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九凤,每凤不一。少有的女性群像大戏,十位老戏骨巅峰对决,酣畅淋漓。在那个年代独自拉扯大九个女儿的妈,艰辛可想而知,可她是那样坚强,好像雄鹰一般,每每有女儿从远方回来时,鹅毛大雪,母女隔着院子相望,拥抱,久别重逢显得那样的珍贵。
四凤,五凤,最完美的人设,多少眼泪为你们而流。四凤,贫穷败不走志气和坚毅,富贵也守住了纯粹和善良。五凤,打掉牙和血往肚子里咽的傻瓜,家里家外挺身而出牺牲奉献也没捞着一点好,但你是最顶的大女人,那样的鲜活生动。
九凤,直到看到最后一集之前我都不理解你的怪异,但老太太弥留之际,你趴在她怀里哭着说,妈我一直都感觉孤单,孤单。我突然明白了你的脆弱,大家庭的遗腹子,没有父亲的关怀,八个姐姐轮番吵架撕闹,唯一的妈十个指头连着心,想疼也疼不过来,可怜的小老九,可怜的孩子。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人生无别离,谁知恩爱重。离合既循环,忧喜叠相攻。我们终究只是人。
如果说刚过去的十年是一个以仙侠带动的网文改编电视剧的时代,那么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无疑有“年代剧”题材的一席之地,只是届时仙侠初起,80后和90后这个庞大还年轻的群体完全无暇顾及这个题材,就像今日挂在嘴边的流量明星那样,那样的十年,他们也有专属的热爱和追寻,年代剧有,但不是他们的偏好选择。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异军突起,但也是以早就积累了群众基础的“鲜肉们”带来的,比如《血色浪漫》、《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当然还有热血之上的《亮剑》、《暗算》和《潜伏》一类。即便他们也曾追寻过,我这两天一口气补完的《家有九凤》恐怕也是无法成为讨论的主题的,每一集的家庭关系讨论?亲情牵绊还有鸡飞狗跳的生活……这一切不在蓬勃的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大脑思考范畴,更不是他们对未来家庭生活所有的想象,就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还在梦想云端的人们看不到脚踏实地的实感。
说来也奇怪,为了丰富我的社工题材观影记录,看了《美丽的大脚》,然而不到一周,就被大数据导引到这部剧,看到一半终于将两位导演合到一起,明确是一个人。相比探讨那个遥远的年代的生活现实,此刻敲这些文字的我其实有点好奇的是为什么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流行年代剧,而到了第二个十年变成了抗日神剧?网上看到的许多说辞是政治因素,虽然我不甚了了,可是回头总结这十年里年代剧的高频率,还有什么原因呢?是一时的火热带起的跟风现象抑或是成长于那个年代的人刚好到了恰当的位置可以掌握话语权,要怀旧、表达还是释放?其实我不算是看剧非常多的人,至少那十年不是,比如最开始在武侠和民国里徘徊,后面在韩剧里沉沦,中间几年在被高考折磨,没法设身处地去感受那个当下,等到这一个十年结束,陆陆续续看了许多,也回头看了不少才恍然发现了这个早就存在的事实。
一个现象的出现和被发现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是十年前,我也没法靠自己总结出这个,它出现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早就酝酿了的一个结果,而被我发现总结还需要过十年,那么大部分人的认知跟社会通俗文化的发展趋势相隔的不是十年而至少是二十年吗?何谓代沟?这就是代沟吧。不是说你目前能总结出当下流行的几样东西就在与时俱进了,还真不是,真正流行的东西,你根本没接触到。此刻我认清了这个现实。
说回到剧本身,作为一部年代剧,它是少不了旧社会的“遗毒”色彩的,比如未婚生子的耻辱、重男轻女等,毫不避讳地呈现在台词中。要是诞生于弹幕火热的第二个十年,那么本剧的三观早就被骂了很多遍了,当然现有的弹幕里也不是没有,毕竟它的评分太高了,总会有人去寻找往事。若是其他三观不正的剧,评分和群众的呼声看起来肯定是矛盾的,但是它的三观不正不是决定剧情走向的主线,而是不可否认的历史现实,所以若不能正视这个现实就是自欺欺人更不可取,或许这一点也是如今很多人批评古装剧中的主角思想太现代化的根源吧。在创作时迎合完美人设,但是是有限度的,不能信口开河。幸运的是,在这些“遗毒”色彩覆盖下的是一群鲜活的女人,鲜活到你清楚地认识到平凡的生活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而这也是生活真实的可爱?那个十年还是一个能够刻画出不完美主角的时代,按现在所谓的正确三观去看待剧中人是找不到了,那么为何还是如此动人?可能是真实当中也透露着导演和编剧的真诚吧,即使是对现实的艺术加工,但至少有了80%的还原度,这一点是二十多岁及以前所不能接受的,因为那时的我们太理想主义,对世界的看法非黑即白,转眼间被生活磨练后的自己以为是曾经嗤之以鼻的触角变钝,殊不知只是接受了这个世界的灰度。
