吉听讲经,那这个电话是谁拨打的?TA为什么要打给维杰办公室?

3.为什么不拿笔迹做司法鉴定【最大的漏洞1】?

登记在10月2日的记录,是维杰模仿的笔迹。现在司法鉴定技术这么成熟,把登记本原件拿去做司法鉴定,看看是不是大堂经理的笔迹,还是维杰的笔迹。

维杰拿出了大量10月3日的票据,这些都是真实票据。但本案最关键的点,是10月2日,他们在哪里

但唯一能证明10月2日的书面证据,就是这个住房登记。而监察长已经推测到维杰伪造了笔迹

2003年我在读书时,室友是法律专业,他就经常跟我讲签名笔迹是可以做司法鉴定的,并且鉴定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监察长为什么不拿签字笔迹去做鉴定?只要鉴定出来,你10月2日不在场证据就被彻底破解。维杰并不是书法家,更不是笔迹模仿专家,就一个普通的小老板,并且也没有专门对经理的笔迹做研究,仅仅是现场临时模仿,司法系统居然拿他没办法?这个世界上伪造证据也真的是太容易了吧!

【案例1】中国笔迹鉴定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有人写匿名信诽谤曹操,被一个叫国渊的人通过笔迹鉴定方法找到了嫌疑人,并且成功破获。你要说2000年后的印度还没有掌握笔迹鉴定技术(关键是鉴定维杰临时模仿的笔迹,绝对不需要高科技设备的支持),我是不会信的。
【案例2】下面的“华山”的题字,原版(第一版)是没有署名的。2001年,书法家赵养科发现这个笔迹是自己的,一通电话打过去,并提供了自己的字迹手稿(非题字原件,题字原件本来由华山管理部门保存,但年久遗失了),对方核实后认为笔迹雷同,于是在华山题字边上添加了“赵养科书”。然而, 2004年,书法家茹桂一纸诉状诉到法院,声称这个字是他题写的,并且也提交了自己的笔迹手稿(也不是题字原件)。两个人的字迹实在太接近,当年手稿原件已遗失,石头上的刻字又损耗了笔迹的细节,确实很难辨认。但法院依然通过科技设备+专家论证,最终判决笔迹是茹桂写的(而且赵养科最终也认可了)。大家看看这两个人的字迹,是不是肉眼太难分辨了?就这样的笔迹,都能通过司法鉴定来确认书写人,那维杰临时模仿的笔迹,你认为司法系统会束手无策?
原版题字

赵养科的笔迹

第三版题字,书写人改为“茹桂”

有人说,即使查出来笔迹不是大堂经理的,也不能证明啥。这个就有点扯淡了,实际上,如果找不到尸体,就算维杰承认了,估计也无法定罪。当事人承认但找不到尸体最后判决无罪的案例,在我国是发生过的。所以,按这个说法, 整部电影都是在做无用功?毕竟尸体已经被隐藏得无影无踪了,那维杰一家还要折腾这么多事,是吃饱了撑着?

换句话说,我如果杀人了,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尸体销毁,其他辅助证据都可以不鸟它们?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至少是严重低估了警察审理犯人的心理攻势。你随便去网上搜索一下,都可以找到很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旧案案例,犯罪现场的物证早就无影无踪,但仅凭一个人证,一样让嫌疑人认罪,最后成功结案。例如:

【案例3】2010年4月11日,山西太原市的崔金平偷走老乡刘利勤2岁儿子。当时有很远处的监控拍到了现场,但距离太远,人物无法辨认。虽然孩子妈妈凭第六感觉猜中了,但无法成为证据,而且崔金平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十年后的2020年,刘利勤在60公里外的交城县安定村找回儿子。买主被拘后供出卖主是崔金平,这是当时惟一的证据——人证,没有任何物证。可仅仅一个人证根本不足以定罪,因为完全有可能买主是因为其他原因故意栽赃的。此时警察只能凭借心理攻势,最终成功让崔金平本人认罪。

4.你们如果有保留发票的习惯,那请你拿出10月前的发票及账目单来。

维杰说他们有保留发票的习惯,为了检查账单,找出不必要的开支。

那好,请你拿出10月前的发票和账单来吧。

如果你真的准备好了账单,那就去一一核对账单的真实性。似乎有很大希望可以证明维杰的发票是专门准备的, 而不是习惯保留发票。

5.校长电话告知安玖妈妈时,是否告知了调查10月2日的事情?

娜蒂尼一着慌,就此地无银三百两说“我们2日不在家”,然后维杰圆谎,说是校长打电话告诉她,“日期也说了”。

那就去问下校长,他打电话说了啥。

或许校长真的说了, 也或许没说。

如果校长真的说了,那这个圆谎是天衣无缝的;但万一校长没说呢?这个谎言不就破了么?

