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

全10集

主演:吉拉楠·玛诺查姆,帕查特·南潘,查莉塔·苏安珊,拉塔浦·朵空萨,匹萨努·尼萨库,阿帕西里·尼蒂巴,威利·瑞格特·麦克托什,尼鲁·西里詹亚

类型:泰剧地区:泰国语言:泰语年份:2021

 剧照

日落 剧照 NO.1日落 剧照 NO.2日落 剧照 NO.3日落 剧照 NO.4日落 剧照 NO.5日落 剧照 NO.6日落 剧照 NO.13日落 剧照 NO.14日落 剧照 NO.15日落 剧照 NO.16日落 剧照 NO.17日落 剧照 NO.18日落 剧照 NO.19日落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美梦成真,噩梦潜回,有时竟在一刻之间

1950年。派拉蒙审片室。来自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的明星与大亨们齐聚一堂。投射在银幕上的是即将上映的派拉蒙新片《日落大道》。拍摄此片的导演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经过《双重赔偿》与《失去的周末》这两部黑色电影经典之作的锤炼之后,正在向美国社会、乃至好莱坞最黑暗的角落伸出他敏感的镜头,此刻,他在审片室内焦急地等待着;对于他来说,《日落大道》是他在愤世嫉俗与黑色幽默的影像之路上迈出的最大胆的一步,也许,这一步迈得太远了,以至于不论是他自己,还是作为投资方的派拉蒙,都无法预测到这部电影所能得到的评价。
影片结束,灯光亮起。从座位上首先站起的是米高梅总裁L. B. Mayer。虽然同为犹太人,但这位德高势重的大人物可没有给怀尔德留一丁点情面。透过他的玻璃眼镜,Mayer怒气冲天:“我们必须向怀尔德施以鞭刑!我们必须把他赶出这个城市!他玷污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养育了他,他却以这种方式报答它!”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有人能够想象,对于L. B. Mayer来说,《日落大道》对他和他所象征的那一切造成了怎样中伤和诋毁;同样无法预测的是这起争执的戏剧性结局:仅仅一年之后,L. B. Mayer被迫下台,这个在好莱坞默片时代制造了无数经典的制片人终于被时代所淘汰了。《日落大道》一语成谶。一个时代逝去了,《日落大道》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悲鸣、也最为讽刺的一首挽歌。这是怀尔德对他爱之越深、恨之越切的梦工厂的一个特写,也许,镜头靠得太近,一切都过于真实,再过完美的梦幻都无奈显示出它粗陋现实的阴暗面。

日落大道,坠星之地
日落大道是洛杉矶最为著名的一条街道。它东至银湖(Silverlake),西达太平洋,是天使之城中最为美丽的景观。1911年,好莱坞首个制片厂在这里成立,而随着工资和利润的极速增长,日落大道在20年代转眼之间演变成大明星的豪华住宅区。在电影《日落大道》中,女主角、默片明星Norma Desmond便住在这条大街一幢阴森恐怖的别墅中。饰演Desmond一角的是曾经在好莱坞默片时代风华绝代的美人儿Gloria Swanson;在她风靡一时的时候,她也曾经在日落大道落过脚。和影片中的Desmond一样,她曾经集千百宠爱于一身,每周所收到的影迷来信便数以万计。可是,当青春逝去,人老珠黄,聪明的Swanson选择激流勇退,在纽约开始她新的事业时,影片中的Desmond却仍然固执地守候着她对电影的痴迷。世界早已将她遗忘,可她仍然期望有一天,她能饰演《莎乐美》中那位凄美的公主。
《日落大道》另外一位男主角则是剧作家Joe Gillis。或许,他是一位更加悲剧的人物。相对于曾经辉煌的Desmond,Joe甚至连片刻的闪耀都不曾拥有。这位才气平庸的年轻人在事业的开端便遇到了阻遏。没有人为他的故事买单,他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无奈之间,巧合之中,他成为了Desmond的小白脸,日日依靠贩卖自己的青春和谎言过活。饰演Joe的是好莱坞男星William Holden。在《日落大道》开拍之前,他正在经历和片中人物相似的经历:他唯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处女作《黄金男孩》,而那已经是在11年前了;而谁又会去铭记一个11年前的角色呢?好莱坞是一个令人遗忘的地方,这种遗忘有点残酷,却也是整个电影资本工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二法则。不过,《日落大道》却向镜头对准了这两位被遗忘的人,并请来两位被人所遗忘的演员,真真假假地把一段好莱坞轶事编织地丝丝入扣,从而铸就了影片本身的不朽。

