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HD

主演:Ron Ben-Yishai,Ronny Dayag,Ari Folman,Dror Harazi,耶海兹·拉扎诺夫

类型:动漫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1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2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3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4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5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6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13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14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15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16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17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18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19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动漫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第一部以动画形式拍摄的纪录片。以色列导演阿里•福尔曼19岁时作为以色列士兵亲眼目睹1982年黎巴嫩贝鲁特萨巴拉与沙提拉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二十多年后,失忆的福尔曼通过与当年的战友、朋友、心理医生和亲历惨案的军人与记者的对话采访,试图回忆起屠杀的真相。随着福尔曼的 记忆被逐步唤起,1982年黎巴嫩战争的惨象逐帧浮现。  本片获得2008年恺撒奖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洛杉矶电影协会最佳动画片奖和最佳纪录片亚军,并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英国电影电视协会最佳非英语影片和最佳动画片,并入主2009年戛纳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The Zone:坚持才能活下去第二季犯罪现场调查:纽约第一季毒枭潜艇中产家庭第九季盗信情缘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二十四季龙先生,想要买个家。皇家宾馆冒顿北村方向艾斯卡与罗吉的工作室~黄昏之空的炼金术士~真假清真之恋失踪:他们存在过好久没做冽之花order of redemption圣哥传 第3纪美女上错身 第一季寅次郎的故事38:知床旅情我的朋友叫哈维鬼上身2016天蝎 第四季其实,我乃最强?静音的爱 有香气博斯 第二季偶像梦幻祭功夫消失在第七街今之俠者恶魔姐姐我们在这里生活夜的表象告白2010圣女贞德:监狱篇毒。诫粤语版挪威儿童杯足球赛母子情深(国语版)御姐娇妻背叛师门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七剑下天山之修罗眼数码宝贝3:驯兽师之王心花路放