对一部剧的认可原以为只是个人喜好、是一个眼缘,是闲暇时漫不经心的选择,似乎没有太多讨论的必要,可是“非黑即白”这个词出现的时候,我开始联想到前几日重点复习的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的共识是否认“非黑即白”,即非男即女这个观点的,虽然这个观点诞生的初衷是避免边缘化某些群体,但也从此延伸出要避免对世界的认识局限在二元思维里。如此,我们可以从刻画主角的态度看出导演和编剧具有的女性主义视角,再从完全的一群女性来刻画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将她们对家庭的贡献和作出的努力也描述的特别生动,从而完完全全挑战了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结构。看似三观不正的剧情走向里,女性的地位丝毫没有受到撼动,相反很多即便到今天也固化的思维里,属于男性打拼的商场也变成了两位女角斗争的舞台,还有那个男性出轨的情节,剧中并没有一味去对女性表达同情,而是由当事人主动出击,甚至是处理的不卑不亢、以柔克刚,赢了,却不是以一贯示弱争取同情的姿态。
如此理性如此彻底给我们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既有人间烟火更有人间丑恶,由此奠定了电视剧的地位。我觉得这是导演在尊重人吧,也尊重人的平凡,平凡中的可取。明白了自己对它的认可后也就明白了别人所谓的肥皂剧和无脑剧究竟为何招人诟病,不需要思考为了减压用也是电视剧的一个用途,而更多的是对剧中传达的价值观为何会受追捧有了清醒的认识,因为那是年轻人的主场,是她们最真实的想法啊,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完美主义要去苛责吗?那难道不是自己的过往吗?真正会被认可的内核终究会在多次涤荡中被挑选出来,有什么可着急的呢?
看这部剧的过程中几度落泪,怎么说呢?那些情感上的共鸣,亲情的羁绊,生活的无奈多少能契合自己的经历和经历后积淀下来的接纳。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本意是花了近20个小时看一部剧,那么也该写写观剧后感才不枉感动一番和失去的半个周末,不曾想打开电脑,并不想从亲情着手,也不想从单个角色入手,而是从一个疑问开始,找答案的过程中从而获得一些关于时代、时代文化选择的一点不那么成熟的想法,足矣!
不知这是第几次看《家有九凤》,说来挺傻的,每次看都会因为相同的笑点开怀,也会因为同一画面泪流不止。但更多是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情感拍打着我的心房,一直在想如果我要写这部剧的剧评该选个什么主题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呢?细思之下闪现出六个字--母亲在 家就在!看过很多写母亲的剧,母亲伟大善良坚强的形象通过这些作品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感染着我们。但该剧的母亲跟以往的那些温柔的心酸的哭哈哈的母亲形象不一样,让人觉得在固有的母亲光辉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剧中的母亲给我第一感受是,精明能干,什么事都能清晰透过现象看本质。大事小情儿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在几个个性鲜明不一的孩子面前总能稳稳的做那个掌舵人。该护的人一个都不能落,该惩的人一个都不能饶,做事讲理讲情,自有分寸原则。第二是大情大义,说一不二,不管是为了老八欠款潜逃还是老七与杨为健的事,都做的让人挑不出理儿来!第三就是有烟火气,真实,剧中母亲有九个性格各异的女儿,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像这样有十个女人的家庭里不得天天看戏呀,母亲在剧中该打打该骂骂该捧就捧该忽悠就忽悠,该揣着明白当糊涂时绝不会行差踏错。九个丫头被母亲收拾的服服帖帖的。母亲常说,十个手指头拉出来咬哪个哪个都疼,她哪个都疼,可是疼不过来呀。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要让姊妹和睦就不得不强势,气场一万+甚至是必要时要用点小心计。剧中的母亲总是在通过一件件一桩桩的家事向我们传递着做人处事的道理!常形容母亲像一只母鸡护着自己的小鸡,但我说剧中的母亲像一只鹰。除了多了一层保护力外她抵御外敌的能力也是相当惊人的。她总是用她最大的力气来看顾每一个孩子,天下没有不犯错的孩子,犯了错就该罚,但无论在何时何地各种境遇孩子们只要想到家里还有一个时时刻刻为自己揪着心的母亲就能找到回家的方向。剧中有三次场景是讲母亲在大雪纷飞的时候迎接在外漂泊历经磨难的孩子回家的,漫天飞舞的雪花,坚韧包容的母亲,颓废无助祈求温暖的孩子形成了强烈的画面感,艺术家们通过镜头给予了这个场景无线的心酸与温暖,一幕幕抱头痛哭着看似指责却满是心疼的对话,让人泪流满面,我心里的雪花跟着剧情一寸寸的融化开了,不经要感慨,母亲在,家就在!无论在外面经历了多少磨难,只有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母亲就能把凄风苦雨化解成阳春三月!感谢高满堂老师,杨亚洲导演,李明启老师及一众实力派的女儿们给我们带来如此温暖的一部剧!
