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1990

HD中字

主演:巴萨扎·盖提,詹姆斯·戴尔,克里斯·福尔,丹纽尔·比波利,安德鲁·塔夫特,爱德华·塔夫特,加里·鲁尔,特里·威尔斯,安格斯·柏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0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蝇王1990 剧照 NO.1蝇王1990 剧照 NO.2蝇王1990 剧照 NO.3蝇王1990 剧照 NO.4蝇王1990 剧照 NO.5蝇王1990 剧照 NO.6蝇王1990 剧照 NO.13蝇王1990 剧照 NO.14蝇王1990 剧照 NO.15蝇王1990 剧照 NO.16蝇王1990 剧照 NO.17蝇王1990 剧照 NO.18蝇王1990 剧照 NO.19蝇王199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蝇王199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情节梗概:它籍著一群因为战争被迫漂流到一座与世隔绝的热带小岛上的少年们,由无知天真最后演变成动物般野蛮,来突显希特勒式战争的恐怖,并且阐释自古至今人类潜在的野蛮特质,他认为,人类制造罪恶就像蜜蜂制造蜂蜜般自然。在片中这群孩子很快就分成两个党派,一是由瑞福为首,这个深思熟虑的孩子倡导民主制度。站在瑞福这边的是胆小没有主见的胖子孩皮吉,然而最后反因自己的弱点而遭不测,杰克是反对阵营的老大,他残暴、专制的特性将大家带领至野蛮的生活形式中,猎兽、互相斗争···拳愿阿修罗第二季发展受阻 第三季龙清秀十字军晚餐游戏风中奇缘2014为你逆光而来黎明的河边逃出玉米地小晓明天发生的事情高个儿猎妖师血腥地狱产科医生2014只要可爱即使是变态你也会喜欢我吧?恨之入骨领养音乐会超感猎杀 第一季飓风营救2防弹2蓝色矢车菊让娜·迪尔曼惊天大翻盘变异编年史荒村客栈音乐公主爱美莉第三季偷拐抢骗奇兵1990野兽我男人的秘密七十二家房客第十三部堕落街传奇第二季Jose与虎与鱼们2020韩国版阿特拉斯耸耸肩2南海鲛人地狱自拍神的礼物-14天我的南宫大人武士的食谱推动摇篮的手

 长篇影评

 1 ) 喜欢的只是那个求救火堆旁边的树!

喜欢的只是那个求救火堆旁边的树!那是我小时候看过最好看的场景!后来被烧的光突突的依然很唯美!那时候我就想生活在那!不骗你!

 2 ) 一线之隔

野蛮的基因在我们的细胞里 只不过 被衣着装饰的好看点

原著的作者经历过二战 以这个角度看 假设小岛是战场 岛之外是文明社会 如此 岛中的野蛮退化似乎也make sense 没有制度的制约 用拳头说话 螺号不再起作用 死掉的人 因为文明 活下来的人 因为野蛮 如果如此 之后这个岛就会越来越野蛮 还好 最后 ralph得救 他的眼泪 为死去的 为失去良知的 为自己

战争中 听上级指令 他人生命的终结是自我彰显的体现 人性太脆弱 beast 文明党的一对多最后几乎差点灭亡也证明了有警惕人性的泯灭啊 还好 最后他们与文明世界接轨 那么 之后呢 那些杀了小伙伴的人 会在文明社会中得到惩戒吗 就像反人类罪行的那些战争者 会被判死刑吗

为什么在岛中就肆无忌惮 因为 用拳头说话啊 文明规则都不再管用 规则是必要的 人性是不可泯灭的 否则 我们也不配称之为人 不过与野兽同类。

12.22日增加:

最后那些回到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 会怎么样 使我联想到的是参加战争的士兵们 在战争中听从指挥而杀人的 回归到现实世界中 人们对于他们的残忍 无人性的行为表示谴责 他们自己在战争的氛围中有意识到 我要打败的敌人 他和我一样 也是人吗 想起战争后回归国土精神和肉体遭受不安的士兵 在战场上 他们有错吗 如果没错 那么回归家乡 痛苦从何而来