 长篇影评

 1 ) 1982年9月15日

    1982年9月14日下午4点10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次重要
的会议正在长枪党总部大楼内举行。突然,“轰”地一声巨响,
一颗预先放置的200公斤重的炸弹爆炸了。顿时,会议室内烟雾弥
漫,血肉横飞,会议的主持人倒在血泊之中——年轻的黎巴嫩当
选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被炸死了。
    这一事件的第一个结果,便是以色列以此作为进兵贝鲁特的
借口。这正是以色列梦寐以求的,因为它正在寻找机会屠杀居住
在贝鲁特难民营中的巴勒斯坦人。早在3个月以前,以色列内部便
决定,假手黎巴嫩右翼民兵的极端分子来屠杀巴勒斯坦平民,其
借口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8月撤出贝鲁特后,还留下大约2000人
的游击战士,他们为“恢复和维持贝鲁特的秩序”,要“搜捕残
存的巴勒斯坦游击队”。现在,贝希尔·杰马耶勒之死正是实现
这一血腥计划的良机。然而,以色列人又怕遭受世界舆论进一步
的谴责,因此,他们自己在这场屠杀行动中尽量少出头露面。
    9月15日凌晨2点,以色列军队迅速开进西贝鲁特,将位于贝
鲁特西南部的夏蒂拉和萨布拉两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团团包围。此
时,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平民正在酣睡,这些善良的人们没有料
到,人在梦中,祸来天外,一场惨血腥屠杀正在悄悄地向他们扑
来。
    9月15日下午,黎巴嫩右翼极端分子开始了军事运输,一辆辆
卡车由东贝鲁特向西贝鲁特南端的国际机场驶去。大约在同一时
间,由基督教长枪党分裂出去的另一个派系、同以色列结盟的哈
达德少校的士兵沿着以色列控制的道路也向机场进发。机场内设
立了一个叫做“行动室”的指挥部,一位以色列联络官担任着
“行动室”的副职。整个下午的时间,在难民营外的以色列部队
用密集的炮火向难民营轰击,夏蒂拉难民营的南端被破坏,这正
是刽子手们预定进入难民营的入口处。下午5点,大约1200人的队
伍在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的一个高尔夫球场集结。这支队伍沿着
预先画好的路标前进,这些路标每隔50码一个。路标一直通向难
民营前新的集合地点:科威特使馆所在地的十字路口。
    这时,以色列把大部分部队部署在夏蒂拉难民营的西边。他
们沿夏蒙大街至少摆下了12辆以上的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他们还
在被炸的联合国机构的一座七层大楼的屋顶上设立了一个指挥
所,那里驻扎有带着双筒望远镜的士兵。在附近的一个高层建筑
物上又建立了一个观察站。从这两个地方可以俯瞰整个难民营。
在行动开始前,人们可以看到,以色列指挥官正在同右翼极端分
子进行磋商。血洗难民营的计划已经准备就绪。
    大约6点钟左右,以色列军队将一群右翼分子组成的队伍从南
门放入难民营,屠杀开始了。这时,以色列开始大炮支援。当夜
幕降临时,以色列入又开始发射照明弹,以色列的飞机也在头上
盘旋,施放了更多的照明弹,以照亮屠杀现场。6点半左右,枪声
代替了炮声,这表明巴勒斯坦的无辜平民正在一个个被杀戮。
    7点左右,一批巴勒斯坦人涌向位于两个难民营之间的加沙医
院寻求避难所。许多厉声尖叫的巴勒斯坦妇女跑出难民营,为他
们的孩子和丈夫呼救,但以色列士兵不予理睬。
    屠杀持续了一夜。两个难民营成了大屠场,成千的男女老幼
的尸体横七竖八,有的倒在街上,有的被杀在家里。一些男人被
捆绑着,拴在一起押在卡车上拖走,有的青年被割去了生殖器,
有的喉管被割断,有的奶头被割掉,还有人头颅被砍掉,有的妇
女紧紧地抓住自己的婴儿死去。几天以后,当国际红十字会人员
清理屠杀现场时,人们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尸体从瓦砾堆中抬出,
遇害者呈现出的突然面临死亡的极度痛苦的面容,令人惊悸,令
人发指。一群群巴勒斯坦人围着一堆堆的尸体放声痛哭,人群中
不时传出凄厉的叫声,人们对亲人的惨遭杀害,痛苦万状。一些
幸存者后来回忆说:“16日那一夜这里简直是一座地狱,天空始
终没有黑下来,枪声始终没有停过,人们一直在尖叫。”
    9月17日上午,大屠杀的消息已经到处传开,难民营中充满了
恐怖,成群的难民离开加沙医院向北逃去,大约40名病人也跟着
这些难民一起逃走。这时,屠杀似乎暂时缓和下来,但是,凶手
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另一所医院阿卡医院。这个医院有4名医生打
着白旗离开医院,但是迎面扔来了一枚手榴弹,3名医生当场被炸
死。过了一会,一队刽子手来到医院,他们轮奸了一名19岁的巴
勒斯坦女护士,然后将她杀死。另有2名巴勒斯坦医生被带出医
院,不知去向。从难民营的地上留下的痕迹判断,一些士兵是靠
着墙,一边品尝着小吃、吸着烟,一边杀人取乐的。地上留下了
一些食品箱。
    17日下午,凶手们开始掩盖罪行。3点左右,一辆推土机出现
在夏蒂拉的大街上,推土机的铲子上堆满了尸体。夏蒂拉难民营
的入口处,匆忙堆积起90具尸体,尸体之间夹杂着碎石破砖。有
些巴勒斯坦平民就是在推土机夷平房屋时被砸死在房内的。与此
同时,几辆推土机从萨布拉难民营隆隆地开出来,难民营的西墙
外已经掘了一个大坟坑,成批的尸体就这样埋在坑内。这里距以
色列的指挥所仅有100米左右。
    9月18日上午,在掩盖罪行的同时,屠杀仍继续进行,一直持
续到10点半左右,那时一队以色列士兵刚刚开进难民营,此时已
经再无可以屠杀的人了。持续了整整40个小时的屠杀造成的死亡
人数至今无法确切统计,有的说1000人,有的说1500人,还有的
说达数千人。

