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平凡的场景
却因为元素多而显得有趣
一个赤身裸体的处女
将用燃烧的蝴蝶为你照亮前路
唱歌的母亲
念诗的橘子皮
负责递道具的黑衣人
用象征与诗歌还有仪式
来作为转折
半只双手
拥有健全的手
可以拥抱你
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行为主义诗人
大脑是用来发问的
心来给出答案
用故事片的形式拍纪录片
终于找到了不用旁白的《啊马克的》
《诗无尽头》是佐杜洛夫斯基继《现实之舞》后的第二部自传性电影,这次他将镜头对准小镇马图卡纳和青年时的自己,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回溯了自己从逃离家庭至最终逃离祖国的故事。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荒诞性实足的场面与角色,这些对记忆及历史现实的夸张化塑形让《诗无尽头》成为一个广袤且内涵丰富的魔幻现实主义文本。但《诗无尽头》不止于此,佐杜洛夫斯基“属我式”的激情让这部电影又一次成为了魔幻现实主义式的肉身实践——在这里,我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一词不再只是一种对于文本风格的描述,而是作为一种创作本体论,进入了自我解谜、自我关照的元叙事范畴。
让我们从哲学史说起。哲学史,从尼采和克尔凯郭尔为起点,开启了自身的现代性转变。从这时开始,哲学产生了一种内向性趋势——它不关心普遍式的、脱离个体的纯粹思辩,而变成了哲学家主体生命的理性注脚——一言以蔽之,哲学不再外在于哲学家自身。尼采穷尽了一生,发出对自我生命的哲学追寻;克尔凯郭尔则更甚之,它的一生都在询问自己“成为一个基督徒到底意味着什么?”的问题,而他的哲学竟是不断询问的旅途中的副产物。哲学从这时拥有了一种“属我式”的激情,对哲学家而言,哲学活动不再是进入人类知识共同体的崇高尝试,而是关于自我询问、自我解剖的呢喃细语。
无独有偶,属我式的激情也并不在电影史上缺席。当电影成了一种影像化的记忆,抑或是一种梦境,创作者便被允许通过感官材料的堆叠重新触摸自己的意识深处。就近年来说,卡隆在好莱坞混出名声后,把摄像机转回墨西哥的童年,拍了《罗马》;阿尔莫多瓦则坦诚地给观众献上了自己的“痛苦与荣耀”。而对于佐杜洛夫斯基,这个也许是导演圈中最具有自我情结的文艺导演来说,电影的属我性更是被无限放大。
佐杜洛夫斯基创立了一种叫“心理魔术”(Psychomagic)的精神分析疗法,结合了艺术、东方哲学(尤其禅宗佛教)、神秘主义和现代心理学,去治疗具有情绪问题的病人。他甚至在2019年制作了一部电影(《心理魔术,治愈的艺术》),通过记录与现实中的病人的接触,详细地展示了自己的这套独创的精神分析疗法。他认为电影具有疗愈的功效,先是他自己,其次是他的家人,观众只能是第三位。这意味着,拍摄电影对于佐杜洛夫斯基来说,首要地,并不是一个商业活动,亦不是艺术活动,而只是“面朝自己”罢了。不仅如此,在谈及自己创作电影的初衷时,他说:“我渴望着去打开我们内在深处的自我。为了认识自我,我必须去了解其他人。”因此,在佐杜洛夫斯基看来,电影首先是一种自我疗愈、自我认知的手段,其次才能回归到电影所谓传统的商业和美学价值。在他的词典里,自我永远是第一性的,他人才是第二性的。这种“属我式”的激情贯穿了佐杜洛夫斯基电影创作的始终,并在他的创作后期尤为凸显。目前,他已经完成了两部自传电影的制作(《现实之舞》《诗无尽头》),并在采访中表示“如果只有三百万,我就会继续拍我的自传三部曲,也许会讲述我到了巴黎之后的生活。”
在我们厘清了佐杜洛夫斯基电影的“属我性”后,当我们回归到“魔幻现实主义”的话题中,并考察一下《诗无尽头》的元叙事层面,便最终会发现更多玄妙之处。