“我现在仍是大明星!只是银幕变小了!”
时至今日,当观众已经习惯观看彩色有声电影,当演员们已经习惯用“方法论演技”从姿态、声调、神情等各个方面不断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揣摩人物性格时,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有声革命”对整个电影业所带来的冲击。虽然我们无法全方位地回顾这次革命所带来的影响,观看《日落大道》仍然可以让我们欣赏到默片所残留的那丝遗韵,以及从无声到有声这一巨变所带来的镇痛。
Norma Desmond就是默片时代的象征。她用浓妆艳抹来修饰自己的脸部,用金银珠宝来闪耀黑暗的银幕;她举手投足都以一种夸张的神情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正是默片时代演员传达人物情感的唯一方式。对她而言,对话永远是多余的,电影永远大于生活,当特写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她必须以一种戏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当Gloria Swanson饰演这个人物时,她甚至不需要重新学习50年代以来如火如荼的方法派演技,她只需演回那些她曾经饰演的人物。只是,当怀尔德让William Holden这个方法派血统的演员与之搭配时,他们之间剧烈的反差形成了恐怖哥特的效果:在黑暗的放映室中,他们观看着Desmond曾经主演的默片,曾经的她妩媚妖娆,可转瞬之间,虽然以同样的方式表演着,可从几十年前的银幕到现在的现实,浓重的粉底已经掩盖不住她眼角的皱纹,苍老僵硬的手透过黑暗伸入布满尘埃的投射灯光;电影总在塑造着不朽的传奇,但不朽的代价就是把岁月的痕迹封锁在遗忘的角落,无奈,Desmond并不想把自己冰封在阴森的别墅中,做一具被掏空的僵尸,拉皮、修毛、做头,她企图用现代技术来烫平时间的烙印,银幕与现实渐行渐远,可她仍然拒绝现实,她永远活在电影之中,妄图用胶片来冻结已逝的青春与辉煌。
《日落大道》并不粉饰现实,虽然是一部虚构作品,但每一丝虚构都来源于真实的银幕艳史。在放映室中不断滚动的默片并非怀尔德之后的戏仿之作,而是由Gloria Swanson主演的默片《Queen Kelly》。这部默片巨制的导演便是曾经在好莱坞叱诧风云的大导演Erich von Stroheim。这位与Cecil B. De Mille、Josef von Sternberg齐名的默片导演曾经一手把Gloria Swanson推到了好莱坞名利场的顶端,并与之坠入爱河。在《日落大道》中,Erich von Stroheim饰演Desmond的管家Max,而其后,我们又得知,这个人物曾经就是一个导演,他捧红了Desmond,并与之结婚,当他们双双被电影工业淘汰之后,当Desmond陷入疯癫的边缘,只剩下Max一人孤守在Desmond的身边,写作着一份份莫须有的影迷信件,弥补着Desmond破碎的电影梦。饶有趣味的是,正是出现在《日落大道》中的《Queen Kelly》毁灭了真实生活中Swanson与Stroheim的明星梦。当年,处于事业顶端的Stroheim想利用此片把他与Swanson的艺术成就推至新的高度,可无奈美国的观众并不买账,过大的野心使《Queen Kelly》席卷了巨大的资金投入,而随之而来的失败则把他们俩推向了万劫不复的边界。虚构是现实讽刺的注脚。
Desmond与Max的悲剧并不是Swanson与Stroheim两人所独有的,它属于好莱坞整整一代人。在Desmond的居所中,我们发现几个曾经如此熟悉、现在却已苍老到狰狞的面容,Buster Keaton,Anna Q. Nilsson、H. B. Warner,他们每个人都是默片时代中不可磨灭的巨星,而如今只能在布满尘埃的空洞居所中打着桥牌渡过余生。在影片中,Joe称他们为“蜡像”,这些更加应该摆设于蜡像馆的人物似乎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部1950年的电影中,他们的优雅、他们的谈笑、他们的举手投足,他们仿佛如幽灵般侵入这部有声片,我们从来没有听他们说过一句话,而现在,当声音从他们的口腔中传出,那仿佛都不属于他们,而是属于那个已经死去、现在却被招魂的时代。
Desmond坐着她的老式轿车,来到久违了的派拉蒙制片厂大门。除了一位老看守,已经没有人认识她。可是对她来说,“没有我,就没有派拉蒙。”正如在《日落大道》的选角过程中,制片方强求Swanson做一次试演,可Swanson却拒绝道:“我为派拉蒙拍摄了20部电影。为什么他们还要求我面试呢?”无论是Desmond还是Swanson,她们都“曾经是大明星”,可对她们自己而言,“我现在仍是大明星!只是银幕变小了!”镜头已经容不下她们脸部的特写,制片厂需要的只是她们老式的豪华轿车。她们的服饰、她们的别墅装点、她们的生活习惯,早已成为时代剧所追溯和怀想的片段,却需要以不断的压抑来作为代价,而非像《日落大道》这般把封尘的历史触目惊心地呈现在50年代的加州阳光中。

好莱坞式黑色电影
无容置疑,怀尔德是经典好莱坞时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但过于更多的评论家来说,怀尔德却不是希区柯克,当希区柯克教会我们如何用影像来讲故事时,怀尔德却仍然是一个重对话、轻影像的剧作家。的确,无论是《日落大道》还是怀尔德的其他电影,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最为经典的台词,但这并不说明怀尔德并非一个影像大师。怀尔德是确立黑色电影影像风格的导演之一,而《日落大道》则是他黑色电影系列中视觉风格最为张扬的一部。
影片由Joe的第一人称叙事开始,随即,我们便发现这位名为Joe的叙事者其实是一位躺在游泳池中的死尸。怀尔德想拍摄一个从泳池底部至下而上的镜头,可当时的摄像器材无法满足水下摄影的条件。于是,他在水底安置了一块玻璃,从水上用摄像机捕捉这块玻璃所反射的影像。这个镜头的结果甚至比真正的水下摄影还好,因为水面与镜子的双重反射制造了人物影像扭曲的感觉,这种不真实感一方面制造了如梦如幻的氛围,另一方面又略带恐怖,从而奠定了本片双重变奏的基调。
影片的结尾是电影史中最为经典的场景之一。在Desmond杀害Joe之后,各路小报记者与警察蜂拥而至,Desmond终于如愿以偿,再次成为摄像机的焦点。疯癫的她以为电影终于开拍,浓妆艳抹,缓缓步下别墅中那条哥特式的楼梯。所有人都一动不动地站在楼梯四周拍摄她,闪光灯中,她就是莎乐美,奢华到夸张的服饰与现代的简洁西装形成强烈的反差。怀尔德剪接到一个主观镜头,Desmond正在正面向我们走来,她说道:“我已准备好特写镜头了。”摄像机向前推进,Desmond默片式的表演似乎是恶魔的张牙舞爪,她昂起头,如此桀骜不驯,狰狞枯柴般的手伸向摄像机,仿佛在索要摄像机从她身上所摄取的所有岁月,镜头嘎然而止,《日落大道》停留在了最为恐怖、最为疯癫的那一刻:就在这一刻,现实与梦幻的分野终于在摄像机之前崩溃离析,作为梦工厂的好莱坞也终于在这一刻呈现出它真正的底色。