 2 ) 二十年前的某日,我死在你迷茫的梦里。

    如果要说故事的开头,千年前的沙姆便已是一片辽阔的新月沃地。菲力士的后裔曾在这里安居乐业,有城邦,有海船,有炉灶里不灭的烟火。橄榄树下的阴凉水泉是造物主的恩赐,富庶的物产少不了旁从里觊觎者的垂涎,于是有米甸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入侵——法兰克人击破耶路撒冷时,我们和你们的血交融在古都斯的沙地上,哭墙与圣寺在那一刻不分彼此。直到后来你们从远方回来,口中呼唤的闪族语言已经变味,你们用枪炮击碎我们惺忪的迷梦,在你们的应许之地上将推垮我们的房屋充作我们的坟茔。

    你们在书本里做着张大的梦,你们梦中的疆域是从尼罗河到底格里斯河。你们被人凌辱了太久,我们知道。可是不是每个从奴役中奋起的民族,都要从当初的加害者那里学来暴虐的恶习?沙特国王费萨尔曾经不解:“我们了解你们的遭遇,我们为我们兄弟的惨剧心痛。可为什么到头来付出代价的是无辜的巴勒斯坦?若被害者的赔偿,岂不是应该向加害者索取?”奥斯维辛的机构冰冷而精确,批量制造的死亡成为产业和效率。可当枪握在你们的手中你们做了什么?那些温馨的照明弹是我们悲壮的挽歌,马龙派民兵充当真正施暴者的鹰犬,拔出眼中钉肉中刺的时候,有撕裂的快感和你们侥幸脱罪的心安理得。
    
     你们当然会内疚,彼拉多的铜盆洗不净他沾满先知血液的毒手。你们会选择忘记,你们在枪火中被人围观着窘态,弹幕中的华尔兹是色厉内荏,是坚硬武装中一颗脆弱的心。也许在你们大写的生活中,我们的存在的意义就是最终的消逝。你们似乎明白了变得强大的唯一方式是成为你曾经厌恶和恐惧的东西,于是我们善良的虚弱被履带轻易的碾碎,你们的行尸走肉在仿若子宫的静海里苏生,占据我们倒下的那片空寂的城市。拒绝回忆吧,懦夫。你们的心理学家将往事异化为案例,将案例归结于症状,将症状归结为可被修复的破损记忆,归结为虚假的,不存在的历史。这样我们就不是被你们杀死,没有被杀死,没有死。屠杀不存在,因为我们从未存在过。

    
    某个夜晚我看了你们的梦,爱之船上的烈焰会是我们共同的归宿。你会不会记得在一艘兵船上的清梦,也许在一个颇具喜感的下午,你终会把摇椅的怀抱中想象成母亲。心跳渐息,垂垂老矣,死前的你会不会祈求忏悔?为不存在的罪行忏悔,为心安理得的罪行忏悔,我们所欣喜的是你们中毕竟有忏悔的人,加害者的身份使他不安。但这不安如此虚弱,有什么用呢?我们早就不在了。早在二十年前的某日,我们已经惨死在你迷茫的梦里。

 3 ) 显然是08年度最佳动画片

理由很简单。一是画得好,对光影、战火、生物体的描绘简直绝了;二是题材深刻,敢画一般人不敢画的东西;三是色彩运用独树一帜,勾勒出阴暗和凄美的效果;四 是配乐简直美得诡异 =,一下摇滚 ,一下巴赫,不禁呆掉;五是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战时和战后的心理状态,是我称本片最佳的道理。