继《现实之舞》后,佐杜洛夫斯基在《诗无尽头》中再次启用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作为自己影片的主角,大儿子Brontis饰演自己的父亲,而小儿子Adam则饰演自己——此时,自己变成了自己的儿子,而自己的儿子又变成了自己的父亲。在整个荧幕史上,这都是绝无仅有的一例。通过这次荧幕实践,他有意识地创造出了代际的混乱,把我们,更是把他自己引入了一个魔幻的情景中去。他将无有之事铸成了既定的荧幕实践,将隐喻化为了肉身现实。此时,《诗无尽头》这个电影本身,在元叙事层面上,成了一个魔幻现实文本,而把这个文本囊括于自身之中的,便是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的生命本身。于是我们会意识到,魔幻现实主义关照的对象,早已不仅仅是他所创造的文本,更是他自己。事实上,纵观全片,佐杜洛夫斯基就是在干一件事——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视角回溯自己的遭遇。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便不能仅仅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他的文本创作风格,毋宁说是他认知自我,解构并建构自我的重要方式。正是在此处,魔幻现实主义一词中便有了“属我性”的烙印。“我并不是在谈论自己。”他说,“我是在中和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可以看出,魔幻现实主义真正参与进了他的肉身存在中。它从为民族性、社会性的代言的阶段,最终内化进了个体的无意识中,回归到个体性上,成为实践,成为肉身,成为了个体的一种“属我性”的存在形式。
在智利拍摄本片的过程中,佐杜洛夫斯基联系到了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关键人物——诗人帕拉。帕拉虽然已是高龄,但思维仍然活跃。佐杜洛夫斯基问他:“如果我还能活24年,你会和我说什么?”随后,在影片中,佐杜洛夫斯基将帕拉的话化作自己口中之词,告诉了年轻的自己。
佐杜洛夫斯基的此在永远是魔幻的此在,佐杜洛夫斯基的现实永远是魔幻的现实。他的生命是他电影的样本,他的电影是他生命的注解。
有人40迟暮,有人80青春重启。这个身披花白仍在用魔幻舞台和春光乍泄的肆意妄为捍卫艺术纯粹的可爱之人永远是我最喜欢的导演。
这部略带奇幻色彩的自传体电影是冷漠中的曙光,佐爷泪光闪闪眼里含着对世界的爱意,我也泪光闪闪眼里尽是他的温柔。去理解他的爱意甚至都不用看完他全部作品和访谈,更不用了解他看似悲伤的过往才能理解他的可爱。他的能量在唇齿间,在字里行间,在调色板,在他看别人的目光里。这一部诗无尽头笔墨着重落在离家之后所遇到的人对他人生的影响,温暖之处就在于哪怕他的童年皆是伤痕可他依旧认为自己是个无比幸运的人,他精彩的人生由点成面,每一个人都成为佐爷的色彩。
其实,这是一部cult经典《圣山》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的自传影片,讲述了他年轻时代的故事。1940到50年代,在智利的首度圣地亚哥,他决定成为一名诗人,由此加入了一个波西米亚style的艺术圈子。他结识了 Enrique Lihn, Stella Diaz Varín, Nicanor Parra等年轻的才子,他们都来都成为拉美文学界重要的人。
“看到中间一小段走神,闪念竟然想到了春光乍泄,以为只是因为在南美洲,有暗黄灯光,繁复壁纸,结尾字幕发现,摄影杜可风……” “已经是一部比较克制的佐杜了。但我还是那句话:我爱佐杜和他全家,我爱他们一万年。” “endless narcissist 認為自己因不會寫故事所以能成為詩人絕對是個誤解。。感覺鼴鼠斯基從聖山開始一直對六十年代的viennese actionism情有獨鐘 這部簡直就是一位當代藝術發燒友的告白 儘管作品本身無論從電影或舞台劇或行為藝術的角度來觀賞都干的發荒 可能將怪誕拍成教科書詩意拍成做作的導演也是奇特。”
整部电影给了你很多魔幻的风格幻想,但也许只有爱与恨才能更好的成就一位诗人,其他属于时代的不安分儿......