 2 ) 日落大道的往事

对好莱坞及其片厂体制的批判一直以来为电影导演津津乐道,此类题材佳片迭出,比如罗伯特.奥特曼的《大玩家》, 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还有伍迪.艾伦的《好莱坞式结局》。而1950年黑色电影杰作《日落大道》更是这一类作品中的一座丰碑。 《日落大道》展现了好莱坞梦的黑暗面。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部分场景在帕拉蒙公司摄制完成。派拉蒙对导演比利.怀德有绝对信心。西席.地密尔在影片中扮演自己。诺玛.戴斯蒙来看他的那场戏中,他正在派拉蒙的第18号舞台执导《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而第18号舞台,在2002年仍在使用。 《日落大道》这个片名隐喻了一代红伶诺玛.戴斯蒙(葛洛丽亚.斯旺森饰演)的心境和末路星途。事实上葛洛丽亚.斯旺森本人就是默片时代的著名影星,她的好莱坞辉煌岁月止步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但她并未销声匿迹,也并不像她片中所演的角色那般神经质。勤勉的她经营着一家公司,在纽约还主持一档广播节目。为了饰演诺玛这个角色,斯旺森和她的第四要么第五任老公离婚,迁往好莱坞。 片名同时也指的是现实中位于洛杉矶的一条大道,诺玛.戴斯蒙住在那里。电影里的房子(外景和后花园;内景摄于派拉蒙)建于1924年,毁于1957年。实际上它并不在日落大道,它的主人是石油大亨让.保罗.盖蒂的前妻。 影片的开场戏颇见功力:警车和摩托引领观众驶进日落大道的一栋别墅,一具男尸浮在游泳池上,这时画外音告诉观众此人“一直想要拥有一座泳池(always wanted a pool)”。水下场景由游泳池底部拍摄,辅以一面镜子,可以看到泳池周围的警察。原先的开场戏并不是这么设计的。最初,比利.怀德想到了《停尸房的序言》:用停尸房的死尸来宣告每个人不同的命运,但由于预映反响不好,这场戏被弃用。 电影里,经济拮据的职业编剧乔.吉利斯(威廉.霍顿饰演)和年迈的默片女王诺玛.戴斯蒙有一场对话可谓概括了后者的心态以及导演比利.怀德对电影工业的批驳与讽刺。 Gillis: “You’re Norma Desmond. You used to be in silent pictures. You used to be big." - Norma: "I am big. 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 - Gillis: "Aha. I knew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m." 为了体现和强调新旧好莱坞的区别,威廉.霍顿采用了战后淡化的表演风格,而葛洛丽亚.斯旺森仍然使用默片时代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极具表现欲的表演方式。此外,本片音乐导演Waxman选择用探戈来介绍诺玛的出现,而采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种爵士乐——比波普来衬托乔.吉利斯。 比利.怀德的众多影片中,主人公之一总是在道德层面处于两难之境。本片里是乔.吉利斯:做着自己讨厌做的事——他出卖了自己。诺玛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乔.吉利斯31岁正值壮年,他们之间发展出一段风流史,不是不可能。 《日落大道》的选角也是一流。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片中饰演诺玛的管家,前任丈夫,导演)在默片时代是一位受人景仰的导演。在D. W. 格里菲斯拍摄经典《一个国家的诞生》时,他也是创作团队中的一员。他的事业在他执导《贪婪》时走向下坡路,这部18小时的电影史诗今天被视为一部精品。在当时,影院上映的《贪婪》是残缺不全的版本。 施特罗海姆的《凯莉女王》 (1929)彻底毁了他的导演生涯。这部影片的主演不是别人,正是葛洛丽亚.斯旺森!她的演艺之路也因此告吹。在《日落大道》里,有一场戏是诺玛.戴斯蒙和乔.吉利斯 在诺玛的私人放映室里看电影,银幕上放的正是《凯莉女王》!这部电影曾得到JFK的父亲,乔.肯尼迪的赞助。当时,斯旺森还是乔.肯尼迪的情人。据说有一天,斯旺森打电话给乔.肯尼迪,告诉他说有个疯子在拍一部片子,她指的是施特罗海姆,很多人认为他无论台上台下都是个奇怪的家伙。而在《日落大道》拍竣之际,斯旺森和施特罗海姆也早已一笑泯恩仇。 顺便说一句,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是饰演乔.吉利斯的第一选择,不是威廉.霍顿。尽管如此,霍顿还是成为了比利.怀德的最亲密的朋友,又先后主演了怀德的三部电影。 《日落大道》当年没有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惜败于《彗星美人》。后来有一部音乐剧根据怀尔德的《日落大道》改编,至今还在上演。其中,格伦葛鲁斯(Glenn Close)曾饰演过诺玛.戴斯蒙。

 3 ) 真tmd棒

从故事里的角色说起吧。
 
      女人曾经红过,而且是很红那种,但是现在已经老了,老到没有人再找她拍戏;可是这个几十岁的人身体里装的却是一颗十几岁的心。她骄傲,自负,脆弱,任性,自私,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吃喝不愁,家财万贯,从来不甘心也不服老,不甘心就此被人遗忘,不甘心过这样的寂寞生活。于是就像结网的蜘蛛,一边织网,一直等待,等一个机会,等待着重返舞台卷土重来的机会。突然天上掉下来一个年轻人,英俊小生,是会耍笔杆子的编剧出身,债务所困,走投无路,为了谋生,只能接受为女人改写剧本的邀请,在女人家住下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被包养了)。女人对年轻人很好,上马一蹄金,下马一蹄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年轻人从挣扎到忍受,慢慢也接受了这种衣食无忧的新生活。一下子,对女人来说似乎爱情,事业双丰收就在眼前,制片公司也打来了电话……有天女人忽然发现年轻人在外面有个女孩,一到晚上年轻人就出去,很久才回来 。一天晚上年轻人回到家以后,女人有意让年轻人听见,给女孩打了一个电话。女孩放下电话就来了,要年轻人做选择。年轻人和平时判若两人,漠然的请女孩离开。女孩伤心的离去以后,年轻人默默的开始收拾东西,要结束这一切,准备离去。情急之下,绝望的女人用本来准备威胁年轻人自己自杀用的手枪,对准渐渐走远的年轻人,连开数枪,年轻人倒在女人家的泳池里……第二天,无数的娱乐记者,警察探员,把女人家围了一层又一层,在众多的闪光灯和摄像机面前,精神崩溃的女人,做了最后的一次表演……
 
  
     女人有个管家,管家从年轻人一进家就很照顾他,没有比他更了解女主人的了,当天夜里就把年轻人家里的所有东西都从年轻人的住处搬来了,给年轻人造成无家可归的既成事实。管家一丝不苟的做着所有他该做他不该做的事情,还兼职司机,厨师,经纪人等等等等,女人所有的一切他都给打理的井井有条。他脸上永远带着忠心耿耿和严肃表情,一幅永远的我办事你放心的态度。直到有一天他告诉年轻人,他是女人成名作的导演,也做过女人的丈夫,分手以后多年,还是义无反顾的回到女人身边,坚持照顾她直到最后的时刻……(这简直就是百胜刀王胡逸之的米国版?我姐讲话,这得多恐怖啊。我想是啊,突然有一天你老婆从娘家带来的管家跟你说他是你老婆的前夫……永远的毕恭毕敬,永远的有条有理,荣辱不惊……绝对惊悚,能让你当时就是一身冷汗。 )
 

 
      年轻人本来在好莱坞是个二流编剧,混日子过,在债务公司的围追堵截之下,误打误撞的进了一个过气老女星的家,就这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厮混下来,有一搭没一搭的给女人写写本子,不失为一种生活。况且女人对他真的不错,他的衣着光鲜让他在老朋友面前也很有面子。但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始终有一颗火热的文艺的心,只是没有机会熊熊燃烧罢了。偏巧有一个22岁的年轻姑娘闯入了他本来已然是一潭死水的生活。从不认识时候轻视他,到接触后崇拜他,年轻人半夜都出来和她一起讨论剧本和创作,姑娘最后更要抛弃未婚夫和他私奔(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理想双丰收,呵呵)。……可是女人拆穿了他的一切,他冷静的面对追来的姑娘,用冰冷的语言浇灭了姑娘的希望。一直很被动的他,终于做出了一个男人该做的决定,……结果送了性命。
 
