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油田一样,大森林也是黑龙江得一张名片,也曾凝聚中国工人的热血拼搏和无私奉献。
全片实景拍摄,对于我们东北人很有代入感。土房土炕就是真实的东北民居。
演员也都是实力派,王洛勇、高强、于洋、颜丹晨、王静、郝岩,这都是绝对的演技担当。但是,对于年龄跨服的处理,略有瑕疵,比如刚毕业的男大学生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演员,二十多岁的秘书也是五十多岁的演员,第一代林业工人大概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出场,但是演员王洛勇、宗成斌、储智博等等都超过了六十岁,带着假发硬是要三十多岁的人,确实有点出戏。四十多岁的颜丹晨演起女大学生倒是毫不违和,让我不得不感叹嫦娥仙子的冻龄神术,但是用画眼影粘睫毛的方法勾勒混血儿的特点,是不是有点勉强。因为众多演员都要要年龄跨服超过几十岁的角色,所以选了一些老演员以保证后期的戏份无可厚非,但是这无疑给前面的戏造成太多的违和感。
题材不错,风景不错,场景还原不错,但剧情淡薄如水。个人感觉比较脸谱化,看起来没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东西。要不是自己就是林区长大的,不一定能看得下去。演员都很努力,也都是实景拍摄,场景非常还原。就是没有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转的剧情,也没有感情上升华的地方。算是平庸之作吧。
剧评为什么要写140个字以上呢?对这部剧实在没有太多想说的。
我不是东北人,但是对东北的印象一直还不错。小时候读书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的神秘充满向往,后来爸爸在哈尔滨出差,我每年暑假都会跟他去哈尔滨,爸爸每晚睡前都哼唱着鄂伦春小调,记忆中的哈尔滨热情,洋气,人美心善。近几年来,东北经济不行,人口持续外流,全国各地,被“地域黑”最惨的地方,东北绝对得排的上名,而东北也从来不在乎这些。你黑你的,我只当没有发生过。我不会要求你删稿,也不会强制给你删稿,更不会请你喝茶。这一点,我倒是挺欣赏东北的。
最近看的几部和东北相关的电视剧,一个是讲短道速滑的《超越》,一个是《人世间》,还有这部讲林区工人的《青山不墨》。
没想到这部剧的讨论度几乎为0,从剧本和卡司来说,和《山海情》是差一些。我本以为是李幼斌扛大旗,看到他饰演林场党支部书记,其实也了然。以他演艺圈多年的资历,和他现如今的年纪和体力来说,确实不必出演要辛苦扛着大锯伐木的工人了。虽然说如果是李幼斌饰演马永祥,关注度和口碑或许能更火一些,但王洛勇表演得也很好,百老汇出来的男演员能力自是不必说,获得过飞天奖最佳男主和金鸡奖最佳男配等多个奖项。其他配角也都是演技派。故事跨度70年,简单来说就是:三代东北爷们儿上山伐木到植树育林的故事。可以看出导演是有野心做一款大剧出来的。
东北是中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民国年间,东北的林业就已成为东北经济的重要支柱。一九四九年以后,东北林区成为全国林业生产的主力军。当年的祖国建设,四面八方,都需要东北源源不断送出的木头。电视剧的原型是当年“伊春林业”的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人。展现他们如何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生存挑战,又如何从原始的伐木方式转为机械化生产管理。
看完了7集,总体感受还是不错的。目前来看,是踏踏实实讲好故事的年代剧。
“青山不墨”,啥意思?