补充一句:当军官拿大喇叭喊别开枪,屠杀就此结束的时候,那5秒钟的静默是最撕裂人心的。



 4 ) 一场个人回忆中的战争

这部直接表现以色列“入侵”(“入侵”是片中受访者自己在回忆当年进军贝鲁特时的用词)黎巴嫩的大胆纪录片,不是出自“被害者”之手,而是出于“占领者”之手。在以色列庆祝完建国六十周年、刚刚从新一轮加沙冲突中缓过气来的时候,电影院里座无虚席。以色列评论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尽管对于本国观众来说,它并不轻松。 在全民皆兵的以色列,如果没有参军经历,朋友们认为你不可信任,招聘公司觉得你尽不到公民义务,姑娘们更看你不上眼。几乎每个家庭都在战争中失去过亲人,战争覆盖了个体记忆,渗透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怎样的一代人呢?他们的祖辈,在欧洲的集中营里被屠杀和压迫,在辗转流亡的漫漫长路上携家带口东躲西藏;他们的父辈,在一片荒芜的内盖夫沙漠里饮水修渠,在只有蚊虫和泥水的北部沼泽里开垦出基布兹集体农庄。而他们自己,正在因为身为战无不胜的以色列国防军的一员,被舆论指责、诟病。在特拉维夫年轻人聚集的地方,经常能感到他们的独特气质:被世界所孤立的。 这部电影所展现的,是他们自己--在集中营里被屠杀的犹太人的后裔--对黎巴嫩难民营里妇女儿童的屠杀。画面毫不掩饰的了展现血淋淋的阿拉伯妇孺被害的同时,也凶狠的揭开本国观众心里的伤疤——这样的暴行多么令人无地自容。尽管直接屠杀者是黎巴嫩基督民兵,但是没有高层的默许,这一切如何能够发生? 在以色列,许多普通家庭都在黎巴嫩战争中失去了军中的亲人,多年后在银幕上重新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如何去为他们寻找一个正义的理由? 影片勇敢的重现了以色列士兵向手持火箭炮的黎巴嫩孩子开火的场景;年轻的以色列士兵们一路唱着“黎巴嫩早上好”,一路吃着薯片,一路开着坦克碾进嫩的场景。坦克在贝鲁特满目疮痍的居民区窄路上转身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它每一个挪动,都要损坏周围的房屋;而每一个有目标的袭击,都将摧毁一个目标以外的九个无辜建筑。作为一个曾经就在那个坦克上的“侵略者”,导演没有进行道德审判或政治判断,他只表达了个人的悲伤和失落。只要政治家们依然热衷于战争,棋盘上的棋子就永远只有被挪动的命运。

历史是难以被还原的。导演的意图不在于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黎巴嫩战争”,而是“表达个人记忆中的战争经历”。因此影片既有真实的悲剧,也有回忆者的复杂情绪。正如导演所说,这部影片不是政治的,而是个人的。 而一场战争中,永远没有胜利的个人。

