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

全42集

主演:宋佳,佟大为,蒋欣,李佳航,张国立,刘楚恬,李一情,单禹豪,武泽锦熙,吴玉芳,朱茵,吴越,贾顺治,柳珊,章涛,鹤男,符冲,朱亚英,周德华,王自健,吴超,张璐,栾西子,蒲诗韵,卜冠今,范帅琦,李小燕,刘志云,李至强,曹毅,黄筱琳,陆忠,郑晓婉,朱国昱,陈琦,梅年佳,王小米,邹晨蕾,徐雨彤,何菁瑶,杨子杰,毛豆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1

 剧照

小舍得 剧照 NO.1小舍得 剧照 NO.2小舍得 剧照 NO.3小舍得 剧照 NO.4小舍得 剧照 NO.5小舍得 剧照 NO.6小舍得 剧照 NO.13小舍得 剧照 NO.14小舍得 剧照 NO.15小舍得 剧照 NO.16小舍得 剧照 NO.17小舍得 剧照 NO.18小舍得 剧照 NO.19小舍得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家庭就是一个循环

今天打开电视正好看到米桃和欢欢在学校发生冲突的一集。

米桃在家里对父母说“欢欢欺负我。”父母说你不要理她,你大一些多让着她,她父母对我们很好你要知道感恩后。米桃终于忍不住委屈朝父母哭着大吼“就算叔叔阿姨对我再好,她欺负我就是不对”。“小时候在奶奶家时我和妹妹被欺负了奶奶让我们忍着,现在到你们家了为什么还要忍着。别的同学被欺负了都有爸妈撑腰,为什么就我和妹妹没有。为什么就你们欠了那么多人情。”爸爸被米桃说得暴怒要打她,生气地吼“翅膀硬了敢这么对我说话。”本来也在指责女儿的妈妈一看丈夫激动了赶紧去拦着。米桃很委屈地自己去家门之外。

第二天在学校欢欢又一次无视孤立米桃时,米桃当众嚷了出来,并且推了欢欢一下,欢欢反抗,两个孩子打架。这下子这件事情两个家庭都知道了。米桃回家后又被父母训了,低着头像个小鹌鹑一样缩在那里,母亲向米桃一一陈诉父母的辛苦,还给她展示父亲工作时受伤的腿,并表示你之前说的话都是在我们心上扎刀子,我们这么不容易你还这么不懂事。孩子终于被这段“感情”攻势搞得崩溃,碰着父亲的伤腿哭着对爸妈说对不起,这时这对人生艰辛的家长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到第一段对米桃很感同身受,而且觉得这对父母实在是太过分。无法处理自己的问题,一切人情压力都要转嫁给女儿承担。不能因为自己过得辛苦就要女儿和同学相处时不平等。被女儿说中之后居然开始恼羞成怒,要靠打来维护做父母的自尊。看到米桃在家外面独自流泪怀念与同学的融洽相处我很心疼这个小孩。心想她作为打工者的孩子也许从小就要背上不属于自己的人格重担,受到很多欺负无法言说以及没法保护自己的无力感。

看到第二段我对这俩家长非常愤怒,好好的娃,好好的还能保护自己的娃要被你们给搞坏了,这要这个孩子日后的人生怎么走。道德绑架都上了。凭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要背这么重的负担,谁保护她呢?

但是这部电视剧实在超出我所料地神奇。米桃居然不是唯一不好过的孩子。学校打架的事被老师告知了欢欢家长。通过老师,这对家长也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故意孤立人的事。他们很生气要孩子道歉,尤其是妈妈认为这是原则性问题。欢欢说“我没有做错,为什么你们老要表扬米桃,我考第一都没有她考第一重要。我没有选择和谁玩不和谁玩的权利吗?”听到这话欢欢妈妈没有意识到孩子学校行为的背后有感觉自己被家长错待的一股怨气在。她临场怒气愈加上涌,抖开一个垃圾袋就要冲到孩子房间扔掉她所有心爱的娃娃来惩罚。这个时候欢欢终于崩溃了,哭着喊着表示我愿意去道歉。

为了维护原则性问题,当天晚上一家人就冲到米桃家里去道歉。四个大人两个小孩,在逼仄的城中村出租屋里上演了一出群戏。家长们坐在中心C位,两个孩子分别靠着两边的墙壁站着。四个家长先把台子撑了起来,双方不停地寒暄,你对不起来我道歉。最后欢欢爸爸站起来先对着米桃说“对不起啊”。米桃妈妈赶紧替孩子回答“没关系的,都是孩子,没关系的。”这么轮预热结束后,欢欢妈妈不停给女儿使眼色。欢欢嗫嚅出个对不起。本来站在对面墙边的米桃渐渐走近欢欢,说“没关系”并且去够欢欢的手。欢欢缩回了自己的手。这时候欢欢妈妈依然在催促孩子说完未尽的台词。欢欢几乎含泪地说完“我不该因为你学习好就嫉妒你,我该向你学习”后,米桃说“我原谅你”并牵住欢欢的手。这时欢欢终于受不了,挣脱米桃的手跑了出去。欢欢妈妈追到外面训斥了孩子一顿“我们为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不愁吃不愁穿,你呢?你为什么不好好想着学习?你也看到了米桃在怎样的环境下还学习这么好。”一场大戏终于暂告一段落。