        姑娘第一次遇见年轻人,不知道手里拿着的剧本就是眼前这个人写的,好一顿挖苦,……后来打过几次交道,竟然志趣相投,慢慢发展成了爱人同志。单纯,善良,热情,……凡是女人身上没有的,姑娘身上都有。犹如一个腾腾的火把,燃烧了自己,也烧的年轻人无法自拔。那天晚上,姑娘接到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姑娘不能相信电话里女人的话,姑娘觉得她的他最终能站到自己这边,姑娘相信爱情的力量完全能够战胜的现实,只要他爱她,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直到泰坦尼克撞上了冰山,姑娘只有绝望伤心的离去。其实姑娘的角色很难演,因为女人演的太好了,姑娘的角色又是那样一个关键的导火索,戏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够,不然整出电影,都成了败笔。

日落大道,人性的悲剧。在这部1950年的电影里,影片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十一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虽然最后只得到最佳编剧、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配乐等三项,绝对是一部丰碑。《蓝丝绒》《妖夜慌踪》《穆赫兰道》,……似乎大卫林奇的片子很多都在向它致敬。

 4 ) 关于日落大道幕后的故事

1、关于开场

1950年,片子发行时的片头,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片头:从公路上打出演员名单,到警车开进大门,警察们冲向泳池……并不是《日落大道》原定的开场方式。

导演Billy Wilder比利·怀德原先的剪辑版本由派拉蒙影业先在伊利诺斯州的艾文斯进行预映。那里的观众在那天看到的开场和我们截然不同。而且观众们反映激烈。

开头,比利·怀德将镜头引入洛杉矶郡的一间太平房,男主角就躺在那里,脚趾上挂着身份牌——他早已死了。剧本做了如下的描述:在那片刻,房间半黑,随着音乐变得迷幻,尸体上散出一道光芒,长长的一排死尸上挂着的身份牌,在通风机吹来的微风中徐徐摆动。一个男子的声音响起:别害怕,这里还有很多我们这样的人……男主角说:我不害怕。他的头没有转动,眼睛却仿佛迷离在左近的停尸板上,那里覆盖着一层透明的床单,床单下躺着一位年长六旬的肥胖人物,他眼睛圆睁,望着男主角,问:你是怎么死的?答:那有会有何区别?然后再讨论过胖老头的死因后,男主角回答:我是淹死的。(比利·怀德导演继续挑战观众)对面靠墙的停尸桌上一个十一岁的金发男孩,透明的床单掩盖不住他肿胀了的痛脸透出的凝视的目光,他说:我也是淹死的,就在海洋公园的码头。你越是不像咽下水,就越是糟糕,让水就这么灌进嘴里反而不那么痛苦,真希望当时有人能把我救上来。胖老头就问男主角:那你是在哪里淹死的,大海吗?男主角说:不是,我是在游泳池。胖老头就说:你这么强健的家伙也会有这样的下场?男主角说:我身上还有几个洞,其中2个在胸口,一个在肚子。

预映时候,尸体一开口说话观众就开始笑个不停,笑声中满是嘲讽意味。比利·怀德导演当时是非常震惊。他后来说,电影开始没几分钟,观众便纷纷逃出剧院。当时他坐在通往厕所的一个位子上,那简直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一名从影院出逃的女士过来向他搭讪:你有没有看过这么烂的一部电影的?他只能苦笑说:从来没有。于是比利·怀德就重拍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开场。

2、男主角当时拿着新剧本去电影公司碰运气想弄点钱应付过难关,他去的就是本片的东家:派拉蒙。虽然那个大门不是派拉蒙当时的正门,但是是很有气派的一个门。派拉蒙当时为此没有搭摄影棚,里面的办公室全是派拉蒙实地拍摄,取材实景。

3、男主角William Holden 威廉·霍尔登 在这个片子之前已经接过25部片子了,但是始终没有给观众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老实说,这部看完我也没记住他的样子)

4、这是女配角南希·奥尔森Nancy Olson第二次走上荧幕,就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待续)

 5 ) 《日落大道》——可见的好莱坞世界和类型叙事的拆解

比利•怀尔德导演酷爱的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曾经这样描述好莱坞:“你在好莱坞居住很长时间也不会看到在电影中的那些地方。” 作为回应,1950年出品的《日落大道》的开头便是从日落大道的路牌拉出的长镜头。这或许可以被看作对于影片意义的最好概括。
        《日落大道》对于好莱坞的“公共想象之门”身份的打破是多重意义上的。这来源于它对于整个好莱坞工业的指涉和呈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史上,呈现好莱坞内部世界的影片并不少见,但他们最终却终于成为写就好莱坞乌托邦神话的另一种方式。但《日落大道》的指涉是彻底而全面的。它由一个过气女演员射杀过期小编剧的故事为外壳,将一个爱情故事叙述得矛盾重重,人心叵测,如同1950年的好莱坞世界。
        这种指涉首先是对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指涉。作为制片厂制度的核心,制片人和制片经理的权力控制着好莱坞电影的一切。哥伦比亚公司领导人哈里•科恩将导演、编剧、演员统统归入“小人物”行列,而在其他国家电影的逻辑中,这些人恰恰是电影的核心。制片人和制片经理以经济逻辑思考着影片的所有方面,包括剧本。并且在好莱坞,不可能有一个编剧能够独立完成一部影片的剧作任务。于是《日落大道》的小编剧吉瑞以个人写作的方式出现,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而吉瑞和思凯佛兴致勃勃的剧本合作也只能以悲剧收场。这是好莱坞制片体制一手导致的。影片中吉瑞向制片人描述剧情的段落,真实而深刻的展现了制片厂制度的运作方式。制片人以他们认为会盈利的方式肆意篡改影片的剧情,编剧只能选择哭笑不得。这是好莱坞商业规则的核心部分。
        而明星制,则是影片最重要的指涉对象,诺玛•戴斯曼作为一个过气的电影明星,沉浸在自己想象性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直至崩溃。这部影片简直仿佛《一个明星的诞生》的续集。《一个明星的诞生》清楚地呈现出一个明星如何被塑造,而不再符合制片厂要求,本质上是不再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将被无情抛弃。“在电影圈,没有多少银幕英雄可以常年屹立不倒,随着健康远去,韶华不在,财富消失,青春杳杳,所有的人都成过往云烟,昨日旧梦。” 这既是一个明星要付出的代价。诺玛•戴斯曼便是成熟的明星制的牺牲品。《日落大道》呈现的是明星制的残酷,使得人性变异,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在临死还不能从想象性世界中惊起。这场爱情成为其人生的最后一搏的砝码。但如同她复出的可能性一样,这场爱情注定是走向绝望。这场爱情的困境,便如同1950年的好莱坞面对“派拉蒙法案”的困境。
        传统意义上说,派拉蒙法案的通过,直接导致了制片厂制度的瓦解和经典好莱坞破败的开始。大公司不得不缩减每年影片的拍摄量,提高单部影片成本并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吉瑞便俨然这场改变的牺牲者。作为经典好莱坞代表的诺玛•戴斯曼虽然依然破败,但年轻编剧吉瑞和思凯佛仍然没有新的希望。这是否意味着好莱坞世界的严重困顿。脱离了放映环节的大公司缺少对于类型信息的反馈,而中产阶级外迁和战后“婴儿潮”严重影响了电影的收入。在1950年,美国电影的收入只占娱乐产业的12.3%。而在过去,这个数字高达25%左右。在这里,影片中编剧和演员以及过气导演迈克的设置都直接以个人的困境彰显出整个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困境。
        然而以比利•怀尔德一贯的方式,影片以一个具有类型片外壳的爱情故事讲起。作为一个倒置的灰姑娘文本,《日落大道》完全没有在主体的爱情故事中给予观众任何关于爱情类型片的传统想象。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关系建立在相互里用的基础上,两人合作的剧本对于他们的意义要大于爱情对于他们的意义。而吉瑞的离开时诺玛的暴怒,也归根结底因为其对于事业的彻底绝望。在这场爱情当中,充满的是仇恨、嫉妒和报复。完全违背了郝建教授对于爱情类型片的简单概括“爱情伟大,渡过曲折”。郝建认为,在好莱坞的爱情类型片中,作为一个集体狂欢性的仪式性叙事,爱情总是正面而超越一切的。在这其中,会借机符合诸如阶级性的消除等等的承载意识形态意图的现代神话。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落大道》更似一部“反爱情片”。而片中吉瑞和思凯佛迸发出的爱情火花,也被诺马掐灭。这场爱情注定是绝望的。而将黑色电影的外部形式带入到一部爱情片中,严重颠覆了爱情片的传统外观,将爱情世界描述成一个尔虞我诈的黑色世界,比利怀尔德将自己对于类型片的消解意图用最为暴力的方式表达出来,想对于他的后几部作品,这种方式是否显得不够成熟呢。
        影片的结局是一次对爱情类型片传统大团圆结局的暴力拆解。好莱坞电影广泛的使用大团圆结局首先应该看作是一套成熟的商业美学的诉求,这种诉求保证电影与观众的互动关系,以满足观众的观影期待和情感需求。而其意识形态运作,则会在后文的具体段落中进行讨论。我们可以将结尾看作好莱坞乌托邦神话能否顺利传达和建构的关键。《日落大道》拆解了传统的爱情片叙事,继而拆解了惯常的大团圆结局。爱情的不可超越成为真正的可见的神话,而原本通过爱情片叙事实现的神话性却被打破了。