我母亲兄弟姐妹一共九人,我出生时,老姨还未嫁,二舅、老舅还未娶。每年过年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老辈小辈齐聚一堂。
如今姥姥姥爷都已经不在了,过往的旧时光就像剧里的一样,充满嬉笑怒骂,却又让人无比怀念。
如今看我长大的老人都慢慢的老去、走了,想起那些旧时光,才知道有些怀念与伤感是无法慰藉的。
就像歌词里唱的
扛过了思念
一年又一年
只是有些感情,一旦决堤,是怎么也扛不住的
人啊,慢慢长大、慢慢老去,渐渐失去、渐渐远离,旧时光啊,一去不返。
老大心念账本的样子,像极了70岁的皇帝,50岁的太子,太子迫不及待想承袭大统的样子,监国和亲政有多不一样,老大心里门清。只可惜临了还是被老太太教做人。
老二这个角色看着多余,却代表了太多的家庭(包括我)。不同的是,老二的富足是人所共知,可能有点权力和裙带,但不能福荫家人些许分毫,甚至可能像元春一样,体会着这边体会不到的苦。
老三的报应不在于死了女儿,疯了老公。而是她好好的活着,好好的看着女儿的灵位,好好的和那个疯男人朝夕相处。她还在体会这个冷暖多变的人生。眼里没有戾气的老三,甚至比老四老六看着都弱。
我带我媳妇刷这个剧的开头就说,你可以永远相信老四的善良。老四的人设堪称完美。看着她带怀孕的老七躲家里的时候,是剧里难得刚烈的时候。她也是有执念的人。鸳鸯姐姐真美。
还有,你可以永远相信老五的路子野。敢上单查谢里,只身挡着追债的人。力速双A,全场MVP的她,却没人记得她是脆皮。她也是会被小三威胁,会被老三砸锅灌店后哭成泪人的女人。
没主心骨的老六,也是太多人的缩影。不咋站队,不咋挑事的她,贡献了老七媒婆的战绩。其他的,就像大家族里没啥存在感,但也不拖后腿的那些人。如果只是这样就能平安一辈子,倒是被很多人羡慕。
老七,知识分子。杨是她的现实,卫是她的理想。猪大肠VS白月光。像极了那些过好了日子就开始想“如果当初”的男男女女。幸运的是,杨和卫都是好人,卫的绝症使她得到了统一。
老八,登场时墨镜是她的潮流前线,躲债时墨镜是她的遮脸神器。一句“赚钱后一定会回来”是压在她身上的一座大山。也是“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代表。她瞧不起的老四给了20万治病养老,瞧不起的老五给她砸开逃命的玻璃窗,买了远走的车票。
老九,没有见过父亲,跟老教授有孩子。选择了跟老七一样的刚强。为了一句“不是一个锅的馒头”,多次捉弄老大。她跟这个家,有时候比老七还疏离。直到剧终,没和任何一个姐姐有经济来往(细品)。
有时候觉得自己太年轻,体会不到剧里那种时间跨度多能影响一个人。唯独只有初老太太能够看完这些。看着最后一幕,老太太得知老九生了后,风雪里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那都是戳心的每一步。
时隔许久,又想起这部剧。脑中第一个浮现的是三凤四凤那件貂皮大衣的往来,第二便是那白茫茫大雪中,迎来送往的门槛。
四凤貌美家贫,表面上性子软弱任人踩踏。可架不住风水轮流转,总有翻身时,兔子没急,慢慢咬人一口,也是狠辣。
就三凤来说,实在不想说她不坏,刁蛮任性、事事踩人一头。近着老七,怼着老五,犯浑的时候让人咬牙切齿。难忘砸老五锅的理直气壮,所以更恨她被人打上门追债时,在老五身后关上门的眼神。出了事,第一个先要钱回家的心眼…造业太多,最后终也是可怜可叹。
最让人唏嘘的还是五凤,她是我在整部剧中最喜欢的角色。坚强、独立、有主见,为全家付出最多,却总被针对被“坑害”。也正是因为她的要强,男人出轨,她默默在屋里流泪的那幕才更让人心疼…
众多男性角色里,着墨最多的当属姜武之杨为建。他做错了什么呢,他对老七也算仁至义尽。但他不是圣人,所以对残疾的“老相好”刁难羞辱。却又因为善良,让银草鱼天天鲜活…真实、动人,那些市井小民的瑕疵,更让人感动不已。
一屋子花团锦簇,一屋子泪水苦痛。高楼起时人人艳羡,就像幸福的美梦桩桩成真。楼塌了之后,总有茫茫大雪白了一切真干净…整部戏都贵在一个字:真!