 5 ) 一部被奥斯卡忽悠的杰作

以色列电影《与巴什尔跳华尔兹》(Waltz With Bashir)很难归类,到底算纪录片还是动画片?奥斯卡评委会最有意思,干脆将它提名为“最佳外语片”。确实出人意料,但也不算荒谬,因为《华尔兹》是希伯来语电影,不过这么一来,一部应该被载入纪录片史的佳作就轻易被奥斯卡忽悠。 《华尔兹》应该算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纪录片。其实在纪录片中使用两维和三维动画已经越来越流行,去年另一部被奥斯卡无端忽略的纪录片Chicago 10中,导演使用了大量三维动画来重现美国法庭审理的场面。“镜头不够”是纪录片创作者永远面对的挑战,而如何呈现那些无法找到影像资料的历史事件则尤其伤神。从前的做法是找照片来应对,美国纪录片导演Ken Burns将这种风格推到了高峰。虽说叙事目的可以达到,但观众看起来多少有些乏味。 在影视制作中,动画比照片要生动得多,一经合理使用,叙事效果立即可以跃上新台阶。对那些在Second Life中长大的一代人来说,仅靠几张老照片在镜头前晃来晃去说故事已经属于解放前的事情。此外,除了再现历史比较困难,纪录片叙事中还经常会遇到其他一些无法实际拍到的段落,比如梦境、回忆、幻觉。2008年的纪录片中,已经有American Teen等作品开始用三维动画描述梦境和幻想。 如果说这些富于创新的尝试让人欣喜,那么《华尔兹》的诞生真可以让人欣喜若狂。这是一部几乎全部使用动画的纪录片,极具实验性,而大胆尝试中有可能遭遇的粗糙、生硬在《华尔兹》中几乎没有现身,创作上的成熟让人惊叹。 纪录片的导演、以色列人Ari Folman直接出现在《华尔兹》中,声音是他的原声,但画面是他的卡通形象。Folman走访老战友们,大家回忆1982年以色列---黎巴嫩冲突中各自的经历。跟Folman一样,其他被采访者也大都采用原声加卡通形象的组合,仅有两人例外。在动画设计上,导演并没有采用目前最好的技术,人物描摹不能说特别精细。这是Folman的创作选择,他没有刻意追求照相现实主义。 如果细心一些,观众仍然能够看出来,电影中的这些角色和年轻时候的区别。当年他们都要瘦一些、皮肤白净一些、头发多一些。我特别喜欢导演对光影的处理:电影中的一个角色退到树荫下的过程中,原本明亮的形象逐渐蜕变为剪影;夜晚开车行驶在通衢大道上,街灯在司机的脸上留下的阴影一直在动荡变幻中。一部优秀的电影,规模再大,也需要细节的填充才有魅力。 大家参加了同样一场战争,但战争留给他们的记忆却各自不同。Folman已经忘记大部分细节,他的同伴Boaz经常梦见26条狗飞奔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大道上,接着聚集到他家的窗口下狂吠。Boaz找到Folman,告诉他自己的恶梦。Folman觉得心理医生才能提供帮助,自己不过是个纪录片导演。“电影难道不具备心理疗效吗?(Can’t films be therapeutic?)”,Boaz提醒说。Folman这才开始创作《华尔兹》。 他开始用动画来反思战争。作为以色列军人,Folman和战友们在战争中是胜利者,同时也都是战争创伤的牺牲品。他们中的很多人亲历过1982年最惨烈的一幕,黎巴嫩右翼基督教民兵组织以当选总统巴什尔被刺杀为理由,大肆屠杀巴勒斯坦平民,在当地负责维持秩序的以色列国防军没有及时干预。面对良心的谴责,有人采取逃避态度。参与采访的摄影记者强迫自己相信,悲剧只发生在胶片上,跟实际生活其实是两样。等到自我欺骗失灵的时候,他的心理立即濒临崩溃。Folman多年来强力压制记忆,随着与战友们沟通的深入,他也开始被恶梦缠绕。在梦中,他跟战友们一起,裸着身体从贝鲁特城外的海水里站立起来。 从视觉设计的角度来说,这段镜头相当完美,逼真的贝鲁特城市轮廓 安排在背景,前景中是Folman及战友们瘦削的剪影。电影中还有一处具备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一个巨大的女性仰躺在水面,Folman的战友附着在她的躯体上,象个婴儿。初看上去,你可以阐释为人们在战争压力下向往祥和安宁,但如果周围的海水都是血红色,你的理解可能会不同。 未来创作中继续涌现全动画纪录片的可能性也许不大,但《华尔兹》足以预示一个新的艺术追求,动画可以表现最严肃最沉重的主题,它肯定会成为新闻和纪录电影创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谁不需要动画提供的那种重建时空的自由?