角度不一样 思考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3 ) 儿童造反

  1996年的时候我刚上初中,没来得及庆祝脱离小学的陷害,就开始抱怨享受不了儿童节的优待,愤懑不已,仿佛一下子成了小朋友的敌人。
     事实是这样的,有人已经开始在学校的厕所里学抽烟,而另外一些则开始用恋爱来解决过剩的精力,当然,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偶尔玩玩成人的游戏是所有我们那个年龄段孩子的时髦,但绝对不是游戏,起码谁都没那么认为。而我,这个等同于禽兽的家伙,只是往返于发黄的家藏书籍和唱片店老板的珍藏打口之间,对于青春期都比别人早来的界乎于青年与儿童这个区间里的我来说,身体在突进,内部在膨胀,没有比迎接这个世界的秘密更让人感到兴奋的事情了。
     但是,在一个允许青年合法造反的价值体系里,儿童造反将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这真是新鲜,没人会在乎小孩子的能量,从现实的物质层面上来看,他们确实缺乏必要的行动力思考力,而在覆盖下的世界里,你知道吗,他们早已经是大王,并且发明了残酷的法则,匪夷所思的纲领,甚至在新文化的旗号下蔓延开来,在全身而进的一瞬间,大家全上了纯洁的贼船。
     是的,我是说,人类的儿童伪装了他们的天性,给了大人们甜蜜的果实,背后开始互掐,暴露出野兽的本性,不是全部的人都是瞎子,戈尔丁在《蝇王》里卖了关子,点到为止,也不打算暴露残酷童贞的全部嘴脸,而我所谓的儿童,无非是人类兽性的替罪羊,保存了这个星球伟大生物童年期的大多数习性,狂妄,大胆,冲动,信仰血腥,无视生命。
     在一个刚刚开始学会卖弄人性的世界里,儿童节成了救赎和寻找感情慰籍的最佳借口,脆弱而又不要脸的家伙们有了最后的心理底线,谁也不会说什么对不起小朋友的话,那我这个不是儿童的儿童就说几句吧。这就是说,儿童造反,早就有了,一直就没停过,如果你有疑问,打电话问人类。
     顺便说一句,我始终还是个半吊子儿童,只是在某些时候才会象个正经的人类。
     

 4 ) 人性本恶

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虽然其中是一群孩子,但正是孩子们更容易体现出人本性中残酷的一面。而这群孩子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象征。

人毕竟还是动物,其人性中有些丑恶得让自己都没法相信的方面,在某些特定时刻就会被激发,其动物本能也就暴露了。

人性中的这一面让我想到了基督教的原罪说,人们生而有罪,需要靠好好活在在现世中行善来洗清罪孽,获得救赎。而宗教正起了这种救赎作用,让我摆脱动物的本性,建立起文明社会。宗教仅是这种文明的一个代表,还有法律、制度、社会文化等都起着相同作用。

看完了这部电影会让人反思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文明? 我们现在生活在文明社会中吗?

我觉得电影的场景挺像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就是这样,表面上是理性、秩序在统治,其实还是赤裸裸的武力相争。 在国际政治中武力决定一切,一切条约、联盟等等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沦落为一纸空文。

 5 ) 小岛变屠场:“人性之恶”,有时并没有孩子或成人之分

Nurture纪录片频道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0名互不相识的11-12岁男孩同住,在没有大人管束的空间里,食物和娱乐都十分充足的情况下,一切由他们自己做主。

然而通过镜头,他们“破环性”的撒欢玩乐,让我们仿佛看到文明倒退:从极度自由的无聊,到分出强弱不同的阵营;从释放暴力本能,以伤害动物为乐,到相互攻击报复,最后演变为拆房子的“毁灭性”运动。

如此可怕的“暴行”,全然颠覆了成人对孩子的认知。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这一切就发生在5天里——他们不仅体现出逞凶好斗的一面,更让人看清,就算是孩子也经不起人性的考验。

是男孩学坏了吗?在实验前,他们看起来就是一群聪明友好的孩子,而且也不缺乏家庭教育,可为何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如此令人失望?