 6 ) Sunset Glory——Gloria Swanson和她的《日落大道》

【想了解更多巨星格洛莉亚·斯旺森的八卦,欣赏她的多部作品和横跨八十载的惊人美貌,请移驾微博://weibo.com/gloriaswanson】 1951年3月29日晚,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内,第二十三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即将进入高潮——最佳女主角的颁奖环节。这不是第一次,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奥斯卡评审委员会把自己推向了里外不是人的困境。人们在等待一个他们预设好的结果,而奥斯卡不负众望地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Broderick Crawford宣布最佳女主角的获得者是Judy Holliday时,一个足以做数十年谈资的新话题诞生了。时至今日,人们在YouTube上看当晚现场的录像时仍会在留言区吵得不可开交:对Anne Baxter被提名女主导致所谓“投票分流”的不满;对Bette Davis错失小金人的惋惜;对Judy Holliday演技的质疑……这场“冤假错案”在奥斯卡“臭名昭著”的颁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有一个最应该大叫不满的人,后来在自传中这样说到:“说实话,我真的不在乎。” 这个“洒脱”的女人,是当晚呼声最高的候选人——Gloria Swanson(葛洛莉亚·斯旺森)

年过半百依旧艳光四射的斯旺森是当晚的焦点之一

当晚提名的一众明星不少都在位于纽约的晚会总部La Zambra。斯旺森就坐在Judy Holliday身边。正当两人捧着一尊假金人为报社摆拍时,一个记者提出了十分尴尬的要求:希望斯旺森和Judy做出争抢奖杯的样子。

斯旺森和Judy Holliday

紧接着,结果就公布了。曾经的默片女皇三度错失奥斯卡,嗜血的媒体怎么可能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镜头瞬间转到Gloria身上,他们期待看到一个失落的甚至像电影里的Norma Desmond一样发狂的女明星。那晚他们如愿以偿地拍到了照片,并附之以戏剧化的故事,渲染斯旺森所有的失意。

其实这张照片是斯旺森在紧张地期待好友José Ferrer拿下最佳男主

葛洛莉亚·斯旺森1899年出生于芝加哥,1914年踏入影坛,1919年开始红遍全美,二十年代成为默片时代最有影响力、票房最高的女明星。一年一百万美元的收入,一周一万封影迷的来信,数不清的珠宝首饰,派拉蒙打造的最华丽的化妆间,在她最风光的十来年里她是美国的时尚偶像、电影女皇,人们用所有美好的词汇形容她,把她捧上了人生的巅峰。

二十年代的斯旺森是除了玛丽·璧克馥以外好莱坞最有权势的女性

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进入三十年代她的事业迅速走了下坡,在两个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后,她成了票房毒药。1941年重返影坛失败后转战电视界,手头有各式各样的公司事业可以打理,在百老汇也很活跃,再加上以前积攒的本钱,儿女承欢膝下,似乎她可以就这样安度晚年了。 1949年末,斯旺森因为做了阑尾炎手术正在医院静养,在电视圈闯荡的这几年并没有给她留下什么愉快的印象。虽然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但她坚信电视不会是她事业的最后归宿。就在她躺在床上思考未来时,一通“不客气”的电话开启了她事业的第二个高峰。 电话来自她的老东家派拉蒙(Paramount Studio),这个曾使她走上事业顶点的公司,希望她为一部新片试个镜。从1916 年她开始当主演起,斯旺森大概就已经不知道试镜是什么了。为派拉蒙拍摄了二十多部电影的斯旺森就算再怎么堕落成了票房毒药,也清楚不仅是派拉蒙捧红了她,她也使派拉蒙发展壮大,“试镜”这个词对她这样的元老来说无异于让她吃自己刚割掉的阑尾。 但愤怒只是一方面,斯旺森在自传中坦言她畏惧试镜,她怕自己有一天沦落到靠四处试镜试演而讨得一些小角色为生。她找了个借口说要和医生商量挂了电话,然后把这件事抛之脑后。在1941年尝试回归影坛拍摄Father takes a wife失败后,这样的电话再也无法点燃她的斗志了。 可很快,制片人Charles Brackett亲自打来了电话,问她是否康复到可以出演女主了。犹豫再三的斯旺森问导演是何方神圣,Brackett说是Billy Wilder。这是在五十年代前后如雷贯耳的名字,Wilder和Brackett搭档拍摄了Lost Weekend等在影坛举足轻重的作品,任何演员收到他们的邀约大概都会感觉自己中奖了。不过这个“任何”里从来都不包括葛洛莉亚·斯旺森。对她来说Billy Wilder还是她印象中1934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子,给她的电影Music in the Air当小编剧。最后她答应试镜,跟制片人和导演的名气没什么关系,一来是因为Brackett承诺如果试镜满意可以支付她五万美元的报酬,而她当时做电视节目一周才三百五十美元;二来是因为她的好朋友、大导演George Cukor说如果斯旺森不去给Wilder这样的导演试镜,他就开枪打死她。 为了钱,也为了命,Gloria和Billy Wilder见了一面,畅谈了电影的构想并最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试镜。