 6 ) 历史梦魇的现实重构

   回顾2008年的世界电影,有两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部是英国年轻导演史蒂夫•麦奎因的《饥饿》;另一部则是一部以色列的动画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它们的杰出在于能从一种独立、客观的视角中揭开那段被集体尘封的记忆,然后通过个体经历来重构历史话语,在痛苦的反思中抚平心灵的伤痕。对于英国,北爱尔兰是一个敏感又痛苦的记忆;对于以色列,贝鲁特大屠杀则是深埋于国家、民族灵魂中的潘多拉之盒。在电影中这个盒子被挖出,直到最后被打开。但它释放的却不是仇恨的力量,而是反思的勇气。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和解的希望,尽管它微弱、渺小,但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你还能要求它什么呢?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选择动画这种形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尽管前年的《我在伊朗长大》已经足够惊艳了),但更让人折服的却是影片的主题。用动画形式包裹严肃主题对于习惯于好莱坞迪士尼式儿童动画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如果你的视野稍微开阔一点就会发现从日本到西亚,从东欧到西欧,动画片从来就不是儿童的专利,动画形式常被导演用于作为表达思想、传达态度的媒介。主要原因在于动画相比真人拍摄的种种限制,它的表现空间更开阔、更自由。去年,当全世界都沉浸在皮克斯制造的机器人乌托邦中时,来自以色列的电影创作者们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没有虚幻爱情和光明结局,混淆善与恶、美与丑,夹杂血与泪、痛与恨的真实历史。在那里,战争中人性的异化、身份的错位、尊严的丧失交织成为一出彻头彻尾的现代悲剧。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它不是发生在剧院里,而是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皮克斯放眼太空用两位机器人去换取高票房,以色列人回望过去用一代人的伤痛来为民族赎罪。我不敢妄断两部作品的价值高低,我只能说在笑与哭中也许后者才能真正给人带来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
   在动画形式之中《和巴什尔跳华尔兹》还选择了纪录片的拍摄模式:通过一个丧失战争记忆的前士兵(现在是一个电影导演)寻访相关亲历者重组记忆的故事,来再现2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那位丧失记忆的主人公正是当代人对待历史的缩影呈现。一种强大的权力话语禁锢了这段历史,甚至连当事人也不例外。而突破这种权力话语的压制,正是影片主人公探寻真相的原因。影片导演借主人公的身份对照,表明了电影创作的真实意图。对于官方历史的重新建构,将历史的解释权还给历史的当事人,如同用巴赫金“狂欢节”式的文本书写,去抵制罗兰•巴特的“语言法西斯”。因此,电影中那场战争中的相关人员依次登场:从士兵到记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还原历史、重构历史。其实,任何站在当下的时空维度去对过去的探究都无异于刻舟求剑,任何记忆都不可能完全真实。电影中展现的那一段段梦魇般的记忆琐碎、个人,但当历史的当事人被重新推向历史前台,个人历史与国家历史间的矛盾顷刻展现,众生喧哗之中战争终于可以超越正义与非正义的层面被否定,个人经历终于可以跳出国家历史的束缚被承认,民族亦可于逃避与谎言中被救赎。
   影片暗示了一种令人深思的角色转换。电影最后记者提到了从贝鲁特难民营中走出的形容枯槁的生灵,高举双手、满脸恐惧,像极了那张摄于华沙犹太难民营的著名照片。曾经的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历史总是如此充满“戏剧性”,常常让它的演员们无所适从。还有那个被抛弃的士兵在历经艰难之后,救他的竟然是抛弃他的那支部队,而他变成了抛弃战友独自逃命的懦夫。影片最后由动画影像变为真实影像远没有《辛德勒的名单》最后的黑白变彩色那般动人。相反,它将原本就压抑的空间进一步压缩,这就是赤裸裸的真相,没有一丝一毫的篡改空间。与之相比,《辛德勒的名单》的升华倒显得矫揉造作了。
   那段肆意疯狂的华尔兹,黑夜中徐徐下落的信号弹,大海中孤独前行的“爱之船”……一幅幅历史记忆不断呈现,那是战争亲历者们终身无法释怀的梦魇。无数的人体炸弹、汽车炸弹,一轮又一轮的大规模空袭,隔离墙两端对扔的石块……一幕幕现实惨剧不断上演。历史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现实就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要往伤口上撒盐了。解决之道在哪?电影告诉我们:不在现在,更不在未来,而是在过去。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重构现实;只有重构现实,才能希翼未来。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是绝不满足于仅对历史做现实的重构,重构历史的真正目的在于关照现实世界,去对现实进行重构。用电影改变世界,这或许就是每一个怀抱电影梦的创作者的终极理想吧!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面对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电影也许可以做得更多。

 7 ) 他也是一个人的儿子·····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里面有两段关于女人的。一段是初征的年轻人在甲板上梦到从海里浮出的巨大母体。他趴在她温柔的肚子上逃离了这一切,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还有一段是另一个士兵在袭击中被自己的队伍遗弃了。他躲在岩石后面,眼前闪现出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场面。幼小的他用木槌帮妈妈锤松要煎的肉条,妈妈给了他一个奖励的拥抱。

柴静写过她访问的一个侵华日军老兵。他离开家时,妈妈给了他一只碗,他一直藏在胸口。经历了整个战争后,他居然能一直保护着这只脆弱的瓷碗没有碎掉。柴静写到:哎,他也是一个人的儿子。