1.赤裸的处女会化成燃烧的蝴蝶为你照亮前路
2.这种悸动 这种眩晕 以及这去往无尽深渊的滑行 我遗失了我的群山 以及群山那微微泛酸的芬芳 从托科皮亚到圣地亚哥 这绵延两千公里的泪水 目睹我的梦想 碎落一地
3.绿啊 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绿的风 绿的树枝 船在海上 马在山中 影子缠在腰间 她在阳台上做梦 绿的肌肤 绿的头发 还有水银般清凉的眼睛 绿啊 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在吉普赛人的月光下 一切都望着她 而她却看不见它们 绿啊 我多么爱你这绿色(此为洛尔伽的诗)
4.花儿在歌唱 继而消逝 我们又如何能为此抱怨不已 我常常会通过你的眼睛 打量这个世界 夜晚的雨 空荡荡的房间 那一路上 我的足迹 渐远 渐逝 渐无
5.我内心的自我 已燃成灰烬 在梦中 腾起熊熊焰火
6.既非这一个 亦非另一个 我已死过千百次 将所有无用之物 投入火中燃至灰烬 藏身于花瓣之中 随阵阵清风远走
7.喜欢鸽子的女人 就像是心醉神迷的处女 在夜里 以她沉睡的双乳 哺养百合 幻想自己斜倚琼楼 倘若不存在 一切皆美好
8.在这早已分崩离析的世界 许多人在聆听 却不再有歌声 人们奉献一生 却没有丝毫功劳 比起我的步伐 我更关心我的足迹
9.犹如一只鸟 犹如树的躯体 你已抵达你寻觅一生的终点 你头戴颈圈 从此闭口不言 不再提及你隐藏的灵魂 (这段是女主为纪念上吊自尽的喜欢男主的男二所作)
10.若日常生活 对我们来说如同地狱一般 若将其浓缩为两个词,那就是:永恒及无常 我们应当遵循圣经戒律 人生最美好的追求 莫过于:胡吃 、海喝,令自己身心愉悦。
11.拥有双腿 就可跳舞 拥有双手 就可爱抚 拥有唇舌 就可在真理面前忏悔
12.若人生荒谬癫狂 醒目的黑暗 在这破碎的镜子之后 我只是虚空本我
13.完美之钻 只因你隐匿于无形 人们便无视你的存在 我所逃避的死亡 正不紧不慢 跟随在我身旁
14.一切都会消逝 我们的灵魂也终将消逝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梦想会消逝 我们自己 终究也会渐渐逝去 诗歌 就如同翱翔于天空的 雄鹰的身影 飞过 却不曾留下一丝痕迹 一首诗 只有当其燃烧之时 方可谓完美
15.可怜的普罗米修斯 甜美的心灵 散发着香味的屁股 柔软的羽毛 唾弃你们贫瘠的灵魂 阉割的睾丸 在紧绷的肉体里 在我们母亲的肉体里 在妓女的肉体里
16.我从未活过 我出生时已经死去 死于众多死亡之中 直至死亡 然后腐烂 我所有的记忆 终将归于虚无 我的言语 我的意识 我所有的一切 终将被遗忘的深渊淹没 街道会消失 我的朋友们…… 这座城市 地球 月亮 太阳 以及天上的点点繁星 整个宇宙 该死的反射! 现在 我该如何对待 你投射给我的忧虑
17.衰老 并不可耻 你可以超脱万物 性 财富 名声 你也可以超脱自我 你会变成 一只蝴蝶 光彩夺目! 一种 闪耀着纯粹的光芒的生命
18.亲爱的爸爸 你什么都不给我 你给予了我一切 以对我的漠视 教会我爱的真谛 以对上帝的否定 教会我重视生命 我原谅你 杰米 是你给了他力量 令他能够容忍这个……诗已不在的世界
19.我学着如何存在 我学着如何去爱 我学着如何创造 我学着如何处世 世上所有的路 都是我的路 静心聆听 我听到全世界在哭泣
我好闲乁( ˙ω˙ )厂
在少年时代,我就乘上船远走他乡。
我失去了我的群山,和群山微酸的芬芳。
来自群山的那些鬼人,也终将带走我的新娘。
从这里到那里,串接起横亘两千公里的泪。
画片搭建起街巷和长廊,新的生活会有新的地方。
像童书一样,每个人都有一副新面孔和纸做的皮囊。
生于自然的终将回归自然,要学会用小恶回馈善良。
拳打脚踢,撒违心的谎,人情冷暖,谁在你身旁。
用希望泡一杯花茶,用蛋糕画一幅油画。