在这两户人家的剧情进行时,影片还进行了另一户人家的剧情。这家的孙子功课压力太大。渐渐地心中衍生出了一位看不见的小伙伴陪他一起吐槽父母,承载他失去的爱好。饭桌边孩子分外自然的“大龙就坐在那儿啊”把一家老小全都下得惊慌失措面面相觑。父母把孩子带到医院,医生委婉地建议“如果器质性的原因都排除了,不如带孩子去挂一个心理科。”

我本来以为只有米桃在受苦。这样看下来人间皆虐,是娃皆苦。甚至这些看起来像是大人的家长,内在也都是一个个背上了难以负荷的东西,带着创伤不得不长大面对这个社会的大孩子而已。并不是只有孩子被鸡,压力是一层层传导的,从社会到父母到子女。在这场大戏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有自己扮演的角色。

看着欢欢狂奔而出的背影的是米桃蕴含了万千世事的平静的眼睛。看到这个镜头我突然在想“在这场闹剧当中,只有先看透发生了什么的那个人才有机会跳出这一切过上自己掌控的人生,米桃会是这个人吗?”

后记

这部剧实在是太过现实地呈现出了现代家庭面对的困境。每一个家庭里父母的台词孩子的困境我看着都好有熟悉感。5060后的父母说着这些,怎么8090后当父母还说这些?农村父母说的话城里的父母也说。在家庭这个板块,我们真的一点进步也没有吗?我以为“年轻人”会不一样的。

佟大为这波演员真的有趣,中国社会是什么面貌他们就演什么角色。零几年的时候他们演年轻人的《奋斗》,现在演当了爸妈之后的《小舍得》。哪里需要哪里搬,演出了当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

 2 ) 包裹在“鸡娃”外壳下的现实讽刺剧(已更新)

老年婚姻里的彼此寄生关系;中年人把对自我在家庭内部(对待公婆的控制)和社会阶级地位(工作岗位上的失权)的不满转化在“鸡娃”这一行动中,同时希望以阶级作为筹码“购买”他人获得教育的机会;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投入的不平等;数学老师的精英教育观和鸡娃家长原本认为自己儿子是精英但被老师的话语打破幻想时的反应;绝对权力和“为人民服务”……

关于“托关系”进培训班:

为了进补习班托三层关系:第一层是行贿(送课桌椅),第二层是阶级权力(房地产商的出现),第三层是政治权力(副区长的电话)。从培训班经理的态度可见,最受“尊重”的当然是最后一层权力——甚至无需现身。

关于数学老师:

数学老师的问题不仅在于他的精英教育观。他无法接受的不是学生笨,而是学生家长的权力压迫到他,相比较而言,他更喜欢学生和学生家长能够有求于他,他想要扮演那个权力至上的角色。从他和女朋友争吵的对话中可见,他能够感谢曾经老师对自己的体罚,可以想象他可能也是因教育/考试改变了社会阶级的。他接受这一套考试改变命运,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在这样的教育观基础上,他也接受老师(代表考试分数)要拥有凌驾于学生/学生家长的地位这样一种阶级观。这一点也可从他一开始面对家长质询时不予回复的态度展现出来,所谓“清者自清”的自信背后,是认为家长没有质询他的权利。

米桃这一角色的出现很可能是部分映射了数学老师的童年。在他对女友表达他就算对一个学生不好,不能否定他之前的所有工作这一观点时,接下来的场景就是米桃的出现和对他的赞美。事实上她在辅导班里一直都能看到这个老师对另一个同学的羞辱和暴力。儿童的是非观很容易建立在纯粹的利己主义上。

而数学老师表达里的悖论是显而易见的:教书育人不可以等于生产线上的工作,学生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由一位教师只对一个学生有偏见产生的危害性,不能用他生产了一个错误的零件,但剩下的一百个是好的来类比。道德水平的评价体系里是没有容错率的。教师只要对一个学生因偏见而区别对待,就足以证明他失去了作为教师的道德品行。

关于鸡娃母亲和儿子在餐厅的对话:

面对餐厅服务员被客人训斥的场景时,母亲通过讲述自己曾经打工时遭受到的压迫来告诫儿子通过努力学习改变阶级的重要性。儿子则是站起来帮助服务生收拾客人留下来的桌面垃圾。在这样的场景中,上一代人的价值观是“读书为做人上人”——通过阶级的跃升避免遭受压迫。而下一代人的行为表达出来的却是用行动帮助服务自己的人——以消除这个环境下的阶级差异。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助服务餐厅就餐的客人,是有自己归还碗碟的义务的,服务生的工作并非服务客人,而是保证餐厅的卫生和秩序。客人因为孩子不能吃辣而辱骂服务生这一行为,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假借护子之名,将生活中在别处累积的不满和愤怒发泄到他们眼中的下层阶级(服务他们的人)身上。而保护孩子这样的借口,在情感上能引发极大的共情,在道德上亦是不容反驳的。

关于南父:

南父这个角色身上充满了太多矛盾和悖论。

1. 南父的生死观:尼采的预言 “在上帝死后,健康将成为新的上帝” 在南父的生死观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南父在和女儿的对话中强调自己不信神鬼,是无神论者,也展示过对待死亡的平常心。但是从他对配偶的更换,支配新的配偶护理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且在与她的谈话中多次提及自己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为了身体健康不能去求人帮忙;不能及时吃上饭会低血糖等等。可以见得南父是非常注重身体健康,惧怕死亡的。而这一点与他是无神论者并不矛盾:因为具有能够平息人类对死亡的恐惧的效应的宗教信仰在此时已经失效。