6.为什么不去走访更多附近居民,询问是否有10月2日见到维杰家里人的目击证人?【最大的漏洞2】

要知道,10月2号,他们一家人,确实是在泊都棱!

难道周围居民没有一个人记得10月2号在泊都棱见到了他们一家人中的某一个?而且,10月2号白天,安玖去超市买了东西,维杰去公司上班了。

我当然知道饭店老板等关键证人已经被维杰成功“洗脑”了,但维杰绝不可能把周围全部居民都成功洗脑

把几个关键证人“洗脑”,这是普通人精密筹划下就能做到的;把周围所有人都“洗脑”,这只有上帝能做到。

而且,10月2日是印度的特别日子。这种特别日子是很容易产生记忆的。例如谁家恰好计划甘地纪念日出去游玩,然后遇到了安玖在超市买东西;或者谁家恰好10月2号要装宽带,去维杰办公室见到维杰;再或者10月2号谁家打算去饭店庆祝甘地纪念日,恰好在饭店见到了维杰在吃饭,甚至还互相聊了几句;再或者谁恰好10月2日是结婚纪念日,他们外出庆祝的时候,恰好遇到了维杰家里人……警方走访10个人,可能恰巧都被维杰“洗脑”了,但如果走访100个人,一定不会全部被维杰“洗脑”,如果走访1000人,一定可以找到相关的证据!

然而,整部剧,监察长都在审查维杰精心制作的证据,而不主动出击,去附近走访更多居民调查取证,这完全不符合警察办案的常理。

按说,监察长是一个很有天分的警察,她敏锐地察觉到维杰在撒谎,甚至她能推测出维杰的所有动作是如何做出来的——她的推测100%正确,显然智商很高,办案经验也很丰富。然而,以上第2、3、4、5、6,这五条线索,她居然都没有去尝试一下

【案例4】1992年我国南京医学院杀人案,警方排查上万人,历时28年,最终成功抓捕真凶。这才是警察该有的样子。

或许,有万分之一的概率,你排查1万人都查不出来。我承认这个概率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你不能因为有这个万分之一的概率,就放弃排查啊!本剧中检察长,就草草调查了几个典型人物,然后就放弃了,这符合现实么?而且,死者还是她自己的亲儿子!

黑的就是黑的,绝不能被证明是白的。雁过留声人过留痕,监察长只要智商足够高,就一定能找到其中的破绽。然而,整部剧,智慧的监察长却始终对破绽视而不见,显然是导演要求的,刻意安排的痕迹有些明显。

导演一方面要表现出检察长办案洞若观火,一方面要表现维杰办事滴水不漏,只有这样,才会有高手过招的精彩,才能赢得观众的掌声。然而,这是一个高智商的对决,这种对决的设计,对编剧、导演自己的智商要求很高,可惜编剧和导演的智商水准不足,只能削足适履,人工削弱检察长的“有效智商”,只保留她的“无效智商”,于是才出现了检察长判断正确,却办不了事的怪现象。

7.这个顺便提一下

故事发生在2014年,按照故事的设定,2014年10月2月星期六,是甘地诞辰纪念日。然而,实际上这一天星期四。不过这个我只是随意一提,毕竟电影是虚构的,没必要纠结电影里的日期跟现实一致。

 6 ) 路人看该案件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起刑事案件,很可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情,不过很多人不可能做到故事男主角那么精心、细密的布置和逃离侦查。而脱离了男主角神奇的反侦察技巧来看,本身案件的性质和情节真的非常简单。
男主角有个幸福的家庭,一份稳定的事业,一个非常漂亮的老婆,两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一次大女儿在外出旅游的途中,碰到渣男偷拍其裸体洗澡的视频,并以此威胁大女儿和他老婆,欲行不轨。大女儿反抗,误杀渣男。为此,男主作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毅然决定隐瞒这件事情,并采取了系列手段,制造不在场的证据,躲避警察的盘查,最终取得胜利。
我非常佩服男主角缜密的思维和反侦察的手段,最后也非常庆幸因为“疑罪从无”,法院因证据不足而包容了这一家人小小的幸福生活。仅仅看该故事,觉得男主角似乎侥幸,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在印度社会中,看电影的人大概最后都觉得男主角一家应该取得这样的结局。
如果在大陆,大概成为警察最终破解真想,找出凶手,男主角戴罪入狱博得观众同情的悲怆结局。而在印度社会,则容忍了这样的对社会没有危害的犯罪情形。
一是电影中透漏出印度司法的随意性和腐败,在这样的司法环境中根本没有法律的公平可言,因而私人不得不通过这种途径救济,得到观众的认可。影片中开头就表达出,印度司法人员的腐败和贪婪,让人气愤。好在印度的法院相对于行政而独立,否则在中国大陆,以受害人母亲检察长的权利和他父亲的财富,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途径解决问题。在印度的这种司法环境下,男主角才能够发挥他的才智救济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是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普罗大众都信佛比较有关。总觉得周围的群众中能够感受到对这个案件正义的评判。正如中国谚语“好人有好报”,男主角在地区布施行善,帮助很多人,因而取得福报,同样,周围的群众因为他是个好人,才能够包容他们一家嫌疑人的身份,继续在镇子上生活。反之,如果在中国,恐怕不是受害人的父母搬离这个伤心地,而是男主角一家因为受不了周围的眼光而搬离这个尴尬之地。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之下,普通的群众无法倚靠司法制度来惩罚犯罪和得到公平,因而通过自己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幸福,挽救自己的亲人,反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影片后面,一大帮普通群众狂扁贪腐的警察,反而让观众大快朵颐,表达了心中对腐败的愤恨。
除了故事美好的结局和中间紧张的波折,让人对这不影片产生好感。本身取材的生活片段,也让人珍惜和开怀。
影片我认真看完一遍后,回过头又看了一遍,台词中埋藏了很多闪光点。像是《肖申克的救赎》中采用的回忆拍摄手法和叙事手法,藏了很多关键点,回头一看恍然大悟,心中更为痛快。