接下要聊的这部电影,或许就能给我们答案——《蝇王》,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现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同名作品,他不仅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还在1988年获得英女王授予的爵位,认可了他非同凡响的文学成就。

《蝇王》的背景起于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群6-12岁的男孩在撤离途中遭遇飞机失事,不幸落难荒岛,而唯一同行的成人也重伤而亡。于是,在放任自流的状态下,这群男孩很快就丢弃了文明,并光速地黑化成刽子手。

戈尔丁敢于撕下孩子天真无邪的外衣,深挖其中不输成人的阴暗面,描绘人性里不可言喻的复杂性,探讨“性本恶”的深度和灾难。

01、人性之恶:孩子的“恶”是如何形成的?

当看到《蝇王》的故事梗概时,我疑惑为何《鲁滨逊漂流记》中孤独的主人公,能在荒岛上顽强自救,并熬过漫长的28年等来救援;而《蝇王》里明明可以互助扶持的男孩们,最后却演变为“清除异己”的残杀?

而且在无秩序的求生过程中,他们暴露出可怕的自私、狭隘、放纵、崇尚暴力和无责任心等诸多问题;以“孩子”的身躯,展现出不逊于成人的“恶”,因此《蝇王》又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

那么《蝇王》为何选择孩子作为故事主角呢?其中因缘,关乎作者戈尔丁的亲身经历。

除了在从军时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兽性,戈尔丁还在十年的教书生涯中,剖析出青少年的本性。

他发现“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许多孩子就会打架斗殴,做出野蛮的举动”。

这观点,直接响应了前面提到的Nurture实验。都说“不要考验人性”,但往往在遭遇困境或危险时,人性就会自我暴露。

而思想家荀子早就提出“性恶论”:本性恶是动物的本能,人为善是礼乐的教化,道德观感并非天赋。

人因七情六欲而善变,环境尤其会影响人,所以不要高估人性——尤其“人性的恶”,与年龄无关。

还记得“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故事吗?《蝇王》里的男孩们,实力演绎了这则悲剧:

“领袖”拉尔夫用纪律和文明来建立秩序,以“海螺”为权力象征,以“篝火”为求生工具,让男孩们各司其职,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获救;

然而民主却败给野蛮,“狩猎者”杰克以“烤肉”作为凝聚他人的力量,顷刻间就收服了大半男孩,那一刻,他们都聚焦在“眼前”吃肉的欲望里,并不在意“以后”是否能获救。

在“篝火”和“烤肉”的强烈对比下,前者是未知的希望甚至是无望,后者是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于是人性中的趋利思想占领上峰,人心所向,他们形成了人数悬殊的“篝火派”和“狩猎派”。

然而在可以合作的情况下,“狩猎派”却选择暴力迫害,以削尖的木棒为武器,专制霸道地打压“篝火派”,以“夺权”意识在明争暗斗,最终造成屠戮式的血色掠夺。

02、人性之恶:3种不同的人性交汇,正义和先驱都沦为败寇

当崇尚暴力和疯狂的杰克,用野猪血和碳灰给自己的脸都涂上一层“面具”时,他已是独裁和恶魔的化身——他躲在面具后,肆无忌惮地怂恿追随者,不再有羞耻和自卑,不再有善意和人性。

而代表正义和民主的拉尔夫和猪崽子,与杰克谈判时却没能坚守住底线——猪崽子吃了杰克给的肉。这行为暗示正义和善对“恶”的屈服和妥协,削弱了拉尔夫和猪崽子义愤填膺的力量,多了几分可笑可悲。

戈尔丁虽然用一反一正的角色来批判人性之恶,但更渴望唤醒人性中的善,让我们透过男孩的视野,感悟需要救赎的信念和精神。

而这点暗示,我们可以在先驱者“西蒙”的第三种人性里,找到戈尔丁的想法——当从没出现过的“野兽”,已在男孩们的脑海里具象化时,只有西蒙意识到,“野兽”不过是人心深处的恶念和原罪。

“我是想说……大概野兽不过是咱们自己。”

西蒙是男孩里唯一一个敢探索真相,又有洞察力的人,是先驱者。但这类人物,多数以悲剧收场:如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其中的先驱者“大鹰”,最终就吞食过量的迷叶来以死明志。