斯旺森和怀尔德后来成为了好朋友,多次去片场探班

就这样,一部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开机了。 一、选角 虽然不像《乱世佳人》选斯嘉丽那样闹得满城风雨,《日落大道》的选角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女主角的人选从Pola Negri到Mae West、Mary Pickford都是默片史上星光熠熠的名字,但她们不是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就是希望加大戏码,比斯旺森还难应付。 当时斯旺森已经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Billy Wilder的作品意味着“奥斯卡”,意味着再次走红的可能,聪明如斯旺森一眼就看出这部电影成功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她梅开二度的机会。饰演女配的Nancy Olson后来在采访中曾说,当她看刚到演员名单时还以为自己是女主角,无论是斯旺森还是其他名字对她这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来说都太陌生了。而开始拍摄后她发现,斯旺森是整个团队里最清楚这部电影意味着什么的人,而那时其他人都没意识到《日落大道》将会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荣耀。

男主角的人选从性感诱人的Montgomery Clift变成了二线明星William Holden,这绝对是Holden人生中最幸运的时刻。当时他就和电影里的Joe一样怀才不遇(或者其实也没有那么多才)、窝在出租屋里等待着成功的机会。而当他从《日落大道》和同年的《绛帐海堂春》中走出来时,拿了奥斯卡、和奥黛丽•赫本谈恋爱、甚至挤进了AFI百大明星的排名,走上了人生的巅峰。这个角色可替代性比较强,再加上Holden这天生就让人记不住的长相,算了,有关他的事情还是看他的那本传记吧,有粉丝翻译了。 二、默片明星张口

I am big, 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

让我们假设自己没有看到那句摄人心魄的台词吧。 如果说有谁恨科学技术,那大概就是极端环保主义者和默片女明星了。当她们可以用脸演戏的时候台词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斯旺森就是其中的代表,看过她的表演就知道什么叫眼睛会说话。

有声片时代依旧摄人心魄的眼神

但斯旺森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歌唱家,并进行了系统专业的声乐训练,直到82岁在欧洲宣传自传时她仍然能精准地重现二十年代末自己的歌曲,足见其优秀的嗓音天赋。再加上她在四十年代转战舞台剧,磨练出了出色的台词功力。虽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她的有声片作品鲜有卖座,但她的不怕张口甚至渴望张口展现自己在默片演员中实属异类。

斯旺森演唱代表作Love Your Spell is Everywhere(1929、1981)

三、莎乐美 Norma抓住了送上门的鲜肉,请他为自己的《莎乐美》剧本做整理工作。这个贯穿全片的线索引出了最经典的那段结尾。斯旺森本人和莎乐美这个疯角色缘分不浅,1925年在她主演的电影Stage Struck中,她就扮演过一次莎乐美。

Stage Struck剧照,该片已出蓝光

幸好她没有保留这个狂躁的发型……

四、Queen Kelly(《女皇凯莱》) Joe被迫在家看Norma年轻时的作品,机智的Billy Wilder又一次搞了个模糊现实和电影界限的小把戏:他找出了1929年让斯旺森亏本亏掉好多貂绒大衣的电影Queen Kelly,也不知道是要讽刺哪一位。当然他经过了斯旺森的同意,事实上斯旺森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因为Queen Kelly当初大败,很多人都没看过这部作品,能够通过日落让她死而复生一次何乐而不为。为此斯旺森特意找来了比在欧洲上映版本更好的版本放在电影中,其中一句台词变更为:Cast out this wicked dream which has seized my heart. 六十年代斯旺森在自己的电视节目中曾回忆:Queen Kelly中有一幕是女主对着镜子,她一边看着镜子一边情不自禁地说:“真奇怪,我感觉这部电影拍不完了。”(拍摄内幕详见《女皇凯莱》豆瓣页面的影评)

《女皇凯莱》剧照

五、开心的嘉宝 看完Queen Kelly的片段后,Norma的台词中出现了一段很有趣的内容。当她戏谑地嘲弄“现如今”毫无演技的演员时提到:“荧幕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面孔了,也许有一个,‘嘉宝’”。嘉宝本人在看过这段后向一个朋友说:“Billy Wilder可以算我的知己了。” 1920年斯旺森曾因为角色不合适拒绝了一部名为Her Fall and Rise的电影,11年后这部电影给了嘉宝和克拉克•盖博。巩固了嘉宝一线明星的地位,也成为了盖博走红的起点。(想知道斯旺森和嘉宝的八卦,请在我的微博搜索“嘉宝”即可) 六、隐藏BOSS

霍顿、斯旺森和斯特罗海姆

是不是忘了提Queen Kelly的导演,就是本片的男配角,曾经拍了十小时默片巨作《贪婪》的大导演。在片场他总以前辈身份向Wilder提出各种建议,Wilder洗耳恭听然后我行我素,只是称赞他的想法超前了时代十年。Stroheim默默回应道:“不,是二十年。” (默片时代的人都这么厚脸皮吗?)