2. 南父的性别意识:南父在同女婿的对话中表达了对将女性定位成家庭主妇的形象的不满,表达了对女儿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支持。但是事实上,他同样也将自己的妻子规训成完全服务他,依赖他生存的家庭主妇。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诸多男性在宠爱女儿的同时却并不拥有良好的性别意识,很多男性眼中的女性分为两类: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以及别的女性。在他们眼中前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后者在群体意义上应是低等级的,受支配于男性的。

此外,南父也自称无产者,殊不知,不论是一个男性在面对结构性性别不平等时选择无视,甚至自己也建构起一定程度的性别剥削,却对自己女儿生活在男女平等的家庭/社会中抱有的希望,还是无产阶级的理想。最大的阻碍就是个人/集体的知行不一。

3. 南父的婚姻观:南父在妻子提出“那我是老妈子吗”的质疑后,给出的回答是“那你想想你的过去,再看看你现在”。此话的言外之意即是“你伺候我是应该的,因为你今天能过上的优渥的生活是我提供的”,结合之前南父检查妻子购物的账本可见,在南父的眼中,这位“妻子”对自己的照顾和关怀是他用为其提升生活水平交换来的,换言之,是他用钱买来的,所以他不需要对其付出同样的信任和关怀。而这样的婚姻观的糟糕之处在于,它既在道德层面上腐蚀了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应对彼此付出情感的意义,也造成了这段关系的主宰者(付费方)由于缺乏爱欲而永远达不到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3.1 道德的腐蚀性:一般意义上的“照料”是可以用钱购买的,这可以通过护工的工作来印证。但是“关怀”和“情感付出”是不可以用金钱购买的,一旦它们可以被拿来交易,那它们在道德层面上的奉献意义和爱的珍贵性就会遭到腐蚀。

3.2 爱欲的缺失:我们可以想象,在他的第一段婚姻关系中,他很有可能拥有过爱欲,付出过自我。他出轨则表示他拒绝爱欲带来的否定性和伤害。他选择的结婚对象不是他爱的人,而是他的消费对象。而这样具有腐蚀性的婚姻关系同时也在吞噬他的自我——他的健康成为了他妻子手中的筹码。在争取补习班名额事件中,他本想将唯一的名额留给自己的外孙女,但在妻子描述他曾中风被照料的回忆时,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依赖于眼前这个人,才做出把名额给妻子的外孙的决定——在这样的彼此寄生的关系中他只有自恋,无法自爱。

关于田雨岚:

除了南父之外,剧中田雨岚的角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样得到了深刻的刻画。

1. 田雨岚与“钱不能买什么”

田这个角色,很好地反应了在社会迅速进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我们需要面对的自由市场和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田的公婆所代表的形象是自由市场下迅速致富的一批人,他们希望通过资助儿子一家以达成对这个家庭控制,这个控制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物质/身体层面上的:例如影响儿媳穿衣审美,随意进入他们的住宅,催促生二胎等。另一个则在精神层面上:田的公婆一直称之为“颜家的功臣”,因为她培养出了优秀的儿子。而在这个语境下,她的儿子不是作为“田雨岚的儿子”,而是“颜家的长孙”这一客体存在。这样的定义消解了田对其子的教育中出于其母爱和关怀的因素——一个“功臣”是“君王”的工具,此时,母爱被等同于付费工作,而这贬损了母爱的意义。

公婆的这一行为,是受到田的抵触的。从她宁愿拿不到公婆对她母亲还南母房款的资助,也不愿意应公婆要求生二胎这一点可见,田的世界观里并不认同金钱可以购买对他人的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的剥削。

然而知行不一这一点,同样在田的身上得到了展现。她提出给米桃母亲补偿以换取对方女儿在补习班的位置,并且在对方拒绝后克扣对方工资。她在自己抵触金钱带来的对母爱的腐蚀性的同时,企图用金钱去腐蚀公平的意义。在她的世界观里,不论是财富还是教育,都是用来提升社会阶级的工具,阶级社会的受害者一定会有对阶级提升的渴望。而我们不得不问的是,对于她来说,阶级提升的目的究竟是避免来自上层阶级的压迫,还是完成对更下层阶级的剥削?

2. 田雨岚与“尊严”

在与南父的对话中田表示过,是南父让她和她母亲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可事实上南父只是为她们提供了金钱的支持——她母亲的物质生活,以及她上大学的费用和嫁妆。她母亲在南父面前做小伏低,在外多年背负第三者的骂名,称不上是有尊严的生活。她自己在家庭内部一个人负责家务劳动和孩子教育,承担来自公婆的控制。在工作上,她也常表现出对自己职位的不满,以及抱怨来自合作方(南俪)的压制。在这两个不同层面的阶级矛盾面前,她的尊严又来自哪里?