“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所以谁也没把西蒙的话听进去,反而在夜色中恣意哄闹,用失控的欢歌载舞来压抑、掩饰他们对“野兽”的恐惧。

他们围着篝火跳舞,叫嚣着不惧怕野兽,以为这样就能凝聚力量;可实际上,这只会让内心的恐惧更甚,加深“野兽”存在的幻想,容易杯弓蛇影。

果真,悲剧发生了——当西蒙从黑暗中窜出,想把“野兽”的真相告诉大家时,他却被误认是“野兽”,大家疯狂暴起,在恐惧和疯狂中错杀了他。

尔后,等大家看清死去的是西蒙时,所有人都默然了,但他们后悔害怕吗?经此以后,“恶”反而在他们内心迅速膨胀。

在电影中,代表理性、文明和善的拉尔夫和猪崽子,没有参与他们疯狂剿杀西蒙的行为;但在原著中,拉尔夫和猪崽子却也参与了——不仅让我们见证了男孩的权利斗争和暴行,更窥见“正义”里的懦弱退缩,遇到险恶时刻,趋吉避凶的人性令人默然。

所以电影与原著的最大不同,就是把几个主要男孩的性格,设定得更清晰,更善恶分明——恶的独裁、善的正义与清明的先驱,三种不同的人性交汇时,力量薄弱的正义和先驱都败落了。

任凭正义的拉尔夫和猪崽子有西蒙这先驱者加盟,但他们的“光”太微弱了,不足以在黑暗中指引他人,更不足以抵抗或挽救那些陷于疯狂、堕落的人性。

03、人性之恶:孩子的恶是可怕的,然更可怕的,是成人和社会的姑息纵容

西蒙之死,我们可以认为是错杀,但接下来,他们用石头砸死猪崽子,放火烧岛来捕杀拉尔夫,把荒岛变屠场,这就赤裸裸地暴露了人性之恶。

若非飞机失事,他们本是被大人保护着,远离血腥战争的“希望”,然而落在荒岛后,他们却演变为最狰狞凶残的刽子手。这前后对比,无疑是《蝇王》中最深刻的讽刺和悲痛。

最终,当英国海舰队的军官上岛营救他们时,看到狼狈的拉尔夫和烟火四起的荒岛,军官懵然不解,他无法想象男孩之间的“战争”,更不知如果他没出现,拉尔夫恐怕已是一具尸体。

相比电影中被处理得隐晦的结局,在原著中,军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充满了戈尔丁对成人“傻气”的讽刺:

“在闹着玩吧。”军官咧嘴快活地笑着对拉尔夫说:“我们看到你们的烟。你们一直在打仗还是在干什么?”

成人的反应令人后背发凉!然而,就算军官获知血腥真相,恐怕也只会为男孩们感到怜悯遗憾:“他们只是孩子而已,谁也不想发生这样的悲剧。”面对那些死去的男孩,也不过是嘴上说着几声毫无意义的惋惜罢了。

在部分成人的认知里,未成年的孩子都是“天真单纯”和“手无缚鸡之力”的代名词,就算孩子表现出暴力或残忍的行为,也被成人看作是“一念之差”和“不懂事”而已。

例如“你们跟孩子计较什么”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大概是很多家长和事不关己的成人的标配台词。

然而,就在成人漫不经心的姑息纵容里,有些熊孩子就“进化”成了刽子手。

还记得前不久“大连10岁女孩被13岁男孩杀害”的事件吗?

令人心寒愤怒的,不仅是犯人因不满14周岁而免负刑事责任,更可恨的是犯人家长的无动于衷,甚至在事发当日,犯人的母亲还帮忙收拾犯案现场,擦拭血迹。而犯人也明确自己未满14周岁,法律奈何不了他,私下还以此为荣地炫耀着。

《误杀》里有句一针见血的台词:“有的孩子是禽兽。”

可很多人却不以为然:孩子能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坏事?