母亲像百灵鸟一样歌唱,她的胸衣将鸟笼锁上。
棺材板里的歌声荡漾,小提琴缓缓拉出忧伤。
船在海上,马在山里,就像鞋穿在我脚上。
影子缠在腰间,她在阳台上做清亮的梦。
开始作诗,当个诗人,我这样想着。
拾起经书包藏的雪茄,废弃家族庭院的筹码。
苦酒酿造的先知,将我拉出深渊,他轻飘飘地对我说。
会有一个赤裸的姑娘,像蝴蝶一样,照亮我的前程和梦想。
秦兵俑围上围脖,狮子吼没有着落。
我们是蹩脚的艺术家,也是放纵的艺术家。
只是在艺术的小屋里,找不到女神的面孔。
你在咖啡馆,来了又走,喝了两升啤酒。
因为你,我不去在意我的手,跟着你走。
倒地的椅子后,是精神教父的顺水推舟。
用刀割,用嘴舔,这是甜甜的人造血浆。
在喧闹的白日沉睡,在安静的黑夜苏醒。
你背上的缕缕伤痕,是我写下的累累诗篇。
那阵阵痛楚,会让你懂得我翩翩的诗意。
你若允我衣食温饱,我便许你金津玉液。
诗人不辩,我们将永不分离。
闭上了眼,就打开了心,闯进来的是我的缪斯,或者不是。
一句过来,就把自己交了出去,歌声起,喘息声起,哭声起。
诗人的爱,泛起你阵阵的恶心,但你吐出来的,我也甘之如饴。
你的凉衫,和你的薄衣,玉体横陈的时候一切都好。
重获自我的四十天后,我无法再如约奉上。你变成了她。
首先,她予我青丝,然后,我准她远走。让她像群鸥,飞向她的群山。
木偶下,是缠绵的一双手。
在此之前,她是我的朋友。观念不同,拥抱差些理由。
分开之后,我们彼此相守。但愿她,不会介意你的手。
我遇见了艺术家,岁月如歌,生命如诗。
诗像天上的鸟,飞过,不留一丝痕迹。
诗人不争,诗人无需规则,所以诗人要散步。
为了提升觉悟,我们跌跌撞撞地走了一路。
看过背影才知道,原来我们这么地像啊。
诗即行动,在纸笔之外提炼诗情的革命活动。
放纵之后创作,创作之后冲动,冲动之后心痛。
躺在婴儿床上,忘记了空气的存在。愤怒悲伤的时候,我写诗。
穿上大大的鞋,仿佛又变回了小孩。马戏团是座荒诞的大剧场。
笑啊,笑啊,将痛苦包藏。看啊,看啊,这精神力量。
赤裸着接收拥趸,还没相遇就抱憾终身。
醒来吧,相信沉睡好过清醒的诗人。
两个巴掌换一个吻,四个人是一个人。
徘徊在咖啡馆,忘却我的忧愁。
被反射着前进,镜子里有我的追求。
接过琴,摸过手,寻找惺惺相惜的温柔。
知音不在智利,也许她会在巴黎的某个街头。
微凉的海风静静地看着冲突爆发。我有诗人的心,我有博爱的情怀。
父亲老了,压他一头真的快乐吗。拳打脚踢之后,是他告别的期待。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他是高喊着同性恋的大头鬼魅。拿着枪,他保护了母亲。
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她是牢笼中歌唱着的纤纤抚慰。挽着手,她滋润了父亲。
伸出双手,是阻挠不是拥抱。他的面具,镶在他的后脑。
以吝啬,给予我世间一切,以漠视,教会我爱的真谛。
在庸俗和荒唐之后,我原谅。
光光的头皮上,闪着镰刀的锋芒。熟悉的皮囊,走马灯在岸上。
天使献出翅膀,最后一段像在倒放。是远航还是迎接死亡。
世界的哭声席卷,但依然有人在听。闭上眼睛,万籁无声的静。
自传体第二部。马戏团/侏儒/小丑/丰乳肥臀的女人,多次验证,佐杜体内确实藏有一个费里尼的灵魂。红发丰腴女人与母亲均为同一人扮演=俄狄浦斯情结。年轻的佐杜与红发女人做爱,交叉剪辑至父亲与母亲做爱。片末与父亲的和解确实升华了整个影片的基调。//你将学会如何快乐的面对死亡。
癫狂且童稚的佐老玩了一把自己的“午夜系列”和“魔幻现实”。Not every one can divide the people can be called a poet。only love and hate can make it。the else just making a fuss。只有爱和恨能成就一位诗人,其他的都只是无病呻吟。
只看到最后半小时 但是太好了 太好了 热泪