七、蜡像

斯旺森和基顿也是多年好友,晚年曾一起在拉斯维加斯表演(有视频哦)

对这群早就脱离影坛的人来说,客串一些电影会让他们想起辉煌的过去而痛苦不堪吗?斯旺森的自传说完全不会,大家都对能出演这样的电影很开心。 “蜡像这个形容再正确不过了”,巴斯特•基顿面无表情地在片场说,其他三个“牌友”爆发出一阵大笑。 八、美人出浴

为了讨好Joe,Norma在家表演香艳的美人出浴。灵感来自斯旺森1917年的作品The Pullman Bride

九、卓别林 为了调和一下全篇压抑的基调,Wilder特别安排了一场卓别林模仿秀。他知道斯旺森和这位喜剧大师几十年的“孽缘”会让这个片段大放异彩。 1914年,已经成名的卓别林加入Essanay电影公司。同年斯旺森进入电影行业做兼职演员,也签给了Essanay。1915年,卓别林主演His New Job,他希望斯旺森能够担任女一号。但Gloria当时很反感喜剧片,更毫无喜剧表演经验,结果卓别林给她安排了一个打字员的小小小配角。

就是左上角那个白衣少女

当然,不要误会卓别林不喜欢她,两人私交甚笃,甚至可以说斯旺森从卓别林那里学会了如何演喜剧。这在她之后的一系列喜剧作品中可见一斑。 1924年,正当红的斯旺森主演了电影Manhandled,在其中就有模仿卓别林的片段

《日落大道》服装组为斯旺森准备了五十顶不同的圆礼帽供她挑选,好像这还不够滑稽似的,当她第二天戴着选好的那顶礼帽走进棚内,Wilder和所有工作人员戴着剩下的四十九顶礼帽正等着她呢。

照片里只有45顶帽子

【更多斯旺森和卓别林的故事详见微博与 《神女生涯男人多——记那些与Gloria Swanson合作的男明星》 】 十、干爹

斯旺森和她的伯乐

1919年,斯旺森正式签约派拉蒙,成为Cecil B. DeMille的宠儿。在DeMille的全力培养下,斯旺森拍摄了一批最卖座的代表作,走上了默片事业的巅峰。在自传中斯旺森回忆,DeMille是一个脾气不那么温和的导演,如果一个演员听不懂他的指令或者毫无进步就会被赶出派拉蒙的大门。但他从来没有对斯旺森大声说话过,他对斯旺森的宠爱胜过了自己的亲生儿女。当然斯旺森也很争气地为他赚回可观的票房。 DeMille时常举办派对,派对上的“鲜花”们最后会被各色男人们摘走,但DeMille从来没有让斯旺森参加过他的“海天盛筵”。即便当斯旺森坐在他大腿上,胳膊环着他的脖子亲昵地说:“我就坐在这儿再也不走了。” Cecil B. DeMille控制住自己的双手,像一个真正的父亲。 哦,一个纯粹的干爹。 这位影坛巨匠对于在《日落大道》中对着镜头演他自己异常紧张。斯旺森劝他只要做自己就能演得很出色了。 哦,干女儿的报答。 十一、工作狂 斯旺森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她在片场的热情让人惊愕。Wilder回忆说是斯旺森使整个团队真正进入了状态,她工作起来像“dog”也像“an absolute angel”。Holden则告诉记者,斯旺森通常是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在拍一幕需要拍很多条的场景时,Wilder让她稍微休息一下,但她回应道:“我一点儿也不累呀。” “可是这些小年轻跟不上你的节奏了。”Wilder指着Holden无奈地说。 斯旺森简直像回到了二十年代,只要坐在片场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我每天都是一路唱着歌去工作的。‘工作’?这词可真蠢!” 十二、指挥家 Wilder不喜欢给演员做讲解和示范,希望演员自己去挖掘角色,就像指挥乐队的托斯卡尼尼。在与Cecil B. DeMille这样的导演共事多年以后,斯旺森可以看穿任何导演的小把戏。最后斯旺森给了Wilder一个很高的评价:“他就像DeMille先生一样。”

十三、羽毛

《日落大道》的服装是大设计师Edith Head和斯旺森共同设计完成的。服装设计简直是斯旺森最热衷的副业之一。重返派拉蒙的片段里,斯旺森为自己华贵优雅的服饰增加了一根羽毛,还跟Norma最讨厌的话筒来一次“亲密的互动”。 这根羽毛的灵感来自1919年斯旺森和Thomas Meighan的代表作Male and Female,影片中的很多场景时至今日仍为人所称道。

Male and Female剧照(身上的珍珠都是真货)

在整部电影的服装设计中,Edith Head发现很难将一个过气默片巨星的服装设计得既复古又潮流。她参考了斯旺森家恢弘的试衣间,惊讶地发现斯旺森能够轻而易举地穿进二十年代她所穿的鞋。

购物狂人斯旺森和她的高跟鞋(美人脚都不会胖)

没有人喜欢告别,最后一个场景拍完后,斯旺森大哭了一场。她决心为剧组办一场盛大的派对,但剧组抢先一步为她举办了一场晚宴。 很快,试映会到了。观众席上斯旺森看到了无数默片时代的老面孔和当时影坛的中坚力量。影片结束后,派拉蒙放映室内的每一个观众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Barbara Stanwyck甚至拜倒在斯旺森脚下亲吻她的裙摆。 《日落大道》点燃了前朝遗老心中的热情,每一个人眼中都传达着这样的讯息:“如果她能做到,我们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她已经展示给我们如何做了!” 来观影的巨星Mary Pickford散场后没有跟斯旺森打招呼就离开了,当斯旺森问起她的去向时有人说:“Mary无法现身了,她已经被征服了,Gloria,我们都被征服了。” 奥斯卡颁奖晚会结束后,葛洛莉亚·斯旺森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她说自己对小金人不在意,人们会说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如果她说自己气疯了,这既违背她的本心又会让人永远把她这个Norma疯子挂在嘴边。于是她选择闭嘴,并且拒绝了之后所有和Norma Desmond相似角色的片约。 斯旺森真的这么洒脱吗?1929年第一届奥斯卡时她就获得了提名,如果不是遇到了珍妮•盖诺这位天才演员,也许她就是第一届最佳女主了。而第三届奥斯卡她凭借第一部有声片贡献了杰出的表演,如果不是米高梅运作,演技稀烂的瑙玛·希拉也绝对不是她的对手。正值盛年的她完全不屑于参加奥斯卡,原话是“comparing apples to oranges”。但在晚年的自传中她又说,她不喜欢这种奖项的原因是因为每个角色都是无可替代的,都是特定的演员去塑造特定的角色,不应该拿来互相比较。至于她真实的想法,不会有人知道了。(六十年代某电视电影中,斯旺森曾望着架子上的小金人出神,也许那一刻才是真实的她呢) 在《日落大道》后,斯旺森只主演了两部电影:1952年的three for Bedroom "C",和1956年在意大利拍摄的Nero's Mistress。前者是她最擅长的浪漫喜剧,后者是古罗马题材的喜剧(巨星德西卡倾情加盟),但都乏善可陈,票房惨淡。 1974年客串了电影Airport 1975后,斯旺森彻底退出影坛。 1981年,她带着自传去欧洲做宣传。在节目上她言辞恳切地说: “其实,我不想自己因为那个悲剧的Norma Desmond被记住,我希望自己以一个喜剧演员的身份被人铭记,我希望带给人们欢乐。” 一个纵横影坛数十年的明星,在最鼎盛时期带给人们最美最愉悦的感官享受。在她的后半生中人们又因为一个绝望的角色而永远记住了这位险被遗忘的默片女皇。