她所表达的“有尊严的生活”是她的愿望,所谓的“尊严”,在她这里其实是“面子”,她通过联合同行举报南俪获得了在职场上的“面子”,通过用儿子的成绩去打击南俪的孩子获得了在家庭聚会上的“面子”。而相比较“尊严”而言,“面子”是有害的,因为前者来自于自己道德品质的优秀和精神世界的富足,而后者只能在社会关系中与他者对比甚至是对他人的打击中获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获得“面子”只需要进行社会资源的交易,而得到尊重,需要一个人不断地自省和精进。

剧中的田雨岚无法理解也无法处理个人面前自由市场和道德体系的矛盾,无法真正地认识自己,无法建立起心中的道德律,也不能知行合一。在这一点上,她和南父都展现了彻底的悲剧色彩。

婚姻关系,儿童教育和权力关系中腐蚀性的,违背道德的行为,才是这个剧要展现和讽刺的。

 3 ) “渣男”为什么总能越活越滋润?看《小舍得》南建龙你就明白

《小舍得》中的南建龙,又贡献了一个“渣男”的经典形象:

人到中年生病卧床,嫌弃人称“长公主”的妻子照料得不够贴心细致,就出轨了自己的保姆,一脚踢开了原配赵娜;

跟保姆蔡菊英结婚后,表面上说着对她无条件信任,但是一转身就偷偷拿放大镜,仔仔细细核查人家每一笔买菜的花销;

亲外孙和“后”外孙都在争一个金牌辅导班的名额,他这边跟女儿南俪大打感情牌,说什么“那是我亲外孙,我不照顾谁照顾”,转头听完保姆媳妇的耳边风,就把名额给了“后”外孙……

斤斤计较,自私自利,虚伪又虚荣,这样的男人,对婚姻不忠,对子女不爱,想想就让人觉得来气;

但是,更让人生气的是,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人贱自有天收”、“渣男自有报应”——

南建龙一把年纪了活得还挺滋润,一到节假日,亲生女儿和继女都携家带口地过来吃饭,团团圆圆围满一大桌,那种热闹劲儿,哪有做坏事的人晚节不保的凄惨?

“渣男”为啥得不到报应,这是一个让非常多的、在婚恋关系中受伤的女人想不通的问题。

就像南建龙的原配赵娜,两人都已经离婚十几年了,但是只要一提起当年的事情,赵娜依然气愤不已,称南建龙为“老贱人”,蔡菊英为“老小三”,对于那段往事,终究意难平。

你说赵娜傻,可是人家也是知识分子,并且一出生就家境优渥,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那为什么在感情上,就这么想不开?

归根结底,还是把男人想得太好:她总以为自己婚姻的不幸是小三太无耻、用尽手段往上贴,男人则是太无能,没能抵挡住妖孽的诱惑;

她完全没想到:不管是原配还是“小三”转正后的现任,都只是南建龙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

说白了,这个男人谁也不爱,他最爱的,从来都是自己。

所以赵娜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保姆蔡菊英哪儿哪儿都不如自己,但却能让南建龙铁了心的“抛弃妻女”;

而蔡菊英则更不会知道,为什么自己已经“转正”了几十年,但是南建龙还是那么不信任她;甚至在房子是婚前财产、跟她蔡菊英没有半点关系的重大事情上,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

甚至女儿南俪从来没有仔细掂量过她在亲爹心中的分量——在孩子“择数班”上学的名额上,她曾对南建龙抱着那么大的信任;

但事实证明,亲爹又怎么样,在没能确定谁才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亲闺女和继女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没有任何区别。

“渣男”为什么得不到报应?

不是老天爷不开眼,不是这世道太不公,而是被“渣男”伤害过的所有女人,都还对他抱着一份“执念”:

她们总以为对方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出轨、抛妻弃子都只是一时糊涂,她们相信“浪子”终有一天会回头,或者年岁大了终有一天会醒悟;

哪怕到那时女人们也并不能得到什么补偿,但是只要“渣男”心中有一个“悔”字,对于这些被伤害的女人来说,这一生就算圆满。

可是,对于像南建龙这样的渣男来说,他怎么会“悔”呢?

对于原配曾经的“真心付出”,对于女儿一直以来的“真心信任”,对于现任妻子十几年来的低眉顺眼、“真心照顾”,他从来没觉得这些是他需要拿另一份“真心”来交换的;

他只是依然在做权衡,依然在考虑:自己已经年近七十,在剩下有限的时间里,在未来自己需要别人更多照顾的情况下,到底如何选择,才会对自己更有利?

所以,像赵娜一样对渣男恨之入骨的女人来说,这是多么扎心的事实啊:你恨的这个人,从来都没有心,又怎么会悔?

被爱伤害过的女人,如果能明白渣男最大的问题不是滥情,而是薄情,那剩下的人生之路,就会好走很多。

既然用不着谈感情,那就谈利益吧,那就不要怪我精打细算、斤斤计较;

既然只谈利益,那离不离婚其实都无所谓,关键看哪种方式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如果有感情洁癖,不能接受跟出轨的老公继续在一起,那就不必心软,就像一家公司破产清算一下,该清清、该算算,只把对方当个“商人”,而不是傻了吧唧地继续拿他当“爱人”;

如果因为财产不好分割、老人孩子影响范围太广等原因无法离婚,那么继续过也有继续过的原则:

如何保障自己当下和未来的利益最大化?如何保障亲生孩子的利益?一旦对方翻脸不认人,我有没有拿捏住对方的杀手锏?

不要觉得在“以爱之名”相结合的婚姻中谈利益是很煞风景的一件事,要知道,婚姻关系是以法律为基础而缔结,而法律保障的本来就是权益,根本不是爱情。

所以,有什么好尴尬的呢?

只要女人脑筋清楚、目标坚定,而不是被渣男一哄就立马心软,一点甜言蜜语就觉得对方对自己余情未了、还是有情有义,那么渣男再渣,也不过是一个自己努把力就能爬起来的坑而已。

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女人在“离婚自由”的路上最大的阻碍并不是现实的窘迫和无奈,而是对男人根深蒂固的“幻想”:

总以为男人一定会顶天立地、勇敢担当,总幻想对方一定值得托付终生,总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路一定更好走,但实际上呢?