但太多事实告诉我们:孩子能杀人。

可尽管新闻已报道过很多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实,但依旧有不少成人觉得情有可原。尤其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护体,更让犯罪的未成年人更有恃无恐。

记得电影《告白》里,女儿被学生杀害的那位女老师,为了复仇不得不另辟蹊径,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挡住了她的脚步;

而且在复仇进行时,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犯人母亲的溺爱和包庇:“他是被朋友骗了,帮忙而已。”然而这位善恶不分、母爱伟大至此的母亲,最终却死在儿子的乱刀之下。

由此可见,低成本的犯罪代价令未成年人有恃无恐,犯罪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一场“恶作剧”,他们对法律没惊惧,对生命更无敬畏;所以,有时成人毫无原则和界限的纵容,等同姑息养奸。

我们曾说过“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那么此刻我们更该警醒,“不是人长大了才犯罪,而是犯罪的人还没长大”。

写在最后:

电影在某程度上淡化了男孩们在原著里的残暴,但其中人性之恶的快速膨胀,高度还原了原著中充满象征意义的悲剧结果——善与恶的对战,前者一败涂地。

《蝇王》揭露人性之恶的同时,还有两个重要信息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一是,让我们见证了孩子本性里的“毁灭性”,在某种情况下能置人于死地;见证成人认知里的“盲点”,他们只看到孩子欺骗性的柔弱外表,却看不透孩子内心的邪恶意图。

二是,戈尔丁批判了人类生存和历史中那些不理性的互相残杀,他想通过《蝇王》这儿童文学影射成人世界,召唤人性里向善和有爱的一面,同时指引人类精神获得救赎。

在戈尔丁看来,很多人并不能认识自己本性中的幽暗,因而不能控制欲望和恶念,而身为作家的他,责任就是用文字帮助我们了解并正视自己的本性。

于是,《蝇王》诞生了。

 6 ) 简单说两句这部电影

对于蝇王的详细讨论请参阅 豆瓣书评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00336/

这里就简单说两句这部电影。首先,可能是为了让孩子们的形象美观,也可能是化妆师偷懒,被困荒岛数个月的它们在影片中居然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发型,而在书中最后他们都蓬头垢面的成为正宗的野人。电影版的拉尔夫正直儒雅,基本上是理智与秩序的代表,并没有那些负面的细节,但是眼睁睁的看着大家一个个投向杰克的阵营,电影把他的压抑和无奈还是展现的相当不错。杰克和猪仔基本符合小说的形象,杰克还是一个颇具野路子领导魅力的金发少年。西蒙的气质的确独特,但是着墨不多,影片省略了西蒙和蝇王的内心对白,我觉得挺可惜的。双胞胎挺可爱,齐声说话时候很萌。许多其他细节也不见踪影,例如亨利玩弄浮游生物,神秘失踪的脸上有紫色胎记的孩子等等。

和《哈利波特》有点类似的问题,小说改编的电影总有一段一段的情节拼凑起来的感觉,不过《蝇王》小说的连续性本来也不是很强。总体来讲,除了改编由飞行员来代替野兽的情节有些奇怪和生硬,《蝇王》电影基本还原了小说极度压抑的气氛(也可能是我先看电影再看小说的缘故),尤其演员还是烂漫阳光的少年们。这一点做的比类似题材但有些匆忙的《浪潮》要好。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短评

人类文明即使已建立千年,却仍极易被抛弃而回归原始。如果第一次残杀同类是意外,第二次是蓄谋,甚至得到认可和声援。拉尔夫最后的哭泣不仅仅来自死亡的恐惧,更来自人性荡然无存的悲伤。忠于原著,配乐先后顺序好像放反了的感觉。

5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推荐

that is we called: humanity

10分钟前
  • 人间失格
  • 力荐

半死不活深藏洞穴的机长居然成了可怖可敬的“神明”。选择仍旧站在文明的一边不是被同化就是团灭。选择同流合污的一边居然日渐高起。这不是什么预言,更不是什么寓言,是写实,特别是对于活在专制中还自觉良好的阉人莫大的讽刺。别看了,说的就是你

1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结尾,军官问:你们在干什么?(言外之意:文明怎会堕落至此)