这是《日落大道》带给她的永世的阴影,也是《日落大道》带给她的永世的荣耀。

 短评

要说经典心理恐怖片 比利怀尔德的日落大道当属其中佼佼者 尽管片尾仍有些冗余(下楼梯的旁白处出卡司岂不更好?)但本片神奇地将远大前程式的闭塞窒息感 爱伦坡那诗选式的黑暗 以及菲茨杰拉德型浮华融为一体 部分元叙事的运用 部分死者旁白式的处理等等 随后在马丁斯科塞斯和大卫林奇的作品上 亦见重现

7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这片子又厉害又悲伤,那种没有任何选择可以阻止悲剧发生的悲伤啊。喜欢死人的旁白自述,喜欢万能管家,Turn that light back where it belongs,比利怀特每次台词都好棒啊。在B站看的,弹幕让我觉得大家对年纪大的女性非常刻薄,当任何年龄差巨大的男女关系出现时,女性年纪大的时候大家就废话好多。

12分钟前
  • 黑貓十一
  • 推荐

这片子其实还挺惊悚的,因为真实的与臆想的人生如此脱节,把人弄成了变态。男主角其实不重要,谁都行,不如Max来得重要。讽刺的是,不仅又是一出错爱乱情,而且到最后,只有疑似结尾之时,孤独的女人才能获得她想要的结果,尽管她也知道只是片刻黄粱。

16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美人自古如良将,人间不许见白头,更何况是用金粉镀成的superstar。整部片子都处于一种莫名的诡异气氛之中, Gloria Swanson真是太妖魅了,那句Stars are ageless说的令人唏嘘不已

19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黑色电影有种令人窒息的美感,就像诺玛的控制欲,她在名利场中迷失了太久,灯光亮起的时候早就丢失了灵魂。好莱坞电影工业何尝不是一座吞噬人的房子,赐予你梦一般的虚幻,沉浸在一种人工布景的绚烂中无法自拔。人是圈子的动物,靠赞美来获取光环,诺玛有粉丝的假信,乔在那帮编剧朋友中亦能找到存在感,谁不是在烂泥中去奋力追逐虚无的梦想,以驾驭这沉重的人生。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疯狂不是一种罪过,从青云般的梦境中跌落才是。葛洛丽亚·斯旺森和她扮演的诺玛都是50岁,一个坠毁于日落大道的黄昏,一个在日落大道的水泥道上玩命一跃,竟然驾起了祥云。戏里戏外,皆为唏嘘。

22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好莱坞一次肆无忌惮的自嘲自讽,且绝对黑色。面对那双惊悚而自我陶醉双眼,我们到底是该压抑地为无声电影时代默哀,还是直面虚荣与欲望带来的凶残?受人欢迎与受人关注的区别是有多么大,她却能走火入魔地归为一体。(这绝对是比《艺术家》那样毫无创意的跪舔高出几个档次的作品。)

23分钟前
  • Ocap
  • 推荐

paranoid...Norma那经常仰面45度角但眼睛还是水平望着你的神情真是太恐怖 黑暗中不寒而栗.

25分钟前
  • Zn粒粒
  • 推荐

门牌号竟然是日落大道10086耶!目前看过最喜欢的怀尔德。故事讲得这样扎实,即便谜底早就揭晓也无妨。一部关于电影全是电影的电影,那些失意的过时的疯癫的人,被“罕见的同情心”所照耀,成了黑暗中的英雄。精彩的结尾像一出戏中戏,可她还是把那个挚爱她的人叫成了别人的名字。

30分钟前
  • 57
  • 推荐

看黄金时代的影片,总能不经意间产生这样的体会,就是最电影的电影就该是这样的。 而一个身处光环中的人,如果只看得到光环,当年华流逝,取而代之的就会是同等的空虚和暗淡。

34分钟前
  • shu
  • 力荐

《日落大道》里耐人寻味的metamessage是,扮演管家的施特罗海姆说:“我曾是可以比肩格里菲斯的导演,现在却只要全心全意的服侍于她”。事实上,在无声片时代作为导演的施特罗海姆确实比肩与格里菲斯。所以,施特罗海姆要守卫的不是沉迷与过往荣耀神经质明星诺玛,而是她所代表的无声片的电影时代。比利怀德的用意应该是在这里,才让这位曾经最了不起的导演也是演员的施特罗海姆出演吧。

37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片子绝对经典,就是觉得她那么有钱要是嫁给冯小刚就好了,绝对私人订制一出甲方乙方似的大腕戏。以被杀者的口吻开始,地址真的是日落大道的10086号嘛?还是中文字幕自己加的。老太太说星座也真是醉了。UCCA

42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看得各种心酸…巴斯特.基顿脸上涂满厚厚脂粉、带着小丑般忧伤的神情坐在桥牌桌边如僵尸出土,50岁韶华已逝的老妇,蛰居一幢阴暗废旧大宅,仍缱绻在25岁的浮华旧梦中,疯癫痴狂地死死掇住最后一缕稻草,渴盼光环再临,不肯落回人间…这明明是对整整一个时代的苍凉悲叹。编剧定受《远大前程》启发甚深。

4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原来比利·怀德在66年前就已经写出了:“‘你不会有时候很恨自己吗?’‘我常常都很恨自己’”这么振聋发聩的对话。

48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太精彩了。无论是关于默片女王的失落与幻梦,还是围绕感情关系的紧张与惊悚,都被这样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讲得丝丝入扣,挥洒自如。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一直觉得国内应该翻拍然后找刘晓庆来演Norma 所有人嗨到爆

54分钟前
  • 飘飘然
  • 推荐

比利·怀尔德代表作,黑色电影经典。对好莱坞自身的批判与嘲讽,和《雨中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本片是阴暗悲凉的,后者明媚欢乐。大卫·林奇的神作《穆赫兰道》中多次向本片致敬。本片的摄影(尤其是片头片尾)、台词、化妆都极佳。但我很不认同女主的沉溺于过去,拒绝向前看的心理。(8.5/10)

5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呃,没有传说的那么神,不太喜欢,很难融入剧情。

6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大卫林奇怎末可能不喜欢它呢

1小时前
  • hexy
  • 推荐

难怪大卫林奇喜欢,这片子其实多可怕多阴暗啊。都是贪恋名声的人,一个走向疯狂,一个走向腐坏,都太让人唏嘘。更何况女主角就是当年默片大明星,演得特别棒;里面出现的电影人还真都是导演什么的,好莱坞讲好莱坞自己的故事,日薄西山的无力感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2011.6.11. 18:30 国泰。文艺青年吃软饭警示录/脑补女王的戏梦一生/女王攻和忠犬受不得不说的故事/如何用形而上的追求把软妹指南……怀尔德先生您是个天才!

1小时前
  • mi4444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