看看南建龙,再想想结婚时的那段通用誓词:

“你愿意对方成为你的妻子/丈夫吗?无论贫穷富有,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愿意真爱对方,直到死亡将你们分开?”

如果像南建龙这样还有点身份、有点实力、有点体面的男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你还会觉得,这是所有男人都能做到呢?

正所谓,黄金万两也不敌情谊无价,如果真能找到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那就好好珍惜吧,人生长路漫漫、风雨无常,愿每一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真心爱人,可以风雨同舟、相互陪伴,一直走到人生的尽头。

 4 ) 人呐,要远离复杂的关系

说实话,通过之前收集到的一些信息,我本是没有打算看小系列的最新作品——《小舍得》的。对于之前的《小别离》与《小欢喜》,我的观感都不错,但面对这次更加纯粹的教育话题,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担忧:这个话题讲不好。我倒不是质疑作者或是编剧的能力,而是在我看来,《小别离》中的“出国深造”只是一个引子,剧情的内核是“如何看待亲子关系”,这个点我在《小别离的三重意境》《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谓之小欢喜》里面已经分析过了。

聚焦亲子关系的内容是容易有结果的,因为会有明确的价值倡导和解决方案,做教育的内容却很难做到这两点,因此怎么描写观众都不会满意。这件事情其实在《小欢喜》的时候已经端倪初现。一个适合在下班后家庭一起观看的电视剧,是不应该出现孩子教育问题的话题的,因为最后除开引导焦虑以外,什么都不会剩下。就像一个家庭喜剧里面就不应该存在婆媳关系,《我爱我家》这样的经典家庭喜剧,编剧和导演根本上就回避了婆媳关系,这个家庭的老太太去世了。只要描写婆媳关系,怎么样都会被群众喷。一个喜剧里不应该有婆媳关系,婆媳一起住,已经是半个悲剧。教育问题也是一样。

那我们是否能有更高的格局,不要仅仅把《小舍得》当做一个肥皂剧,而是作为当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推动一个社会议题的甚至改革呢?不好意思,也不行。当代教育问题是一个死局,说白了几代人研究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再拉出来讨论也只是徒劳。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类作品能引发的社会氛围变革,甚至还比不上当年的《蜗居》。

我甚至有点担心这部剧是否能够善终,在不违背创作团队原有理念的基础上顺利播到结局。剧情呈现出的巨大教育压力,已经让各个平台的评论区大幅出现“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观点。那一头,暴跌的生育率已经在七普结果的公布时间一拖再拖,这一头,你在这里还给观众中的育龄人群实力劝退,这样下去我很担心上层不会进一步插手。毕竟批评大Logo的字句还历历在目,批奢靡,稳民心,促生育,不仅要抓,而且要当重点工作来抓。


好吧,说了这么多我不看这部剧的理由,但奈何它成为了家中新晋的客厅背景音,我还是被动的看了不少。接下来的内容完全不想聊教育,而是想说说这个剧里的人际关系。

这些人际关系用一个就可以概括:拧巴,而且相较于刘震云式的拧巴,这里的拧巴显得更加刻意,仿佛在一登场的时候就在赤裸裸的向观众宣告:这样的关系就是为了后面的戏剧冲突服务的。两位女主的积累的孽缘,同学家长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同事之间存在恋人关系……光看了前几集这样的配置已经很让人窒息了。

多重身份的叠加必然会导致在生活中关系处理的变形,当然也会带来更多的戏剧冲突,这也是说编剧这样的处理非常刻意的原因。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复杂的身份会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被牵扯,进一步干扰你的判断。做为孩子同学的妈妈,米桃妈妈完全没有道理将自己孩子的培训名额让出去,可是当你面对的是你的雇主的时候呢?你在做这个判断之前是不是就要再掂量掂量?对于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这完全是在无谓的增加成本,这样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应该远离。

同时,多重身份会导致涉事多方的内心矛盾和冲突。以田雨岚和南俪为例,在职场上的竞争合作,和面对孩子学业上的竞争合作,本来都可以坦坦荡荡的进行。但是多了上一辈的恩怨之后,面对各种情境就很难客观的看待事情本身,而是要先想一下:对方处于什么目的,对方这样是不是在搞我?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沟通都会成倍的增加摩擦成本,又是何苦呢?

这世间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关系,自己的父亲组建了自己不喜欢的新家庭,那就不要走动;孩子同学的父母愿意给自己提供工作机会,先看看别处有没有类似的;一个行业的是就只剩下了这一家公司,你一定要把亲密关系和职业发展放在同一个空间底下?这样的关系放在戏剧里面固然好看,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我的生活,而是供别人观赏的戏剧。

改用薛兆丰老师的一句话做结吧:人呐,要去做复杂的工作,要远离复杂的关系。

 5 ) “嫌贫爱富”的国产系列电视剧再次亮相!!!

当国外的电视剧和电影都盛行反映上层阶级的人性丑恶和利益勾当之时,我们的国产电视剧却一次次剖析着穷人背后为什么“穷”的原因。在国产电视剧中,穷人目光短浅、唯利是图、鼠目寸光、审美低下、学识普通、急功近利……,而富人们优雅从容、博学多识、见多识广、为人不庸俗,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对社会现实问题有独特见解,并能顺利化解穷人棘手的尴尬处境,站在道德制高点告诉穷人该怎么做!!!