出自《林则徐全集》,全句是“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意思是:青葱的山岭,是一幅千年不腐、不着笔墨的山水画卷。
寒风刺骨的小兴安岭,也有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下一场戏,一群老爷们扛起大长锯,进林子,干活。两人一推一拉配合默契,一声“顺风倒”,参天大树哗啦倒下,雪花飘洒,木料落地。艰辛、劳累,但却带着一股热气腾腾的气息。《青山不墨》剧组选择的群众演员都是60多岁能够有力地承载这段命运的林业工人。他们最容易找到感觉,他们浑身都散发出开发建设时代的气息。每个角色都能在有限的戏份内,传递出各自的困境和性格。哪怕只是露脸几秒的伐木大叔,身形和动作也让人感觉特别接地气。看到马爬犁脱绳了,马永祥手拽着麻绳,用命来刹车,真的看得眼泪都要下来。
不用说,《青山不墨》是标准主旋律大剧。相比于当下的热门作品,这些大戏没有流量,没有噱头和爆点。有的只是小人物,小故事。
有人说东北人野蛮粗暴,不讲道理。拉帮结派,黑社会横行等等;也有人说东北人懒惰,守旧,不懂变通,领导执政能力不行。事到如今,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相信:大城市的管理、执政水平就一定比小城市强、一线就比二线强;上海就比西安、武汉、天津强。东北的经济问题,无关执政水平,无关营商环境,只跟时代的发展有关。无论东北之前的繁荣,还是如今的衰落,都是由历史的发展进程决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刚建国那会儿,我们一穷二白,那时的世界,正经历着两大阵营的冷战,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东北的重工业一直是全国老大,“共和国长子”的称呼也由此而来。作为资源大省,黑龙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解放区和战略后方,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往前线,取得了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这个长子后来又支援了全国各地的工业化建设,为祖国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篇幅原因,这里不再详细展开,大家随便去查一下史料就能明白)。
所以,不要再去抹黑东北,甚至整个北方了,除了宣泄情绪外,没任何意义。而所谓的东北振兴,也不会有什么作用,东北还将继续衰落下去。时代发展造就的,终究还要由时代发展来改变。
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东北曾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这浩瀚的林海,才一步步变绿,变好。
青山常在。一回头,是无数人岁月的沉淀。
前两集看着还行,展现出伐木工人的不容易,结果越往后剧情越水…给我看睡着了…和《人世间》和《闯关东》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物呆板、剧情拖沓。果断换台弃剧。那剧情节奏快的…跟赶火车一样,是有多着急,要去抢饺子吗?这种剧也能上央视黄金档也真是醉了,本来冲着李幼斌来的,结果压根也没几个镜头。。。男一号选演员选的也不好,说话跟挠塑料布一样,一点东北人的血性、豪迈都没有。一星,最多了。
主旋律大片又怎么样,不是黑的理由,个人觉得很好看!
对于一个除了旅游没见过雪的南方人,林海雪原中伐木的画面很震撼,一声声“顺山倒~~”,两排工人肩挑大木头,踩在雪中的一个个深深脚步,充满了力量感和些许沧桑、苍凉,对我来说好像是另一个世界。但对新中国来说,用工农业剪刀差,补贴国家的工业,这是无奈也是必然的选择。对于个人来说,在时代的洪流中,生于斯长于斯,能选择的可能很少;年青时,为了国家伐木,年老时,保护树林,栽种树林,已经尽到最大的本分。
王洛勇先生的演出,很有点话剧的感觉,一板一眼的特别认真,但是他的人物性格就是这样,一点都不冲突!青中年时,他的认真和思索改进了很多生产方法;年老时,这个固执倔强的老头,咬定青山不放手。
颜丹晨的镜头,都加了很浓的滤镜,有种违和感,但是看到后面,不妨碍对这个人物的喜爱,为了保护红松母林,牺牲自己的爱情,还好剧情不狗血,过了十年还是能跟魏建中走在一起,最后还是为了红松林埋骨大青山,舍身取义,求仁得仁...
史光辉这个演员以前没听过,作为这部电视剧中后期的主角,没有拉胯,给人惊喜!虽然颜值一般,但气质沉稳,细节到位,演技很在线,中生代的演员里未来可期!