老太太一路走来,或精明,或糊涂,或博爱,或偏心。这初家大院里人人都不容易的一生,正是平凡世界里,你我身边最真实的缩影。
但回望自己这20余年,再想想未来的日子…我是真羡慕,羡慕上一辈有这些亲生姊妹,打不散离不开…现在呢,以后呢,什么都没有,终将带着愈厚的铠甲,孤独地面对现实,走到这片黄叶落下…
——————————————
也没想到离写下这乱七八糟的,三年如白驹过隙,更马上就要四年。。每一句短评、长评描述着剧里的场景,一下就能反应到。一部好剧值得人一生品读、铭记。
想起了观剧时感觉最大的bug,黑虎六七岁状态之后发生了很多事,八凤出逃、三凤家出事、卫平来了又走…时间推移,他却再没长大过。。对这个角色不是很喜欢,但也有他存在的意义。
四凤的老公是个太有趣的人,他和四凤那段追打让人又笑又哭,四凤有情有义,他也是,他值得。
老孟是明事理的,最后却怎么就犯了浑,而代价却又那样的巨大,巨大到让一个家庭,让一个大家庭 也无力承受。不能承受的,像他一样自我逃避。最终落到三凤这再不能承受的,也得面对现实,默默受着。
回头看八凤的一生,是真的糟糕透顶,但从始至终一切选择的错误,因为她的性格使然,却又那么合理,所以最后的痛苦,更感觉是宿命的大网,放不过任何人。
这片我对姜武的演技叹服,单从演技来看,姜武不比他哥差什么。
简直是family drama的巅峰!听说北电刚改了话剧版,这本子写小人物大时代实在是牛逼!
杨亚洲的戏总觉得欠了火候
平淡见真情,原来不只是美剧才是我的菜……
9分才好,就喜欢这种电视剧,很好看 ,故事内容接地气儿,演员在李明启老师的带领下各个都在彪演技,关键还各个演技杠杠的!
蛮好
老太太真有气场 “一个寡妇养大九个闺女自有她的道理”每个演员儿都不错 难得好剧!!
曾经看过,补標一下;疫情期间再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喜欢朱媛媛。
老头老娘爱看所以跟广播剧似的天天听。。。
容嬷嬷的戏路真的很宽很宽。
以前看过觉得还不错
不解释,又是那种集体封神的可怕作品
真正的大女主电视剧,没有盲目追求什么女主年龄必须18到25。中国电视剧这些年的退步令人叹为观止
特别喜欢杨亚洲的片子
一家生了九个女儿,真的太乱了,三个女人就一台戏,这九个女儿加老妈……
小人物的平凡生活
堪称中国最好的女性群像剧!每个卡司都奉献了巅峰神演技,全程现场同步收音,台词怎么能这么好啊!李明启声台形表每一项都是教科书级别,金鹰飞天白玉兰真心欠她一座视后……短短26集居然感觉史诗般荡气回肠,搁现在分分钟注水成52集塑料《小初家》……
当时是和妈妈一起看的 好看!!!
人所共知,这部电视剧相当有内涵,人见人爱!!
容嬷嬷饰演的母亲太接地气了!老艺术家就是老艺术家,角色无大小,演技自然真实就是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