?????????what the fuck!!!!!!!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小舍得》当中的田雨岚,他们都是出身卑微,但有着想改变命运的机会,在编剧眼里,穷人改变命运的手法永远是卑鄙的,而且往往在工作和职业上往往设定他们为能力有限,比如欢乐颂当中安迪就说过樊胜美的为人处事上的油腻与不足,曲筱筱嘲笑樊胜美的手段与欲望;小舍得当中南俪又来烘托田雨岚的见识少和出身差,南俪妈妈又来装这种“不是中国”式富太太的形象,还要嘴贱来一句田雨岚三本的玩笑,令人作呕。

编剧真的懂中国当代的现实阶层么?

现实生活中是什么呢?国内一线城市的优秀精英多为来自三线城市以下的普通群众,他们比起留学富二代的那些精英来说,有更好的学历、更多的社会经验、更多的才识、更广的眼界,他们就业和创业支撑起来这个世纪中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公司和品牌。

反而那些喊着金钥匙出身的阶层、自小留学,回国靠原始资本投资或创业、面对着社会资源的挤压他们的焦虑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看看北京的学区房真正被抢的永远是那些老北京和有钱没脑袋的家长,而那些出身小城市但现在是某大学教授的这批人深知这种竞争背后的代价与压力。

别再刻板印象了给穷人,更不要用富人的视角告诉穷人,你穷是有道理的这些话?太可笑了好么?也别再美化富人了,他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清高从容,可以对穷人指手画脚,why?????

去剖析社会问题背后,请这些编剧先去找好背后所代表的阶层意识与观念支撑,而不是用你那套既定刻板的印象去塑造人物,甚至编撰情节!

可笑!!!!!

 6 ) 我们为什么害怕家庭聚会

童年时期,每当节假日,我家就会举行家庭聚会。我们家是个大家庭,亲戚互相提携照顾,不仅住的很近,做的生意也是同一行业。大伯,三叔,加上堂叔和表叔,以及叔祖叔奶奶,年夜饭经常高达近四十人,大圆桌要摆三大桌,男人们抽烟喝酒聊天,孩子们几个屋子来回窜,而女人们则是一律在厨房忙碌。就算不是过年,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姑姑回娘家,加上自家这十几口人,也是喧嚣吵闹。作为一个爱热闹的小孩,我很期待家庭聚会,堂弟堂妹们可以每天见到,但表弟表妹们不常见,而且聚会时有各种美味的菜肴饮料,平常不让吃的零食这会儿也是大方摆出来,更重要的是,家里来客和聚会时不用做作业,一群小孩边吃边玩的撒欢,不要太美好,但是每当聚会过后,我原本欢快的期待就会变成难解的压抑。 《小舍得》第一集的修罗场,太让我有共鸣:你来我往,话里藏话,明争暗斗,可谓是家庭聚会的基调。不管走到哪儿,放不下的总是比较,而没有关系的外人太远,首富够不着,比来比去的都是自家人,以及关系亲近的邻居。我们惯会把压力和不甘内部消化,对着外人颜笑优雅,对着自己人耿直刻薄。

大家庭里,小时候比衣服比玩具,争长辈们的夸奖和偏爱,长大了比伴侣比孩子,争努力了半辈子终摘硕果的一口气。田雨岚回娘家吃个饭,精心挑选衣服,妆容无懈可击,哪像是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分明是上阵对敌的慎重和锋利。衣服,口红色号,孩子成绩,都是武器,是一击制敌的法宝,是维护尊严的铠甲。南俪也不逊色,门都出了,还惦记着回去拿女儿合唱比赛的奖杯,对于聚会上不见硝烟的战争,她是熟谙的,一样准备好了反击武器。 一顿晚饭,唇枪舌剑刀光剑影,孩子们懵懵懂懂,大人们心情沉重,精心烹制的菜肴反而成了配称。没人真的是要来吃饭,老爷子想要享受各家欢聚的天伦之乐,田雨岚母亲是要让丈夫看到自己在婚姻的付出和隐忍,南俪和田雨岚是为了争自己的一口气,一个看不起另一个的咄咄逼人,一个看不惯另一个的高高在上,个性和观点本就不合,再加上陈年旧事的怨气,两位丈夫再怎么打圆场和稀泥,一顿饭还是吃的不欢而散。老实说,这样的聚会太可怕,吃饭本是为了心情愉悦的,偏偏要在饭桌上找茬,要是顿顿饭都这样吃,简直要吃出应激性胃病来。 我小时候的聚会,其实和这个也差不多。大人们推杯换盏间,先是一阵闲谈,说说谁家挣了大钱,谁家两口子又打了架,慢慢就说到自家。我爸兄弟三人是家族里混的最好的,架子一向摆的很足,最爱充当人生导师,借着喝酒,不是教导堂叔表叔们怎么做生意,就是语带谴责地规劝姑父好好做事担起男人的责任来,对大人们一番抒发之后,就到小孩上场的时候了。我们这内部嫡系三家的比较也没停过,都集中在小孩上。堂弟是家里第一个男孩,尊贵的长房长孙,在男人不大管孩子的乡下,他是坐在大伯脖子上长大的,在父亲悉心调教下长的百伶百俐,又不怯场认生,又会笼络弟妹,成绩也好。夸奖都是对着堂弟的,先是大伯母状似无意地说起他又做了什么什么事,再笑着点出他处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接着三叔马上附和,大力夸奖他聪明能干,然后是堂叔或姑姑们上场,不仅要夸,还要追述他以往的赞点,归拢了一起夸赞,恍若大型表彰大会。 不知道为什么,夸奖它总是要伴着贬低,不能没有对比,就像太阳不落山,月亮不能舒展它的清晖一般,不贬低作为对照物的另一个,这个人的优点就会折损一般。我比较不幸,每次被贬低的那个人,都是我,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第一个出生的女孩有原罪,所以亲戚们踩人总是挑我这个软柿子,就连最没地位的姑姑,也能在酒桌上笑着说我最不听话,这时候,母亲总是尴尬的沉默,父亲把我从头到尾训斥一顿,再夹杂若干附和声。所以我看到田雨岚强忍骄傲地说子悠考试得了第一,然后逼问欢欢考了多少分时,简直像是看到了童年噩梦。