用无比花哨张扬的方式强调了“我是诗人”,仿佛无比浅显常见的家庭关系也可以无需计较。许多画面具有浓烈的美感,可能是今年HKIFF混剪短片里用上最多画面的一部吧。
嘤嘤嘤 血压又下不来了
虽然被结尾感动了,我还是给S分析了半小时这电影为什么不好。一个创作者最糟糕的状态,就是自我感动的状态。一定要自我克制啊。有时候灵感是最容易的,赋予形式是难的。说到想象力,倒是有很多费里尼,伯格曼和Roy Andersson的影子。一个通过艺术自我治愈的例子,也治愈了那些类似经历的人。
诗也有很多种啊。这样高度个人化的lexicon表达出来的才最是诗。伴随开头音乐响起道具组的一众同仁开始狂欢熟悉的佐杜罗夫斯基悄然登场。好像久违的重聚。一直看到片尾字幕出现我自己的名字。年度观影感动。
老佐继续带领着自己的儿孙逆时而上,扫清家族墓碑上的心之尘魂之憾,最终乘上船,驶向了我们的时代。想继续听其讲述在巴黎的成长心路,因为,老头儿没有给人一丝的过时之感,这种能够与时间洪流近乎完美的融为一体的创作能力,恰恰就是他在强调与追求的所谓看透死亡,便是永生。
#BIFF# 自传三部曲之二,比「现实之舞」更自由:戏剧、剧场、马戏、木偶戏、音乐剧等元素加上超现实主义,呼应诗人的养成。阿多尼斯出镜,恩里克·林、尼卡诺·帕拉等诗人及其他先锋艺术家的影响清晰可见。很多台词赞:『闭嘴,诗人不要解释。』『我把魔鬼交给了灵魂。』
已经是一部比较克制的佐杜了。但我还是那句话:我爱佐杜和他全家,我爱他们一万年。@London ICA preview
所有道路都是我的路。
3.5 有趣的是和同一单元的智利电影《追捕聂鲁达》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结局却完全相反的风格,但文学性却远远没有前者来得深入,被荒诞的调子消解掉不少,导演亲自出现的段落更是让电影变的浅显。不过怎么样说,再做一次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梦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有人四十便迟暮,有人八十青春期却刚刚开始。佐杜洛夫斯基恰好是令人艳羡的后者,他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超现实的魔幻舞台,有那么多澎湃的幻想,和鲜艳的色彩。拉美超现实主义的最后捍卫者,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让诗歌与电影跳一支激烈的舞然后死去。
自传第二部。希望大神永远健康,把这个系列完成。Q&A环节,大神完全气功师气场,说什么场内都排山倒海,借机索签名成功。
又被结局惊艳到了。论剧情冲突『诗』不如『现实之舞』出彩,但『诗』佐杜真正把显微镜放到了自己身上(上一部大部分是在父亲、母亲身上),结构了自己,消解了父权、母权与家。 不说了,佐杜下部片子我也要去众筹一发啊。
肆意汪洋的色彩,暗蓝如春光乍泄,猩红似瓜纳华托,耄耋之年不输蓬勃激情,在艺术中永生,在诗歌中驰骋。
本届 HKIFF 看的最嗨的一部片,一部大麻片还很纯瞌完就嗨!诗境与现实交织,连现实都变的不再现实了,好喜欢!所有的外界真相都用最简约的形式投射到了这个并不现实的空间里,走进一家酒吧就能遇到灵魂缪斯,两人一起散着步就能遇到自杀死掉的表哥。融入诗人体内的现实之线。赞!
帕梅拉·弗洛雷斯一人分饰两角满分!!传记片很容易拍得太实在,这部可以说是充满想象力了。说话像唱歌的母亲,少年舌吻特写,红发巨乳女诗人,走路永远直线的基友,姨妈满腿的侏儒情人,这些都让人难忘,但夸张的舞台剧形式背后又是一个很实在的主题,就是人不断挥别过去走进新生活。
亚历桑德罗是真朋克,撕碎一切。诗是行动,他的行动就是赤诚之诗。
道理与疯话是两种情感,有情与无情是两套言语。