五一前后看完这部催泪大片,了解了林业部门的“内幕秘辛”。从解放初期的手工伐木到后期的全机械化,速度越快,库存越少;从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用大青山的大片原始森林换来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从几代的林业人转变成护林人。因为我国没有欧美国家靠掠夺完成的原始积累,前期的发展只能靠牺牲部分环境,还有几代人的的辛苦付出,才奠定了今日的强国基础!
我们生在盛世,要懂得珍惜,穷则独善其身,不要添乱,有能力则多做一些贡献。
这部剧啊,越往后越水,刚开始还能看见点煽情的地方,后面好像为了压缩剧集,剪辑乱的出奇,我几度以为是在看下集预告,结果看时间,还在剧中啊啊啊啊。
人员配置觉得不低,但也好像没怎么展现,熟悉的面孔,比如李幼斌,寇振海就开头几集出现过,后面一集李幼斌出来一下就没了?!
我没从头看,但也是第二三集看得,一直看到结局,在央妈追剧,这属于头一回了,或许是东北人骨子里的情怀,或许只是想看看风景罢了。我爷爷那代人,前半生都在伊春市的南岔区,跟林子关系密不可分,只是听他们讲起,这部剧让我看到了很壮观的树林,看着非常养眼,仅此而已吧。
md笑死,这片剪辑就是一坨屎
剪辑有什么毛病,把所有台词中间的停顿都剪掉了,赶时间吗
前两天想给四星的,可眼看着演刚毕业大学生的演员越来越老了,真心受不了啊,妆也画得…,不说了,真能凑合,后边儿也就凑合看了
我的嫦娥仙子老了,呜哇啊啊啊啊啊啊啊T﹏T
一群人装x,太假了!
憋的不说!就这个剪辑师断句留的气口能憋死我直接差评!为什么现在影视剧的质量完全成了初学者的敷衍态度了?就算外包也负责任行吗
什么时候年代剧能让女演员卸掉假睫毛和眼影,剧就成功了一半…真不敢有太高要求了
这片子本来质量应该能再高一星呢,一批中年演员演技、台词都在线,但是为什么剧情这么赶呢?咱这片子是有啥事吗,怎么给剪辑成这样了?重要的情节都一两分钟带过,台词上下之间不喘气,大量需要连贯的地方被删减。这特么咋想的?
说真的就这剧情,不配央一播。题材和阵容还不错。女主的眼妆太浓了。怎么主角一代的儿子们那一辈都长大了,主角还是跟年轻时候长得一样呢。
妆容不自然
nt剪辑
别的不说,颜丹晨太美了……
挺好的题材,被删剪辑的乱七八糟,没过渡看的大跳跃,前半段还有得看,艰苦奋斗,林二代的演员选的差劲,黑龙江人穷,才也穷,拍不出好东西。
我今天生病在医院挂水看的,前后看了4集,剧情老套,营造出来的对比又很奇怪
多好的题材啊,就是给拍成太过主旋律和墨迹了……
中后段,无法看
二十几年过去了,人一点不见老
演技差,台词呆板,风景倒是还行。
20221221:才发现王老师自己就是编剧,行吧,毁灭吧,王老师以后你可收手吧整部剧的观感就是眼睁睁的看着一群优秀的演员兢兢业业地拍出一坨狗屁不通的破烂,以及《花繁叶茂》编剧和导演的优秀。编剧和导演是得了几年脑积水,居然把马永顺的老婆给写成这种凡遇事必不讲原则瞎添乱的脑瘫?剪辑是犯了什么毛病,非要把时间、地点、事件完全对不上的几组镜头强行剪成平行蒙太奇?为什么马永顺昏倒了就非得让他儿子回来不然醒不过来?剧中人物是如何做到如此写意的召之即来、呼之即去?还有,最后那个孙女是拖了什么关系进到这个剧组里的?你们对得起王洛勇们的时间和精力么?
这剧剪辑怎么回事?剧情完全没过渡,一段断开立马下一段…吧啦吧啦开会说话一段接一段。我都以为是前情回顾下集介绍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