田雨岚就是那种自家孩子什么都好,都比别人好的父母,这是她的骄傲,做母亲在教育上的成就感,所以这硕果必须大大方方展现在众人眼前,你女儿会唱歌,我儿子背圆周率能背到两千不打磕巴,你女儿学艺术,我儿子学奥数,我就是要事事压你一头,让你认同我教育的好,最好你再来请教我教育秘诀被我洗脑,成为我的同盟。

南俪指桑骂槐说田雨岚拜托不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匮乏感,事事都要争尖冒头,急吼吼往上爬,姿态难看。这话也没说错,田雨岚的那口气,是源于童年时期的无尊严,糟糕的原生家庭,矮一头的家庭地位,这让她内心焦灼,处处都要和南俪争和南俪比。南俪是家居用品集体的南总,田雨岚只是商场的楼面经理,南俪丈夫是事业有成的建筑师,田雨岚老公只会撒娇卖萌打游戏,啃老靠花公婆的钱贴补生活。都是三四十的人了,大人的人生方向基本已经定型,这时候能比的,可不就只剩下孩子了嘛。所以田雨岚处处严格要求儿子,望子成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儿子是她最后的武器,子悠的成绩单可以让她在欢欢面前志得意满。

南俪的看似不争,其实是争。她对田雨岚母女的怨气只会更胜于田雨岚对她的,明明是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家,要被分享出去,还要礼仪到位欢欢喜喜,这本来就是为难,所以她不争,不在意,在不涉及女儿的情况下,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姿态应对田雨岚的攻击。不争是因为看不起,不在意是因为无所谓,这种高傲的态度只会更激怒田雨岚,需知缺自尊的人最是对尊严敏感,田雨岚的怒火升级,语言渐渐失控,把战场拉到孩子身上,南俪终于生气,关于原生家庭的一番指桑骂槐的话让这场闹剧落下帷幕。这样一顿饭,大人们没吃出心梗来,真是让人佩服,果然成大事者心胸开阔。可是这样的家庭,又有什么温暖可言,这样的聚会,又有什么相聚的必要,把不喜欢的人勉强凑到一起,只会让所有人的不舒服,可是喜欢大团圆的我们的老人,爱的就是你们各怀鬼胎也要老老实实给我坐在一起哥俩好姐俩好的这个味儿,要不大家长的范儿怎么维持? 田雨岚为母亲的不平,对南俪的不满,以这种方式拐了个弯泼到欢欢身上。而子悠本人,也承担他本不需要承担的隐秘寄托,成了母亲炫耀的工具。两个天真的孩子,成了这场战争中你来我往的筹码,这不能不说,是家庭的失败。素质教育也好,要当学霸也好,应该是因材施教的决定,性格外向多才多艺的可以在高考独木桥之外另辟蹊径,而性格内向喜欢一心读书就心无旁骛地去追求高分,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家的私事,犯不着比较,更用不着模仿。需知,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优点,何必要一条鱼去学鸟儿飞翔,又何必去教鸟儿游泳,鱼有自己的海洋,鸟有自己的天空,三百六十行,并不是所有人都要挤在同一个行当里的。可是很多父母,就如剧中的田雨岚一样,被自己心中的执念侵袭,被自己的遗憾蒙蔽,把原本不属于孩子的压力加在孩子身上,用孩子的成就为自己的人生打补丁,这从根子上就是错的。爱因斯坦大家都知道,谁知道爱因斯坦的妈叫什么?每个人只能负责自己的人生。 到底是什么夺走了家庭的温暖?为什么亲戚之间吃顿饭会变成凡尔赛竞赛?为什么最亲近的人反而要鼓劲儿攀比?衣锦还乡和望子成龙,是戴在我们头上的紧箍咒,源自于我们内心对爱和认可的渴望,而这正是我们的家庭里匮乏稀缺的。真希望以后的家庭聚会,大家一张口,就是互相夸奖,不谈自家的成就,换着花儿夸对方的优点,大家脸上都是客气的笑,奉承来奉承去,虚情里也有了真意,孩子们被夸的满脸通红,高高兴兴,那样该多好?