在巴勒斯坦人的心中,那两个年轻的以色列士兵,估计就像中国人心中的日本兵一样可恶该杀吧?没人愿意想起他们也是一个人的儿子。

片子最后一段出现了那些在当年新闻里嚎啕的女性们。她们衰老,臃肿,声音尖利,悲痛欲绝的脸和美丽丝毫不沾边,你甚至首先想到的是肮脏,贫穷一类的形容,符合大部分人心中对中东战区人群一厢情愿的定位。但是这些丝毫激不起男人保护欲的女人们啊,她们确确实实,是另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活生生的母亲。

 8 ) 罗生门口,众生彷徨。

当阿巴斯和马吉德马基迪慢慢淡出国人的谈资时,中东电影在前几年略显沉寂。似乎中东电影人慢慢将关注点从民族自身对个体灵魂救赎的探讨和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思考中移开,渐渐转向在全球语境下,对个人命运的复杂变迁和民族间重大事件的反思,而体现这些特点的,恰恰是两部极具风格的动画电影,一部是《我在伊朗长大》,另一部就是《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不知道后者受前者的影响有多大,但是在电影表现手法上来看,浓郁厚重的版画风格确实如出一辙。

一位参加黎巴嫩战争的前以色列军人竟然遗失了二十年前那段战争的所有记忆,于是他寻访遍当年的战友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人,以期重构那段遗失的记忆。这像极了罗生门的故事,战友们各自的叙述前后交叠、错位、断裂,虽然勉强在最后拼凑成一个关于战争的支离破碎的“故事”,但是似乎已经没有可靠可言。

记忆是活的,它会随着人的成长和经历而带有选择性,但我绝不相信记忆由于痛苦而“自杀”,选择遗忘可以理解,而彻底遗失却不可宽恕。个人在民族冲突的强大张力撕扯下的自我保护以致病理学层面的记忆自动遗弃?达尔文进化论应该也不会赞成这样的观点,一个忘记自己过去存在的民族中的个体是弱者,如果连这样的承受能力都无,那尽早淘汰。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的主角全无魅力可言,他只是充当了一位无能的线索人物,奔波于世界各地,将“故事”呈现给观者。

战争有多可怕?它可怕的地方在于人类在其中失去了理智进而在旁观者看来是情感泯灭。战争双方的个体全是受害者,有多少人是真正相信战争的作用而“为国捐躯”的?战场上的年轻人不是狂热地信仰武力,他们是在嬉笑间的年纪突然被推向战场,而处于极端状态下的个体丧失了选择权,这就是战争“非人”的所在,它让人彻底忘记了自己是有自由选择权的“人”。影片中有一段令人深思,一位战地记者回忆自己当时随军时,是将战争当成一张张定格的新闻照片:废墟、战死的战士、炮弹横飞的天空……直到他看到贝鲁特跑马场被屠杀的马匹,血流成河,被腐食者包围,奄奄一息。他想:那些马是无辜的,为什么要杀死它们?多么讽刺,一个战争中的人直到看到垂垂将死的马匹才动了善心,想到“无辜”二字,那是多么可悲和令人绝望的状态。战争的状态已经让人变得麻木,将杀人当成常态,而直到看到动物死亡才能重新唤起心底的怜悯,这很可怕。

再谈到这场屠杀本身,这让我对民族的“失忆”再次感到无言,我不知道巴以冲突这段渊源有多深,是否要追寻到“创世纪”,但是我明白中国有一句老话——将心比己。作为犹太人,刚刚挣脱二战种族灭绝的命运,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阴霾应该还笼罩在心头,可是一转眼功夫,有美国撑腰的以色列就转而对付巴勒斯坦,贝鲁特难民营的无辜难民不就是昨天的“自己”么?为何他们下得了手?!战后以色列国的国土是中东国家的,以色列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巴勒斯坦还要高点儿,他们住着洋房为何还时时觊觎别人破烂不堪的难民营?他们知道自己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为何还要用炮弹和坦克践踏别人的生命和尊严?这种失忆不可饶恕,在这场过去和现在持续进行的战争中,我因为以色列的过去而更加谴责这个国家和民族。

当影片最后,画面从动画转为纪录,那些哭天抢地的巴勒斯坦妇女继续哭天抢地……她们应该在嚎啕安拉是否真的存在,他为何忍心让这样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故事除了谴责应该没有了别的力量,何况站在罗生门口的人们,全是彷徨。