 短评

编剧高能,四十分钟才进入正题眼瞅着就要睡着了的我后两个小时一路"我去"飚到结尾,一支舞都没跳的印度电影要珍惜。

6分钟前
  • 回望长安已苍老
  • 力荐

2号去听经 然后住旅店 3号去餐厅 然后看电影

11分钟前
  • 鹿鸣
  • 力荐

编剧高能,四十分钟才进入正题眼瞅着就要睡着了的我后两个小时一路"我去"飚到结尾,一支舞都没跳的印度电影要珍惜。

15分钟前
  • 木偶
  • 还行

这个片子打破了印度电影在我心中歌舞喜剧风的印象,计谋设计得不错,结局出乎了我的意料,加一星。

19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力荐

2号去听经,晚上住旅店,3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

24分钟前
  • 尘缘
  • 推荐

最后警局出走和埋尸地点重叠的分镜简直是神来之笔

27分钟前
  • 眼里有我
  • 力荐

千万不能得罪一个天天看电影的人👍

30分钟前
  • _小肥肥不腻
  • 力荐

结尾应出现字幕:“第二天早上,维杰带着女儿、妻子到警察局自首”

34分钟前
  • 阅片无数
  • 推荐

那什么,其实我并没有看,只是牢牢地无法忘却“二号去听经晚上住旅店三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

35分钟前
  • 天是红河岸
  • 还行

前三分之一过于冗长。后半段比较精彩。前半部分如果能砍掉一部分,会好很多。

40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你和你的警察局会一直保护我们的:)

45分钟前
  • 不长叶儿的树
  • 推荐

爸爸看过的电影里,一定有《嫌疑人X的献身》……╭( ̄▽ ̄)"

50分钟前
  • 推荐

整个观影体验超爽,流畅又很紧凑,而且符合人性,关键是反面的角色刻画得也很棒,所以不是一边倒,今年看得几部印度电影都不错。

53分钟前
  • 舍瓦希伯来
  • 力荐

两年内被翻拍了三次的电影,讲一个终日看电影解闷的男人如何与腐败的警察斗智,最终保护自己家庭的励志片,片子前半个小时令人觉得是宝莱坞中产阶级的肥皂片,完全可以缩减到两个小时完事,还好后半段的剧情令人刮目相看。

56分钟前
  • Adarkwalker
  • 推荐

我不想被洗脑,他们全家,二号去听经,晚上去旅店,三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

57分钟前
  • 垫底王
  • 推荐

在一个无法伸张正义的年代,在一个坏人不会遭到法律制裁的国家,你是选择自认倒霉,还是选择以毒攻毒?虽然是误杀,虽然他们被偷拍、被威胁,虽然他们才是受害者。但是,死的人是督察长的儿子,而且督察长还很腐败。走法律途径注定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只能用非常手段。把4号、5号发生的事“转移”到2号、3号、从而制造不在场证据的点子太赞了。而他们让所有人帮助自己做伪证的计谋更是神来之笔。一家人把所有人再见一遍,巧妙和他们交谈,让这些人以为他们上次是2号、3号来的,从而在接受审讯的时候无意间做了伪证。电影最后维杰两次走出警察局的交叉剪辑画龙点睛。他将督察长的儿子埋在警察局的地下,因为只有将腐败和黑暗踩在脚下,才能在上面建立起正义和公平。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他一个人并不能改变什么。

5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天一碰见了四年级辍学生

1小时前
  • 今言
  • 推荐

2号去听经 然后住旅店 3号去餐厅 然后看电影

1小时前
  • 豆友4726985
  • 推荐

两个妈妈巨漂亮

1小时前
  • gzfifi
  • 力荐

这才是审查之外应该有的结局,想看到一个逍遥法外的父亲,而不是莫名自首的凶手。

1小时前
  • 用戶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