这部剧可谓是深得普通家庭的暗涌争斗,将亲戚之间的攀比和小心机暴露无疑,十分现实,看得人心有戚戚。

 短评

这个剧的逻辑??家庭聚会明争暗斗,开家长会遇到不一起走,私下就打起电话联络起来了?真的不懂

3分钟前
  • Egorka
  • 还行

看的想骂人。导演,编剧,把蒋欣妈妈当工具人,一个劲儿让她发疯。感受到创作者对中老年女性的极大恶意。有这样的人不奇怪,但集集都这样,真的是创作无能。

6分钟前
  • 海山·野火
  • 还行

感觉只有蒋欣像正常人,宋佳演的那一家子太假太装了。

7分钟前
  • 唐秦宋
  • 还行

天啊原来是《三十而已》的导演,怪不得全员恶人恐婚恐育的味道这么熟悉!很久没看到这种每一集都阴阳怪气夹枪带棒的撕逼大剧了,又拒绝又忍不住想看他们还能作什么妖!宋佳蒋欣演技蛮绝的,预测下周开始承包热搜。

1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插播的广告居然是学而思,就感觉是一个大毒枭赞助的一部缉毒电视剧

11分钟前
  • 阳聪嘻嘻
  • 还行

看到张伟就出戏…

14分钟前
  • 翰翰/奇奇老公
  • 还行

真的不能和小别离小欢喜比

16分钟前
  • HAhaha
  • 还行

对“小”系列还是蛮有信心的,从小别离的中考,到小欢喜的高考,再到小舍得的小升初,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真是每个阶段都在发愁和焦虑,这部的家长虽然不再是方圆和童文洁,但又是方圆和童文洁,因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天下的家长都一样,即使想让孩子成长得更开心,但”唯分数论“”提高起跑线“等客观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奋力鞭策孩子不停地往前跑。有时候看到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就要面临那么大的压力,突然觉得我们小时候在山间野外奔跑的日子是那么快乐和幸福。

19分钟前
  • 本丢·彼拉多
  • 力荐

最焦虑的永远是中层阶级,费劲力气往上爬,生怕半点不由人。不言不语的底层,沉默里燃烧着向上的火焰。祖上传下来的根本不用着急。一切都如《格调》所言,真是一个奇怪的世界。

22分钟前
  • 简单机械ndd
  • 推荐

蛮喜欢小系列的,这个系列剧主打的还是温情的对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观剧时最认同的一句话就是:教育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家长在社会上接受到的压力冲击一定会辐射到孩子身上。印象最深的就是蒋欣角色在职场受到了宋佳的冲击(当然有她自己的原因),回去和孩子说话的语气都变了。单身暂时无法体会教育孩子的辛苦,但是看到社会上这么多的教育培训也能够感受到一点点。舍得,包括了父母对自己的舍得,对孩子要求的舍得。演员阵容也很出彩,观剧时不跳戏,是一部令人期待想追的剧。

26分钟前
  • GraceWongHP
  • 推荐

感觉剧本很扎实,很抓人,而且在情绪调动和制造矛盾冲突上,这个剧本真的很好,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优秀,蒋欣这个角色很有争议,但是她演的很好,编剧也给了她这个人设立体的解读,她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人物,她成为现在这样跟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太大的关系。越看越觉得她可怜可悲。反之,则觉得宋佳夫妇太理想化了,虽然我相信有这样的家庭存在,但就是觉得有点不接地气了。看到后面会发现,宋佳的角色也是有成长的,她的心结也在慢慢揭开~不过,看这个剧始终觉得,孩子是最惨的,到底生孩子出来是为了什么?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么?

29分钟前
  • arrcmis
  • 推荐

蒋欣和李佳航真的没有cp感。。

30分钟前
  • 少年赵里昂
  • 还行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答“为什么所有的家长最后都会选择鸡娃?”有一个回答我到现在记得都很清楚,大意是,竞争是牢牢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所以——生命不止,鸡娃不休。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但物竞天择是天性。不过虽然有竞争还是希望有些父母能够正确的对待,有一些父母让孩子参加好多辅导班并不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是为了自己能在亲朋好友面前有更多炫耀的资本,这其实完全是跑偏了,希望有这种想法的父母来看看这剧,改正一下自己的心态。

3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别的不用说,“小”系列中的话题和剧情还是一如既往地能引起共鸣,你看,不管长多大,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

39分钟前
  • 推荐

剧情一般般没有小欢喜吸引人,滤镜有点灰暗不太喜欢。蒋欣演技真的厉害

40分钟前
  • OVERDOSE
  • 还行

柠萌在这类题材上特别会挑事,一边贩卖中产阶级焦虑,一边还要假惺惺安排一个普通家庭。我想问问,家政阿姨的孩子在没有城市户口的情况下怎么会和鸡娃的主角家庭孩子在一个学校的?

41分钟前
  • River
  • 还行

误打误撞看了提前试映的三集,演员演技到位,剧情讨论现实问题,用温情诙谐方式演绎,蛮有趣。小升初阶段家长朋友建议观看,时间节奏刚好。

43分钟前
  • 管不着
  • 推荐

基于中高产阶级家庭孩子的“小升初”,这个设定好了才能入戏,第一集甚是精彩。重组家庭的两姐妹,两个差不多大的二代,上一辈的恩怨,下一辈的竞争,算得上新仇旧恨了,火药味非常,后面还有职场上的交锋。两个男人无论是猫爸还是好丈夫的人设都挺好的,蒋欣李佳航看着很不搭啊。这些“小系列”还有关于孩子教育的电视剧我也不知道为啥我总能看下去。

47分钟前
  • ฅ՞•ﻌ•՞ฅ
  • 推荐

真讽刺啊,明明是个反映教育问题的剧,偏偏剧中插入的全是宣传辅导班的广告。

52分钟前
  • 路人辛0151
  • 推荐

这种贩卖焦虑的剧已经没有市场了,谁愿意在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之后还来看这种东西给自己找不愉快啊

57分钟前
  • Fenrisulfr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