 短评

令人印象最深的两幕是像僵片一样群狗疯跑的开场以及抱着机枪像跳华尔滋那般疯狂扫射方向不明的那幕。到是最后那50秒对于导演至关重要的真实镜头的影响力被削减的不剩多少实感,因为整个影片都是由梦和记忆构成。配乐相当的出色。而以动画的媒介来制作纪录片,到底出于怎样的心态呢,真的很想知道。

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开纪录片新时代;记录历史,明鉴未来。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早安,黎巴嫩。阿拉伯马场。钢琴曲中的火箭弹。机枪华尔兹

11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残酷,震撼的影像,那段枪林弹雨的华尔兹让人印象深刻

13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推荐

关于残酷回忆的意识逃离。画面的颜色搭配很好,最后一幕实在残忍。

16分钟前
  • 王薇醺
  • 推荐

纪录片真没必要这么搞,劳民伤财不落好

19分钟前
  • Nobervem
  • 推荐

-“我们将陌生人送进地狱,当然我们在大路上会伤及无辜。如果我离死亡不远了,我要说我天天都炸贝鲁特。” 在历史和梦魇之间游走的真实、粗粝的动画画面、诡谲迷幻而颤栗不安的原声音乐……影片最后,动画场景倏地切换到了真实的中东,伴随着一具躺在残垣断壁中的孩子尸体的景象,全片戛然而止。

24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恨不得给六颗七颗星星,真的是fucking good, 对这种画风本来就无抵抗力!题材和对白都很有张力,加上无敌的配乐——最美好的和最残酷的放在一起,总能给人最震撼的感觉。

2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一个疑问:画出来的动画纪录片,还算是纪录片吗?(P.S.:音乐太赞了!)

3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无论从主题,内容,表现手法,都相当地惹人注目。再次证明,好的电影音乐不光在于音乐本身,而在于视听元素的结合。再次证明,动画不仅擅长刻画梦,更擅长刻画超现实的噩梦,而这种噩梦正因为建立在现实的背景上,才显得愈发的可怕。一段弹雨中的华尔兹,一群死去的平民,看完后久久不能说话。

34分钟前
  • 叉叉小箭猪
  • 力荐

以色列一兵的选择性失忆。粗线条想起GTA。

36分钟前
  • 大刚
  • 推荐

以色列的希伯来语有一句话:一边杀戮,一边哭泣。影片有碎片般的记忆和九段访谈的灵活转换,讲述了1982年那场大屠杀,既恐怖又具超现实美感,像一条遂道,通向遥远的过去。结局是最震撼的,福尔曼说:电影无法改变世界,我们什么都不说,我们只是呈现真相,这些胶片自己会说话。

39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事前真没有准备是讲战争的。只是看完驯龙骑士2太难看,同事说不如看这个,对比一定很强烈。寻找失落的战争记忆。音乐和战争实在是最佳拍档,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其实也不过是个假象,最后几分钟真实镜头才是它真正要说的。

44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原来那一切不是梦境不是幻觉,是真实的赤裸的残酷的真相,由动画切到真人场景,震撼力很强。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回忆录

53分钟前
  • Yolanda
  • 推荐

笑,泣,默。

55分钟前
  • 望月封道
  • 推荐

集剧情,纪录片,动画片与一体。画面好,音乐好。而且音乐的效果与反衬巨大,比如它经常用轻柔的钢琴来展现紧张的战场。特别喜欢它大部分用一种相当旁观,甚至MTV式的手法来展现这场残酷的战争。非常棒!

57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牛逼电影

58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7.5 “作为犹太人,我不相信我和纳粹分子做了同样的事情。”小伙子乘着“爱之船”赴战场,幻想着能和裸体的爱神一边游泳一边交媾。黄色的照明弹燃烧在黄色的画面里,战场让人分不清白天和黑夜。90分钟的动画癫狂而漫长,但比起那50秒的屠杀现场,我宁愿生活在癫狂与漫长里。

1小时前
  • 喂饭
  • 推荐

谁能做到更改记忆呢?

1小时前
  • 可乐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