16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6/10。开篇没有原著中核战图景,水中口吐鲜血的机长被救起同孩子们喧嚣挣扎,奠定了阴森基调,机长躺在纱帐下蠕动着身体、跑进山洞被当作野兽,他代表成人世界的权威沦为孩子野性的祭品,砸碎螺号、脱掉军服象征秩序丧失的集体无意识,烈焰焚树/扑灭理智的救赎火种逐渐演变成燃烧整座岛屿的毁灭意象。

1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结尾让我想起了迷雾,异曲同工。这部电影本身多半也是个预言吧,扮演善良派领袖Ralph的Balthazar Getty长大后成为了一名美剧演员,新版双峰镇有他;养变色龙的Simon的演员James Badge Dale经常出现在大片比如僵尸世界大战里;而演大反派Jack的Chris Furrh最惨,不但拍完当年息影,前几年还坐了4年牢。

24分钟前
  • 品客
  • 还行

Chris Furrh, Andrew Taft, Edward Taft, James Badge Dale

25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必须要找原著来看一看了,很喜欢豆友的一句评价,通往奴役之路如何平坦,通往自由之路就是如何艰辛。

29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力荐

不敢看piggy死掉的场景 于是电影过半之后每十分钟看一次组长跳舞纾解心中抑郁= =…… 还原度不错,只不过最近应该都不会想要重温原著了。果然这一类剧情读文字是一回事,看到血淋淋的画面又是另一回事啊。

33分钟前
  • 野次馬
  • 推荐

但从导演的功底来看,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地方。但是能把这样震撼的作品呈现给更多人看,就已然功德无量了。

34分钟前
  • 布袋头
  • 力荐

最终只有拉尔夫活了下来,其他人不是身体死就是人性死了,剩一些没有教育约束的野兽。野兽的无意识,就是选择站队,在皮肤涂一样的颜色,在海滩上乱舞乱唱,对集体的渴望。

37分钟前
  • Aby
  • 推荐

虽然离原著的水平差得还远,而且改得也莫名其妙,但是看在戈尔丁面子上,还是给四星了。

39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If that happens, it'll be because you let it happen. If you don't stand up to him you're just another one of his slaves."

44分钟前
  • Février
  • 推荐

经典6星剧 大自然的规律一直是弱肉强食,杰克,强者风范慑人气质残忍嗜血是天生的领导家,而善良的拉夫循规蹈矩又迂腐,在这样恶劣的乱世中迟早是要被渴求生存的群众回避的。又多事又烦人的弱者PIGGY死有余辜 而忧郁哲思的SIMON之死令人唏嘘,就像一块美玉堕入蛮荒的淤泥中一样。

48分钟前
  • 猫龟🐌
  • 力荐

演的是小孩的世界,却让大人震撼和反思。

50分钟前
  • 何亦诺诺
  • 力荐

唉……真是禁不住比较,这种改编远不如忠实原著,最后竟然玩起了越战片场景…………

55分钟前
  • Mr.Moonlight
  • 较差

小說是絕好的政治寓言。電影的平庸不掩原作的精彩。conch是民主自由和文明,hunters是黨,monster是境外反動勢力。

56分钟前
  • 艾習角™
  • 推荐

我还是始终认为儿童就应该是纯真的,不能用所谓的“现实如此”来泯灭孩子的天性。另外“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以一群小男孩来表现民主与独裁,未免有失偏颇。原著没看过,不知如何。

59分钟前
  • 真如
  • 推荐

1,荒島電影是揭露人性本質的捷徑。2,沒良心地覺得Ralph和Jack很登對,上Youtube一搜靠一大片的fanvid……。3,這部電影很cult,一小撮人迷得死去活來。4,野蠻殘忍又美麗的Jack是我的型。

60分钟前
  • 席德
  • 推荐

7.5分,《蝇王》在豆瓣上有63年和90年两个版本。虽然评分一样,但似乎63年口碑更好些。老实说,当年看起来很大胆挑战人性的电影,放到现在看也就不过尔尔。前期辅垫也很无聊。不过即使是三十年前的老电影,比起《一出好戏》那种画虎不成反成犬类的电影还是优秀不少的,更残酷,更现实。

1小时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